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PHS(polypropylene hernia system,PHS)术式治疗巨大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采用PHS术式治疗12例巨大腹股沟疝患者,入选病例疝环缺损直径》5cm并且疝直径》20cm,通过病历资料回顾获得随访数据.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0-135分钟,平均98分钟,术后住院时间(5~8)天,平均6.8天,术后2例(16.67%)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痊愈.术后随访10个月~40个月,平均22.4个月,无复发.结论:PHS术式治疗巨大腹股沟疝安全可行,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施行手辅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5例。上腹部手术切口长(6.79±1.3)cm;手术时间(168±19)min,腹腔镜手术时间(31±11)min;术中出血(228.57±32.1)mL;手术清扫淋巴结(17.64±4.1)枚。手术后(9±1.5)d出院。没有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数目上均能够达到胃癌手术操作规范要求,而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因胃癌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中心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76例)和同期行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肿瘤根治程度。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92.5±14.8)min,长于开腹组的(171.5±16.5)min(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则少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根治程度2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切缘癌残留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临床近期疗效,且微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残端疝囊剥离联合腹股沟管引流对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相关阴囊并发症的影响及残端疝囊剥离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临床资料,疝囊直径≥10cm,进入同侧阴囊。术中均完整剥离残端疝囊并在腹股沟管内放置血浆引流管引流。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剥离残端疝囊时间为3~7min,平均4.6min。剥离残端疝囊出血量:出血量≤2ml12例,出血量~5ml 8例,术后住院时间1~3d,平均1.6d。术后阴囊无明显肿胀,无积液积血。患者无阴囊下坠等不适。结论精细解剖和分离疝外组织,完整剥离疝囊,彻底止血并联合腹股沟管内引流,可减少腹股沟疝术后阴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7月完成的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 结果:实施手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102例,中转开腹2例(1.96%)。成功完成手术100例,全胃切除术53例,远端胃切除术39例,近端胃切除术8例;联合胆囊切除术4例,联合左肝外叶部分切除术2例,联合胰体尾部分切除+脾切除术1例。平均手术切口长度(6.81±0.29)cm;术中出血量(244.10±117.02)mL;手术时间(172.28±24.02)min;病理检获淋巴结数(17.10±5.70)枚;术后住院时间(10.20±3.84)d。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率9%(9/100)。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失访率6%(6/100),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淋巴结转移1例,局部复发1例。 结论:手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良好,且并不会增加肿瘤在腹腔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手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我中心在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实施手辅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30例,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3例男性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施行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3例。TNM分期:IA期2例,IB期1例。上腹部手术切口长6~7cm;手术时间150~18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8~36min;术中出血为80~200ml;病理检查淋巴结数11~14枚。病理检查没有发现淋巴结癌转移和手术切缘癌残留。手术后第2天饮水,第5天进食,分别于第8~12天出院。没有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具有开腹与微创相结合的优势,腹腔镜下操作时间短,尤其适合高龄高危患者,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路线。方法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胃肠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术前经胃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的42例患者实施了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手辅助组)15例,腹腔镜辅助手术(腹腔镜组)16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11例。对3组手术方式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辅助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00、180。220和150-200min;腹腔镜操作时间分别为18-58和70-100min;手术平均切VI长度分别为6.8、5.6和13.5em;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7.6、15.1和16.4枚: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28、278和427ml;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9、10.8和12.4d;全部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出血和胃瘫等手术并发症;开腹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结论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符合胃癌手术操作规范.更易于清扫淋巴结.可作为胃癌根治术的一种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手辅助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治疗巨大胃淋巴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手辅助方式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路径。方法设计手术技术路径,选择1例男性78岁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手辅助方式进行全胃切除术,同时切除部分肿大的淋巴结。结果全胃切除术和部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均取得了成功,组织切缘未见肿瘤残留,腹腔淋巴结未发现肿瘤转移。手术用时206min。患者术后第3天进食流质饮食,第7天出院。结论我们设计的手术路径完成了首例手辅助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改进后可适用于手辅助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我院作为距地震灾区最近的大型军队医院,短时间内接受了大量从现场直接后送以及经前线医疗队初步处理而转来的伤员,震后1周时间内,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2320例,收治入院1760例[1],其中腹部损伤收治46例,行手术探查25例,分别为胃穿孔行修补术1例,小肠穿孔行穿孔修补或部分小肠切除7例,肝破裂行修补术4例,脾破裂行切除术5例,肠系膜血管损伤行部分肠切除1例,小肠离断伤行部分肠切除2例,肝脾联合损伤行肝修补脾切除2例,延迟性小肠溃疡伴出血行部分肠切除3例.  相似文献   
10.
RFP-AWP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红RFP-AWP1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表达蛋白特性。方法:将克隆的人AWP1(associated with protein kinase Crelated kinase 1,AWP1)和水母的红色荧光蛋白(redfluorescence protein,RFP)的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17b的多克隆位点(mutiple clone sites,MCS)中,经AWP1 cDNA的PCR鉴定和E.coli DE3中的表达鉴定后,E.coli DE3表达AWP1-RFP融合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特性及与GST-beads的pull-down实验。结果:成功构建了载体pET-AWP1-DsRed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的AWP1-RFP融合蛋白,其活菌液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火山熔岩状的亮红色,干固的细菌呈斑片状红色荧光;AWP1-RFP融合蛋白可与GST-beads结合,并在激发波长为508nm的条件下呈红色荧光,而在波长为488 nm激发光条件下可见橙黄色荧光。结论:在体外验证了AWP1-RFP融合蛋白具有可视性表达的特点,同时发现其能与GST-beads结合,为pu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