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血液肿瘤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3月~2007年4月,对283例血液肿瘤患者施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移植231例,异基因移植5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除1例ALL外,230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异基因移植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3.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1.2%,其中局限型占15.4%;9例患者于移植后1 ~16个月分别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和疾病复发或进展,35例患者已无病存活3~46个月.结论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的有效方法,依据患者疾病诊断、年龄、身体状况、供者情况选择移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接受异基因移植患者31例,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全部植活,100%获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为19.4%,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移植前疾病状态分为2组:高危组11例和标危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外周血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高危组采用全身照射+环磷酰胺,标危组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2组均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方法45例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中,30例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15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包括HLA不全相合3例及非血缘关系移植4例,混合移植2例;预处理auto-HSCT主要选用BE-AC、CBV方案,allo-HSCT采用BU/CY2及改良的BU/CY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甲氨喋呤(MTX)或CsA+MTX+骁悉(MMF)方案。结果30例auto-HSCT患者中70%出现口腔黏膜炎;40%出现不同部位的感染。15例allo-HSCT患者中80%出现口腔黏膜炎;53%出现不同部位的感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20%;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率13%;7%出现肝静脉闭塞病(HVOD);33%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7%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27%。结论移植相关并发症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移植期间需要进一步探索、加强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4例 ,预处理方案用TBI 8- 9Gy(分 2d) CTX 12 0mg/kg。预防移植物抗缩主病 (GVHD)用CSA 短程MTX。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重建造血 ,DNA序列分析表明 1个月内移植物植入 ,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 ,1例出现Ⅳ度aGVHD ,移植后 2个月死于颅内出血 ,其余 3例仍完全缓解 (CR) ,最长者达 16个月。结论 :ALLO -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防治GVHD仍然是临床移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免疫重建规律及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干细胞移植中心行allo-HSCT 34例AA患儿移植后第1、3、6、12个月时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相似文献   

7.
李小燕  李转丽  刘恒  葸瑞  白海 《海南医学》2022,33(8):1080-108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某些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唯一的治愈手段,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并发症.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8.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后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该院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2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共死亡42例,死亡率33.1%.死于疾病复发21例,感染14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植入失败1例,重症肝炎1例,重症胰腺炎1例.疾病进展或未缓解期移植27例,死亡21例.结论 疾病复发和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而移植前疾病进展或未缓解者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异常、药物毒性、脑血管事件、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GVHD国内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方法4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用环孢素A+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输入有核细胞中位数9.61(4.00~17.18)×108.kg-1,进行同胞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1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6例患者出现皮疹,以斑丘疹为主,4例有胃肠道症状,其中6例有肝脏受累。结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程度直接影响到移植病人的预后,而皮疹则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 6~ 91月 ,5例死亡 ,2 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分别对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2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6-91月,5例死亡,2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进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移植前肺部感染对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21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肺部感染均为深部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至稳定时进行移植,肺部还有残存病症移植期间持续抗真菌治疗,病灶消失的预处理后给予抗真菌次级预防。结果 21例移植后28 d骨髓均增生活跃,骨髓像完全缓解,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均为100%供者型。移植后14例未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7例肺部感染加重,考虑为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1~2个月后痊愈2例,显效3例;肺部感染恶化死亡2例,其中1例白血病复发。结论肺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依然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肺部真菌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移植相关并发症. 方法: 分析1995-01/2003-01我院33例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骨髓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51%)例患者发生了轻、中度口腔黏膜炎,重症出血性膀胱炎和肝VOD者各1例,白质脑病1例,全身放射治疗后发生脑水肿1例,1例移植期间出现结核性胸膜炎,并发间质性肺炎. 对可评估的性别不同的10例供受者性染色体分析发现3例(30%)移植后形成混合嵌合体,仅2例发生皮肤cGVHD. 随防42(6~96) mo,19例(57.6%)无病存活,4例(12.1%)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8例(24.2%)术后复发,2例(6.1%)发生了移植后MDS. 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混合HLA半相合异体骨髓移植,能够有效诱导GVL效应,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且并无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飞速进展,非清髓性HSCT、供体淋巴细胞输注等新的治疗手段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供体资料库和脐血库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患者可以找到人白细胞抗原相合的供体,得到治疗的机会全球接受移植的病人明显增加,已成为治愈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HSCT又是治疗相关并发症相对较高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异基因HSCT,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可能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不同病种、不同疾病阶段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的疗效如何,是否需要移植,选择何种移植,移植的时机和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综述了HSCT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 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 llo-PBSCT治疗,包括急性中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1例,均为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其中同胞间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1例为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经血型、性染色体和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8天;5例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闭塞病;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例患者发生移植后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其余4例患者仍持续缓解(移植后145~470天)。结论:A llo-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复发难治性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Cytogenetic evaluation has been prov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predict prognosis and de-lineate patients with some specific subtypes to be treated accordingly. Classical cytogenetic analysis is very time-consuming and often limited by the insufficient metaphases yielded from bone marrow samples. For this reason, much efforts had been taken to design RT-PCR to detect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of which multiplex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 role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HCT) has changed from a desperate therapeutic maneuver plagued by apparently insurmountable complications to a curative treatment modality for thousands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Now, cure rates following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allogeneic HCT with matched siblings exceed 85% for some otherwise lethal diseases, such as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aplastic anemia, or thalassemia. In addition,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a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opened the way to include elderly patient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Further progress in adoptive transfer of T cell populations with relative tumor specificity would make the transplant procedure more effective and would extend the use of allogeneic HCT for treatment of non-h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血液肿瘤患者,观察疗效。方法采集12例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GM-CSF、IL-4、TNF-α等诱导产生DC,经IFN-γ、抗CD3单抗、IL-2等诱导产生CIK,观察其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DC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患者输注完CIK后出现低热,持续时间2~6 h,可自行消退;4例患者输注完CIK后出现乏力,约2 h可自行缓解。7例仍完全缓解(CR),中位CR期18(5~32)个月,2例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或疾病稳定(SD),3例复发或疾病进展(PD),其中1例复发死亡。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相关死亡(IRM)的特点。方法回顾
分析127例接受allo-HSCT的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相关死亡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观察期内
67 例死亡。5 年总生存率为(35.2±5.3)%,无病生存率为(30.8±5.6)%。28.3%(36/127)患者发生感染相关死亡。Ⅱ~Ⅳ°
aGVHD (P=0.049, OR=3.017)和移植后IFI(P=0.032, OR=3.223)是IR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作为移植相关死亡的主
要原因,相对于标危患者,在难治复发患者中占更高的比例。更多的关注严重GVHD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力度是目前减少IRM
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