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有无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粗针穿刺标本及术后标本的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及C-erb-2表达状态发生改变的分别有5例、10例及7例。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及C—erbB-2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EP、PR及C—erbB-2的表达发生变化,但EP、PR及C—erbB-2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新辅助化疗不会影响晚期乳腺癌患者的ER、PR及C-erbB-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C—erbB-2、PCNA、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8.81%、51.67%和59.48%。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浸润性相关(P〈0.01);PCNA表达仅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浸润性无关(P〉0.05);ER、PR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00),C—erbB-2、PCNA表达呈正相关(r=0.182,P=0.003)。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CNA、ER、PR的表达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 NACT)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由阴转阳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分泌治疗组42例及传统治疗组36例。内分泌治疗组在术后口服三苯氧胺10 mg/次,2次/d;传统治疗组术后不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随访效果并对两组的3年、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内分泌治疗组复发转移16例(38.1%),各种原因死亡11例(26.2%);传统治疗组复发转移22例(61.1%),各种原因死亡18例(50.0%),内分泌治疗组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均低于传统治疗组(P均<0.05);内分泌治疗组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8%(31/42)、61.9%(26/42),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42)、73.8%(31/42);传统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18/36)、38.9%(14/36),总生存率分别为61.1%(22/36)、50.0%(18/36)。内分泌治疗组3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 P均<0.05)。结论内分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新辅助化疗后ER、PR由阴转阳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组织中VEGF、C-erbB-2、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强  任刚  胡洪林 《西部医学》2009,21(3):427-42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erbB-2、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和ER、PR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erbB-2、P53、Ki67和ER、PR的表达。结果VEGF、C—erbB-2、P53和Ki6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9.7%,61.1%,56.9%和69.4%。VEGF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ER和PR的表达组别中有显著差异(P〈0.05);C—erbB-2的表达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ER和PR的表达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在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组中有明显差异(P〈0.05).;Ki6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erbB-2、P53和Ki67的联合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与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三苯氧胺对70岁以上绝经后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70岁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患者资料,肿瘤性质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是ER阳性,其中57例接受三苯氧胺资料,39例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经行ER、PR和HER2检测。随访时间15~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结果: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35%,部分应答率为16%,疾病稳定为81%,3年生存率为78.3%;三苯氧胺治疗组完全临床应答率28%,部分应答率11%,疾病稳定为69%,3年生存率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70岁以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L  Wang Y  Song X  Du JW  Pei F  Huang LP  Wang WY  Liu ZB  Pan R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5-303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收集41例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ER、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和C—erbB-2。结果本组中微小浸润导管内癌15例,微小浸润与组织学分类(x^2=4.60,P〈0.05)及肿瘤大小(x^2=9.78,P〈0.05)密切相关。ER、PR、PCNA、P53和C—erbB-2的表达率分别为68.3%、65.9%、63.4%、26.8%和46.3%,与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P53和C—erbB-2的表达率与组织学类型相关(x^2=11.45、11.97、4.38,P〈0.05)。结论Van Nuys组织学分类符合临床治疗与预后的需要,应对导管内癌实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组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及其与受体EK、PR和癌基因C—erbB-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124例乳腺癌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癌组织中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乳腺癌细胞对3组化疗药物敏感率不同,CAF〉TA〉CMF,但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c—erbB-2在≤40岁组阳性率高于≥51岁组(P〈0.05);(3)ER、PR和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54.0%和63.7%,且与药敏检测有相关性。结论在进行乳腺癌药敏实验的同时,建议检测ER、PR和C—erbB-2。以便对乳腺癌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67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erbB-2、ER、PR、P53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ER、PR、P53的表达。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总阳性率为78.2%,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和I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的Ki67表达强度与C—erbB-2、1353强度的表达呈正相关(1分别为0.172、0.280,P〈0.05),与ER强度的表达呈负相关(γ为-0.193,P〈0.05),与PR表达强度无显著相关性(γ为-0.007,P〉0.05)。结论:Ki67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为乳腺癌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60例患者采用空心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后,60例乳腺癌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R)16例(26.67%),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6.67%),部分缓解(PR)36例(60.00%),稳定(SD)7例(11.67%),进展(PD)1例(1.67%),临床有效率(cR+PR)为86.67%。ER阴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效果优于ER阳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ER阳性表达率为50.00%(28/56),化疗后ER阳性表达率为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阴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效果优于ER阳性表达组,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的ER表达发生改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i67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C—erbB-2、ER、PR、P53基因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ER、PR、P53的表达。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总阳性率为78.2%,Ki67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和I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的Ki67表达强度与C—erbB-2、1353强度的表达呈正相关(1分别为0.172、0.280,P〈0.05),与ER强度的表达呈负相关(γ为-0.193,P〈0.05),与PR表达强度无显著相关性(γ为-0.007,P〉0.05)。结论:Ki67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C—erbB-2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对17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79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表达的阳性率为29.6%,在导管原位癌中C—erbB-2表达率为52.9%,其它病理类型中C—erbB-2表达均较低(〈45%),导管原位癌C—erbB-2蛋白表达率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并与雌、孕激素受体呈负相关关系。结论:C—erbB-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PR和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ER、PR和C-erbB-2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ER阳性57例.PR阳性42例,C.erbB-2阳性58例,ER、PR和C-erbB-2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没有明显相关性。ER和PR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没有明显相关性。ER、PR表达呈正相关。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ER、PR和C-erbB-2的表达与临床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联合检测ER、PR及C-erbB-2对临床上判断乳腺癌预后、指导治疗的意义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ER、PR、C-erbB-2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CT)有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0例乳腺癌NCT患者化疗前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观察不同表达情况下NCT的疗效。结果:180例乳腺癌NCT病例中,ER、PR、C-erbB-2阴性率分别为32.2%、23.3%、40.0%,ER(+)组与ER(-)组、PR(+)组与PR(-)组化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阴性及C-erbB-2低表达的乳腺癌病人对化疗更敏感,化疗后获益更多,ER、PR阴性表达及C-erbB-2低表达可作为乳腺癌NCT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陈剑琼  孙国平  王露 《安徽医学》2011,32(12):2058-2060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和C-erbB-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切片ER、PR、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乳腺癌肿块的大小与ER、PR、C-erbB-2表达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肿块边缘、血流信号分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与ER、PR、C-erbB-2的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分析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C-erbB-2、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erbB-2、P 53、ER和PR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4例乳腺癌中C-erbB-2、P 53、ER和P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0%(47/54)、83.3%(45/54)、66.7%(36/54)和61.1%(33/54);C-erbB-2和P 53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erbB-2、P 53、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erbB-2和P 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C-erbB-2、P 53、ER和PR基因蛋白对判断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erbB-2及P16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4例乳腺癌的ER、PR、C-erbB-2、P16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28例ER、PR阳性中的C-erbB-2表达10例,P16表达ll例。26例ER、PR阴性中C-erbB-2表达17例,P16表达8例。30例发生淋巴结癌转移,C-erbB-2表达19例,P16表达7例。24例淋巴结无癌转移的,C-erbB-2表达8例,P16表达12例。结论 C-erbB-2表达与ER、PR水平呈负相关,C-erbB-2表达与淋巴结癌转移呈正相关。P16表达与ER、PR水平不相关,但与淋巴结癌转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ER、PR、C-erbB-2、P53及Ki-67 的表达情况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38 例乳腺癌组织的ER、PR、C-erbB-2、P53及 Ki-67 的表达,并对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ER、PR、C-erbB-2、P53和Ki-67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1%、59.42%、50.72%、43.47%、60.14%.ER、PR 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C-erbB-2 、Ki-67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相关( P 均< 0.05),Ki-67还与肿瘤组织分级相关( P< 0.05).而P53与乳腺癌组织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ER 与PR 表达呈正相关,与P53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与C-erbB-2、Ki-67 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Ki-67、P53、C-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的ER、PR、C-erbB-2、P53及 Ki-67 的表达情况有助于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erbB-2、P53及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148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SP法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48例乳腺癌中C-erbB-2、P5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79.3%、64.3%、59.7%,C-erbB-2、P53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与预后呈正相关,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呈负相关.结论:C-erbB-2、P53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指标,ER、PR的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好,联合检测C-erbB-2、P53、ER、PR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