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索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外阴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外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外阴广泛局部切除术组)17例,B组(传统外阴广泛切除联合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组)19例,C组(改良外阴广泛切除联合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组)20例,术后观察三组的临床效果,随访术后5年患者的生存率,及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根据2009妇科肿瘤新分期(FIGO):其中Ⅰ期19例,术后5年生存率89.4%,Ⅱ期11例,术后5年生存率72.7%,Ⅲ期17例,术后5年生存率52.9%,Ⅳ期9例,术后5年生存率33.3%;Ⅰ期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生存率88.2%,B组生存率84.2%,C组生存率8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生存率37.5%,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腹股沟淋巴结为阳性的患者15例,进行放疗和化疗生存率为71.4%,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及预后的是尽量早期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于其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1993~2006年收治的73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阴扩大切除或广泛性切除13例,外阴广泛性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55例,外阴广泛性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5例。结果:73例手术病人中Ⅱ期47例,3种手术方式的Ⅱ期外阴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13例,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其3年生存率为11%,广泛性外阴切除+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其3年生存率为0%,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广泛性外阴切除+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临床分期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明显。临床分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差别,Ⅱ期病人应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Ⅲ期病人对以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肺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访方式,研究78例NSCLC患者生存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8例NSCLC患者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短于Survivin阴性表达者.44例术后治疗者的Survivin阳、阴性表达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术后未治疗者的Survivin阳、阴性表达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Survivin阳性表达者术后治疗组与术后未治疗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Survivin阴性表达者术后治疗组与术后未治疗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Survivin阳性表达者预后较Survivin阴性表达者差.  相似文献   

4.
谢伟峰  吴志宏  雷蕾  张永玺  章载良  刘雷 《浙江医学》2018,40(19):2145-2147
目的分析淋巴结外转移癌结节(EM)与进展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M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EM判定标准为在与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均不相连接的软组织结节中出现肿瘤细胞。观察并比较EM阳性与EM阴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生存情况。结果EM阳性患者26例(27.4%),EM阴性患者69例(72.6%)。EM阳性与EM阴性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脉管癌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阳性患者TNM分期较晚、浸润深度较深、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程度较重(均P<0.05)。EM阳性、阴性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8、36.5个月,术后2、3、4年生存率分别为64.7%、28.7%、17.2%与84.3%、57.8%、31.5%,EM阳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EM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EM阳性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左志贵  王颢  高显华  于志奇  张畅  柴瑞  傅传刚 《浙江医学》2017,39(13):1048-1052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淋巴结检出数及阳性淋巴结数的影响,探讨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的关系及淋巴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16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再手术的10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未行新辅助治疗直接手术的1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淋巴结检出情况,同时研究新辅助治疗后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生存曲线分析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标本淋巴结检出数[6.5(4.5,15.0)枚]及阳性淋巴结检出数[1.0(0,4.0)枚]均少于对照组[11.0(8.5,17.5)、2.5(1.5,5.0)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1.60、2.05,均P<0.05)。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r=0.97,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78.0%)高于淋巴结阳性患者(5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84,P<0.01),观察组淋巴结阴性患者中检出淋巴结总数≥12枚患者5年生存率(80.8%)高于<12枚患者(6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64,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使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总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减少,肿瘤T分期与放疗灵敏度相关,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患者预后不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可能提高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31例胃肠道类癌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35-137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1例胃肠道类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病灶≤2cm与〉2cm患者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cm者5年生存率为50%,两者比较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8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酶基因(PTEN)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65例NSCLC患者及23例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中PTEN蛋白表达,比较NSCLC组及正常肺组织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TEN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PTEN蛋白表达阳性及PTEN蛋白表达阴性NSCLC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结果 NSCLC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53.85%)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组(91.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54.80±10.07)个月]较PTEN蛋白表达阴性患者[(27.56±7.33)个月]显著延长,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5年生存率(49.32%)亦显著高于PTEN蛋白表达阴性患者(17.4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EN蛋白在NSCLC组织中出现表达缺失,恶性程度越高、病理晚期(Ⅲ+Ⅳ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PTEN蛋白表达越少,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在乳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ue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伴NED的预后。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确诊病例55例,2008年8月-2009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确诊病例35例,根据CgA和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为乳腺癌伴NED阳性和阴性两组。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90例患者中NED阳性组33例(占36.67%)。NED阳性组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24例(占72.73%)、21例(占63.64%),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NED阳性组Her-2、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占33.33%)、15例(占45.45%),与NED阴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D阳性组组织学分级为II~III级的患者比例为78.79%,低于NED阴性组92.98%(P〈0.05)。NED阳性组淋巴结转移≥1枚的为7例(21.21%),明显低于NED阴性组24例(42.11%,P〈0.05)。NED阳性组与NED阴性组间发病年龄及肿块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不伴NED的乳腺癌相比,乳腺癌伴NED的侵袭性较小,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化疗前后血清NSE和Pro-GRP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6例SCLC患者化疗前和第1次化疗后21d血清中NSE和Pro-GRP水平,并在化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化疗前检测NSE阴性患者化疗后1年生存率高于NSE阳性患者(P〈0.05),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前Pro-GRP阴性患者化疗后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2年生存率高于Pro-GRP阳性患者(P〈0.05)。化疗后NSE阴性和Pro-GRP阴性患者1、2年生存率均高于阳性患者(P〈0.05)。联合检测NSE、Pro-GRP均阴性患者1、2年生存率高于NSE、Pro-GRP均阳性患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NSE、Pro-GRP的准确性高于检测单个指标,检测化疗前后血清NSE和Pro-GRP动态变化有助于预测SCL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良根治术与典型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3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1例,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59例,接受典型根治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 a随访,对比分析2组患者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淋巴结清除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后上肢淋巴性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患者随访期内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2组患者1 a生存率、3 a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与典型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改良根治患者术后并发症较轻、乳房美容效果好,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CM  Lin BJ  Lu HS  Zhang XF  Li P  Xie JW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9):1327-1330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底贲门癌镜检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3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施行D2根治术,根据镜检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进行分组,分析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术后5年生存率、复发率间的关系.结果 23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7.5%.转移阴性淋巴结的数目与清扫淋巴结总数呈正相关(P<0.05).同一病期,转移阴性淋巴结的数目越多,术后5年生存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预测,随着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的增加,术后生存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Ⅲ期和Ⅳ期的回归系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年总体复发率为61.0%,Ⅲ期、Ⅳ期患者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越多,术后复发率越低,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阴性淋巴结数目可反映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和预后.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在施行D2根治术时,应积极争取清扫足够的转移阴性淋巴结,以提高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原发性外阴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51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癌患者行外阴广泛局部切除术7例,传统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28例,改良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16例。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有关预后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2009年FIGO分期,手术患者中Ⅰ期31例,Ⅱ期5例,Ⅲ期12例,Ⅳ期3例;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80.4%。行外阴广泛局部切除术的7例患者均达5年生存,行传统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的28例患者与改良外阴广泛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切除的16例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股沟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手术是外阴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外阴癌的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的综合性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脂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 年6 月—2015 年5 月泸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NSCLC 初治患者367 例,根据患者血脂 水平是否正常分为血脂阳性组和血脂阴性组,分析血脂水平与NSCLC 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肺鳞癌及肺腺癌患者预后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组织 学类型、临床分期、颅内转移、肝转移及胸膜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6 例肺鳞癌患者 中,血脂阳性组与血脂阴性组年龄、肝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1 例肺腺癌患者中,血脂 阳性组与血脂阴性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胸膜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肺鳞癌患者血脂阳性组与血脂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4 和14.6 个月;3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5.3% 和 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腺癌患者血脂阳性组与血脂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3 和13.1 个月;3 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 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脂异常、原发灶部位和组织学 类型是NSCLC 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血脂水平与NSCLC 生存相关,可作为该类肺癌 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NI)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413例宫颈癌(Ⅰb~Ⅱb期)根治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维吾尔族患者198例,汉族患者215例.研究宫颈癌PN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预后的意义.结果 宫颈癌PNI的患者共有33例,其与淋巴结转移,肿块大于或等于4 cm,宫旁侵犯及脉管癌栓均相关(P<0.05).PNI阳性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7%,明显低于阴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N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7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维吾尔族患者中PNI阳性亚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NI不是影响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PNI降低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且在维吾尔族患者中显著,但其不能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期间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取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同步放化疗组54例,放射治疗(放疗)组46例,比较其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OS);根据3年后是否存活,将同步放化疗组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6例,探讨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与放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3年OS明显高于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病理分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贫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分型、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贫血是3年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贫血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临床病理参数NSCLC病人BTG1蛋白表达水平,绘制生存曲线分析BTG1与病人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BT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8.4%,BTG1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淋巴结转移率、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BTG1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P < 0.05);BTG1阳性与阴性病人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检测BTG1的表达情况对判断NSCLC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BTG1阳性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刘彦中  韩文周  候良宝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566-566,587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Ⅱ、Ⅲ期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综合治疗组308例,N0期采用5-FU+DDP方案化疗,N1期进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206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5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血性转移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抑制基因-1 (kangar 1,KAll)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对2001--2004年间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胃腺癌中KAll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软件SPSSl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1例胃腺癌中KAll的阳性表达率为55.6%(45/81)。KAl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转移阴性组表达率高于阳性组(P〈0.05);KAll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有关,高、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P〈0.05);KAII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375,p〈0.01)。KAll蛋白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56%)高于阴性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ll蛋白表达情况对胃腺癌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但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KAll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长径、浸润深度无关。蛋白表达阳性提示高生存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1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取肿瘤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FOXM1表达检测。结果:FOXM1表达阳性组与FOXM1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临床分期显著高于FOXM1表达阴性组(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NSCLC组织表达FOXM1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且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P53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可手术三阴性乳腺癌85例及非三阴性乳腺癌9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P53蛋白在两者中的表达特点。结果:三阴组中,P53蛋白阳性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三阴组中,P53蛋白阳性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率在三阴组及非三阴组中分别为63.53%(54/85)及46.67%(42/9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提示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可以作为评估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