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目的 获得佛山市35~40岁健康人群尿脱氧吡啶酚的参考值,为临床监测骨质疏松的发生及骨量丢失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在本地区范围内,随机抽样收集213例正常男性和209例正常女性尿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尿脱氧吡啶酚,紫外酶法检测尿Cr,以nmolDPD/mmolCr比值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5~40岁健康人群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男性为1.47~6.52 nmol DPD/mmol Cr,女性为2.44~8.80nmolDPD/mmolCr,两者有显著性的差别(P〈0.01).结论 35~40岁健康人群尿脱氧吡啶酚参考值有性别差异,应用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SPA法测定广州市334创女性桡骨骨密度。结果表明:女性在35~39岁获得骨量峰值,骨密度(BMD)为0.684±0.076g/cm2。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下降,45~55岁骨量呈快速丢失,60岁以后骨量丢失趋于稳定。70岁以后骨量呈缓慢回升趋势。其骨量丢失过程与国内报道相似。55~65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4%~71%,并约有37%~61%的人存在高度的Colles’骨折危险。结果提示: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过程,对45岁以上妇女应定期监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低钙联合高蛋白饲料对大鼠松质骨与代谢的影响,分析其机制。方法 3周龄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摄食为灭菌的低钙高蛋白饲料,对照组为标准饲料。试验时间6月。处死大鼠取L3、L4和血清,检测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IP)、骨钙素(BGP)、尿吡啶酚/肌酐(PYD/Cr)和尿脱氧吡啶酚/肌酐(DPD/Cr),并用骨计量学和扫描电镜观察骨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骨钙素、尿吡啶酚/肌酐和尿脱氧吡啶酚/肌酐升高明显。骨小梁面积减少,骨小梁厚度出现显著变窄,骨小梁结点末端比下降,骨小梁间距增宽但无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示骨小梁纤细、稀疏,排列紊乱,骨髓腔扩大。结论 膳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并且蛋白质含量过多会构成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济南市城区健康成年男性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为防治男性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随机抽取济南市城区的3个社区、1214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20 ~ 90岁,平均(57.3±16.0)岁.采用DPX-NT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1~4、股骨颈、Word's三角区、大转子和全股骨的骨密度.结果 腰椎1~4、股骨颈、Word's三角区、大转子和全股骨的骨密度在20 ~ 35岁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35~39岁增长较快并达到峰值,股骨颈在70~74岁骨量丢失加速,80~ 84岁股骨颈、Word's三角区、大转子、全股骨骨密度累积丢失率最大分别为18.71%、29.82%、13.73%和14.8%.70 ~79岁和80~89岁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5.1%和29.4%.结论 本研究获得济南城区健康男性腰椎及股骨的骨量峰值,70 ~74岁骨量快速丢失,70岁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5.
黎坚  李德豪 《海南医学》2004,15(5):94-94,98
骨质疏松中原发性占80%以上,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期骨量快速增加,不论男女,骨密度都在35~40岁达到高峰,同时男性骨量比同年龄女性高。50岁以下的女性骨量是同龄男性骨量的三分之二,40岁以后女性骨质开始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发生溶解。绝经后3~6年骨丢失加快,65岁以后丢失减慢,骨丢失发生15~50提后约50%。髓质骨和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正常人群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蒙古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三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女性峰值骨量在30-39岁年龄段,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女性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5.01%,在70-7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1.09%,达2.328SD;男性在70-7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994g/cm3和0.3776g/cm3。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值均高于女性。结论:放射吸收法测量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健康人群峰值骨量和骨量丢失规律符合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率,但晚于国内相关报道。本研究结果为内蒙古蒙古族骨密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7.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测定410例中老年患者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和不同骨密度组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年龄分析,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升高。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并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的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值相近。而血清碱性磷酸酶不论男性或女性均在正常范围,各年龄段差异无显著性。按骨密度分析,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高于正常组,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差异无显著性。各骨密度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骨钙素、尿吡啶啉/肌酐分别是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有助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跟骨超声法评价藏族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方法 用定量超声仪测定了208例正常藏族女性右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骨硬度指数。结果 藏族妇性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40岁以后各年龄组与峰值组比较以及各组间比较显著性差异。40岁以后3组骨质疏松发病率分别为11.76%、22.58%和34.09%。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骨硬率指数(STI)略高于宽带超声衰减指标(BUA),均大于超声声速指标(SOS);而累计丢失率STI最高,SOS最低。结论 跟骨定量超声3种参数均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检测,STI反映骨丢失和骨质疏松发病率最敏感。  相似文献   

9.
佛山地区504例正常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慧萍 《海南医学》2007,18(3):133-133,98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QD4500A双能X线骨密度仪同时测量504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非优势(左)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BMD值,按5岁一个年龄组分13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佛山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及股骨大转子区域骨峰含量出现在30~岁组,而股骨颈骨峰含量出现在25~岁组,Ward's三角部位骨峰含量出现在20~岁组,达到峰值骨量后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 成年女性体BMD值随年龄而变化,不同部位的骨骼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峰值水平也不同.各部位BMD值出现下降的年龄不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不同,对不同年龄段的成年女性人群,预防、诊断骨质疏松应以测量不同部位的BMD值作为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陕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素敏  李晓娟  薛健  贾瑛  李文献  于红  张亚靖 《医学争鸣》2002,23(12):1115-1117
目的:获得正常人骨密度(BMD)参数,明确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er公司生产的DPX-IQ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度仪(DXA),随机对陕西地区20-89岁的受试者2524人进行腰椎(L2-4)及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D测定。结果:骨峰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较女性早10a,骨峰值平均在20-3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在任何年龄都是女性的骨量小于男性;BMD的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密切,女性存在着与年龄因素和绝经期因素有关的骨量丢失;松质骨(腰椎和股骨上端各部位)从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股骨上部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结论:不同部位松质骨骨量丢失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股骨Ward's三角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时期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从40岁开始,女性一般从35岁开始,骨峰值开始下降。女性在绝经后5年内,男性在70岁以后,骨量丢失最快。提醒: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内钙含量高,年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程度较轻,时间较晚。因此,40岁之前的人应把握机会,保证每天足够的营养和钙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健康女性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1317名健康体检女性行腰椎骨密度测定,以问卷形式进行可能影响骨量的有关因素调查,分析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峰值骨量与体重指数、运动、营养呈显著正相关,而月经初潮、母系骨折史与峰值骨量呈负相关。结论月经初潮、母系骨折史、体重、运动、牛奶摄入等因素与本地区女性人群峰值骨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柳州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 1 230名中老年人采用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值,以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按年龄段和性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骨量与年龄呈负相关.40~4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20.39%,女性为20.71%;50~5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31.90%,女性为54.09%;60~69岁年龄段男性OP患病率为41.72%,女性为65.14%;70岁以上男性OP患病率为52.42%,女性为75.14%.结论 本地区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骨钙丢失明显加速,骨质疏松(OP)患病率随之增加,女性发病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2002,24(12):1923-1926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级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872例长沙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测定,为了解和研究长沙地区人群的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状况,建立长沙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分析仪(DEXA)对长沙地区20~85岁的健康人群1331人BMD检测.男性624人,女性707人,按10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而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39年龄段,然后随着年龄段的增高BMD逐渐下降,50岁以上女性和60岁以上男性的骨量呈迅速下降趋势(P<0.01);且骨质疏松发生率则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论 骨质疏松发病率与年龄和性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故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16.
徐州地区1572例健康人群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徐州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BMD),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可靠性,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572例健康人进行BMD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SD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徐州地区女性BMD峰值则在30~35岁,男性在35岁左右,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之前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之后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徐州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普通人群的超声骨密度水平和骨质疏松的流行现状,为本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9111名健康体检者的跟骨超声声速值(SOS)进行测定,同时测量记录受检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跟骨超声声速值(SOS)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50岁以上各年龄组男性的跟骨SOS值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②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4.7%。除20~29岁组外,女性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高于男性;③骨质疏松组的BMI值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BMI<18.5的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BMI≥18.5的男性(P<0.05);④绝经是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是非绝经女性的2.8倍。结论成都地区普通人群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流行水平存在差异,低体重指数的男性和围绝经期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重点防治对象,应定期监测骨密度,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本组不同年龄女性腰椎骨密度观察,了解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为骨质丢失的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受试女性454例,年龄20~79岁,均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急慢性疾病及药物。其中  相似文献   

19.
虽然在40~50岁以后,男女都会出现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状况,但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使骨量丢失明显高于男性,这也就是女性绝经后易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所在。当今,各国妇女的寿命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防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男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男性骨质收松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以共卫生问题,并逐渐受到临床医学界重视,与女性骨质疏松相比男性骨质疏松有其特殊性,尽管男性青春期可获得的骨峰值比女性高,其骨量丢失的时间也明显晚于女性,但骨质疏松骨折给男性患者造成的危害却丝毫不低于女性,据估计美国大约1/3的男性在其生存期间将患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髋骨骨折占全部髋骨骨折的1/3,与女性相比发生髋骨骨折后的死亡率更高,本文将对男性骨骨质疏松症的某些研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