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硫化氢介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的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在大鼠大脑中动脉(MCA)上是否具有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样作用.方法 应用离体血管舒缩功能测定方法,检测乙酰胆碱(ACh)﹑硫氢化钠(NaHS)等对大鼠离体MCA的舒张作用.血管用一氧化氮(NO)合酶抑制剂(L-NAME,3×10-5 mol/L)和前列环素(PGI2)合酶抑制剂(I...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 ACh)诱导内源性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 EDHF)对缺氧/再给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制备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血管段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 ( L-NAME)和前列环素抑制剂indomethacin ( Indo)预处理,用ACh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内源性EDHF;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法和Ho-echst荧光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流式细胞仪法和Hoechst荧光法检测均表明假缺氧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很低,分别为3.1%和2.2%左右,而缺氧/再给氧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有显著升高;与缺氧/再给氧模型组相比,内皮完整血管段合用1μmol/L ACh 或合用1μmol/L ACh、30μmol/L L-NAME及10μmol/L Indo均可明显抑制缺氧/再给氧所致的细胞凋亡,而单用ACh或内皮完整的血管或ACh合用去内皮的血管段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ACh诱导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EDHF对缺氧/再给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年龄增加对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血管环张力测定法,在15例不同年龄段(51~83岁)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网膜动脉上,测定0.001~10 μmol/L乙酰胆碱(ACh)诱发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和内皮依赖性超级化因子(EDHF)样血管舒张作用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观察不同年龄人血管中的内皮型NO合酶(eNOS)、环氧合酶(COX)、胱硫醚γ裂解酶(CSE)以及C-型利钠肽(CNP)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相同剂量下,ACh诱导出人动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P<0.05),其EDHF样血管舒张作用也明显降低(P<0.05);qRT-PCR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血管eNOS、CSE和CNP mRNA表达降低(P<0.05),而COX mRNA表达的年龄趋势不明显。结论随年龄的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和EDHF样舒张作用降低,可能与内皮合成的NO和CNP等舒血管物质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FR)对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介导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基底动脉(CBA)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反应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离体大鼠CBA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和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在3×10?5 mol/L L–NAME和1×10?5 mol/L吲哚美辛存在时,全脑缺血再灌注可明显促进乙酰胆碱(Ach,1×10?7~1×10?5 mol/L)诱导大鼠CBA产生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TFR 11~2 700 mg/L可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BA产生较明显的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超极化反应,并能被Ca2+激活的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 mmol/L)和内源性硫化氢(H2S)生成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PPG,1×10?4 mol/L)显著抑制。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明显增强大鼠CBA中非NO、非PGI2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平滑肌细胞超级化。TFR明显诱导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BA产生此种血管舒张和超级化,即EDHF反应,并可能与H2S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BA)舒张血管效应及抗血管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取胸主动脉进行离体灌流,用累积加药法观察BA对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和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将血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A对照组、H2O2组和BA+H2O2组,并在用PE预收缩后,检测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血管环张力变化均通过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结果:BA浓度依赖性(10-7 mol/L~10-4 mol/L)舒张PE(10-6 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胸主动脉环,pD2值为5.61±0.18,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45×10-6 )mol/L;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10-4 mol/L)预处理抑制了该作用,而用吲哚美辛(10-5 mol/L)预处理则无抑制作用.但对PE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BA无明显舒张作用.H2O2(5×10-4 mol/L)孵育15 min,能降低ACh(10-9 mol/L~10-5 mol/L)诱导的血管舒张作用;EC50的BA孵育30 min,能抑制H2O2氧化应激损伤所致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结论:BA具有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管作用,BA可以减轻H2O2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这可能与其降低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维持血管内皮一氧化氮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血红素氧化酶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ine protoporphyrin Ⅸ,ZnPP Ⅸ)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对肺血管的舒张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肺动脉环,制备Ach浓度效应曲线,冲洗后平衡60 min,分别加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合成酶抑制剂L-NAME 30 μmol/L或L-NAME 30 μmol /L+ZnPP Ⅸ 10 μmol/L,孵育30 min后,重复制备Ach浓度效应曲线,观察给药前后Ach浓度效应关系的变化.结果:用去氧肾上腺素收缩肺动脉后,Ach能对内皮完整的肺动脉引起浓度依赖性舒张,血管环用L-NAME孵育后,舒张反应受抑,10-5mol/L的Ach只引起(40.3±5.1)%的舒张反应,而用ZnPP Ⅸ及L-NAME共同孵育后,舒张反应进一步受抑或消失,10-5mol/L的Ach只能引起(11.1±8.4)%的舒张反应或不引起舒张反应.结论:ZnPP Ⅸ可抑制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提示内源性CO与NO共同参与了Ach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CO对肺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巴胺1(DA1)受体激动剂非诺多泮(FODA)对大鼠离体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反应机制。方法利用离体血管微量生物反应检测技术,分别观察FODA对离体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以及N-L-精氨酸甲硝基酯(L-NAME)、甲烯兰(MB)、优降糖、左旋精氨酸(L-arg)对FODA引起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影响。结果①L-NAME明显降低完整内皮的肺动脉环对FODA的舒张反应;②L-NAME对FODA引起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的抑制反应能够被L-arg翻转;③MB亦可明显减弱FODA对肺动脉的舒张反应;④ATP钾离子通道阻滞剂优降糖则不影响FODA引起肺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论DA1受体激动剂对肺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主要是通过内皮舒张因子(EDRF)NO引起的,而内皮超极化因子(EDHF)不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金丝桃苷对离体大鼠腹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大鼠离体腹主动脉环上,分别观察累积浓度的金丝桃苷 (1×10-6.5~1×10-4mol/L) 对 KCl (30 mmol/L) 和 U46619 (血栓素类似物,1×10-7 mol/L) 预收缩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金丝桃苷能够浓度依赖性舒张由 KC1 和 U46619 预收缩的血管环,最大舒张率分别为 (52.2±7.2)%、(80.7±4.1)%;去除血管内皮后,最大舒张率分别降为 (15.4±1.2)%、(21.6±1.2)%,与内皮完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在 30 mmol/L KCl 和 1×10-7 mol/L U46619 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用一氧化氮 (NO) 合酶抑制剂 (〖WTBX〗L -NAME,3×10-4 mol/L) 预温育后,金丝桃苷的最大舒张率分别降为 (23.0±3.0)%、(40.3±3.6)%,与未加 〖WTBX〗L -NAME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WTBX〗P <0.01);用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 (1×10-5 mol/L) 预温育对金丝桃苷的舒张血管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在 U46619 预收缩的血管环,合用 〖WTBX〗L -NAME 和吲哚美辛不能完全阻断金丝桃苷引起的血管舒张,最大舒张率为 (36.6±1.9)%,与去内皮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01)。结论 金丝桃苷具有内皮依赖性和较弱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可能涉及到内皮 NO 和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 (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 EDHF) 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方式低氧对大鼠离体主动脉血管环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3组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经正常氧、慢性低氧及间断低氧30 d,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测定其对不同浓度(10-8 mol/L~10-5mol/L)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比较,持续低氧组血管环对低浓度Ach(10-8,10-8×3mol/L)的舒张反应有所下降(P<0.05).而间断低氧组血管环对多数浓度Ach(10-8、10-8× 3、10-7、10-7×3、10-6mol/L)的舒张反应较常氧对照组和持续低氧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间断低氧易导致大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VR)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人离体阻力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EDVD)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留取桡动脉,制备血管环,用机械法去内皮并设立内皮存在组和内皮缺失组。应用离体血管张力记录仪观察2组血管环在不同质量浓度ADMA(10-7mol/L、10-6mol/L、10-5mol/L、10-4mol/L和10-3mol/L)作用下张力的变化。内皮存在组用10-5mol/L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引发血管环收缩,再用质量浓度为10-5mol/L的乙酰胆碱(ACh)引发EDVD,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ADMA处理,观察ADMA在内皮存在情况下对ACh所引起EDVD的抑制作用。内皮缺失组用质量浓度为10-5mol/L的PE引发血管环收缩后,再用质量浓度为10-7mol/L的硝普钠(SNP)引发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IVD),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ADMA处理,观察ADMA在内皮缺失情况下对SNP引起EIVD的抑制作用。结果内皮存在组用10-5mol/L的ACh处理可使67.10%±18.63%因PE(10-5mol/L)引起收缩的血管舒张,ADMA对ACh引起的EDVD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相对收缩幅度依次为EDVD幅度的7.32%±8.60%(10-7mol/L)、20.03%±13.49%(10-6mol/L)、29.93%±11.78%(10-5mol/L)、43.30%±11.29%(10-4mol/L)和80.21%±18.16%(10-3mol/L)。在内皮缺失组,ADMA对SNP引起的EIVD呈微弱的抑制作用,且不表现为浓度依赖性。相对收缩幅度为EIVD的2.76%±1.98%(10-7mol/L)、2.27%±1.82%(10-6mol/L)、3.38%±2.99%(10-5mol/L)、3.59%±3.66%(10-4mol/L)和4.16%±3.67%(10-3mol/L)。结论ADMA可以有效地抑制ACh引发的EDVD反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内皮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随访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的转归和预后。方法 采用德国DWL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对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查 ,依据TCD血管狭窄诊断标准 ,筛选有MCA狭窄的脑梗死患者 60例。间隔 6个月后复查TCD ,记录 6个月内任何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根据前后 2次检查狭窄MCA血流速度的变化 ,判断狭窄MCA的转归。结果 首次检查时有 73条MCA狭窄 ;间隔 6个月TCD复查时 ,73条狭窄的MCA有 1 5条 ( 1 5 / 73 ,2 1 %)狭窄好转或恢复正常 ,4 6条 ( 4 6/ 73 ,63 %)狭窄稳定 ,1 2条 ( 1 2 / 73 ,1 6%)狭窄进展或闭塞。 6个月内1 0例患者 ( 1 0 / 60 ,1 7%)有脑血管事件再发 ,在 1 0例再发患者的 1 0条症状性MCA中 ,7条狭窄进展 ,3条狭窄稳定 ,狭窄进展组患者再次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几率高于狭窄稳定组 (t =1 7 91 ,P <0 0 1 )。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与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CI =0 2 96,P <0 0 1 )。 结论 TCD随访检查可用于评价狭窄MCA的转归和预后 ,并可预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脑血管事件的再发与MCA狭窄进展有关 ,狭窄程度越高 ,再发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CP)和氯沙坦(L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Wista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P、LT及CP与LT联合应用对在AngⅡ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Fas的表达量。结果随着AngⅡ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 Bcl 2基因表达量增加且呈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P<0.01);AngⅡ可使Fas 的表达量增加(P<0.05),但无明显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CP(5×10-6mol/L)和LT(5×10-6mol/L)可抑制AngⅡ对2个基因表达的影响。(P均<0.05或P均<0.01)。 结论CP和LT可以通过拮抗VSMC凋亡基因Bcl 2和Fas的表达促进异常增殖的VSMC凋亡,且这一作用与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氟化钠(NaF)和亚砷酸钠(NaAsO2)单独及联合作用对大鼠BRL-3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NaF(1.0×10-5~1.0×10-1)mol/L、NaAsO2(1.0×10-7~1.0×10-3)mol/L不同浓度组(组间10倍差),分别作用于大鼠肝细胞,采用MTT法测定OD值,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NaF在1.0×10-3mol/L与NaAsO2在1.0×10-6mol/L、1.0×10-5mol/L、1.0×10-4mol/L浓度下,两者联合作用于大鼠肝细胞时,采用2×2的析因试验分析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氟、砷单独作用对肝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随染毒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而联合组在NaF为1.0×10-3mol/L与NaAsO2为1.0×10-6mol/L、1.0×10-5mol/L、1.0×10-4mol/L浓度时,其抑制率均明显低于单独组,边际轮廊均数图显示两线段交叉,两毒物的联合作用呈拮抗作用。结论氟、砷化合物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呈抑制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时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Iso)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舒张机制。方法:采用累计加药法,观察Iso、槲皮素(Que)和硝普钠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以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选择性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亚甲蓝(MB)、前列腺素(PGs)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ATP依赖钾通道(KATP)选择性抑制剂格列本脲(GLY)对Iso舒张去甲肾上腺素(NE)收缩的胸主动脉环的影响。结果:Iso(1100μmol/L)与Que(1100μmol/L)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且Iso与Que的舒张效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者均在10-4mol∕L时舒张作用达到100%。Iso与Que最大舒张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4.26×10-5mol/L,4.28×10-5mol/L,两者的EC50无明显差别(P〉0.05)。Iso和硝普钠相比,对内皮完整胸主动脉环的舒张能力显著减少(P〈0.01)。Iso在低浓度(1~30μmol/L)的舒张作用内皮完整组明显强于去内皮组(P〈0.05),而在高浓度(60100μmol/L)时,去内皮组与保留内皮组的舒血管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L-NAME、MB及Indo均可以部分阻断Iso的舒血管作用,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GLY不能阻断Iso的舒血管作用,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鼠李素对离体大鼠动脉环可产生浓度依赖的舒张作用,异鼠李素在低浓度时舒血管作用具有内皮依赖性,而在高浓度时,为非内皮依赖性机制。异鼠李素舒血管机制可能与内皮NO/GC/cGMP途径以及环氧合酶途径有关,与ATP激活钾通道无关。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CK8 on protein kinase C activity in rat cerebral cortex. METHODS: The cerebral cortex neur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used as a model. The effects of CCK8, L-364, 718 and L-365, 260 on PKC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a non-radioactive method. RESULTS: CCK8 caused a detectable increase in PKC activity at 10(-11) mol/L, and a peak increase of PKC activity was observed at 10(-5) mol/L (about 4.5 U/mg protein). PKC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by CCK8(10(-11)-10(-6) mol/L). The CCKB-selective receptor antagonist L-365, 260 with a higher efficiency, and the CCKA-selective receptor antagonist L-364, 718 with a lower efficiency were able to block a maximal effect of CCK8-induced PKC activation. CONCLUSIONS: CCK8 may regulate PKC activities in rat cerebral cortex through CCKB recepto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蜂胶总黄酮(Tota1 flavonoids of propoli,TFP)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取SD大鼠制备离体胸主动脉环,并随机分为内皮完整组、去内皮组、L-NAME预孵育内皮完整组、Indo预孵育内皮完整组、L-NAME+Indo预孵育内皮完整组;观察累计浓度的TFP(0.011~2.700 g/L)对分别用KCl和PE预收缩的各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TFP对分别用KCl和PE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在去内皮组,最大舒张率均明显降低,与内皮完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在KCl和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用一氧化氮(NO)合酶抑制剂(L-NAME,3×10-4mol/L)预孵育后,TFP的最大舒张率降低,与未用L-NAME预孵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用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 (Indo,1×10-5mol/L)预孵育后,TFP的舒张作用降低,与未用Indo预孵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应用L-NAME+Indo预孵育后,TFP的最大舒张率与去内皮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FP具有血管舒张作用,其舒张血管作用与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和PGI2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Rho激酶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出生1~2d的SD乳鼠心肌细胞,并行肌钙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实验分3组:① 正常对照组;② I/R组;③ I/R+F组:建立I/R模型前20min 加入法舒地尔,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F1组)、30μmol/L(F2组)、50μmol/L(F3组)。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缺血2h,再灌注3h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myosin phosphatase target subunit 1,MYPT1)磷酸化水平,作为Rho激酶功能活化的标志。应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色法检测再灌注3、6h时点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再灌注3h后MYPT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I/R组为正常对照组的 5.7倍(P<0.01),F1、F2、F3组法舒地尔干预后较I/R组分别减少24.6%、40.1%、60.1%(P<0.05);法舒地尔组再灌注3、6h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较I/R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随给药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Rho激酶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中有促凋亡作用,法舒地尔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发挥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250组)、中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500组)、高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1000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组(U0126组),每组均为12只。采用线栓法行短暂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I/R组行MCAO后2 h再灌注,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和U0126组分别在MCAO前72 h、48 h和24 h经侧脑室注射8 μL 250、500、1 000和1 000 μmol/L HCQ,其中U0126组在每次注射1 000 μmol/L HCQ后12 h再经侧脑室注射8 μL 1 000 μmol/L U0126;对照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6 h时将每组一半大鼠断头取脑,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ERK1/2、p ERK1/2、抗凋亡因子Bcl 2和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 3、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CREB(p CREB)、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 Akt)的表达;再灌注24 h时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量表检测剩余大鼠的神经功能,再断头取脑后采用2% 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 ERK1/2、cleaved caspase 3、p CREB和p Akt表达显著增高,Bcl 2表达降明显低(P均<0.05);与I/R组比较,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 ERK1/2、Bcl 2、p CREB、p Akt表达明显增高,cleaved caspase 3表达降低明显(P均<0.05);与HCQ1000组比较,U0126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 ERK1/2、Bcl 2、p CREB和p Akt表达降低显著,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 结论: 羟氯喹可能通过CREB/Akt信号通路促进p ERK1/2表达,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阿米替林(Ami)对缺氧缺糖培养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15~18 d胎龄的大鼠神经细胞,用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合并培养基缺糖模拟细胞缺血性损伤,测定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变化,观察缺氧缺糖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及Ami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氧缺糖引起神经细胞明显损伤性变化,死亡率升高,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含量升高,细胞匀浆中丙二醛生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明显减少.Ami 10-7~10-5mol/L能不同程度地减轻上述损伤性变化.结论 Ami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及钙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实验性SD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痉挛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管直径与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尾动脉取血,立体定位仪下枕大池2次注血的方法造模,采用神经生物学功能评分,印度墨水血管灌注观察脑血流,测量大脑动脉的直径,测定血中ET-1、NOS的含量.结果 大鼠枕大池2次注血后7 d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直径分别为(169.33±8.67)mm、(227.33±14.25)mm、(226.33±5.99)mm,与对照组[(259.5±7.48)mm,(228.17±8.09)mm,(254.67±8.48)mm]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7d后神经功能评分为(9.45±1.77)分,与对照组相比[(0.60±0.4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ET-1和NOS含量在注血组7d分别为:(231.25±19.45)g/L,(198.50±9.52)×103U/L,与对照组相比[(72.99±5.83)g/L,(230.76±17.06)×103U/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枕大池2次注血法能够产生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模型,神经功能评分升高,神经功能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直径和血中内皮素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