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U012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MEK/ERK)通路及增殖侵袭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U0126组(20 mg/kg),每组6只。另设假手术组6只作为对照组。用药4周后统一处死大鼠,测量并计算各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内膜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MEK、ERK及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F=4.54,P=0.02);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在位内膜组织见子宫内膜腺上皮呈柱状排列,腺体排列整齐,腺腔完整,腺体周围未见出血及炎性细胞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DMSO组在位内膜组织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宫内膜异位腺体囊肿及间质反应,可见多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周围可见出血及新生血管生成;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见子宫内膜腺体明显减少,腺腔变小,腺上皮变薄,间质反应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DMSO组在位内膜组织中PCN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PCNA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DM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DMSO组在位内膜组织中MEK、ERK、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U0126组MEK、ERK、NF-κB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DMS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0126可以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病灶生长及腺体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EK/ERK/NF-κB通路活性降低在位内膜组织增殖侵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XCHT)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内异症动物模型,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XCHT对异位内膜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 中、高剂量XCHT (500、750 g/L)组对异位内膜生长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异位内膜体积明显减小(P<0.01),低剂量XCHT(250 g/L)组异位内膜体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对照组体积无显著变化(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中、高剂量XCHT组治疗后腺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质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凋亡小体,同时间质细胞中也可见一些坏死细胞或退行性改变。结论 XCHT对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宿主局部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功能而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低剂量(10mg/kg·d)组、中剂量(50mg/kg·d)组和高剂量(100mg/kg·d)组,采用灌胃法连续给药15d,观察青蒿琥酯干预前后大鼠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用药组大鼠外周血VEGF、MMP-9的表达及不同药物剂量对两者在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影响。结果:(1)各给药组的种植物体积较用药前缩小,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2)各用药组大鼠血清中VEGF、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随着剂量的增加,各组种植物体积、VEGF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青蒿琥酯具有调节VEGF及MMP-9作用,抑制异位病灶血管生成及侵袭,从而起到抑制异位病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移植病灶模型。治疗组尾静脉注射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Lm609(250μg/只),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的PBS,1周2次。4周后处死动物,测量病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灶微血管密度(MVD)及整合素avβ3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皮下移植病灶质量分别为(0.82±0.09)g和(0.51±0.93)g(P<0.05),病灶组织中MVD则分别为31.2±4.4和14.4±1.8(P<0.05),治疗组病灶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微血管形成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PA)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heterotopia endometriosis, EMS)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动情期雌性SD大鼠,通过子宫内膜自体缝合术建立SD大鼠的EMS疾病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A(高、中、低)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PA各剂量组和孕三烯酮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28d,空白组大鼠正常喂养。测量大鼠的异位组织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1和Ang-2水平、血清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组织中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t-ERK1/2)和磷酸化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4d、42d的病灶体积升高,腹腔液炎症因子T...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SD雌性大鼠和超促排卵大鼠生殖器官指数、性激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来探讨阿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组、低剂量(0.35 g/100g/d)阿胶组、高剂量(0.7 g/100g/d)阿胶组、低剂量阿胶+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剂量阿胶组+PMSG+HCG、PMSG+HCG组。观察各组子宫、卵巢体重指数。抽取排卵后48 h的血清,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雌孕激素。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组大鼠子宫内膜ER、VEGF的表达。结果 低、高剂量阿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在子宫、卵巢器官系数和雌孕激素水平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PMSG+HCG组雌、孕激素水平较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雌激素水平较PMSG+HCG组高(P<0.05)。ER在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阿胶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阿胶组ER染色强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PMSG+HCG组与生理盐水组E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阿胶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剂量阿胶+PMSG+HCG组VEGF表达主要以强阳性(+++)为主,与PMSG+HCG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低、高剂量阿胶均能提高促排卵大鼠模型子宫内膜的ER,VEGF的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利于激素发挥生理作用,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痛经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EMs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痛经宁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灌胃蒸馏水、孕三烯酮及痛经宁高、中、低浓度的药液,共28 d。观察各组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游标卡尺测量其体积;免疫组化S-P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在位与异位内膜中ICAM-1、MMP-9及VEGF蛋白表达,RT-q PCR法测定ICAM-1、MMP-9及VEGF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异位内膜处出现广泛黏连及小血管生成,各用药组的黏连及小血管生成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痛经宁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各用药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痛经宁高剂量组较其他药物组减少最多(P0.05)。在位及异位内膜中,模型组大鼠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均较正常组呈高表达(P0.05),且异位内膜强于在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上述指标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痛经宁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药物组(P0.05)。结论:痛经宁可显著缩小异位内膜的体积,改善黏连、血管生成等情况;可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中ICAM-1、MMP-9、VEGF蛋白及mRNA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 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 mg/(kg.d)]、丹那唑组[160 mg/(kg.d)]和安慰剂组。均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其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样本进行染色,比较各组样本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的体积显著减少,安慰剂组异位内膜体积在给药后较给药前稍增大,用药组囊泡体积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3个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AI显著增高,Bc l-2和MVD的表达显著降低,但3个治疗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在位及异位内膜中骨桥蛋白(OPN)及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建模成功的13只大鼠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7只),对照组(6只),药物干预4周后开腹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测定药物干预前、后在位及异位内膜中MMP-9及OPN的表达。结果干预后米非司酮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及MMP-9的表达均较干预前表达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而米非司酮组干预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中OP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3);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且干预后米非司酮组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也较在位内膜中表达增强(P=0.011);对照组干预后异位内膜中OPNmRNA表达较干预前明显减低,且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可降低大鼠EMS模型在位、异位内膜中OPN及MMP-9的表达,对异位内膜中OPN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在位内膜;对在位内膜中MMP-9的抑制作用不弱于对异位内膜。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病灶局部OPN、MMP-9的表达而降低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定坤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通过异位移植子宫内膜组织,构建E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M组)、定坤丹低(1.13 g/kg)剂量组(DKP-L组)、定坤丹中(2.26 g/kg)剂量组(DKP-M组)、定坤丹高(4.52 g/kg)剂量组(DKP-H组)、孕三烯酮(60 mg/kg)组(GES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SD大鼠只开腹不异位移植子宫内膜组织,设为假手术组(Sham组),以药物分组干预后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质量与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CD31阳性率)与VEGF、MMP-9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VEGF、MMP-9、iNOS、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M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VEGF与MMP-9表达、血清VEGF、MMP-9、iNOS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织p-PI3K/PI3K、p-AKT/AKT、p-mTO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IL-17A对MC3T3-E1细胞中明胶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重组细胞因子IL-17A作用于MC3T3-E1细胞,通过Real-time PCR和ELISA分别检测MMP-2及MMP-9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并通过使用NF-κB阻断剂检测其在MMP-9表达中的影响。结果 IL-17A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均上调MMP-9的表达(P<0.01),然而对M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IL-17A促进转录因子NF-κB的磷酸化水平(P<0.01);阻断NFκB的活性可减弱IL-17A对MMP-9的上调作用(P<0.05);IL-17A对MC3T3-E1细胞中TIMP-1及TIMP-2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IL-17A可以通过激活NF-κB促进MC3T3-E1细胞分泌MMP-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糖蛋白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功能及机制。方法 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观察组。观察黄芪糖蛋白对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NQO1)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模型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0.05);观察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观察组、模型组大鼠TNF-α、MPO、IL-6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观察组、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Nrf2、NQO1mRNA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观察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观察组Nrf2、NQO1蛋白量降低;观察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黄芪糖蛋白可通过上调脊髓组织Nrf2、NQO1表达水平发挥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艾普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经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因消化性溃疡就诊于东莞市长安医院消化内科的患者病历资料。选取接受口服艾普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者为A组(n=90),接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者为B组(n=8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愈合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成本等。结果 治疗期间,A组和B组分别有2人和5人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6.02%(P>0.05)。治疗后,A组总愈合率为96.67%,总有效率为97.78%;B组总愈合率为86.75%,总有效率为95.18%。两组比较,总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高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人均治疗成本为2444.87±63.52元,B组人均治疗成本为2487.17±103.38元(P<0.05)。结论 艾普拉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美拉唑相当,有明显的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阿米卡星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生理盐水灌洗,观察组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病变肺段注入阿米卡星,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观察组在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抗生素用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PCT和IL-6水平 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阿米卡星治疗支气管扩张感染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2 mg/d他克莫司)和大剂量组(3 mg/d他克莫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12周进行QMG、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 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QMG、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治疗4周后QMG评分呈现下降趋势,ADL评分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2周后QMG评分呈现下降趋势,ADL评分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大剂量组QMG评分较小剂量组显著降低,ADL评分较小剂量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4、12周两组QMG、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较大剂量组的22.23%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时用药4周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2周后临床疗效与大剂量组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作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康提供有效新途径。方法 采用列表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小于6月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感染发病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χ2=11.48,P<0.05)、药占比(χ2=9.52,P<0.05)、住院天数(Z=6.58,P<0.05)、住院费用(Z= 5.96,P<0.05)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层流无菌床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院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早期疗效影响分析。方法 对我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期间300例需要行THA的患者根据入院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07例,BMI≥25)与非肥胖组(193 例,BMI<2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假体骨折、脱位、感染、深静脉栓塞),并分别在术后1、2、6个月时间比较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将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相比较,前者在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深静脉栓塞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数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假体脱位、假体骨折及感染的发生率,肥胖组虽然高于非肥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非肥胖组高于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会增加THA术中难度,增加THA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时,对患者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影响,为评价其临床疗效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因冠心病入治阳江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105例。观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8/105)和6.67%(7/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脂代谢和炎症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的TC、TG、LDL-C以及TNF-α、IL-6、MMP-9及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而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炎症水平,可起到稳定斑块、抗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的疾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