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针对医学留学生开展的医学中文课程(以诊断学为例)的教学效果,为课程改进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中、英文2种版本的临床诊断学试卷检测全体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5级留学生(95人)诊断学中文课程前、后相关能力水平,同时用相同的试卷检测全体2014级留学生(90人)在完成该课程一年后的知识掌握情况,分析比较课程的教学效果。其中,2015级课前与课后中文答卷情况、2015级课前与课后英文答卷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2015级课前不同语言的答卷情况、2015级课后不同语言的答卷情况、2014级与2015级中文答卷情况、2014级与2015级英文答卷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2015级留学生通过中文课程的学习,诊断学中文平均成绩与课前有统计学差异(P<0.001),诊断学英文平均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893);课前中英文测试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课后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223)。2014级留学生的中、英文诊断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2015级留学生相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中文:P=0.265,英文:P=0.696) 。结论 四川大学开展的医学中文课程(以诊断学为例)教学取得一定效果,对留学生掌握医学中文知识和今后的学习有一定意义,但需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网络云端的产科急危重症及助产实景模拟训练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产科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实习的84例护理本科毕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习生予以传统线下教学,研究组实习生予以基于网络云端的产科急危重症及助产实景模拟训练。比较2组实习生出科考核及格率。比较2组实习生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2组实习生的课程评价。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的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前,2组实习生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中信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2组实习生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中信息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评分均高于教学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习生课程评价问卷中内容学习、课程价值、行为学习和个人体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云端的产科急危重症及助产实景模拟训练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产科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实习生对课程的评价,提高考核成绩,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三元联动干预模式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癫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三元联动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儿护理效果、恢复情况及干预前后患儿家属护理能力、心理状态及儿童癫痫病生活质量(QOLCE)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2组患儿干预后癫痫发作频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单次持续时间短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家属干预后癫痫知识掌握、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干预后QOLCE量表中躯体功能及认知功能2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癫痫患儿护理中采用三元联动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护理能力,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脂素(visfat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组选取某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9例,对照组选取同时期参与体检的无冠心病及高血压者185例。测定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visfatin和RBP4,并分析visfatin和RBP4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GGT(t=2.270,P<0.05)、visfatin(z=-2.613,P<0.05)、RBP4(z=-3.667,P<0.05)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BIL(t=-3.182,P<0.05)水平低于对照组;visfatin与DBP(r=0.13,P<0.05)、TC(r=0.17,P<0.05)、TG(r=0.52,P<0.05)、LDL-C(r=0.16,P<0.05)、GLU(r=0.11,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HDL-C(r=-0.11,P<0.05)、AST(r=-0.15,P<0.05)、DBIL(r=-0.13,P<0.05)呈负相关,RBP4与TC(r=0.20,P<0.05)、TG(r=0.43,P<0.05)、LDL-C(r=0.15,P<0.05)、GLU(r=0.18,P<0.05)呈现正相关,而与DBIL(r=-0.17,P<0.05)呈现负相关;未调整时visfatin的上三分位组冠心病的患病危险是下三分位组的1.86倍(95%CI:1.10-3.14),调整各种因素后冠心病的患病危险消失(95%CI:0.70~2.20);未调整时RBP4的上三分位组冠心病的患病危险是下三分位组的2.57倍(95%CI:1.51~4.38),调整各种因素后冠心病的患病危险是下三分位组的2.28倍(95%CI:1.31~3.98)。结论 Visfatin、RBP4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在高职护生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1级护理3班为实验组,共42名学生,采用学习过程评价模式;2011级护理1班为对照组,共45名学生,采用传统评价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课程理论考试成绩为(82.79±9.78)、案例分析成绩为(41.14±6.11),显著性地高于对照组(76.20±12.99)、(34.68±9.05);实验组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学习过程评价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加深护生对岗位工作过程的理解,是深化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 F=14.89, F=12.29, F=10.03, 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 F=8.97, 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 F=8.34, 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 r=0.55, r=0.34, P<0.05)。结论 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及独立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南阳市某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BP及DB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社会认知功能、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交流能力、转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个性化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控制血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升本校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重视度、兴趣和医学统计知识的专业应用能力,以全科医学专业为例,探讨多元化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2017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2个班共253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125人为教改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2班12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统一命题试卷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果 教改组的应用能力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t = 6.65,P<0.05),多元化教学能提高理论课课堂教学满意度(Z = - 2.448,P<0.05),实践课实用性满意度(Z = - 2.479,P<0.05),课程专业地位认识(Z = - 2.553,P<0.05),学习积极性(χ2 = 4.555,P<0.05)和团队交流能力(χ2 = 7.823,P<0.05)。结论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中体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可尝试应用于其他专业并通过更大的样本、更细化的评价来证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和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推进手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试题”,利用网络链接或微信扫码于2018年4~6月收回来自华北地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合格答卷15425份,对所有答卷进行评阅。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分析答题正确率。评估该地区不同省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专业组、不同临床医疗体系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对于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好的省市为天津、山西、北京。天津第2、4、5题正确率分别为94.64%、95.26%、94.19%,高于其他省市(P<0.05);山西第1题正确率为100%,高于其他省市(P<0.05);北京第4题正确率为94.70%,和天津比较无差异(P>0.05),高于其他省市(P<0.05)。掌握较好的医疗机构为三级医疗机构。第2、4、5题正确率分别为94.52%、93.00%、93.50%,高于二级医疗机构(P<0.05);第3题正确率为98.48%,高于一级医疗机构(P<0.05)。掌握较好的专业组为医技组、医生组。第1题医技组正确率为95.01%,高于除后勤组外的其他专业组(P<0.05);第2题医技组和医生组的正确率分别为95.18%、94.90%,高于后勤组(P<0.05);第4题医技组和医生组的正确率分别为94.77%、93.59%,高于护士组(P<0.05)。掌握一般的临床医疗体系为内科体系,第1题答题正确率为90.59%,低于儿科、妇科体系(P<0.05);第2题答题正确率为93.06%,低于除妇科外的其他医疗体系(P<0.05)。结论 对于手卫生知识的知晓,华北地区不同省市存在一定差异,应重点加强二级医疗机构、后勤人员、内科体系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0.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呼吸机依赖患者成功脱机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名呼吸机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脱机治疗及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2周时成功脱机率和成功脱机时间。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24 h及干预2周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 (PaO2)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水平。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周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干预2周时,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机时间为(8.43±3.21)d,短于对照组的(12.15±4.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aO2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成功率,缩短脱机时间,改善患者呼吸、血气指标及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香烟烟雾暴露对大鼠血压水平变化和血清、尿液中可替宁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即香烟烟雾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香烟烟雾暴露干预12周,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在香烟烟雾暴露干预开始及以后的1周、2周、3周、4周、6周、8周、12周分别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抓取3只大鼠测量血压,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法分析比较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血压的差异;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和尿液中可替宁的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血压和可替宁含量的相关性检验。 结果 大鼠在接受香烟烟雾暴露干预2周后血压开始上升,和对照组相比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可替宁水平随烟雾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实验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血清中可替宁水平呈正相关( r =0.883, P <0.05; r =0.814, P <0.05),与尿液中可替宁水平呈正相关( r =0.873, P <0.05; r =0.798,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香烟烟雾暴露可引起大鼠血压增高,并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血压水平和大鼠体内可替宁含量也逐渐上升,且大鼠血压和体内可替宁水平变化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姜雪  孙文霞  齐艳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64-2367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课程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生活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20例初次诊断为妊娠糖尿病孕妇,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实施健康管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妊娠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生活方式改变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入组8周后,实验组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及总均分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产后1周,实验组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和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中,实验组母体孕期感染 、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酮症酸中毒、子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围生儿中巨大儿、早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管理课程能促进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向健康生活方式转变,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自我概念及应对方式是否会影响其生活质量。方法 在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西昌市、宜宾市等地招募201名已回归社会的男性吸毒人员(平均年龄22.65±8.31岁,年龄16~59岁)进行调查。参与者完成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DA)。结果 高自我概念组吸毒人员的积极应对得分和生活质量均高于低自我概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员的自我概念在积极应对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24(95%CI:0.063~0.434),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26.4%。结论 自我概念介导了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应在学校和特定社区开展提高自我概念和应对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苏新勇    吴雪萍  宫彩燕  张玥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414-2417
目的 探讨视障生体育活动、应对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为缓解视障生焦虑症状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CSQ)、应对方式问卷(SAS)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3)对97名视障生进行调查,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探寻视障大学生体育活动、应对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 视障生焦虑得分为40.73±9.44分,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40%;不同身体活动量水平的视障生在焦虑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4.875,P<0.05)。焦虑组与非焦虑组视障生在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5、2.299、2.810和2.270,P值均<0.05)。焦虑与应对方式中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维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4、0.398、0.509、0.405,P值均<0.001);与体育活动呈负相关(r=-0.258,P<0.05)。结论 体育活动与应对方式是影响视障生心理焦虑的重要因素,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能够加重视障生心理焦虑,体育活动能够降低视障生的焦虑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胡旺  邹仪瑄  周凡  黄鹏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51-2355
目的 了解消极应对与母子依恋对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合理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内3所中学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亲子依恋量表对71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2403/7129),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NSSI组相比,NSSI组消极应对得分均较高(P均<0.001);与无NSSI组相比,NSSI组母子依恋得分均较低(P均<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消极应对和无母子依恋是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有消极应对及95%CI为(1.05572,1.04862~1.06286),OR无母子依恋及95%CI为(1.02864,1.01473~1.04274),P均<0.001]。消极应对与母子依恋的乘积交互项OR(95%CI)为0.99968(0.99931~1.00004),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95%CI)、交互作用归因比(95%CI)、交互作用指数(95%CI)分别为0.0013(0.0009~0.0018),0.0012(0.0008~0.0017),1.01541(1.0129~1.0181)。结论 有消极应对和无母子依恋为中学生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间交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为制定脑卒中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ICD-10编码提取沈阳市户籍居民全死因数据库中的脑卒中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及相关指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8-2018年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死粗死亡率为173.11/10万(男性206.88/10万、女性139.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7.42/10万(男性140.69/10万、女性94.99/10万),男性粗死亡率(x2=5158.701,P<0.05)、标化死亡率(x2=8.977,P<0.05)均高于女性;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现上升趋势(x2=1102.135,P<0.05),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x2=2.521,P>0.05);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326362.844,P<0.05),除5~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χ2=1347.661,P<0.05)、失血性脑卒中(x2=38.604,P<0.05)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x2=0.471,P>0.05)、失血性脑卒中(x2=3.508,P>0.05)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死亡的64.51%。结论 沈阳市2008-2018年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居高不下,应以男性、老年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防控和早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贵州省学生就诊延迟特征并探索原因,为促进患者早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1—2020年贵州省学生病案信息,用率和百分比描述其就诊延迟的分布特征,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0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53.55%,10年间逐渐降低(趋势〖XC小五号.EPS;P〗=253.715,P<0.001);同期,学生病原学阳性患者就诊延迟率为62.66%,其延迟在学生总延迟数中占比呈上升趋势(趋势〖XC小五号.EPS;P〗=119.391,P<0.001)。不同性别与年龄组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延迟构成比中女性、19~22岁组呈上升趋势(趋势〖XC小五号.EPS;P〗分别为9.637、79.000,P均<0.05);地区前后五年比较,除铜仁市外各地区就诊延迟情况明显改善。多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发现方式、诊断结果、是否重症、是否合并其他结核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贵州省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情况逐年改善,但目前仍较为普遍且分布不均。建议应进一步针对铜仁等重点地区和女性、少数民族等重点学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并结合新生入学体检和学校健康检查等主动筛查,提高患者(尤其是病原学阳性患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陈慧  张荣  刘春容    马剑桥  周静  李静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400-2404
目的 调查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中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及其预防性疫苗的认知及态度,为今后在西部地区适龄接种人群中推广HPV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分别于 2015年、2016 年在四川成都市和新疆乌鲁木齐市各抽取一所城市中学和一所农村中学,对所选学校的初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62名学生,有61.3%的学生接触过性教育或性知识,仅7.8%的学生对青春期知识非常了解。有34.6%的学生听说过宫颈癌,城市学生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学生(37.7% vs 31.7%,P<0.05)。分别有13.7%和17.7%的学生听说过HPV和HPV疫苗。有50.0%的城市学生和59.6%的农村学生表示愿意接种HPV疫苗,接种意愿存在城乡差异(P<0.05)。来自乌鲁木齐市农村地区且相关认知合格的女学生更愿意接种 HPV 疫苗。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城乡中学生对青春期健康、宫颈癌、HPV 及 HPV 疫苗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存在差异。应将HPV相关知识纳入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并根据城乡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提高城乡适龄接种人群对HPV及其疫苗的正确认知,为将来提高HPV疫苗在青少年人群中的接种率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晶  李素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56-2358
目的 了解阿勒泰市哈萨克族5~7岁儿童的身体成分状况,为这一少数民族群体的健康发育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阿勒泰市随机抽取1004名5~7岁哈萨克族儿童进行身体成分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阿勒泰市5~7岁哈萨克族儿童超重率为4.18%,肥胖率为2.29%。男女生BMI值在7岁年龄段存在统计学意义(T=2.606,P<0.05)。男生和女生上下肢肌肉量和躯干及肌肉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5岁年龄段男女生右下肢、躯干部位的肌肉重量存在统计学意义(T=3.878、2.49,P<0.05);男女生6岁年龄段右上肢肌重量也存在差异(T=-2.751,P<0.05);男女生在7岁年龄段,四肢和躯干肌重量及肌肉总重量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1.996、5.025、2.272、5.048、2.506、3.671,P<0.05)。6岁年龄段女生的骨量高于男生(T=-3.944,P<0.05)。7岁年龄段男女生在去脂体重、蛋白质总量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T=2.782、4.835,P<0.05)。结论 阿勒泰市5~7岁哈萨克族不同性别儿童身体成分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应将年龄和性别作为这一群体营养和健康研究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东莞外来工生理及心理健康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东莞市外来工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40名,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和生活方式及经历事件问卷调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东莞市外来工生理、心理健康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东莞外来工生理健康PCS得分为(76.00±20.91)分,单因素分析表明早餐、营养状况、居住环境满意度、熬夜、文化程度、疾病与负性事件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 F =11.498, P <0.0001)结果显示疾病、早餐、熬夜、居住条环境满意度、负性事件( P <0.05)影响生理健康生存质量。东莞市外来工心理健康得分MCS为(61.00±22.3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熬夜、居住环境满意度、早餐、疾病、营养及负性事件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重线性回归方程( F =18.704, P <0.0001)结果表明居住环境满意度、熬夜、负性事件( P <0.05)影响心理健康生存质量。 结论 熬夜、疾病、居住环境满意度、早餐、负性事件为外来工生理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熬夜、居住环境满意度、负性事件为外来工心理健康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