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宝露  张霞  张铁梅 《河北医药》2012,34(19):2916-2919
目的分析ⅢA-N2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及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的ⅢA-N2期肺腺癌患者249例,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各变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术后全组患者1、3和5年累计生存分别为43%、17%、10%,中位生存期21个月。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病理亚型、淋巴结阳性率、肿瘤直径、T分期、N2阳性个数、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无跳跃性转移、治疗方式。T分期(P=0.015)、化疗周期(P=0.02)、N2阳性个数(P=0.013)、术后放疗(P=0.02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ⅢA-N2期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手术仍为其主要治疗手段;T分期、化疗周期、N2阳性个数,术后放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联合放化疗优于术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2.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CUP)是一类病理学已明确为转移癌但通过目前完善的诊断方法仍无法明确原发灶的恶性肿瘤.因其原发灶不明,诊断和治疗困难,多数患者接受转移灶局部治疗和/或全身经验性化疗,其中约80%的患者预后不良,平均总生存时间只有6~9个月.本研究报道1例原发灶不明的腹股沟转移性癌诊断及化疗经过,目前患者发现转移灶...  相似文献   

3.
胡俊霞  从丽  曹磊  胡筱  李锦  张伟娜 《江苏医药》2021,47(11):1123-1127
目的 分析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1.4个月,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4%、15.4%和1.0%.局限期和广泛期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3%和98.9%.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升高(HR=4.02,P<0.05)、未化疗(HR=3.07,P<0.01)是SCLC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化疗周期大于2个(HR=0.29,P<0.01)是SCLC总生存期的独立保护因素.2个周期治疗后进展(HR=4.04,P<0.01)、广泛期(HR=4.10,P<0.05)及骨转移(HR=2.01,P<0.05)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规范化疗、化疗超过2个周期以及血清NSE水平正常的SCLC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转移癌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92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3年生存率为46.8%,5年生存率为30.4%,影响颈部淋巴转移癌疗效的原因主要是临床分期,颈部转移灶的部位,病理类型,放疗技术,治疗方法。结论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临床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上中颈部转移癌预后明显比锁骨上好,鳞癌和未分化癌比腺癌好。对于上中颈部中低化鳞癌和未分化癌应采用全咽和全颈照射,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以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照射至少应包括全颈部,腺癌及高分化鳞癌以手术为主,必要时局部加以放疗,中晚期颈部淋巴转移癌应以手术加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适当加以化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淋巴结数目和TNM病理分期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5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病理类型、TNM分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肠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间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印戒细胞癌的转移度最高达到73.91%;肿瘤直径〉8cm的5年存活率仅为47.24%;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48.24%和35.13%。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特点、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为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列联分析方法对收集的80例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80例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的类型以中分化管状腺癌为主.3年生存率为30%.列联分析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的因素有CEA水平、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术后至肝转移时间、治疗方法,说明这些因素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肝转移大小、发生时间、术前CEA水平、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化疗的患者生存率高于射频消融加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姑息化疗、中医中药等治疗的患者,效果较好,但临床上应根据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使患者最大地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肺癌脑转移治疗效果的预后因素。方法对6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以全脑放射治疗为主,结合其他综合方法的治疗,将脑转移原发灶控制与否、脑外转移灶、单发或多发脑转移、化疗周期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放疗后脑转移灶症状缓解率达80%,缓解期为2-50个月,中位缓解期为6个月;全脑放疗后CT或MRI显示脑转移灶局部控制率为22%;全组中位生存期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7.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率与多发脑转移、原发病灶未控呈负相关,而化疗4周期以上呈正相关。结论影响肺癌脑转移的主要因素是脑转移时原发灶控制与否、多发或单发脑转移、化疗周期数。治疗效果则由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组织学、放疗敏感性、肿瘤负荷、位置、激素反应性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决定。对原发转移、脑转移时原发灶的控制以及全身状况较好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后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广泛期SCLC放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3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39.89%,2年生存率11.81%,中位生存期为10.7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KPS评分、是否脑转移、有无接受胸部放疗、接受化疗周期数对患者的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化疗周期数、有无接受胸部放疗、KPS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未发生脑转移、化疗周期数≥4、接受过胸部放疗、KPS评分≥80分均提示广泛期SCLC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陈飞  施开德  裴静  王本忠 《安徽医药》2018,22(2):265-269
目的 研究临床病理因素预测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期间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阳性且继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2例,分析NSLN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NSLN阳性42例,阴性6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LN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χ2=9.362,P=0.002)、阳性前哨淋巴结(SLN)数目(χ2=7.513,P=0.023)、阴性SLN数目(χ2=8.963,P=0.003)有关,SLN阳性数哑变量处理后分析显示:与仅1枚阳性淋巴结相比,SLN阳性数为2枚及3枚以上的患者其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分别增大2.625倍及3.65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大小(P=0.020,OR=2.122)、阳性SLN数目(P=0.010,OR=1.660)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阴性SLN数目(P=0.004,OR=0.733)是NSLN转移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低转移风险的患者如原发肿瘤<2 cm,检出的阳性SLN数<2枚及阴性SLN数>1枚,配合术后全身系统性治疗如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可考虑行保腋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原发灶不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上颈低分化转移鳞癌宜选用放疗,转移性鳞癌则采用手术加放疗,转移性乳头状腺癌的治疗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本组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96.4%、78.6%、50.0%。结论:对颈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应加强认识,治疗上应根据病理类型、部位、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45例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显像,将拍摄的PET/CT片用视觉判断和测定356参数值,对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作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找到原发灶者40例,占88.9%(40/45),其中3例为炎症,2例为结核,假阳性率为11.1%(5/45)。结论 18F-FDG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癌患者的原发灶,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为肿瘤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估病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反酸嗳气及体重减轻为主,肿瘤好发于胃窦及胃体,胃镜活检准确率4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主要病理类型.本组60例患者中,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2%、77.2%和72.7%.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LDH)、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G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病理分级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科手术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贝伐珠单抗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77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7.3%,疾病控制率为6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0个月;使用前T分期为T1~T2(HR=2.627,P=0.048)、贝伐珠单抗使用时机为化疗第1个周期后(HR=0.214,P=0.018)、贝伐珠单抗使用周期>4个周期(HR=0.219,P=0.001)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与同期行常规化疗未使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匹配后相比,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出现高血压、出血、蛋白尿及尿素氮的风险增高,但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NSCLC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控,尤其对于第1个周期化疗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初诊时和化疗后贫血的发生情况,探讨初诊时贫血和化疗后贫血对NSCLC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10年1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184例NSCLC的病历资料。按初诊时血红蛋白(Hb)将患者分成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男性Hb120g/L,女性Hbl10g/L定义为贫血。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乘积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184例患者中初诊时伴贫血31例(16.8%),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贫血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第2周期及第4周期化疗后相应的贫血发生率分别62%(114/184),76.6%(111/145),P0.001。NSCLC初诊时有无贫血对化疗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35),而无论是2周期还是4周期化疗后贫血都与化疗有效率显著相关(P0.001)。贫血组的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41.9%,无贫血组12个月,1年生存率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COX模型回归显示PS评分(P=0.004)和基础白蛋白水平(P=0.001)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NSCLC患者无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均高,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初诊时贫血对化疗效果及预后虽然没有明显影响,但化疗后贫血与化疗疗效显著相关。而基础白蛋白水平和PS评分是晚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Log-rank法作差异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81个月。本组病例的5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6%和4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病理类型为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4.9%,0%和0%(χ2=8.67,P=0.0129),5年局控率分别为55.2%,34.6%和33.3%(χ2=4.86,P=0.0334)。行辅助放疗与未行辅助放疗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4%和13.3%(χ2=7.48,P=0.0062),5年局控率分别为73.5%和37.5%(χ2=29.68,P=0.0000)。而Dukes分期,淋巴转移情况,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直肠系膜全切除(TME)以及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与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与病理类型是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9和0.045),而对局部复发率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辅助放疗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对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直肠癌病例,肿瘤病理类型和是否辅以放射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尚不能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长期生存复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对在我院治疗过的94例乳腺癌复发转移长期生存患者进行为期6年以上的随访,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检测患者病理特征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关联系。结果影响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大小、疾病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对复发转移后生存期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疾病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复发转移部位;其中淋巴结转移数目是患者生存期和疾病复发转移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对于预测患者的生存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忠连  杨震  李超 《安徽医药》2012,16(8):1136-1139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射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4月—2011年12月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8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患者的KPS评分、肺癌原发灶控制情况、年龄、脑转移灶数目、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及是否有颅外转移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是否有颅外转移、肺癌原发灶控制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患者的KPS评分、是否有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小细胞癌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的治疗手段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从单因素分析看,影响食管小细胞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分期、部位、长度、病理、治疗方式(P均〈0.05)。从多因素结果分析看,影响食管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理、部位、分期(P均〈0.05)。结论 影响食管小细胞癌预后的因素与病理、部位及分期有关,对于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一线含吉西他滨化疗进展后的后续治疗模式及一线化疗进展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进展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一线使用含吉西他滨化疗进展后的临床特征、后续治疗方法、方案、疗效及生存期,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32例(35.16%)患者一线化疗进展后仅行最佳支持治疗,59例(64.84%)患者继续行后线化疗。一线化疗最佳疗效为稳定或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在91~180 d的患者继续后线化疗的比例低。84例患者一线化疗进展后中位生存期是151 d;序贯化疗和序贯最佳支持治疗的患者一线化疗进展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2和8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一线化疗进展后有无腹腔转移、二线化疗疗效和化疗线数是后续化疗组患者一线化疗进展后中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一线化疗的疗效影响局部进展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后续治疗的模式,一线化疗进展后继续后线化疗的患者生存期更长,继续化疗的患者中无腹腔转移、二线最佳疗效为部分缓解、接受≥三线化疗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肺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探讨全脑放疗(WBRT)的必要性。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经过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EGFR野生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17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对不同亚组间生存曲线进行比较,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46)、年龄(P=0.055)、KPS评分(P<0.01)、原发灶控制情况(P=0.097)、颅外转移情况(P=0.089)、全脑放疗(WBRT)(P=0.021)与预后有关;Cox回归分析显示:KPS评分(P<0.01)和WBRT(P<0.01)为EGFR野生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EGFR野生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因素主要为KPS评分和WBRT,WBRT对此类型脑转移患者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