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资金筹集为切入点,从筹资方式、渠道和水平三个层面,对青岛等试点城市和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文件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目前各地以不同的划拨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医保参与人员自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范畴;虽然不少地方的老年人已开始受益,但存在代际不公平、民众参与感低、对医疗保险依赖过度等问题,尚未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为此,必须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明确政府、单位与个人角色,合理分担照护责任;采取定额筹资和按比例筹资相结合的形式,科学厘定筹资水平,以保障长期照护保险基金的持续运营。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有广州市和深圳市。通过研究广州市、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对象、筹资标准、待遇给付、支付标准等方面,总结广州市与深圳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经验,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线上服务措施,构筑疫情常态化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科学优化评定内容,提供精细化的护理服务;关注家庭照顾者,将喘息服务嵌入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中预防服务的作用,注重中医药特色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缘起、规划、成效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照护需求增加、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德国在原有健康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于1994年推出了具有全民性与强制性、公私混合给付的长期照护保险运行模式。对长期照护保险关系、申请资格、给付条件、筹资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在社会保险中的份额和贡献逐渐提升、投保人与受益群体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申请条件和内容、筹资机制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争议。德国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长期照护质量、完善筹资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验对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介绍几种国际上常用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我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主要通过搜索国外关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提取和总结,对我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建议和借鉴。结果:文章总结国际上通用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有四种模式:私营长期照护社会保险,例如荷兰;公营长期照护社会保险,例如德国,日本;长期照护商业保险,例如美国;以及国家负责长期照护保险,例如英国。我国可以借鉴各种模式的优点,形成我们的制度。结论:荷兰、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也有弊端,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形成我国合理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最早的国家,其经验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框架,分别从公共保障计划和商业保险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层次性、照护资源体系的完善性及给付方式的灵活性为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在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优化护理服务资源、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护理保险的目标和内容是为身体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提供以生活照护为主的服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目的和内容基本一致。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措施,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通过研究对比发达国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内容,结合我国当前现状,从筹资渠道、受益人群、保险评估、待遇给付以及服务提供等多个角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途径,是老龄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通过对第一批四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进行梳理,比较分析各城市保险的筹资性质、筹资来源、筹资水平、筹资公平性,发现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来源较单一、缺乏激励措施、筹资总体水平不高、筹资公平性有待改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方案制度设计,本文提出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完善筹资来源,应逐步形成合理稳定的筹资来源,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水平;改善筹资公平性,从完善参保制度、加强宣传等方面提高筹资公平性;理顺保险筹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在山东青岛,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城乡居民,均为长期照护保险的保障对象。城镇职工及一、二档城镇居民采取不同的缴费和待遇保障水平。2012年试点期间,长护保险基金从医保基金和福彩公益金按规定划转。2015年1月,青岛市医保制度进行城乡统筹,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历年结余基金中划转20%一次性划给护理保险19.8亿元,作为启动和支持基金。当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出台部门、失能评估标准、筹资机制、护理服务方式和待遇支付5个方面,选取全国28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对其政策进行比较。建议我国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国家医保局在长期护理保险推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完善失能评估标准。各试点应逐步拓宽长期护理参保覆盖面,强调单位和个人的筹资责任,因地制宜丰富长期护理服务方式,开展失能失智预防工作,以及建立合理的长期护理待遇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老年人的长期照料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老年人拥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是否影响其长期照料服务利用尚不清楚。利用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CLHLS)数据,构建两部模型,分析医疗与养老保险对我国城乡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料支出显著高于农村高龄老人。公费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养老保险对高龄老人长期照料支出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城乡差异。城镇高龄老人享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既影响长期照料支出发生与否,又影响长期照料支出的多寡;农村高龄老人享有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仅对其是否发生长期照料支出有影响,对支出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建议通过加大医疗和养老保障强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高龄老人家庭长期照料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2015年、2018年CHARLS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双重差分法(DID)识别策略,估计长期护理保险对13个试点城市中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医疗负担及健康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会显著减少试点城市中老年人住院次数,增加其门诊人次及费用,对其住院费用、自评健康、精神抑郁程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与医养结合模式有效衔接对减轻参保中老年人群医疗负担、减少“社会性住院”和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5个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在医疗和护理资源配置上的实践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模式。[方法]在资源配置的视角下通过政策文本分析,采用演绎性内容分析法和类型分析法,聚焦长护险设计的服务内容和项目,按照医疗和护理相关资源对15个城市的供给模式进行划分。[结果]按照医护资源的配置,我国长护险试点城市服务供给模式可以分成高医疗低护理型、医护均衡型、低医疗高护理型3种。其中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占比最高的是石河子市(66.7%),护理服务资源供给占比最高的城市是南通市(72.0%),医护资源服务供给比较均衡的有上海、广州等。[结论] 15个试点城市医护资源供给存在多元模式,但具体的模式选择和设计应结合本地区的财政能力、卫生资源基础条件和居民健康需求,调整医护资源的供给配置情况,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和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尚待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内容的相关文献,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发展进程、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梳理及总结,以期为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首批9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政策分析,探索上海等9个城市的政策特色,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基于PMC指数模型对9个试点城市的政策进行评价,结合气泡图分析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9个城市的PMC得分均值为6.922分,政策制定总体尚可,但政策时效及激励约束方面略显不足;政策制定与千人床位数、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构成比成正相关。结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规划有待完善,可从政策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医护资源配置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老年服务和长期护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福利体系已经建成。本文认为与医疗有关的长期护理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生活有关的长期照料属私人事务,当私人在经济上和服务上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时,政府需要"兜底线",瞄准对象,建立长期照护津贴制度,为弱势家庭提供长期生活照料的帮助;财政支出政策应由"补供方"为主转向"补需方"为主。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不适合中国国情,建议完善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政策降低失能概率;构建"支持和维护家庭"的养老和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具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实践上仍处在试点阶段。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对法美国、德国、日本、韩国4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背景、模式特点与运营机制、资金筹集方式给付方式和服务提供内容展开论述,基于国外的先行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实行多渠道的筹资扩大覆盖范围,设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分级和等级评估标准,鼓励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补充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成为全国首批新农合试点城市。十年来,嘉兴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和医疗保障全覆盖。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补偿方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卫生改革试点工作,多措并举,实现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有效控制,提高了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巩固发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天津市、重庆市和宁夏自治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度设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构建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制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试点城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公平性和制度政策保障水平较高,但医疗服务保障水平和医保制度可持续性仍是制度运行的短板;(2)由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三个地区制度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试点城市应在吸收其他省市经验基础上,从坚持政府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筹资和费用报销机制、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等几方面进一步对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制度构建及近年运行状况,以期为长护险制度优化提供建议。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基于荆门市长护险基本运行情况的半结构式访谈和2017年7月-2019年6月8 712名长护险受益人赔付数据,整理政策内容和运行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荆门市长护险采用制度全民覆盖,等级评定重度失能(<40分)为准入标准,差异化待遇支付和以全日居家护理为主的照护模式;受益人群中,73.2%选择全日居家护理服务,17.0%选择非全日居家护理服务,2017年7月-2019年5月人均护理费用支出为13 756.0元,其中人均保险统筹支出为11 086.0元(80.6%),人均自付费用为2670.0元(19.4%)。结论:荆门市长护险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建议该试点在细化资金筹集标准,建立多样化服务给付体系和分级护理体系规范化等方面持续探索,以实现长护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