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96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216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全直肠系膜切除总体完成率分别为86.5%(83/96)和89.4%(193/216)(P〉0.05),总体保肛率分别为78.1%(75/96)和75.0%(162/216)(P〉0.05)。肿瘤近切缘距离分别为(10.3±4.1)cm和(10.0±4.3)cm(P〉0.05),肿瘤远切缘距离分别为(3.4±0.9)cm和(3.6±1.4)cm(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8±5.2)枚/例和(13.7±6.4)枚/例(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减少[(98.0±28.7)ml比(175.0±41.0)ml,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2.7±0.9)d比(3.4±0.9)d,P〈0.05]、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缩短[(3.7±1.2)d比(4.4±1.5)d,P〈0.05]、术后住院天数减少[(9.4±4.9)d比(11.6±6.2)d,P〈0.05]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5.6%(15/96)比25.9%(56/216),P〈0.05],但手术时间延长[(155.7±48.4)min比(120.0±26.7)min,P〈0.05]。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24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2/96)和2.3%(5/21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09例老年(70岁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24例老年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02.5±34.3)ml比(181.7±73.8)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更快[(2.8±0.6)d比(4.0±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7±7.5)d比(14.2±6.5)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11/109)比21.0%(26/124),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231.2±51.4)min比(208.5±53.6)min,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相当(31.4±14.2比32.6±11.7,P〉0.05)。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微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8±38)mltL(300±52)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min比(193±30)min,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84例年龄≥8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限期性根治手术,其中36例接受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80~90岁,平均年龄(83.61±3.22)岁;48例接受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83.17±3.13)岁。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评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情况、手术病理分期(Dukes分期)、术中及术后血气分析变化、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手术前,腹腔镜组ASA评分Ⅰ级10例、Ⅱ级23例、Ⅲ级3例,开腹组分别为12例、32例、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无一例出现高二氧化碳血症,术后24h、72h出现血气分析异常的患者分别为6例、4例,与开腹组中的31例和10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恢复排气时间(2.11±0.26)d,显著短于开腹组(3.88±0.28)d(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2.55±6.29)d显著少于开腹组(24.3I±12.79)d(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开腹组43.8%(P〈0.05);腹腔镜组死亡率为2.78%,开腹组为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腹腔镜辅助根治手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术后死亡率。因此,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方式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收治进行TME的腹腔镜手术(93例)和传统开腹手术(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手术方式、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和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4.6±35.6)min和(141.9±2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4+±20.2)ml和(180.0±6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组有4例(4.3%)中转开腹,两组保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手术死亡。在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和肠管远切缘长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远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0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和7.3%,97.8%和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21例,传统开腹手术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特点。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占9.5%。腹腔镜组出血少[(90±25)ml vs.(150±40)ml,P〈0.05],肠道功能恢复快[(2.4±1.0)d vs.(3.6±1.8)d,P〈0.05],住院时间短[(13.5±4.2)d vs.(17.6±5.8)d,P〈0.05],住院总费用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少(2 vs.7,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除的肿块大小和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3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腹腔镜组101例,腹腔镜组157例,开腹手术组132例。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检出数目、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31±61)min,明显长于手辅助腹腔镜组的(173±39)min和开腹手术组的(163±38)min(P〈0.01)。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0%(2/101)和3.2%(5/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手辅助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12/101)、11.5%(18/157)和19.7%(2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3组术后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均P〈0.01)。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一样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但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根治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治疗的患者各70例,就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总住院费用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性治疗效果,近期疗效满意,而且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宗亮  陈平  赵伟  石磊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2):97-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28例胃间质瘤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腔镜或常规开腹手术行胃间质瘤切除术,主要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早期复发情况,并以此推测两种术式在手术安全性的优劣。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100.7±24.8)min,开腹手术组(95.0±22.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腹腔镜手术组为(56.4±18.1)ml,(83.9±2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手术组为(69.4±32.3)h,开腹手术组(104.6±20.7)h,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8.8±1.8)d,开腹组为(11.4±1.5)d,P〈0.05;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2例,P〉0.05。随访期内(6~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是安全的,且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开展的6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7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M(Min—Max)]表示,采用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0=0.05。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20.4(51~285.6)ml比400.5(260.3—89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9.357,P=0.009)。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42、0.043、0.043);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明显少于开腹组(P=0.047);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少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时间较长,但其疗效可靠,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优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结直肠癌重要的手术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因胃癌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中心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76例)和同期行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肿瘤根治程度。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92.5±14.8)min,长于开腹组的(171.5±16.5)min(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则少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根治程度2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切缘癌残留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临床近期疗效,且微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67例患者与开腹行直肠癌前切除82例患者之间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r检验。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平均时间[(195±54.5)min与(148±52.1)rain],平均出血量[(30.0±10.1)ml与(200±40.0)ml],平均排气时间[(3.0±1.0)d与(6.0±1.0)d],平均进流食时间[(4.0±1.0)d与(6.0±2.0)d],平均住院时间[(7.0±1.0)d与(12.0±1.2)d],腹腔镜手术组优于开腹手术组(t值分别为:5.34、37.07、18.22、7.92、27.7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t=1.77、r=0.17、χ^2=0.76,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能满足肿瘤根治的要求,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已经逐渐被大家所公认。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开腹手术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52±28)min,开腹手术组为(115±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15)ml和(150±35)ml,止痛剂平均用量分别为(20±18)ml和(60±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d和(11.8±4)d。腹腔镜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开腹组发生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LO组,27例)和开腹组(CO组,23例),前瞻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其阳性数目、肠管切除长度、肿瘤距两端切缘距离和切缘病理学: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手术方式对腹膜结构损伤的程度。结果L0组手术时间比CO组短[(150.6±39.5)min比(183.0±39.2)min,P〈0.05],失血量显著少于CO组[(80.0±75.2)ml比(234.5±235.3)ml,P〈0.01]。两组切除标本长度、肿瘤距两端切缘距离、清除淋巴结总数及淋巴结阳性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光镜观察:CO组肠管浆膜完整性受损程度、系膜脂肪细胞与间皮细胞覆盖脱失程度、红细胞及炎性细胞聚集程度均较LO组严重(P〈0.01);扫描电镜观察:CO组结直肠浆膜覆盖完整性受损程度、间皮改变程度和基底膜暴露程度均较LO组严重。结论在达到同等根治切除清扫程度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腹膜结构损伤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6月同一组医师连续开展的6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为A、B、C3组,每组20例,3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可比性。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2±32)min、(236±28)min,显著长于c组(212±30)min(F;5.58,P=0.006);A、B组的出血量分别为(126±23)ml、(129±30)ml,显著多于c组(105±18)ml(F=5.85,P=0.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20%(4/20)、B组的15%(3/20)下降到c组的5%(1/20)(,=2.019,P=0.364)。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40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间135例接受外科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66例.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69例。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年龄、性别和TNM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266.1±55.1)min比(223.8±26.8)min];但术中出血量更少[(131.9±88.7)ml比(342.3±178.7)ml],术后肠道恢复功能更快[(3.18±1.22)d比(4.50±1.59)d],术后住院时间更短[(9.20±3.39)d比(11.35±4.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25.81±12.53)枚比(27.47±10.28)枚]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4/66)比15.94%(11/69)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19个月.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住院手术的42例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HALS(HALS组,19例)和腹腔镜辅助(腹腔镜辅助组。23例)进行TME直肠癌根治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缘均为阴性。HALS组和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2±17)min和(168±19)min(t=2.767,P=0.009);Dixon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中位数5.6em和4.512cm(P=0.000);住院费用分别为2.6万元和2.9万元(P=0.008):而术中失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ALS直肠癌TME根治术同样具备腹腔镜辅助手术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和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评估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优劣性。方法将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腔镜组),另37例常规开腹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和腹部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及卫生经济学情况。结果腹腔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10例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P〈0.01);腹部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但前10例较开腹组多(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床活动时间腹腔镜组早于开腹组(P〈0.01);住院时间长短两组无差异,但腹腔镜会阴闭合较开腹组早:腹腔镜组腹部创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O.05);两组的清除淋巴结枚数、局部复发及远处早期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费用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但医疗总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不仅创口小、术中出血少、与腹部创口相关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其手术时间、医疗总费用和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将54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腹腔镜组(26例)和开腹组(28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2、3、7d清晨检测患者静脉血CRP、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及补体C3、C4、CH5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RP、Ig及补体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RP术后3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术后2d达峰值,腹腔镜组术后3d内CRP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两组患者I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但IgG和Ig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补体C3、C4及CH5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血清补体在术后48~72h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开腹组在术后72h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腹手术均可导致术后机体C反应蛋白浓度增加和免疫水平降低。但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程度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