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城乡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提高哈萨克族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阿勒泰的3106名哈萨克族青少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测试、统计与分析。[结果]同一年龄段哈萨克族青少年城男、城女在身高指标上总体优于乡男、乡女,并且城市女生总体上高于乡村女生1~3cm。体重指标与身高相似,城市高于农村,不同年龄段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并且女生在9岁、男生在11岁出现最大差异,女生为2.64kg,男生为4.39kg。胸围指标城市与乡村学生除个别年龄段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大多年龄段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腰围指标多数年龄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男女最大差异分别出现在11岁时的8.94cm和12岁时的8.01cm。臀围指标城乡男女在12岁前个别年龄段有一定差异外,其他年龄段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必须高度重视哈萨克族青少年城乡间身体形态指标的差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h,保证课间操的质量,改变生活方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提高哈萨克族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了解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小学生身体总体脂肪含量与局部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关系,为指导中小学生合理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支持.方法 在呼和浩特市抽取蒙古族中小学生较为集中的中学和小学各3所,以班级为单位,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中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抽取18个班级1 242名蒙古族中小学生,采用韩国产Biospace Inbody 3.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男生总脂肪量在6~9岁、12岁年龄段高于女生,其他年龄段女生的总脂肪量高于男生.10~ 15岁年龄段男生与女生的总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1,-2.51,2.40,-3.18,-5.84,-3.22,P值均<0.05).蒙古族女生的躯干脂肪量6~15岁年龄段均高于男生,并且女生在12~14岁年龄段脂肪量增加较为显著.男生下肢脂肪量在6~9岁和12岁高于女生,其他年龄段低于女生.结论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小学生中体脂肪含量与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存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12岁以上蒙古族女生的身体总脂肪含量可以通过腹部皮褶厚度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学龄儿童肥胖指标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5-6月以伊犁地区所有小学哈萨克族7~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438名,测量腰围、臀围、皮脂厚度、收缩压和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以年龄、性别分组,血压按中国儿童血压标准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学龄儿童高血压总患病率为5.7%,其中男童为4.4%,女童为7。0%。腰围、臀围、腰身比、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存在性别、年龄别差异(P=0.000)。平均收缩压与腰围、臀围、皮脂厚度、体重指数、腰臀比均有相关性(P=0.000),其中臀围相关强度最强(男r=0.618,女r=0.655)。平均舒张压与腰围、臀围、皮脂厚度、体重指数、腰臀比均存在相关性(P=0.000),其中臀围相关强度最强(男r=0.489,女r=0.548)。高血压组腰围、臀围、皮脂厚度、体重指数及腰臀比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学龄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处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的中低等水平。肥胖指标中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均与血压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以臀围呈正相关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郭镇  何江川  何璐  兰岚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7):1073-1076
  目的  了解毛南族中小学学生体质现状,为毛南族中小学生整体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7~18岁毛南族2014年(男生1 107名,女生1 236名)和2019年(男生1 130名,女生1 308名)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结果  与2014年相比较,2019年7~18岁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1.5,1.1 cm,男生7,8,9,10,12,18岁年龄段身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8,15,16,17,18岁年龄段身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增长平均为126 mL,除7与17岁外,男生各年龄段肺活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7岁外,女生各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0 m跑成绩平均提高0.2,0.4 s,男生7,8,10,11,12,13,17,18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有8,10,11,12,13,14,15,16,18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1 000 m跑成绩平均提高3.7 s;13,14,15,17,18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800 m跑成绩平均提高12.8 s;13,14,15,17岁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毛南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素质整体呈上升趋势,个别年龄段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5.
了解南阳地区回族6~ 15岁中小学生躯干、四肢脂肪与总体脂肪关系的年龄变化特点,为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对南阳市9所回族学校6~15岁中小学生进行体成分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南阳市回族6~15岁期间女生脂肪率及躯干脂肪量均高于男生,男生脂肪率最高为16.6%,女生最高为28.0%.6~9岁男生脂肪量高于女生,10~15岁女生脂肪量高于男生,且男、女生脂肪率及脂肪量在10岁以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南阳市回族6~15岁男生和6~11岁女生躯干脂肪量、上肢脂肪量、下肢脂肪量与总脂肪量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但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12~15岁女生躯干脂肪量与总脂肪量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上肢、下肢脂肪量与总脂肪量仅具有中度相关性(0.50.05).结论 男女生总脂肪量与各部位脂肪量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腹部皮褶厚度能准确推测南阳回族12岁后女生的总脂肪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掌握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85年和2010年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7~18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5年间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基本保持增长,其中,哈萨克族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6.9 cm、5.4 kg、2.2 cm,女生分别为:6 cm、4.9 kg、2.7 cm;柯尔克孜族男生平均增长值分别为:4.9 cm、3.2 kg、0.1 cm,女生分别为:4.2 cm、3 kg、1 cm;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总体水平:哈萨克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柯尔克孜族中小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25年间,新疆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各有差异,哈萨克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优于柯尔克孜族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新疆21 095名7~18岁学生1985—2014年间肺活量指标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及特征,对今后该地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1985年、1995年、2005年、2014年四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测试数据,对新疆7~18岁学生肺活量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1985—2014年间,新疆7~18岁学生肺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491.4ml和553.5ml。城乡差距依然存在,1985年城乡差异最大分别出现在男生18岁(△=512.0ml、t =17.02、P<0.001)和女生14岁(△=275.0ml、t =4.82、P<0.001),2014年城乡差异最大分别出现在男生14岁(△=219.7ml、t =3.92、P<0.001)和女生13岁(△=272.6ml、t =4.67、p <0.001),整体上乡村学生肺活量好于城市。大多数年龄段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年间,新疆学生肺活量指标下降较明显,女生下降比男生严重。应尽快采取措施提升新疆学生肺活量水平,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符合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的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参考值,为监测该地区儿童青少年下肢肌肉力量水平提供参照。方法截取2014、2016年的上海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7~18岁学生分别为15 421、10 789名。应用国际通用LMS法分性别建立年龄别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值。结果 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立定跳远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总体男生高于女生(t=54.35,P0.01),男生立定跳远发展敏感期年龄为11、12岁(156.7~189.97cm),女生敏感期年龄为7、8、9岁(118.65~145.66 cm);与2014年相比,2016年男女生立定跳远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男生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女生总体有所增长(t=-2.66,P0.01),分年龄段来看13岁男生组有所下降(t=1.97,P0.05),7岁女生组有所增长(t=-2.64,P0.01),而16岁女生组有所下降(t=2.09,P0.05);获得了2014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立定跳远的百分位数参考值P3,P5,P10,P15,P25,P50,P75,P85,P90,P95,P97,高年龄组(高中生)百分位数参考值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结论 2014年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发展敏感期年龄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较男生提前1~2年,2016年与2014年相比女生总体有所增长,个别中学生年龄组有所下降,上海市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参考值存在性别差异,研究获得的立定跳远百分位数参考值为本地区儿童青少年力量水平测量提供了一种直观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9.
肥胖与体重正常7~15岁儿童身体成分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及其随年龄变化趋势,以便为肥胖儿童体重控制效果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356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儿童约10名,采用DEXA法测定身体成分。结果肥胖儿童身体成分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实测值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肥胖儿童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在四肢和躯干分布的差异较体重正常儿童小。肥胖儿童腹部脂肪百分比和臀部脂肪百分比的比值高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男生该比值除8岁组外均超过1,而肥胖女生仅有9岁和13岁组该比值超过1。结论肥胖儿童脂肪组织与去脂肪组织含量、比例和分布与体重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进行儿童体重控制中,需要考虑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和年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7~12岁小学生不同身体成分与心肺耐力之间存在的关联,为小学生心肺耐力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西壮族3 877名7~12岁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身体成分和心肺耐力的测试与评价。结果 广西壮族7~12岁小学生身体成分的体质量指数为(16.85±2.41)kg/m2、腰围(58.06±9.00)cm、体型指数(0.08±0.01)。心肺耐力的20米往返跑次数为(16.21±7.69)laps、最大摄氧量(43.76±2.54)ml/(kg·min)。不同体质量指数小学生心肺耐力的20米往返跑次数、最大摄氧量成绩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3.124、25.511,P<0.01);不同腰围方面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23.762、216.741,P<0.01);不同体型指数方面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88.285、45.992,P<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身体成分的体质量指数(β=-0.072)、腰围(β=-0.075)、体型指数(β=-0.036)均能有效预测小学生的最大摄氧量水平。结论 广西壮族7~12岁小学生身体成分的体质量指数、腰围、体型指数均能有效预测VO2max水平,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因素,为丧偶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建议。 方法 数据来源为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区的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子女同居相对于独居而言,男性丧偶老年人更倾向于独居,其与子女同居的概率是女性丧偶老年人的0.682倍(OR=0.682,95%CI:0.524~0.887,P =0.004);城镇丧偶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居,其与子女同居的概率是农村丧偶老年人的1.727倍(OR=1.727,95%CI:0.488~0.892,P <0.001)。其他居住安排相对于独居而言,70~79岁丧偶老年人更倾向于独居,其选择其他居住安排的概率是60~69岁丧偶老年人的0.750倍(OR=0.660,95%CI:1.317~2.264,P=0.007)。 结论 性别、年龄、居住地区是丧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响因素。需要关注和保障丧偶老年人的养老和照料服务,采取有针对性的养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特征,为制定脑卒中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ICD-10编码提取沈阳市户籍居民全死因数据库中的脑卒中死亡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性别、年龄别死亡率,死亡构成比及相关指标,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8-2018年沈阳市户籍居民脑卒中死粗死亡率为173.11/10万(男性206.88/10万、女性139.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7.42/10万(男性140.69/10万、女性94.99/10万),男性粗死亡率(x2=5158.701,P<0.05)、标化死亡率(x2=8.977,P<0.05)均高于女性;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现上升趋势(x2=1102.135,P<0.05),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x2=2.521,P>0.05);脑卒中粗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326362.844,P<0.05),除5~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χ2=1347.661,P<0.05)、失血性脑卒中(x2=38.604,P<0.05)粗死亡率随年份变化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x2=0.471,P>0.05)、失血性脑卒中(x2=3.508,P>0.05)标化死亡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死亡的64.51%。结论 沈阳市2008-2018年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居高不下,应以男性、老年人群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防控和早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计算甘肃省3岁以下婴幼儿喂养指数(ICFI),通过得分评估婴幼儿喂养行为。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不同地区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已建立的ICFI体系评价甘肃省3岁以下婴幼儿ICFI。结果 共调查3岁以下婴幼儿1434人。豆类、蛋类、鱼类、肉类和食物多样性方面消费情况随月龄增加而增多。0~5、6~8、9~11、12~36月龄婴幼儿ICFI得分分别为(1.67±0.74)、(5.05±1.63)、(6.13±1.60)、(5.84±1.43),6-8月龄ICFI合格率仅为40.7%,不同月龄婴幼儿的 ICFI 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255,P<0.01),ICFI 得分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6.151,P<0.01)。城市0~36月龄婴幼儿的 ICFI 得分显著高于农村(F=37.002,P<0.01);ICFI 得分合格率明显高于农村(〖XC小五号.EPS;P〗=18.463,P<0.01)。结论 甘肃省3岁以下婴幼儿喂养行为不够合理,应适当增加辅食种类和食用频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哺期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和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联合暴露对大鼠仔鼠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的影响,观察生命早期同时暴露PM2.5和HFD对子代发育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按照雌雄2[DK]∶1进行交配,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PM2.5低暴露组(L-PM2.5组)、PM2.5高暴露组(H-PM2.5组)、高脂饮食+PM2.5低暴露组(HFD+L-PM2.5组)和高脂饮食+PM2.5高暴露组(HFD+H-PM2.5组)。对照组和PM2.5低、高暴露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给予高脂饲料。PM2.5染毒采用细颗粒物在线浓缩和动物染毒系统,低、高暴露剂量分别设为室外大气PM2.5浓度的2倍和4倍。母鼠从孕0日开始染毒,每天5h,每周5d,直至仔鼠出生后第21d(Postnatal day,PND21),记录仔鼠体长和尾长,测量仔鼠的血压、心率,检测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结果 PND21雄鼠HFD组、HFD+L-PM2.5组、HFD+H-PM2.5组体长较CC组增加,PND21雌鼠HFD+L-PM2.5组尾长较L-PM2.5组增加(P<0.05)。析因分析显示,PM2.5(F=3.492,P<0.05)和HFD(F=4.346,P<0.05)均使雌鼠收缩压升高,二者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HFD使雄鼠收缩压(F=9.259)、舒张压(F=5.981)、平均动脉压(F=7.754)升高(P均<0.05),HFD+H-PM2.5组雄鼠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CC组(P<0.05),PM2.5和HFD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PM2.5、HFD使雌鼠(F值分别为13.346,32.277,P均<0.05)、雄鼠血清甘油三酯(F值分别为5.723,10.360,P均<0.05)均升高,HFD+H-PM2.5组雌雄仔鼠甘油三酯含量均高于CC组,两者对雌鼠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存在协同作用(F=8.651,P<0.05),对雄鼠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仔鼠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2.5和HFD联合暴露能引起PND21仔鼠血压、血脂升高,二者对血压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对雌性仔鼠血脂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PM2.5和HFD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学龄期哮喘儿童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54例和单纯学龄期哮喘儿童270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CA)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儿进行评测。结果 424例学龄期哮喘儿童SASRQ得分为41.25±14.69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142,95%CI:0.077~0.261)、年龄12~14岁(OR=0.010,95%CI:0.001~0.086)、病情轻(OR=0.139,95%CI:0.049~0.399)、疾病控制良好(OR=0.025,95%CI:0.085~0.851)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小学文化程度(OR=14.866,95%CI:2.837~77.898)、发作诱因感染(OR=4.656,95%CI:1.163~18.638)、社会支持低水平(OR=4.656,95%CI:1.164~15.539)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年龄小、病情重、文化程度低、低社会支持水平、疾病控制不佳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科  余刚  尹碧波  王菊  殷娴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453-2456
目的 分析凉山州2014-2018年0~25岁报告病例特征,为凉山州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相关年龄特征依据,以便为凉山州的艾滋病防控策略及方向带来新的思考。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18年末历史卡片,进行筛选、统计、分析。结果 凉山州2014-2018年0~25岁病例近5年新报告数呈增长趋势,年龄段构成以0~12岁、19~25岁病例为主,分别占46.69%、42.11%。0~12岁病例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13~18岁病例异性传播、同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均有,19~25岁病例的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检测途径以医疗就诊为主。从职业情况来看,0~12岁病例均为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13~18岁病例以学生为主,还包括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的职业情况,19~25岁病例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其次是学生。对不同年龄段历年的感染途径、样本来源、职业统计分别做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25岁病例是艾滋病防控的重要年龄段群体,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病例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更深入、细致的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9年5-6月以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小学,共对2438名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以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肥胖.分析超重、肥胖的性别、年龄(分为6~7、8、9、10、11、12、13~14岁7个年龄组)、地区(城市、县城、乡村)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率为1.64%(40/2438),超重率为5.13%(25/2438);男、女童超重率分别是4.79%(59/1232)、5.47%(66/1206)(x2=0.59,P=0.44),男、女童肥胖率分别为1.62%(20/1232)、1.66%(20/1206)(x2=0.69,P=0.41).6~7岁年龄组儿童肥胖率为3.72%(8/215),12岁儿童为2.30%(10/435),13-14岁年龄组儿童为2.19%(6/274),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0.04).不同地区的超重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8.77%(35/399)、县城6.92%(74/1069)、乡村1.65%(16/970)(x2=42.09,P=0.00);肥胖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2.75%(11/399)、县城2.43%(27/1069)、乡村0.30%(3/970)(X2=18.13,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家族史(OR=2.73,95%CI:1.42~5.22)、父亲文化程度(OR=1.65,95%CI:0.29~9.25)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相关(r=0.10,P=0.00),BMI与收缩压(r=0.47,P=0.00)、舒张压相关(r=0.37,P=0.00);腰围(r=0.81,P=0.00)、臀围(r=0.78,P=0.00)与BMI相关.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超重率、肥胖率没有性别差别,肥胖家族史、父亲文化程度是哈萨克族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9年5-6月以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小学,共对2438名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以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肥胖.分析超重、肥胖的性别、年龄(分为6~7、8、9、10、11、12、13~14岁7个年龄组)、地区(城市、县城、乡村)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率为1.64%(40/2438),超重率为5.13%(25/2438);男、女童超重率分别是4.79%(59/1232)、5.47%(66/1206)(x2=0.59,P=0.44),男、女童肥胖率分别为1.62%(20/1232)、1.66%(20/1206)(x2=0.69,P=0.41).6~7岁年龄组儿童肥胖率为3.72%(8/215),12岁儿童为2.30%(10/435),13-14岁年龄组儿童为2.19%(6/274),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0.04).不同地区的超重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8.77%(35/399)、县城6.92%(74/1069)、乡村1.65%(16/970)(x2=42.09,P=0.00);肥胖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2.75%(11/399)、县城2.43%(27/1069)、乡村0.30%(3/970)(X2=18.13,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家族史(OR=2.73,95%CI:1.42~5.22)、父亲文化程度(OR=1.65,95%CI:0.29~9.25)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相关(r=0.10,P=0.00),BMI与收缩压(r=0.47,P=0.00)、舒张压相关(r=0.37,P=0.00);腰围(r=0.81,P=0.00)、臀围(r=0.78,P=0.00)与BMI相关.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超重率、肥胖率没有性别差别,肥胖家族史、父亲文化程度是哈萨克族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9年5-6月以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小学,共对2438名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以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肥胖.分析超重、肥胖的性别、年龄(分为6~7、8、9、10、11、12、13~14岁7个年龄组)、地区(城市、县城、乡村)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率为1.64%(40/2438),超重率为5.13%(25/2438);男、女童超重率分别是4.79%(59/1232)、5.47%(66/1206)(x2=0.59,P=0.44),男、女童肥胖率分别为1.62%(20/1232)、1.66%(20/1206)(x2=0.69,P=0.41).6~7岁年龄组儿童肥胖率为3.72%(8/215),12岁儿童为2.30%(10/435),13-14岁年龄组儿童为2.19%(6/274),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0.04).不同地区的超重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8.77%(35/399)、县城6.92%(74/1069)、乡村1.65%(16/970)(x2=42.09,P=0.00);肥胖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2.75%(11/399)、县城2.43%(27/1069)、乡村0.30%(3/970)(X2=18.13,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家族史(OR=2.73,95%CI:1.42~5.22)、父亲文化程度(OR=1.65,95%CI:0.29~9.25)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相关(r=0.10,P=0.00),BMI与收缩压(r=0.47,P=0.00)、舒张压相关(r=0.37,P=0.00);腰围(r=0.81,P=0.00)、臀围(r=0.78,P=0.00)与BMI相关.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超重率、肥胖率没有性别差别,肥胖家族史、父亲文化程度是哈萨克族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besity,overweigh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Kazakh children aged from 6 to 13 years old in Yili,Xinjiang.Methods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2438Kazakh children aged 6-13 from eight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Yili Kazakh autonomy region from May to June in 2009.Height,weight,blood pressure,waist circumference and hip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Body mass index(BMI)val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overweight or obesity.Th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gender,age(6-7,8,9,10,11,12,13-14 years old group)and region (city,county and countryside)was analyz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in Yili Kazakh aukmomy region was 1.64%(40/2438)(male:1.62%(20/1232),female 1.66%(20/1206)(x2=O.69,P=0.41)),and 5.13%(25/2438)(male:4.79%(59/1232),female 5.47%(66/1206)(x2=0.59,P=0.44)),respectively.The obesity prevalence of 6-7 year-old children was 3.72%(8/215),2.30%(10/435)for 12 year-old group and 2.19%(6/274)for 13-14 year-old group.The difference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prevalenc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significant(x2=14.29,P=0.04).The prevelence of overweight was 8.77%(35/399),6.92%(74/1069),1.65%(16/970)(x2=42.09,P=0.00)in city,county and countryside.And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2.75%(111399),2.43%(27/1069),0.30%(3/970)(x2=18.13,P=0.00)in city,county and countryside.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children with family obesity history(OR=2.73,95%CI:1.42-5.22)and culture level of fathers(OR=1.65,95%CI:0.29-9.25)were@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obesity.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waist-to-hip rate(r=0.10,P=0.00).Moreover,th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systolic pressure(r=0.47,P=0.00),diastolic blood pressure(r=0.37,P=0.00)and BMI.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waist circumference(r=0.81,P=0.00),hip circumference(r=0.78,P=0.00)and BMT.Conclusion There is no sex differ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v prevalence in Kazakh children aged from 6 to 13 year-old.Both family history of obesity and culture level of the fathers are factors of obesity and overweight to Kazakh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贵州省学生就诊延迟特征并探索原因,为促进患者早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1—2020年贵州省学生病案信息,用率和百分比描述其就诊延迟的分布特征,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20年贵州省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为53.55%,10年间逐渐降低(趋势〖XC小五号.EPS;P〗=253.715,P<0.001);同期,学生病原学阳性患者就诊延迟率为62.66%,其延迟在学生总延迟数中占比呈上升趋势(趋势〖XC小五号.EPS;P〗=119.391,P<0.001)。不同性别与年龄组就诊延迟率呈下降趋势,延迟构成比中女性、19~22岁组呈上升趋势(趋势〖XC小五号.EPS;P〗分别为9.637、79.000,P均<0.05);地区前后五年比较,除铜仁市外各地区就诊延迟情况明显改善。多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发现方式、诊断结果、是否重症、是否合并其他结核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贵州省学生肺结核就诊延迟情况逐年改善,但目前仍较为普遍且分布不均。建议应进一步针对铜仁等重点地区和女性、少数民族等重点学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并结合新生入学体检和学校健康检查等主动筛查,提高患者(尤其是病原学阳性患者)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