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小型猪Ⅰ型糖尿病模型.方法 以巴马小猪为实验对象,联合应用链尿佐菌素和四氧嘧啶,以静脉推注的方式给药,给药总量相同,一组分2次给药,另一组分3次给药,检测体重、血糖、胰岛素水平及C肽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种给药方式都可造成小型猪血糖的迅速升高,但是分3次给药组血糖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模型比较稳定.结论 静脉推注链尿佐菌素和四氧嘧啶可制备小型猪糖尿病模型,且小剂量多次给药方法制备的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学进行考察.方法 健康雄性Wistax大鼠,按6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72 h后,断尾采集空腹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 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达到75%,其血糖平均值为(19.46±2.53)mmol/L.模型大鼠血糖值在14 d内RSD小于1129%.结论 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过程中动物死亡率低、造模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是目前较好的一种建立糖尿病模型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复制稳定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恒河猴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在注射后2、3个月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并连续观察血糖、胰岛素、C肽的变化。连续观察12个月。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动物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3只动物的血糖静脉注射1次后持续10周稳定,另外2只分别进行了第2、3次注射。动物血糖在12个月内平稳上升、胰岛素、C肽分泌持续下降。2个月时葡萄糖耐量减低明显(P<0.01)。结论小剂量多次注射STZ后恒河猴可出现持续、稳定的糖尿病表现,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雷晨  张婕  王琦 《海南医学》2013,24(23):3436-3438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中不同给药剂量对成模率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链脲佐菌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实验组分别予一次性腹腔注射现配链脲佐菌素溶液20 mg/kg、50 mg/kg、100 mg/kg,之后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进水。分别于妊娠第3、10、18天测空腹血糖与体质量,并观察饮水量与尿量变化,比较孕鼠成模情况。结果 20 mg/kg STZ注射组成模率为40%,50 mg/kg链脲佐菌素组成模率为70%,100 mg/kg STZ注射组成模率为50%。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较其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长,且体质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C57BL/6J孕鼠是建立妊娠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最佳剂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SD雄性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采血检测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按25mg/g体重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尿佐菌素,3d后,行糖耐量实验,对糖耐量异常大鼠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在第2、第4周再两次采血检测糖尿病鼠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喂养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上升(P〈0.01),但血糖无变化(P〉0.05),糖尿病鼠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能致大鼠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辅以小剂量一次性注射链尿佐菌素而造成的糖耐量异常,可成功复制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联合2次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每天分别ig五味子油0.25、0.5、1.0 mg/kg,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五味子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剂量组可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使变小的胰岛体积增大、胰岛β细胞数目增多、胰岛素表达提高;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增加β细胞数量,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联合烟酰胺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Wistar大鼠隔夜禁食,腹腔注射烟酰胺60 mg/kg,15 min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在诱导后72 h、2周及4周观察大鼠行为、形态学改变,测量体重,空腹检测鼠尾静脉血糖,血糖大于11.1 mmol/L的大鼠即为诱导成功。结果诱导后的大鼠出现懒动、精神萎靡症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重下降(P<0.05)、血糖上升(P<0.05);与单独使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组相比体重上升(P<0.05)、血糖较低(P<0.05)。结论链脲佐菌素联合烟酰胺诱导糖尿病大鼠成功率高,是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泻心汤对高脂饮食联合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并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泻心汤组及二甲双胍组,并设对照组;连续给药13周后,检测各组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G和TC)、血清胰岛素(INS)、肾功能、肾脏指数及尿蛋白,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泻心汤给药13周明显缓解大鼠多食、多饮、多尿症状,降低 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尿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 (CCr) 和血脂水平,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变化。结论 泻心汤有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病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脂和 HbAlc 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食蟹猴糖尿病模型,并确定诊断标准.[方法]选用雄性食蟹猴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为45 mg/kg)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一次性静脉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剂量为45mg/kg);观察造模前后各组猴的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体质量变化,检测各组尿糖、空腹血糖、糖耐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的变化,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后模型组摄食量、饮水量及尿量显著增加,体质量、C肽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无显著变化(P>0.05);造模后第2周空腹血糖升高,尿糖由阴性变为"++++";第5周出现糖耐量异常,第7周空腹血糖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D-Ab阳性;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胰岛萎缩、纤维化,而正常对照组胰腺组织无病理改变.[结论]成功建立Ⅰ型糖尿病食蟹猴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对巴马小型猪糖尿病胰腺病理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相关研究提供安全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巴马小型猪1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糖尿病模型组(n=6)。糖尿病模型组腹腔注射STZ,第一次腹腔注射STZ 75 mg/kg,1周后第二次腹腔注射STZ 15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溶液,动态监测2组小型猪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胰岛β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①糖尿病模型组所有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成模后均表现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减轻“三多一少”的症状;②自链脲佐菌素给药后13 d开始,糖尿病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稳定在(7.6~17.1)mmol/L水平;③造模成功1周后,糖尿病模型组OGTT各时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RT各时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糖尿病模型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岛细胞团及胰岛β细胞数目明显减少;⑤胰岛β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糖尿病模型组胰岛中胰岛素染色阳性面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68±2.78)% vs (43.63±2.83)%, P<0.01]。结论 采用腹腔多次注射STZ可成功构建巴马小型猪1型糖尿病(T1DM)模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模率高、安全性强,是比较理想的制备小型猪T1DM模型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高脂饲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Beagle犬T2DM模型,并观察其相关特征。方法 将普通级雄性Beagle犬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在饲喂2个月时注射STZ;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5个月。定期测定动物Lee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糖,并在3月时进行OGTT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血脂等血液生化检测和肝、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高脂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高脂饲养2个月后Lee指数显著增加(P<0.01),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伴血脂异常;糖尿病模型组STZ注射后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且持续3个月维持在高血糖水平;而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模型组OGTT试验3 h血糖值>11.1mmol/L,且3 h未恢复,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病变。结论 高脂饲料饲喂诱导Beagle犬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症,但未能形成高血糖状态,而高脂饲料饲喂联合注射STZ后Beagle犬在出现高血脂症的同时发生胰岛素抵抗,与人类T2DM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脂等典型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12.
Li YB  Zhu HL  Yao B  Huang ZM  Ou XZ  Xiao YB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02-605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38例空腹血糖>11.1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CSII强化治疗,初始胰岛素全日量为0.5U/kg。以指尖空腹血糖(FBG)<6.1mmol/L和餐后2h血糖<8.0mmol/L为血糖控制目标,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及追加量,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和Homaβ等。结果经2周CSII治疗,126例(91.3%)患者用泵期间血糖控制达标,12例(8.7%)未达标。与达标组相比,未达标组治疗前FBG较高(16mmol/L±5mmol/L比13mmol/L±4mmol/L)、胰岛素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值较低(17±10比36±25),ΔAUC(治疗后AUC-治疗前AUC)较低,治疗期胰岛素用量较大。结论更严重的高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可能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剂量、溶媒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建立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SPF级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6周观察四氧嘧啶剂量、溶媒的不同组合对造模成功率、存活率、体重、空腹血糖值、血糖曲线下面积的稳定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160mg/kg体重四氧嘧啶(pH值为4.5的柠檬酸钠缓冲液溶解),单次腹腔注射,可获得成模率70%、存活率75%、空腹血糖(15~20mmol/L)及血糖曲线下面积(55~65mmol/L)持续6周稳定,血清胰岛素水平(21mIU/L)显著降低但不丧失的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结论本实验充分考虑剂量、溶媒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四氧嘧啶致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的影响,并进行6周的模型稳定性动态观察,筛选出理想的造模条件,可用于实验性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及辅助降血糖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糖尿病及胰岛素的认知情况.方法 对130例行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在住院当天针对糖尿病及胰岛素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1周再行间卷调查.结果 (1)130例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平均水平分别为(9.82±2.37)%、(7.39±2.07) mmol/L和(10.29±3.22) mmol/L,达标率分别为10.00%、53.85%和55.38%.(2)糖尿病基础知识缺乏:患者入院时对血糖控制标准和监测频率知晓率低,入院后知晓率呈增高趋势(P<0.05,P<0.01).(3)胰岛素认知存在误区:与入院时已用胰岛素者比较,拟用胰岛素患者对使用胰岛素表现出更多担忧(部分P<0.05);入院后两者对使用胰岛素的担忧程度均呈降低趋势(部分P<0.05).(4)病情监测意识不强:与拟用胰岛素患者入院时比较,已用胰岛素患者具有更好的病情监测意识(P<0.05,P<0.01);入院后两者对病情监测的认同率均呈升高趋势(部分P<0.01).(5)使用胰岛素顾虑多:主要表现在“担心成瘾”“怕注射错误”等方面.结论 已用或拟行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患者对糖尿病和胰岛素的认知缺乏或误区是影响起始胰岛素治疗及血糖达标的重要因素,个体化教育能有效改善此现象.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lasma H2S levels and H2S synthesis activity in streptozotocin induced type 2 diabetes rats compared to the healthy controls and also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aqueous extract of Swietenia macrophylla (S. macrophylla) seeds 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MethodsSeeds of S. macrophylla were separated, washed, shed-dried and finally extract was prepared. Thirty two wistar rats were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Streptozotocin was used for the induction of diabetes. H2S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was measured. H2S synthesizing activity in plasma was measured. Statistical analysis have done using Microsoft excel, Office 2003. Values were expressed by mean ± SD. P<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 (7.74 ± 0.02) mmol/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diabetic rats. The glucose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lowered in the rats treated with metformin (5.48 ± 0.03) mmol/L as well as with aqueous extract of S. macrophylla seeds (3.72 ± 0.04) mmol/L. The HbA1c percentage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study subjects also indicate similar trends. Our study shows both the plasma H2S levels (22.07 ± 0.73) mmol/L and plasma H2S synthesis activity (0.411 ± 0.005 mmol/100 g)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rats.ConclusionsAlthough considering a small sample size, it can conclude that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levels are inversely related to plasma H2S levels as well as H2S synthesis activity in plasma and the extract of S. macrophyll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lasma H2S levels with effective lowe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streptozotocin induced diabetic rats.  相似文献   

16.
50例糖尿病患者服用舒糖宝后血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服用舒糖宝口服液后,血糖测定结果,甲组服药前、后空腹血糖为9.86和7.73,服药前后餐后2h血糖含量分别为15.01和11.52mmol/L,服药前后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乙组空腹、服药后1h、4h、第4天空腹血糖分别为15.66,12.44,8.58,8.78mmol/L,降低有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7.
五指山小型猪糖耐量试验及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五指山小型猪的正常糖耐量水平,并检测血脂,筛查糖、脂代谢异常小型猪.方法 选择未去势的五指山小型猪,禁食不禁水12h后按1.2 ml/kg体重的剂量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并分别在注糖前、注糖后10、30、60、90和120 min采血测定血糖值.同时采取空腹血清送实验室检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 静脉注糖后血糖水平出现显著性波动,注糖后10 min内血糖水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直至注糖后90 min恢复到给糖前水平.有7头小型猪的糖耐量部分血糖值超过95%置信度上线值,有12头小型猪部分相关的血清生化指标值超过95%置信度上线值.相关性分析发现Glu与TG、TC、HDL-C、LDL-C这4个指标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TG、HDL-C与Glu显著相关.结论 筛选出糖代谢或脂代谢异常,以及糖耐量减低的小型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2 mmol/L和/或2 h血糖>14 mmol/L)30例,分别予以2周的CSII和MSII,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静脉葡萄糖耐量(IVGTT)试验的胰岛素分泌,得出IVGTT中血浆胰岛素的峰值(AIR)、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CSII组治疗前后AIR、Homaβ有显著性差异(P<0.01),Homa IR无显著性差异(P>0.05);MSII组治疗前后AIR、Homaβ和Homa I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和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水平、AIR、Homaβ和Homa I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IR和Homaβ有显著性差异(P<0.01),Homa I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II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研究早期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病理改变及其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在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6~8周龄C57BL/6J小鼠腹腔连续注射STZ(55 mg/kg)5 d,注射后1周时测量空腹血糖浓度,将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均喂养5个月。注射后5个月时,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伊文思蓝灌注造影、视网膜血管网铺片等方法分析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注射后1周、1~5个月时模型组小鼠血糖水平均升高(均高于16.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注射后5个月时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全层变薄,感光细胞层、内核层及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血管走行迂曲,出现渗漏及渗漏斑;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形态改变,周细胞数量减少,可见无细胞毛细血管、管腔闭塞;VEGF、VEGFR1、VEGFR2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成功构建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该模型表明在糖尿病发展5个月后出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VEGF、VEGFR1和VEGFR2表达水平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