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资料,采用SPSS 26.0对638例应用过恒古骨伤愈合剂的KOA病例数据进行分析。临床数据来源于全国20家医院共同收集,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疗程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变化。并采用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对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的核心靶标进行关联网络分析。收集2022年10月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KOA患者作为治疗组,共计20例,接受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另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相应的指标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使用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患者共638例,其中单用组429例(67.24%),多于联用组209例(32.76%)。女性415例(65.05%),多于男性223例(34.95%),平均年龄(63.48±13.5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4.09±2.98)kg·m-2,平均疗程(15.78±9.66) d;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Ⅱ级(46.24%)、Ⅲ级(34.64%)为主,临床分期分布以缓解期为主(82.45%)为主,临床分期与K-L分级不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证型归纳为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总体临床疗效评价显示,VAS评分治疗前(6.01±0.85)分,治疗后(2.54±1.73)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WOMAC评分治疗前(93.25±25.91)分,治疗后(50.73±25.14)分,WOMAC明显降低(P<0.05)。网络分析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核转录因子-κB p65(REL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这些相互协同的作用共同为KOA治疗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和全面的疗效,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多途径参与关节软骨代谢调节和炎症过程,为阐明其治疗KOA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艳芬  段芳  张翘  郭丹 《中草药》2022,53(19):6044-6053
目的 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法联合化学计量学对利胆石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QAMS对3个厂家的10批利胆石颗粒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柚皮芸香苷、橙皮苷、川陈皮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橘红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含量进行同时检测;再利用SPSS 26.0、SIMCA 14.1软件对上述指标的QAMS法计算数据进行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综合评价利胆石颗粒质量及标志性成分。结果 11种成分分别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87%~100.08%,RSD在0.66%~1.56%;HPLC-QAMS法所测结果与外标法(ESM)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10批利胆石颗粒聚为3类,同一厂家聚为一类,不同厂家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柚皮芸香苷(VIP=1.745)、橙皮苷(VIP=1.470)、香附烯酮(VIP=1.350)和姜黄素(VIP=1.188)可能是影响利胆石颗粒产品质量差异的标志物。结论 所建立的HPLC-QAMS法多指标成分定量控制及化学计量学模式识别专属性强,可用于利胆石颗粒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整合异构信息网络挖掘与实验验证,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异病同治”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疾病相关数据库和转录组表达谱数据集,以及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与分析,获得4种目标疾病相关基因集和恒古骨伤愈合剂候选靶标谱,进而构建“疾病-证候-方药-靶点-通路-效应”异构信息网络,整合功能富集分析,筛选恒古骨伤愈合剂干预4种骨伤疾病失衡网络的核心靶标,及其参与的生物学通路和对应的临床症状,并加以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异构信息网络挖掘表明,恒古骨伤愈合剂矫正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衡网络的共性机制是,通过调控相关核心候选靶标如蛋白激酶B(Akt1)、连环蛋白β1(CTNNB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亚型(PI3KCA)等,及相关生物学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Janus激酶/信号换能器和转录激活剂(JAK/STAT)、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等,发挥其调节细胞功能与活性、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骨质破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在个性机制方面,恒古骨伤愈合剂可通过调节疾病靶位的血液循环而改善骨折断端血供;通过调控激素相关通路而维持骨代谢平衡,促进骨折愈合;通过靶向调控脂质相关通路纠正脂代谢紊乱,加速骨形成和骨修复,延缓股骨头坏死的病情进展;通过作用于神经功能调节通路减轻骨性关节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局部的痛觉刺激,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进一步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是该方干预4种疾病关键网络靶标最显著富集的通路,且该方候选靶标与骨折相关基因的网络关联性最强,故选择骨折作为目标疾病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轴的活化而发挥其加速骨形成、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异病同治”4种骨伤疾病的主要机制涉及细胞功能调节和免疫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轴可能是该方促进骨再生、骨重建,维持骨代谢平衡的关键作用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12个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人参皂苷Rb1为参照物,建立其它11个成分人参皂苷Rg1、Re、Rf、Rb1、Rh1、Rc、Rb2、Rb3、Rd、20(S)-Rg3及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生脉注射液中12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验证QAMS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 各个成分的fk/s重复性良好,对14份生脉注射液样品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RSD<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之间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14份样品中12个成分人参皂苷Rg1、Re、Rf、Rb1、Rh1、Rc、Rb2、Rb3、Rd、20(S)-Rg3及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3.3~141.9、85.9~183.2、34.6~64.4、137.0~316.4、47.2~99.1、84.6~235.0、60.9~147.9、9.5~28.7、32.2~117.2、17.4~34.7、9.8~23.9和2.0~8.7 μg/mL。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准确性高,可用于生脉注射液多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为生脉注射液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采用注册登记研方法收集了1 002例未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最终纳入952例,其中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例共133例并设为观察组,单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病例共73例设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等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访视点为登记注册时、登记注册后第4周、8周。为了进一步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检索骨伤交叉数据库、TCMSP等数据库,获取恒古骨伤愈合剂的有效成分、非甾体抗炎药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基因集,将相关基因集进行Venn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再筛选出关键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观察组第4周VAS评分平均下降(-2.79±1.206)分,优于对照组[(-2.73±1.575)分,P<0.05],观察组第8周VAS评分平均下降(-3.97±1.308)分,优于对照组[(-3.89±1.822)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总评分平均下降(-52.07±21.67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6.75±25.368)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疼痛)评分平均下降(-10.99±4.229)分,优于对照组[(-10.03±5.535)分,P<0.05],观察组第4周WOMAC(僵硬)评分平均下降(-1.49±2.901)分,优于对照组[(-0.92±1.998)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僵硬)评分平均下降(-1.90±3.200)分,优于对照组[(-1.26±2.230)分,P<0.05],观察组第8周WOMAC(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下降(-39.17±16.56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5.47±20.098)分,P<0.05]。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网络靶点是经过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信号通路的调节进而调控细胞信号传导、血管生成、软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炎性细胞从而来抑制炎性反应,减少损害,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后4周、8周的疗程后,其缓解疼痛、关节僵硬、改善关节功能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在网络药理学中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类通过参与调节炎性因子、代谢反应相关生物过程、调控软骨细胞的增值与凋亡等,从而产生抗炎阵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关节僵硬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三七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CoCl2制备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观察三七粉主要成分对心肌细胞成活率、LDH、MDA、SOD的影响;采用H2O2制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模型,观察三七粉中主要成分对内皮细胞存活率、LDH、ACP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k1、人参皂苷Rh1、三七素能够显著增加H9C2细胞存活率(P<0.05,P<0.01),多个成分能够减少LDH、MDA,增加SOD;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槲皮素、人参皂苷F2、人参皂苷Rk1、人参皂苷Rh1、三七素可显著提高HUVEC细胞存活率(P<0.05,P<0.01),多个成分能够减少LDH、ACP。结论 三七粉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包括多种皂苷类成分、三七素,以及黄酮类成分槲皮素。  相似文献   

7.
饶小勇  龚明  尹姗  罗晓健  简晖  冯育林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24):3515-3520
目的 考察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情况,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的白头翁皂苷D,以白头翁皂苷D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考察吸收部位、药物浓度、pH值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白头翁皂苷D吸收的影响。结果 白头翁皂苷D灌流液在各肠段的KaPapp值为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且各肠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pH值不断增加,KaPapp值也随之增加,且KaPap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质量浓度(0.30、0.15、0.08 mg/mL)的灌流液在结肠的吸收无显著差异;灌流液中含P-gp抑制剂与不含P-gp抑制剂的白头翁皂苷D的肠吸收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各肠段均能较好地被吸收,吸收窗主要在结肠;一定范围内的药物质量浓度对白头翁皂苷D的KaPapp无明显影响,初步确定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白头翁皂苷D是P-gp的底物,且存在转运蛋白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测定屏风生脉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升麻素苷、升麻素、亥茅酚苷、麦冬甲基黄烷酮A及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AX StableBon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多波长切换检测(0~36 min,254 nm,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升麻素苷、升麻素和亥茅酚苷;36~60 min,296 nm,麦冬甲基黄烷酮A和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进样量10 μL。以升麻素为内参物,建立其他8个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并计算各成分含量。采用外标法(ESM)测定屏风生脉胶囊中9个指标成分含量对QAMS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测定了3个厂家12批屏风生脉胶囊中9个指标成分的含量,9个指标成分分别在2.68~67.00(r=0.999 4)、1.76~44.00(r=0.999 1)、2.15~53.75(r=0.999 2)、4.37~109.25(r=0.999 7)、6.58~164.50(r=0.999 5)、2.49~62.25(r=0.999 2)、1.88~47.00(r=0.999 8)、1.36~34.00(r=0.999 2)、1.09~27.25 μg·mL–1r=0.999 3)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9.34%(1.40%)、97.25%(1.13%)、98.73%(1.33%)、100.09%(0.68%)、100.04%(0.77%)、98.46%(1.26%)、97.94%(1.06%)、96.89%(1.03%)和98.90%(0.72%)。QAMS与ESM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屏风生脉胶囊中9个指标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实现多指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建立心悦胶囊中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拟人参皂苷F11、人参皂苷Rd和20(S)-人参皂苷F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40 ℃,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结果 6个成分分别在质量浓度为9.638~963.800、9.839~983.900、9.951~995.100、5.270~1 054.000、9.608~960.800、4.905~981.000 ng·mL–1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8),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6.9%(2.2%)、100.1%(1.5%)、97.2%(1.8%)、98.5%(2.3%)、96.6%(2.8%)、100.2%(3.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心悦胶囊中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对于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的改善情况并对其潜在干预机制进行系统挖掘,为提高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真实世界研究,获得数据资料并录入“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在系统中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湖南航天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骨伤科门诊或住院的105例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包括60例联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及45例单用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的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中医单项疼痛症状种类(冷痛、热痛、刺痛、隐痛、酸痛)和其他中医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用关节注射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骨伤交叉数据库(BX-Data,http://bone-xtrans.com/database)”,收集膝骨关节炎疾病基因集、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方中药材、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候选靶标、玻璃酸钠候选靶标数据进行筛选,构建“疾病靶标”的互作网络。结果 入组的10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发作期患者占15.24%(16/105),缓解期患者占84.76%(89/105),无康复期患者。女性72例(68.57%),多于男性33例(31.43%),105例患者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VAS评分5分患者20例、6分患者19例,共占观察组65.00%;对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分别为(4.42±1.01)分、(5.00±1.02)分,治疗后8周分别为(3.12±1.04)分、(3.56±1.08)分,均低于治疗前(6.23±1.28)分、(6.02±1.22)分(P<0.05);对两组疼痛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热痛和刺痛前后改善率分别为3.3%(2/60)、16.7%(10/60),对照组分别为2.2%(1/45)、15.6%(7/45)(χ2=4.03413.583,P<0.05),观察组冷痛改善率为5.0%(3/60)、酸痛改善率为3.3%(2/60),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僵硬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68±1.4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1.20±1.60)分(P<0.05),且观察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3.43±2.88)分、日常活动评分前后差值(12.37±10.21)分和总分治疗前后差值(17.48±12.76)分也均高于对照组[(2.82±3.29)、(10.80±9.63)、(14.82±12.62)分];对于两组治疗前后其他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少寐多梦的改善率为28.3%(1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45)(χ2=5.914,P<0.05),观察组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口燥咽干、面色晦暗、手足口热5种症状改善率分别为3.3%(2/60)、10.0%(6/60)、8.3%(5/60)、10.0%(6/60)、5.0%(3/60),均高于对照组的-2.2%(1/45)、2.2%(1/45)、2.2%(1/45)、4.5%(2/45)、-6.7%(3/45)。通过网络分析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的富集通路主要作用于骨质改善、能量代谢和抗炎镇痛3种作用机制,玻璃酸钠富集通路主要作用于抗炎镇痛机制。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治疗,尤其在抗炎镇痛方面,两药具有协同药效。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改善骨质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途径,发挥其缓解关节僵硬、刺痛、热痛、少寐多梦症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提高雷公藤质量控制水平,建立同时测定雷公藤药材及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中7个成分的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with a single-marker,QAMS)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雷酚内酯为参照物,计算其它6种成分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红素和雷公藤内酯甲的相对校正因子(fk/s),并对fk/s进行耐用性考察。搜集不同产地、厂家及不同批号的9批雷公藤药材和10批雷公藤多苷片,分别采用外标法和QAMS法测定7个成分含量,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各个成分的fk/s重复性良好,对19批样品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平均偏差<3%);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及不同产地来源的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药材中7个成分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应提高雷公藤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结论 所建立的QAMS法准确性高,可用于雷公藤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多成分同时定量分析,为雷公藤中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雪  彭富全  何风雷 《中草药》2018,49(24):5823-5829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昆仙胶囊中10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此方法在昆仙胶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建立朝藿苷A、朝藿苷C、朝藿苷B、淫羊藿苷、木犀草素、槲皮素、川陈皮素、山柰酚和宝藿苷I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昆仙胶囊样品中成分的含量,同时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采用t检验法比较分析昆仙胶囊中10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朝藿苷B、朝藿苷A、朝藿苷C、淫羊藿苷、木犀草素、槲皮素、川陈皮素、山柰酚和宝藿苷I的fs/i分别为0.756 5、2.199 4、1.232 7、1.008 5、0.635 7、0.576 0、0.487 5、0.545 6、0.675 8。采用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10批昆仙胶囊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RSD2.0%,无显著差异。结论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建立fs/i准确、可行,一测多评法可用于昆仙胶囊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古日古木-13丸中6种成分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栀子苷、鞣花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一测多评方法,验证该方法在古日古木-13丸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鞣花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古日古木-13样品中该5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差异。结果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鞣花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fs/i分别为0.481 0、0.906 4、0.170 9、0.971 2、1.261 5。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6批古日古木-13丸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RSD<2.0%,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以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fs/i准确,易行,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古日古木-13丸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周园  董秋菊  冯薇  牛丽颖  王相  李铮 《中草药》2018,49(1):227-2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南方菟丝子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山柰酚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来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同时用外标法测定南方菟丝子及其炮制品中7种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南方菟丝子一测多评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一测多评法在南方菟丝子中应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金丝桃苷为内标同时测定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山柰酚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南方菟丝子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淫羊藿中的黄酮类成分,以提高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波长为270 nm,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测定淫羊藿苷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不同色谱柱、不同仪器测定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以淫羊藿苷为对照品,用所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淫羊藿药材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00批淫羊藿药材中4种成分的量,以验证QAMS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结果所建立各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分别为1.352、1.384、1.340,其RSD值均小于5%,采用该校正因子计算的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量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行,且节约对照品及检测成本,该方法可以作为淫羊藿药材多指标成分测定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3种丹参制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和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酮类成分[丹参酮IIA(TIIA)、二氢丹参酮I(DTI)、隐丹参酮(CT)、丹参酮I(TI)]量,探讨QAMS技术在中药制剂质量评价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TIIA、DTI、CT和TI;以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和冠心丹参胶囊为研究对象,采用QAMS技术,以TIIA为内参物,建立DTI、CT、TI与TIIA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fi/s),比较保留时间差、相对保留值和线性回归定位法对待测成分的定位效果;并用外标法对样品进行定量计算,比较实测值与QAMS计算值之间的差异,以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所建立的HPLC法测定TIIA、DTI、CT和TI准确可行;在线性范围内,DTI、CT、TI与TIIA之间的fi/s分别为0.734、0.916、0.774,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待测成分的fi/s准确可靠;相对保留值法能够对待测成分进行准确定位,DTI、CT、TI与TIIA之间的相对保留值分别是0.314、0.518、0.561,外标法和QAMS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种丹参制剂定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厂家即使是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产品的内在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的丹参酮类成分QAMS适用于多种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可为其他丹参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以上3种中药制剂的控制与监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瓜馥木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根、茎、叶和虫瘿中所含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瓜馥木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XCMS-ONLINE的组学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包括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辅以保留指数(RI)完成各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共定性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根含24种成分,茎含38种成分,叶含35种成分,虫瘿含25种成分,各部位的共有成分19种。结论 瓜馥木挥发性成分主要是烯烃类和脂肪烃衍生物类,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科学制定和民间使用提供依据和借鉴,并为进一步的药效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维普,CBM 8个数据库,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共计5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联合化疗组较单用化疗组能更明显地提高部分缓解率(PR)[OR=1.74,95%CI(1.23,2.47),P=0.002],总缓解率(CR+PR)[OR=2.45,95%CI(1.71,3.51),P0.000 01];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10分)[OR=2.73,95%CI(1.25,5.96),P=0.01]。化疗不良反应方面,联用组发生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较单用组更低(P0.05)。结论:现有的研究表明,鸦胆子油乳注射剂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较单用化疗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部分缓解率、总缓解率及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则更低。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和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影响,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20个化学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2个香豆素类、3个查耳酮类、13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t检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 新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苷、甘草酚、甘草皂苷G2及异甘草素是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化学成分。结论 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在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哮喘-慢阻肺(AC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ACO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2项RCT,包括2688例ACO患者,其中试验组1361例,对照组13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可以显著改善ACO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RR=1.19,95% CI(1.13,1.25),P<0.00001]、CAT评分[MD=-3.62,95% CI(-4.37,-2.87),P<0.00001]、ACT评分[MD=3.42,95% CI(2.23,4.62),P<0.00001],、中医证候总积分[MD=-3.61,95% CI(-4.83,-2.39),P<0.00001]、FEV1[MD=0.59,95% CI(0.08,1.10),P=0.02]、FEV1%[MD=8.61,95% CI(5.20,12.1),P<0.00001]、FEV1/FVC[MD=6.52,95% CI(4.24,8.80),P<0.00001]、6 min步行实验[MD=41.18,95% CI(22.15,60.21),P<0.0001]、急性发作次数[MD=-2.46,95% CI(-3.62,-1.13),P<0.0001]。所有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治疗ACO,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是需要更高质量、多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