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干化学法尿液检测全阴性标本是否应该进行尿沉渣检查一直成为尿液检查较为争议的论点。在应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时。虽然其具有简便、快速之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假阴性标本是否应该进一步做尿沉渣检查的问题。本检验科对AX-428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测定全为阴性的1564例尿液标本作沉渣镜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易患人群的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回声特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在我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中选取住院病例2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特征及易损斑块分布规律。结果:颈动脉易损斑块在风痰阻络证与痰湿阻滞证2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在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几种证型患者中发病率也较高,约50%-60%;在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气阴两虚证几种证型中发病率较低,均在50%以下。其中风痰阻络证患者斑块表面不光滑,甚至溃疡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风痰阻络证、痰湿阻滞证、风痰上扰证、痰浊闭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等几种证型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建议此种体质的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不稳定性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干预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非干预组、糖尿病低剂量IL-6干预组(1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和糖尿病高剂量IL-6干预组(10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每组20只。糖尿病大鼠造模应用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45 mg/kg方法,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IL-6、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以及腓肠神经NF-κB、I?Bα、IL-6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血IL-6水平、腓肠神经IL-6、NF-κB、I?Bα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神经病理可见纤维密度减少,截面积减小,呈萎缩趋势,可见少量异常有髓纤维。应用IL-6干预后大鼠的腓肠神经病理改变较非干预组明显改善,且IL-6,NF-κB,I?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非干预组,高剂量IL-6干预后上述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可通过抑制腓肠神经NF-κB的表达,缓解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幅比值和波峰潜伏期比值的生后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幅比值和波峰潜伏期(PL)比值的生后变化,为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用SD大鼠,雌雄不拘。对照组15只成年大鼠,实验组选用3窝(共32只)新生大鼠,1个月后断乳,雌雄分笼饲养,每窝新生鼠选用5只用于实验。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颅表记录大鼠BAEP,实验组15只新生SD大鼠,于14~70d动态观察BAEP的波幅比值和PL比值的变化。结果生后14d首次引出的BAEP的I,II,III和IV波的PL明显长于成年大鼠值,生后20d实验组的III/I,III/II,IV/I和IV/IIPL比值(2.57±0.13,1.39±0.13,3.56±0.19,1.93±0.18)明显大于成年大鼠值(2.28±0.17,1.29±0.07,3.05±0.26,1.72±0.11,t=5.713,3.315,5.110,3.903,P<0.01);随鼠龄增长,各PL逐渐缩短至成年大鼠值,PL比值逐渐变小至成年大鼠值。生后14d,BAEP的I,II,III和IV波的波幅均明显低于成年大鼠值,生后1个月内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并明显超过成年大鼠值,然后又逐渐回降至成年大鼠值;III/II和IV/II波幅比值随鼠龄增长也有先增后降的相似变化。但II/I和IV/IIIPL比值与III/I,IV/I和IV/III波幅比值无明显生后变化。结论大鼠BAEP部分波幅比值和PL比值有显著的生后变化。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疗治愈,而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croRNA,miR)-107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HNMECs)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1 mg/L LPS诱导HNMECs建立炎症反应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前后miR-107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l)的表达量变化。HNMECs中转染miR-107激动剂(agomir)和激动剂对照(agomir control),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质印迹试验验证HMGBl是否为miR-107的靶基因。结果 miR-107在LPS诱导后HNMECs中的表达量较诱导前显著降低(t =9.35,P <0.05),而HMGBl在LPS诱导后HNMECs中的表达量较诱导前显著升高(t =13.07,P <0.05)。与转染agomir control相比,LPS诱导后HNMECs中转染miR-107agomir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F =17.12,P <0.05),降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 =6.11,P <0.05)、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t =6.90,P <0.05)及IL-6(t =8.18,P <0.05)的表达水平,并提高细胞凋亡率(t =7.49,P <0.05)。HMGBl是miR-107的靶基因,LPS诱导后HNMECs中转染miR-107 agomir可显著降低HMGBl蛋白的表达量(t =28.56,P <0.05)。结论 miR-107在LPS诱导后HNMECs中表达下调,而HMGBl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07可显著抑制LPS诱导后HNMECs增殖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促进细胞凋亡。HMGBl是miR-107的靶基因,提示miR-107可能通过调控HMGBl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患者的骨折症状均有所改善,平均手术时间为1?h,平均手术出血量在100?mL以下,且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固定效果好和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势,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溪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的子宫切除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治疗,B组进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女性性功能指数(BISF-W量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问卷)及盆底结构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B组的BISF-W量表、PFDI-20问卷评分及盆底结构指标显著好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性功能及盆底功能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更为适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3岁。主诉下腹坠痛4小时,肉眼血尿两次。尿常规检查:蛋白及白细胞阴性,红细胞满视野。B型超声所见:膀胱充盈下经腹壁横扫检查;前列腺大小为3.4×2.8cm,形态规则,被膜模糊,欠光滑,于前列腺中部见1.6×1.3×0.8cm的强回声光团,后伴明显声影。超声诊断:前列腺结石;慢性前列腺炎。 外科手术摘除前列腺,其内可见一淡黄色较大结石,质硬,较光滑。最后诊断:1.前列腺炎;2.前列腺单发大结石。 讨论 前列腺结石发生在前列腺腺泡内,声象图有三种类型。1.散在小结石型:前列腺内有多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