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aget样鲍温病的组织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误诊原因和预防。方法:报道1例Paget样鲍温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aget样鲍温病组织病理检查兼具鲍温病和乳房外Paget病样改变,主要需与乳房外Paget病及Paget样原位恶黑等鉴别,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Paget样鲍温病临床罕见,易被误诊,需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尚需通过粘蛋白染色或多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5例患者术前均病灶活检,术中结合快速病理切片,扩大病灶切除范围,创面以直接缝合、皮瓣转移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创面修复1期愈合,1例术后3a无复发,1例8a无复发,2例术后5a死于其他疾病,1例术后1a局部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并3a后死于远处转移。结论:乳腺外Paget’s病应及早诊断,选择扩大病灶切除术,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关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经病理证实为阴囊Paget病而行肿大淋巴结活检和病灶广泛切除,对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Paget细胞.根据Ray分期:A1期6例,A2期3例,B期1例(6例肿瘤局限于表皮,4例浸及真皮).3例淋巴结肿大者经活检证实1例为淋巴结转移.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4年.1例因术后1年复发而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余均未复发.[结论]对久治不愈的阴囊皮炎或湿疹应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局部病灶的广泛切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阴囊Paget痛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本组Ray分期A1期13例,A2期8例,B期5例;手术治疗25例(19例行根治性病灶切除术,6例行病灶扩大切除+股部带蒂皮瓣修补术,5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实施放、化疗1例.结果: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平均4年.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1年局部复发,均再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2年死于多发骨转移.其余无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阴囊Paget病临床少见,易误诊为阴囊湿疹,皮炎等;对可疑阴囊Paget病者应尽早活检确诊;病灶根治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阴茎阴囊Paget氏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本组阴茎阴囊Paget氏病患者共9例,年龄55~83岁,平均69岁。病程6个月~1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阴茎阴囊皮肤瘙痒、红斑、糜烂、渗液,可见局部皮肤表面粗糙、皮损逐渐扩大,稍隆起。Ray分期标准,A1期5例,A2期3例,B期1例。9例均行手术治疗,距病灶边缘2.0cm切除病变区域,深度达深筋膜,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肿瘤细胞累及切缘者1例,即予以扩大切除范围。1例术后病理发现肿瘤累及切缘,随即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9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切口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治愈。术后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1例术后1年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灶位于原手术切口,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与本病无关。结论对阴茎阴囊皮损的可疑Paget氏病患者应尽早行组织学活检,确诊后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术。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乳腺外Paget病的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外Paget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7例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4例术后接受18F-FDG PET/CT检查。10例检查时存在皮肤病变,1例无皮肤病变;9例病灶位于阴囊,2例病灶位于腋窝。皮肤病灶18F-FDG PET/CT均表现为轻、中度摄取增高。5例患者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11,45.45%)。2例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征象;1例阴囊Paget病手术切除后1年局部复发患者,18F-FDG PET/CT发现升结肠肿物,伴肝脏、骨骼及淋巴结多发转移。结论 18F-FDG PET/CT有助于乳腺外Paget病的术前分期,并可用于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7.
外阴Paget病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白人女性,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74岁绝经后女性,因自觉外阴瘙痒入院,妇检示:左侧大阴唇内侧肿块,约3cm×2cm。患者行外阴包块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外阴Paget病合并表皮下浸润性癌,临床分期为外阴癌IA期。11个月后,患者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肿瘤(外阴腺癌)。患者后续未作辅助治疗,随访2.5个月无复发。目前手术是治疗外阴Paget病的首选方法,考虑到术后复发率高,建议密切随访。对于皮下浸润的患者,应考虑化疗或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s 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对7例Paget’s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6例,1例术后2年死于广泛转移,1例术后5年死于其它疾病,2例术后1年无复发,2例术后5年无复发。结论:扩大的病灶切除术是原发及局部再发Paget’s 病治疗的首选;本病易误诊为阴囊皮肤慢性湿疹,强调对难治性阴囊湿疹样改变者,应早期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麦默通(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诊治乳腺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对123例乳腺疾病病人切除乳腺病灶,将所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23例乳腺疾病病人共切除病灶265个,无一例操作失败,乳房上仅留有3mm~5mm的微小创口,术后病理诊断阳性病灶31个(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234个病灶为良性病变。有2例在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B型超声未发现残留病灶。[结论]应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诊治乳房疾病既可完整切除病灶,又可对乳腺可疑病灶明确诊断;且创伤小,维持乳房的美观,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0.
戴红英  张萍  王波 《新医学》2008,39(7):462-463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原位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宫颈锥切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原位癌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阴道镜下多点活组织检查(活检)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切除物的病理活检结果,观察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82%.1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缘残留病变8例(8%).行子宫全切术3例,其余5例密切随访.术后严重出血5例,宫颈管狭窄2例.随访1~9年,治愈率98%,复发率2%.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是诊断宫颈原位癌的可靠方法,并有治疗作用.如术后发现边缘残留病变,须严密随访,如无生育要求,应行子宫切除术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对乳腺癌治疗手段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1 手术治疗1.1 乳腺部分切除术 为了美容的目的,乳腺癌的切除范围有缩小的趋势.对Ⅰ期乳腺癌病例行肿瘤单纯切除术乃至1/4乳房切除术,术后用放射线辅助治疗,生存率与根治术相仿,但由于手术损伤及精神创伤小,患者生存质量高.有研究认为,单侧、周围型及单发性小病灶,肿块边界清楚,腋淋巴结无明确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保留乳房的手术,其生存率与乳腺切除相当.但对单纯肿块切除的患者,在手术时应行肿块切缘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肿块切除后局部复发的机会.细胞学检查阳性,除术时补加切除范围外,术后加用或加大放疗剂量,局部复发率和长期生存率与切缘细胞学检查阴性者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严金凤  付月珍  陈楚吟  王喜辉 《护理研究》2008,22(28):2584-2585
[目的]介绍麦默通(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诊治乳腺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对123例乳腺疾病病人切除乳腺病灶,将所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23例乳腺疾病病人共切除病灶265个,无一例操作失败,乳房上仅留有3 mm~5 mm的微小创口,术后病理诊断阳性病灶31个(包括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234个病灶为良性病变.有2例在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B型超声未发现残留病灶.[结论]应用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诊治乳房疾病既可完整切除病灶,又可对乳腺可疑病灶明确诊断;且创伤小,维持乳房的美观,减轻病人 痛苦.  相似文献   

13.
张红莲  苏红辉 《当代护士》2013,(12):163-164
肛周Paget’S病(perianal Pagetdisease,PPD)属乳房外Paget’s病(extramammary Pagetdisease,EMPD),是一种特殊的、罕见的低度恶性腺癌,易发生在大汀腺富集区域,其临床表现酷似湿疹,常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肛周Paget’s病的首选方案,本科收治1例此患者,行病变皮损切除+双侧肛周旋转推进皮瓣手术,经术前、术后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Paget病常见于乳腺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外皮肤Paget病,尤其是发生于阴囊Paget病较少见。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4例阴囊Paget病,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年龄49~71岁,平均(58.0±12.0)岁;阴囊病灶面积4cm×2cm~10cm×6cm;病程1~5年。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术前病灶皮肤处行常规活检病理检查,均提示阴囊皮肤癌(乳房外Paget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ESE方法对23例消化道NET进行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肿瘤直径0.4~3.0 cm,中位大小1.0 cm,均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ESE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75 min,中位手术时间30 min,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因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主动穿孔全层切除。术后23例病理诊断为NET,其中G1级21例、G2级2例,3例胃NET中,1型2例,2型1例,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中位随访28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ESE治疗消化道NE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临床诊断的乳腺癌肺寡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肺寡转移患者肺部病灶手术切除的病理结果、后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7例患者中,1例初诊乳腺癌患者同时诊断肺寡转移,在乳腺癌术后0.6个月接受了肺转移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肺腺癌,后续给予6个周期的TP化疗;其余6例患者均在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定乳房外Paget病患者接受Mohs显微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总结分析6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在接受Mohs显微外科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让患者充分了解Paget病的预后、手术的具体方式和Mohs显微外科手术比较于传统方式的优点,消除了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主动性.针对患者患病部位的特殊性制定术后生活指导,促进了患者身心的康复.结论 Mohs显微外科手术是治愈乳房外Paget病优选方式,患者对疾病、手术方式、预后以及术后康复方式的了解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支气管切缘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肺癌局部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二步法)检测47例NSCLC和10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病灶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2例(25.53%)肺癌支气管切缘和28例(59.57%)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Survivin表达均阴性。支气管切缘Survivin阳性组术后随访6 ̄16月4,例(33.33%)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而Survivin阴性组术后无残端癌复发。手术切缘Surviv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54.29%,肺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4%和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缘Survivin表达阳性可早期预测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乳房外Paget病的诊断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乳房外 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 通过对 1991~ 2 0 0 1年间诊治的 33例乳房外 Paget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早期多为生殖器部位的湿疹样皮损。病理上 ,表皮或附属器有多少不等的 Paget细胞。在 15例当地医院误诊的病例中 ,多误诊为湿疹和 Bowen病。结论 乳房外Paget病临床表现类似于湿疹和 Bowen病 ,易误诊 ,确诊靠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3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乳房肿块切除术22例,乳腺区段楔形切除术13例,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乳腺痿管切除术2例.其中36例获随访(92.3%),随访中复发7例,均经再次手术获治愈;另外,1例术后9个月于对侧乳房异时性发生本病;其余恢复良好.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术前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局部肿块切除或病变乳腺区段楔形切除为广泛采用的术式.禁忌贸然行广泛的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