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安氟醚异氟醚临床上是否有交感兴奋作用并比较其强弱。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安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安氟醚组麻醉诱导平稳后吸入安氟醚使呼出气浓度维持 0 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5min ,然后将呼出气浓度加大到 1MAC维持 5min ,异氟醚组方法及吸入浓度与安氟醚相同。两组在吸入麻醉药后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和HR。结果 :浓度在 0 5MAC时异氟醚组的MAP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 (P <0 0 1) ,而安氟醚组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在 1MAC时异氟醚组 1~ 3minMAC和HR明显高于安氟醚组及麻醉前 (P <0 0 1)。安氟醚组 1MAC时 1~ 4minMAP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而HR较麻醉前快。结论 :异氟醚有较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安氟醚没有明显的交感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麻醉前注射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戊乙奎醚的麻醉前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择期全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0例,随机分成阿托品组(A组)和戊乙奎醚组(B组),每组40例。麻醉前静卧5min后静脉注射阿托品或戊乙奎醚0.01mg/kg,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20min(T5)及30min(T6)各组HR、MAP、HRV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LF/HF)、uHF(HF/TP)。结果 A组病人用药后HR加快、MAP升高(P〈0.05)。A组在注药后3min内TP、LF、LF/HF升高,但随后迅速下降(P〈0.05);B组注药后1min时LF、LF/HF升高(P〈0.05),但没有出现随后的下降;B组注药后TP无明显变化,HF、uHF下降后短时间即恢复至注药前水平。结论戊乙奎醚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心血管作用不明显,但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弱,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麻醉前用药,优于阿托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EI)的影响。方法 对5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成人静脉注射芬太尼+吸入地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随机平均分为4组(A、B、C、D组),各组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4和6 μg/ kg·b.w.。记录诱导过程中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变化以及气道刺激情况。根据患者对气管插管的反应,应用“Up-Down”法测定MACEI。 结果 A组诱导过程中,随着地氟醚浓度的迅速升高,咳嗽发生率57%、喉痉挛发生率50%,并伴有MAP和HR的显著升高。而B、C、D组很少发生咳嗽和喉痉挛,MAP、HR无显著升高,且MAP和HR峰值显著低于A组。4组病人地氟醚MACEI分别为(1.9±0.3)、(1.1±0.2)、(0.8±0.2)和(0.6±0.2) MAC。与A组比较,其他各组MACEI显著降低(P<0.05)。 结论 地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发生率高;预先使用芬太尼2~6 μg/ kg·b.w. 能减轻和防止地氟醚引起的气道刺激和心血管反应,并产生地氟醚MACEI剂量依赖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刘睿  周易 《海南医学》2009,20(7):28-31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输尿管结石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及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下行URSL。持续监测两组患者HR、MAP、RR,SpO2、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有无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术中呼吸抑制较B组少(P〈0.01),术后头晕也较B组少(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P〈0.01)。两组病人麻醉后MAP均有所下降(P〈0.05),B组术中MAP低于A组(P〈0.05),B组于诱导后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P〈0.05),A组RR、SpO2与PET CO2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B组麻醉后RR、SpO2较麻醉前下降(P〈0.05),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URSL麻醉效果确切,但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安全性不及七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Zeus麻醉机自动控制全紧闭麻醉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中,以评估Zeus麻醉机自动控制模式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A组采用自动控制紧闭麻醉模式,设置呼出七氟醚浓度为1.5,达到1.3MAC时减少呼出七氟醚浓度,维持1.3MAC;B组半紧闭麻醉组,氧流量2.0 L/min,七氟醚挥发罐刻度2%,通过调整挥发罐刻度,控制1.3MAC。手术结束后,A组设置呼出七氟醚浓度为“0”,B组关闭挥发罐,并将氧流量开为8 L/min。结果插管后3 min(T2)时A组MAP、HR降低较B组降低明显(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组早于B组。结论 Zeus自动控制模式麻醉取得了很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马多辅用氟哌利多与芬太尼辅用氟哌利多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末战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芬太尼加氟哌利多组(A组)和曲马多加氟哌利多组(B组),每组30例。当寒战出现持续2min不消失时,A组静脉缓注芬太尼1.5μg/kg加氟哌利多0.05mg/kg,B组静脉缓注曲马多1.5mg/kg加氟哌利多0.05mg/kg。观察注药后2min、5min和10min寒战级别变化,副作用及MAP、SPO2、HR和RR的改变。结果:注药后2min寒战消失者A组18例,占60%;B组27例,占90%,两组同时点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A组注药后SPO2稍有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曲马多辅用氟哌利多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优于芬太尼辅用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7.
胡志强 《西部医学》2009,21(5):812-813
目的研究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过程中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调节丙泊酚使脑电双频指数(BIS)保持在50以下。记录所有患者入室后(TO)、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插管后10min(T5)的MAP、HR、BIS等指标,分别于T0、T3、T4、T5四个时间点测血浆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患者的MAP、HR均有下降(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插管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R组明显小于F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后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基础值(P〈0.05),T3、T4、T5三个时间点测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R组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但瑞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引起的血压波动,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氟醚对小儿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评价BIS在小儿地氟醚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分级Ⅰ~Ⅱ级。气管内全麻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3~6岁)。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调整吸入浓度,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维持在0.6MAC、1.0MAC和1.3MAC,每一浓度稳定20min。记录各时点的MAP,HR和BIS。结果地氟醚麻醉期,MAP和BIS与麻醉诱导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当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由0.6~1.3MAC递增时,患儿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S),而BIS逐渐下降(P〈0.05)。MAP、HR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和0.857(P〉0.05),BIS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相关系数为-0.993(P〈0.05)。结论在学龄前小儿地氟醚全麻中,BIS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可用于监测学龄前小儿地氟醚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9.
彭劲松  黄海清  陈建华  倪玉霞 《广西医学》2009,31(11):1607-1608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术唤醒试验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以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吸入异氟醚+阿曲库铵+芬太尼维持麻醉。预计唤醒前30min停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唤醒前10min停用丙泊酚和异氟醚。记录两组病人唤醒前30min、唤醒即刻、唤醒试验后加深麻醉10min等3个时点的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并观察比较两组的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A组和B组唤醒时间分别为(10.2±2.3)min、(16.7±2.1)min,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质量:A组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0例,B组Ⅰ级11例、Ⅱ级6例、Ⅲ级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侧弯矫正术中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可控性良好,病人清醒快,唤醒质量好,可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且方法简单方便,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联合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A组)和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B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时A组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0.08mg/kg(10s),3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0mg/5s)、芬太尼2.5~4.0μg/kg(10s)、罗库溴铵0.6~1.0mg/kg(5s),B组先静注生理盐水3ml,3min后按相同方法经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一-罗库溴铵行联合诱导。观察记录2组诱导前、诱导、插管、切开皮肤的HR、SBP、DBP、MAP变化,异丙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HR在各观察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即刻A组SBP、DBP、MAP均高于B组(P〈0.05);在插管和切开皮肤即刻A组SBP、DBP、MAP均低于B组(P〈0.05)。组内比较显示2组HR在诱导即刻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P〈0.05),随后A组HR渐降(P〈0.05),而B组HR变化较小(P〉0.05);A组SBP、DBP、MAP在组内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DBP、MAP在诱导与诱导前、插管与诱导即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苏醒延迟发生,在麻醉维持期间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联合诱导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平稳,抑制心血管副反应较生理盐水-异丙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组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单纯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行结肠镜检查患者呼吸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5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A组静注雷米芬太尼1μg/kg,继而以5μg/(kg·h)的速率输注。B组静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继而以4mg/(kg·h)输注丙泊酚。观察术前基础值(T1),注药后5min(T2)、10min(T3)、15min(T4)及停药后5min(T5)的循环呼吸情况,并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与T1时相比,A组各时点MAP无明显变化,B~T4时HR明显减慢(P〈0.05),分钟通气量(MV)减少(P〈0.01),但均保持自主呼吸;而B组T2-T4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5)。A组术中体动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5),患者均保持清醒而安静,而B纽患者均意识消失。结论在结肠镜检查麻醉中,单纯静脉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可使患者保持自主呼吸,意识清醒而安静,并对循环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的丙泊酚、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妊娠病人15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n=50)丙泊酚200mg+芬太尼0.1mg的混合液;B组(n=50)丙泊酚200mg+芬太尼0.05mg的混合液;C组(n=50)单纯丙泊酚;静脉给药。观察三组病人术前、术后的血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及所用丙泊酚的量和清醒时间。结果:A组病人MAP无显著变化(P〉0.05),HR、SpO2术后比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B组病人MA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C组病人MAP、HR有显著降低(P〈0.05),SpO2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组间比较:C组病人MAP比A、B两组有显著降低(P〈0.05),A、B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别(P〉0.05);A、C两组两组病人HR比B组有显著降低(P〈0.05),A、C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别(P〉0.05);A组病人SpO2比B、C两组有显著降低(P〈0.05),B、C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别(P〉0.05)。所用丙泊酚的量A、B两组元差别(P〉0.05),且均比C组明显少(P〈0.05),B组清醒时间比A、C两组明显快(P〈0.05),A、C两组则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用于无痛人流有明显优点,且以丙泊酚200mg+芬太尼0.05mg配伍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BIS监测维持一定麻醉深度,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 A组)及对照组芬太尼( B组)各30例,A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B组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插管。通过调整七氟醚吸入量将BIS维持在50~60间观察2组学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插入和拔管前A、B 2组的MAP、HR无明显变(P>0.05),拔管后B组的MAP、HR波动变化明显(P>0.05),插管拔管后B组的MAP、HR波动变化明显,有5人出现呛咳体动,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拔管时无人呛咳体动;2组术毕清醒时间B组延长。结论: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插管拔管时应激反应,同时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20例,ASAI-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病史,随机分为两组(n=60),A组:舒芬太尼0.5μg/kg;B组:舒芬太尼0.5μg/kg+艾司洛尔1mg/kg。观测比较麻醉诱导前、插管后5min、拔管后5min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变化,并采集桡动脉血7ml,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同一时点比较,B组HR、SP、DP及血浆Ad和NA的浓度降低(P〈0.05)。A组插管后HR、SP,DP及血浆Ad和NA的浓度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持续至拔管后5min;B组拔管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可更好地预防全麻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氟醚联合乌司他丁或丙泊酚对长时间腹腔镜手术中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持续给予:A组异氟醚,B组异氟醚联合乌司他丁,C组异氟醚联合丙泊酚。记录患者气腹前( T0)、注气后120 min( T1)、240 min (T2)、术毕60 min(T3)、术后第1天(T4)、第2天(T5)和第3天(T6)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 SpO2)、血气分析值、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Cr)、输液量、出血量及尿量等。结果3组患者各时点的HR、MAP、血红蛋白、输液量、出血量或引流量及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Cr、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3组患者T1~T5各时点BUN、Cr均增高(P<0.05);B组和C组的BUN、Cr低于A组(P<0.05),但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导致肾功能的变化随着气腹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术后不能很快恢复;异氟醚联合乌司他丁或丙泊酚对肾功能保护作用优于单独应用异氟醚,而前两者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老年人地氟醚麻醉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人地氟醚麻醉中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指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估AEP指数监测老年人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择期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患者40例,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组(年龄≥65岁,n=20)和中青年组(年龄18~55岁,n=20)。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调整吸入浓度,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依次维持在0.6MAC,1.0MAC和1.3MAC,每一浓度均稳定20min。监测麻醉前(T1)、注射异丙酚后2min(T2)、气管插管时(T3)、气管插管后2min(T4)、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为0.6MAC(T5),1.0MAC(T6)和1.3MAC(T7)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AEp指数。结果:地氟醚麻醉期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老年组心率与麻醉前相比亦显著减慢(P〈0.05)。地氟醚呼气末浓度由0.6MAC~1.3MAC递增时,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地氟醚麻醉期2组患者AEP指数与麻醉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在1.0MAC和1.3MAC时AEP指数较0.6MAC时显著降低(P〈0.05),但中青年组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各浓度间AEP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氟醚各呼气末浓度时,老年组AEP指数均低于同时间点中青年组(P〈0.05)。AEP指数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在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80(P〈0.05)。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与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可监测老年人地氟醚麻醉深度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同地氟醚呼气末浓度下老年人与中青年人麻醉深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方丽萍  胡建 《实用新医学》2007,8(6):506-507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对患者HR、MAP、SpO2及清醒时间、注射部位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妊娠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开放静脉后先注入利多卡因0.5mg/kg、芬太尼0.5ug/kg,1分钟后注入异丙酚2.5mg/kg,术中根据情况追加30~50mg异丙酚;B组开放静脉后直接注入异丙酚,用量同A组。分别监测两组在麻醉前1分钟、手术开始前、手术中HR、MAP、SpO2变化,并记录病人意识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结果 A组于手术中HR、MAP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病人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SpO2、意识消失及术毕清醒时间与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并且能减轻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20.
茶永康  张茂荷  徐娇 《中外医疗》2012,31(16):44+46-44,4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84例甲状腺择期手术,ASA I~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全麻组(A组);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观察患者切皮前10min,术中30min,术中1h和术毕拔管后5min的血压(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和术毕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切口疼痛程度,丙泊酚用量,异氟醚吸入MAC量。结果两组间BP、HR、MAP在术前,术中30min,1h无明显差异(P〉0.05),术毕拔管后5min BP、MAP、HR 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毕苏醒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苏醒时疼痛程度高于B组,A组丙泊酚用量、异氟醚吸入MAC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手术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