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霍山石斛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文献检索霍山石斛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采用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NAFLD靶点,并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并采用AutoDock等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NAFLD小鼠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10 mg/kg)组和霍山石斛低、中、高剂量(200、400、600 mg/kg)组,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甘薯保肝的潜在作用靶点,结合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初步揭示甘薯保肝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制备脂多糖(LPS)诱导的肝细胞LO2炎性损伤体外模型,考察甘薯醇提物对肝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DisGeNET、OMIM等数据库,查找甘薯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采用肝细胞炎性损伤模型,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相关调控靶点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验证。结果:体外评价结果显示,甘薯醇提物能促进正常LO2细胞增殖,改善LO2肝损伤细胞存活率。筛选出甘薯潜在作用靶点154个,通过网络拓扑筛选获得10个核心靶点,分别是酪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蒿醇提物对H::肝癌小鼠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取H。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5-Fu)及青蒿醇提物125mg/(kg·d)组、500mg/(kg·d)组,5-Fu组肌肉注射给药,其余各组灌胃给药。连续给药8d后,剖瘤称取质量,计算抑瘤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青蒿醇提物中青蒿素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青蒿醇提物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生长(P〈0.Ot),青蒿醇提物125me,/(kg·d)组和青蒿醇提物500m/(kg.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4.6%、50.6%;本实验青蒿醇提物中青蒿素含量为0.02%,而在青蒿素抗H。小鼠肝癌试验中,青蒿素在剂量为10mg/(kg·d)时,对H22小鼠肝癌已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青蒿醇提物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青蒿素以外,中药青蒿中可能存在其它的抗肿瘤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五苓散活性成分,使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PubChem)数据库、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数据库进行靶点排查。根据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疾病相关靶点。并利用Omicshare平台将药物及疾病靶点进行匹配。采用String Version 10.5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Omicshar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Version3.8.0对药物-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得到五苓散活性成分532个,治疗靶点112个,五苓散治疗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啤酒甾醇(Cerevi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泽泻醇(Alisol B)等;治疗疾病的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Toll-like Receptor(TLR)、T Cell Receptor(TCR)等,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凋亡过程、磷酸盐代谢过程等。结论:本研究以网络药理学方式探究了五苓散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推断五苓散主要通过调节TLR/NF-κB、T Cell Receptor等信号通路,抑制TNF-α、IL-6等相关炎症介质活性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物黄芩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三物黄芩汤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在Genecard、OMIM和TTD数据库中寻找乳腺癌相关靶点基因,取三物黄芩汤靶点基因与乳腺癌相关靶点基因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 3.5.0软件构建“三物黄芩汤活性成分-潜在靶点-乳腺癌”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对潜在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三物黄芩汤有效活性成分83个,主要包括有木犀草素、槲皮素、菜豆素、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苷以及地黄多糖等。与乳腺癌相关潜在作用靶基因99个,KEGG富集通路分析主要包括脂质-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三物黄芩汤具有多活性成分,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乳腺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甄丹丹  黄耀斌  卢显兴  陈景敏  丘琴  张淼  史俊豪 《中草药》2023,54(12):3903-3910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丝穗金粟兰Chloranthus fortune水提物的主要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其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方法 结合ChemSpider数据库、mz Cloud平台及现有文献研究,对目标化合物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进行比对确认,鉴定丝穗金粟兰水提物的化学成分;通过FAFDrug4数据库筛选丝穗金粟兰水提物的活性成分,运用Pharmmapper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预测丝穗金粟兰的成分靶点,GeneCards平台获得相关疾病靶点,利用Venny平台获得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体内药效学实验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丝穗金粟兰的抗炎镇痛机制。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乙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评价丝穗金粟兰抗炎镇痛作用;经文献查阅并结合PubChem、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丝穗金粟兰已知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进行搜集,经GeneCards数据库搜索得到的炎症和疼痛相关靶点进行交互分析得到共同靶点。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构建丝穗金粟兰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探讨丝穗金粟兰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选取关键潜在靶点及活性化合物,运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丝穗金粟兰水提物高剂量可以明显缓解3个造模剂所致小鼠炎症和疼痛(P<0.05)。网络预测分析共收集到31个活性成分、40个关键靶点、62条通路与丝穗金粟兰抗炎镇痛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潜在药效物质与关键靶点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白蛋白(ALB)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丝穗金粟兰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其可能通过β-榄香醇、莽草酸、银线草醇E、银线草醇I等化合物调控PTGS2、MMP9、MAPK1、STAT3和ALB等靶点,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通路来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白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白芍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CAG的相关靶标信息,并通过Venny 2.1.0取得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分别采用Cytoscape 3.7.1、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行可视化处理。借助DAVID数据库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软件Cytoscape 3.7.1绘制“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得到白芍活性成分8个、作用靶点72个,疾病靶点972个,二者交集34个。关键活性成分有山柰酚、β-谷甾醇、儿茶素,关键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白芍主要通过参与凋亡过程阳性调节、对药物的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研究荔枝叶的抗炎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查找荔枝叶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ADME五项原则筛选出活性成分;基于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成分靶点;并利用Disgenet数据库获取炎症基因;采用Venny2.1.0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与炎症基因的交集靶点作为潜在抗炎靶点,并将其输入STRING 11.0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DAVID 6.8数据库对抗炎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荔枝叶“活性成分-抗炎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CCK-8法检测荔枝叶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检测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从荔枝叶中筛选到9个活性成分,潜在抗炎靶点47个,127种GO生物功能,68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六君安胃方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潜在关键靶点及其对化疗相关性腹泻小鼠小肠组织NF-κB与iNOS蛋白的影响, 揭示其抗炎止泻活性成分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六君安胃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检索PubChem数据库获得六君安胃方活性成分, 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检索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化疗相关性腹泻相关靶点;将六君安胃方活性成分靶点与腹泻疾病相关的靶点取交集, 得到六君安胃方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PPI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将网络中预测到的潜在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将60只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六君安胃方高、中、低剂量组, 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 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50 mg/kg制备化疗相关性腹泻小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4 d后, 采用Western b...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逍遥散及其加减方的抗抑郁作用,精简组方、明确药效,为抗抑郁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0.01g/kg)组,加味逍遥散(16.20 g/kg)组,逍遥散(10.13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薄荷(9.79 g/kg)组,逍遥散去生姜、茯岑、薄荷(8.10 g/kg)组...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Arrowsmith工具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  许腾  周玉枝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4):3484-3492
采用文献关联检索工具Arrowsmith从理论层面探讨逍遥散及其单味药抗抑郁的现代药理机制。利用Arrowsmith进行关联文献的检索和发现,从逍遥散单味药、整体复方及共有关联词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借助Cytoscape绘图软件对逍遥散组成药材与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关联性分析。逍遥散中不同的单味药可能通过调节TLR4、TRPV1、Caspase-3、PPARG、COX-2、NRF2、PI3K、ERK1、MAPK、p38 MAPK等靶点,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关键通路影响焦虑、束缚应激、脾虚、学习记忆等发挥抗抑郁作用。逍遥散抗抑郁的关键作用部位在海马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通过Arrowsmith工具检索分析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干燥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冷冻干燥技术可较好地保持物料的原有形态及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获得较高质量的干燥物。介绍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着重总结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影响因素,以及冷冻干燥对药材组织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冷冻干燥的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苦味中药的分子苦度当量(equivalent molecular bitterness,EMB)和分子苦度当量指数(EMB-index,EMBI),进而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苦度定量测定;此外,以不同浓度的黄连和苦参水煎液为载体,对建立方法的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 建立了感知到苦味的人数比例与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浓度的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由拟合方程的R2P值可知威布尔模型优于对数模型,由威布尔模型的拟合方程计算出中药饮片的BTC,进而测得了23种苦味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测得的黄连和苦参的EMB以及EMBI的RSD值均小于20%,重现性相对良好。结论 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预测出了23种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建立了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益  刘燕  蓝希明  徐国良  刘红宁 《中草药》2015,46(24):3704-3709
目的考察铁皮石斛提取物(DOE)对胃癌癌变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DOE高、低剂量组。采用大鼠ig给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200 mg/kg,每10天ig 1次,持续3个月诱导胃癌癌变模型,造模同时给予DOE,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HE染色分析胃组织癌变程度,计算癌变率;RT-PCR测定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胃组织中细胞凋亡;ELISA测定血浆中EGF、EGFR的量。结果 DOE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癌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OE能显著降低胃组织中EGF、EGFR mRNA以及血浆中EGF、EGF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并能够明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TUNEL法显示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DOE能够抑制大鼠胃癌癌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中EGF、EGFR mRNA表达与血浆中EGF、EGFR的量有关,同时降低Bcl-2 mRNA、升高Bax mRNA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8.
符珊珊  封杰妮  黎祖鸣  陈俊旭  刘添文 《中草药》2023,54(15):4948-4957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的基底膜差异基因之间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并预测调控差异基因表达的中药,通过统计分析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后续中医药开发及中西医联合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胃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检索文献获取基底膜相关基因并筛选、分析其在胃癌的表达量及共表达情况,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疾病本体(disease ontology,DO)富集分析。通过GEPIA数据库对差异倍数大的基底膜差异基因进行预后分析,再通过CTD数据库查找对基因有调控作用的化学成分。应用COREMINE数据库查找相关中药,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高频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分类。结果 共筛选出15个与预后相关的基底膜基因,根据参考文献筛选出45种化学成分,得到高频中药为茶树根、姜皮、干姜、丹参、人参等;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肺、肝经居多;以补虚药、收涩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胃癌相关基底膜基因及对应的高频中药,为治疗胃癌的中药新药开发及中医药理论的微观挖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筛选吴茱萸主要肝毒性成分,预测毒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依据TCMSP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Pharmmapper服务器、UniprotKB数据库筛选吴茱萸的活性成分,并预测肝毒性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吴茱萸毒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吴茱萸中筛选得到14-甲酰基二氢吴茱萸次碱、芳樟醇、1-甲基-2-戊烷基-4(1H)喹诺酮、辛弗林、柠檬烯等147个潜在毒性成分,涉及靶点F2、PIM1、MMP13、MAOB等49个,经建立网络连接,细胞代谢、催化活性、刺激反应等通路可能与肝毒性作用相关。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发现吴茱萸中的多种潜在毒性成分可能通过多个靶点与细胞代谢、催化活性等通路相互作用,从而可能产生肝毒性,为后续进一步深入验证吴茱萸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配伍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羌活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羌活治疗疼痛的方剂,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VOSviewer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并对其用药规律从高频方名、药物用量及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 对羌活治疗疼痛方剂的基本信息统计发现,纳入方剂共1042首,涉及方书261部,其中超过10首的有12部,以宋、明、清时期收录的方书较多;方名出现次数≥5的有12种。对药物频次、性能、功效、主治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发现频次≥100的药物有34味,性多温、寒、平,味多辛、苦、甘,以归肝、脾、肺经为主。配伍的药物以解表、补虚、活血化瘀、清热、理气等功效为主。羌活方治疗病证较多的依次为头痛(211次)、身痛(101次)、腰痛(57次)。与羌活配伍治疗头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茯苓等;治疗身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川芎、白芷、独活等;治疗腰痛的高频药物有防风、甘草、当归、川芎、独活、牛膝等。关联规则发现,治疗头痛时支持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