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永新  李军  覃晓洁 《广西医学》2008,30(12):1863-186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 将86例急性重症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给予早期鼻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43例给予肠外营养.观察:(1)入院1 d、7 d、14 d时两组营养状态;(2)14 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1)住院14 d,实验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病死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病人近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我科收治的24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及淀粉酶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感染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血清前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感染率、平均住ICU时间明显降低.结论 EN能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单用组与综合组,单用组患者为早期肠内营养方案患者,综合组患者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综合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单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刘平 《中原医刊》2009,(19):28-2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住院天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和总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患者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困难早期给予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维吾尔族与汉族明确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无外科手术指标)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按民族分成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维吾尔族l组(实验组)急性脑卒中5天后给予肠内营养,维吾尔族2组(对照l组)急性脑卒中7天后给予肠内营养,汉族组(对照2组)急性脑卒中7天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治疗3周对三组患者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均有死亡、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等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天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7天后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与汉族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患者在急性脑卒中5天后给予肠内营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卒,减少其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改进营养,促进康复.方法 将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营养支持方法,入院7d后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观察组50例24h内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P<0.01),腹泻、病死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胃肠内营养,配合细致的观察护理,可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及减少并发症,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7例,26例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EN+PN)治疗,21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化指标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无一例因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使用而使血尿淀粉酶升高。鼻空肠管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比全肠外营养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生化指标恢复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EN+PN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合适的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SAP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立适康均衡营养流食;对照组给予普通流食鼻饲,疗程3周。住院第1天、第10天、第21天分别测2组患者血红蛋白、外周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营养指标,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组患者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均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禁食24h时开始肠内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禁食72h时开始肠内营养),分别比较两组的肠道茵群接种检测结果、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经过上述各方面的比较,超早期肠内营养组在肠道菌群接种结果方面与早期肠内营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道茵群失调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超早期肠内营养组仅在感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早期肠内营养组(P〈0.05),而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面,较早开始肠内营养在降低感染率方面能发挥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明确的6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于发病3d内及发病后7d开始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并发症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均有发生呼吸道等感染病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总胆固醇等均无明显改变,营养状态良好,早期2个时段给予肠内营养效果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选择时机以7d内为宜,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第2~3天或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后开始接受肠内营养,动态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精神状态、营养状态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的明显改善,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治愈。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施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杰  陈杰 《九江医学》2000,15(3):130-131
目的:探讨及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RAI)汉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过程中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SAP行RAI治疗中,对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组共62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对其营养状况、脏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等作对比分析。结果: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与TPM使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相同,但患者消化道、肝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无创伤、痛苦小、安全有效,对于改善机体免疫力、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海良  华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71-127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型胰腺炎预后、疗程、花费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两组患者,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行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并发症、预后、住院时间及花费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氲养治疗在急性重型胰腺炎中应用是有效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急性重症脑卒中伴吞咽困难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50例,肠外营养组50例,进行对照研究,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色素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4例行非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做好置管前、中、后3个阶段的各项护理。结果14例患者中9例在置管3d营养管自行到达空肠,4例在胃镜或x线透视下置管达空肠,然后开始肠内营养,通过逐渐增加肠内营养量。到第4天给予全量。3例在肠内营养早期发生腹泻,经减慢输注速度及输注量好转。2例发生营养管不完全阻塞及时处理后通畅。结论置管前、中、后3个阶段的护理是急性重症胰腺炎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13-915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室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分别行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感染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ICU居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经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病死率,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吴丹  李勇 《九江医学》2010,(1):110-111,116
目的:观察经鼻空肠管早期免疫肠内营养(EN)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SAP患者分别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加入谷氨酰胺(Gln)的免疫肠内营养治疗SAP15例(治疗组,EEN1组),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标准肠内营养治疗SAP15例(对照组,EEN2组),其治疗结果作对比,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并发症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免疫肠内营养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二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应用EN,尤其是早期肠内给予谷氨酰胺的免疫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在急性脑卒中,尤其是在重症脑卒中中的发生率高,可引起营养不良、医院感染等诸多并发症,并使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脑卒中预后不良.研究表明早期鼻饲胃管肠内营养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1].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临床疾病。老年肥胖脑卒中患者大多有脂代谢异常及吞咽障碍,加之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下,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预后[1]。研究表明[2-6],肠内营养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性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乳剂瑞先对脑卒中老年肥胖患者规范肠内营养支持方法,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