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58+160-158,160
目的 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35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平均16月随访的手术优良率为84.6%,术后复查X片显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未发现有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孙皓  姚宇  张宇峰 《吉林医学》2011,(10):1978-197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15例,男8例,女7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于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平均28个月。3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简单可行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宋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43-43,4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比较。方法56例脊髓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率、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线。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改善率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其中极重型的颈椎病12例,术后改善率最高,达91.2%。治疗组术后椎管矢状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5±1.04)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03±0.76)分;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4±1.36)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93±0.6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观察颈椎后路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病例报告]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术前及术后影像学观察及用JOA 17分法进行近期疗效分析.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4分改善到术后平均13.7分.影像学检查示术前22例颈椎前突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3例转变为直线型;术前5例颈椎直线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仍均保持直线型.术后颈椎前后活动度与轴性疼痛的发生相关.[讨论]采用改良大Z形交叉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充分、防止再关门等优点,是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我科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55.3±9.3)岁。观察术后颈椎曲度变化,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颈部疼痛症状,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术后JOA评分为(14.60±2.95),改善率(51.93±19.03)%,VAS评分术前(4.65±1.12),术后(0.79±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颈椎曲度术前(18.2±6.4)°,术后(18.1±7.9)°,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JOA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36月,平均13个月。JOA评分明显改善,缓解率达72.2%。无脊髓损伤、颈椎畸形、“再关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认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6.5年,多数病人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按JOA评分标准,单开门组改善率为61.6%,优良率为88.6%;双开门组改善率为63.9%,优良率为91.2%。本组平均改善率为63.0%,优良率为90.2%。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双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开门组3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30例接受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双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低于单开门组,但手术时间高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3月、1年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效果显著,但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及术者手术熟练程度选择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颈后路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于9月至5年进行随访调查,用JOA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进行Hirabayashi改善率评分。结果按JOA评分及Hirabayashi改善率评分,39例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2.5%,无严重不良情况发生,即无死亡以及无发生颈椎脱位等颈椎不稳情况。39例复查X光片及CT均门轴侧骨性融合,未见关门现象,无脊髓受压征象。结论单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肯定,植骨融合良好,防止颈椎脱位不稳,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刘战立  徐小平  常山   《四川医学》2018,39(3):328-330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双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活动度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55例均得到回访,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恢复率为(57.557±9.145)%,术后较术前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8.1%。结论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17分计算法(JOA)评定分析。结果 168例中随访110例。临床疗效优良率87%,其中术后3d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者达90%以上。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疗效及JOA17分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效随访,术后优11例,良17例,优良为82%。术前JOA17评分平均为5.34,术后评分平均为10.27。结论: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开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术中应用Centerpiece开门钢板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前和术后应用改良JOA17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总体改善率为82.7%。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6月残留轻度轴性症状。结论:Centerpiece开门钢板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简单、安全,能可靠固定椎板于开门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颈椎活动度的干扰,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短期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 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 随访12~16(14±2.0)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8分。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3例,钛板支撑固定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诊6~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13例患者术后JOA评分:(14.53±1.45)分较术前JOA评分:(8.75±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钛板内固定术,能有效的维持椎板于开门状态,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并且操作安全简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对86例颈椎病患者施行了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其中5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结果 术后JOA评分明显改善.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平均为71.4%。随访时X线检查未见颈椎不稳定及再关门。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治疗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23例伴有颈椎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岁,均行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于术后3 d,1年复查颈椎X 线片、MRI,观测颈椎曲度变化;术后1年行JOA 评分统计,计算功能改善率。 结果 2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颈椎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13~22个月)。手术时间为50~80 min,平均为65 min。术中出血为50~200 mL,平均为120 mL。术前JOA 评分为5~10 分,平均为7.5±2.0分,术后1年复查,患者JOA评分为10~16分,平均为13.3±2.1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提高。术前颈椎Cobb角为-21~-29°,平均为-26.1±2.3°,术后3 d X片显示Cobb角为-6.5±2.9°,较术前好转,患者束带感明显缓解,术后1年复查X片显示Cobb角为-7.2±2.6°,较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 颈椎单侧侧块内固定配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