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3岁,被刀刺伤,左胸第4肋间4 cm伤口,血压0/0 kPa,处于濒死状态。伤后16 min经左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行急诊室剖胸术,探查见:胸腔积血2 500 ml,心包4 cm伤口,心脏2 cm伤口,左肺上叶5 cm伤口。4 min内成功地用心包做垫片缝合心脏3针。病人8 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濒死的失血休克型心脏穿透伤急诊室剖胸成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3岁,被刀刺伤,左胸第4肋间4cm伤口,血压0/0kPa,处于濒死状态。伤后16min经左前外侧切口第4肋间行急诊室剖胸术,探查见:胸腔积血2500ml,心包4cm伤口,心脏2cm伤口,左肺上叶5cm伤口。4min内成功地用心包做垫片缝合心脏3针。病人8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切口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对机体的损伤较大,作者设计并探讨左腋下小横切口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左腋下小横切口行小儿动脉导管结扎术12例,平均年龄4.3岁(2~6岁).结果:全组手术野显露满意,无死亡及并发症病例.切口平均长度4.2cm,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平均住院日8.8天.讨论:此方法具有切口小、切断呼吸肌少、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手术疤痕隐蔽、微小,不影响外观;无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恢复快,可早期出院,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等优点.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2岁。因左腹壁皮肤纤维肉瘤切除术后10个月、复发3个月于1991年6月13日入院。10个月前于左腹前壁出现隆凸状肿物,施肿物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后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原切口周围皮肤再次出现隆凸状肿物。查体:左腹前壁近髂骨处可见陈旧性斜形手术疤痕,长约10cm。原切口周围  相似文献   

5.
熊伟  王继相  余恺  王波  许果  白上林  曾涛 《西部医学》2012,24(3):529-530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左腋下第4肋间背阔肌前缘向前平行肋间做长4~6cm的切口逐层切开达肋间肌,沿第5肋骨上缘进胸,用肋骨牵开器缓慢牵开,47例采用结扎术,9例采用切断缝合术。结果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手术切口结扎术者长4~6cm,切断缝合者长5~7cm。讨论经左腋下横行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或切断缝合术,切口美观隐蔽,显露良好,疗效显著,且经济、安全,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裂开为一严重并发症。我科遇到2例,报告如下。病例1 男性,55岁,汉族。行胸骨正中切口闭式二尖瓣扩张术.术后第4天切口下端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查体胸骨摩擦移动感明显。胸片见固定胸骨的钢丝断裂。经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术中见钢丝全部断裂.胸骨分离达5 cm。经清创后重新固定胸骨并于胸骨后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溶液冲洗纵隔。缝合切口,术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1990年9月~2005年9月建站15年来,施行输卵管结扎术共15981例,其中农民15785例,干部职工196例,平均年龄32.3(22~40)岁。经产1次者123例,经产2次及以上者15858例。受术者均自愿选择绝育,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施术。手术方法:均采用经腹小切口输卵管结扎术,行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横指(3~4cm)纵切口,切口2~3cm。产后结扎者,切口在宫底下2横指,有妇科手术史者,在原切口旁切口。0.5%利多卡因15~25ml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吊钩法取管。行输卵管抽芯近端包埋法13226例,普氏法2755例。术中并发症情况:1598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28例,发生率1.25‰,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患者47岁,临床表现为腰部酸胀,B超发现左肾中部3 cm×4 cm包块,行左11肋间剖腰切口左肾切除术,术后10 d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肾细胞癌,免疫表型复杂。术后随访4年无复发及转移。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国外文献报道很少,国内未见文献报道。大多数学者采用手术切除,晚期肾上腺皮质癌用双氯苯二氯乙烷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论肾内异位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不明显;根据B超、CT等辅助检查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应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有开放性剖腰切口以及腹腔镜肾切除术,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骨科开展了一些较复杂的手术:如下肢延长手术、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全关节置换手术、哈灵顿氏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等。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出一些护理体会。一、下肢延长术病例张××,男,13岁。2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后遗左下肢部份肌肉瘫痪,左下肢较右下肢缩短6cm,1974年3月住我院施行左胫、腓骨延长手术。手术操作包括跟腱延长,腓骨斜行截骨,胫骨“Z”形截骨等。术中及术后固定于自制的胫骨延长器上,术后第5天开始每日旋动胫骨延长器的大旋扭1~2次,每旋转1圈即可延长骨骼1mm,到术后第4周,已延长6cm,切口一期愈合,术后第8周施行左下  相似文献   

10.
例1,女性,31岁.因左腹壁肿块进行性增大8月余入院.查体: 左中下腹触及15 cm×10 cm×4 cm包块,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差,内侧界限未超过中线.外院CT示左腹壁肿瘤.术中见肿块位于腹直肌鞘之间,约15 cm×10 cm×6 cm,表面光滑,色泽灰白色,与腹直肌之间粘连,肿块下缘靠近左耻骨结节旁亦有2个孤立性结节,分别约3 cm×3 cm×2 cm及2 cm×2 cm×1 cm,完整切除肿块.术中冷冻及术后病理均确诊为左腹壁韧带样纤维瘤.术后10天痊愈出院,未行任何治疗.1年后,原切口下方再次出现4 cm×3 cm×2 cm肿块,切除后病理同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50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行左房室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采用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结合头灯光源辅助方法共对50例左房室瓣疾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左房室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微创组),所有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右上肢悬吊,插股动脉供血管、双极股静脉引流管的插管技术实施周围体外循环。手术主要切口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6~8cm(经该切口第4肋间进胸可进行心脏操作)+两孔(右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放置长冷灌针头和牵引上腔静脉阻断带、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放置特制的升主动脉阻断钳和牵引下腔静脉阻断带),术者佩戴头灯,经切口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光源。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进行左房室瓣手术。对照组为同期传统正中开胸左房室瓣手术的患者50例。结果微创组无中转开胸、延期拔除气管插管、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及手术死亡病例,4例术中低潮高频通气出现低氧血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因肋间肌肉血管出血再次原切口进胸止血。微创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辅助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胸液引流量、住院期间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室瓣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左房室瓣成形术后微量或轻度反流,右房室瓣轻度反流,成形效果满意。结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第4肋进胸结合术者头灯光源辅助、周围体外循环的方法行微创左房室瓣手术,手术安全,术野暴露良好、操作简便易掌握,较常规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隐蔽,术后早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1985年8月~1996年2月,作者采用经右下腹小切口手指引导下阑尾切除,共164例,术中费时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现就有关临床资料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1例,女73例;年龄17~83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54例,化脓性阑尾炎62例,坏疽性阑尾炎40例,阑尾脓肿8例。平均手术30min,术后平均4d拆线,切口长度平均2.5~3cm,术后平均5d出院。术后继发切口感染2例,均经3~5d换药后好转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 男,18岁。1986年1月24日左胸刀刺伤后2小时入院。左第5肋间胸骨旁有一横行刀伤,长2.5cm。清醒状态下行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清除心脏凝血块,结节缝合修补,术后痊愈出院。例2 男,29岁。左胸刀刺伤后1小时入院。左第1肋间胸骨旁右斜行伤口1.5cm。气管内插管,全静脉复合麻醉维持,行伤口结节缝合修补,手术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在颈前部做一个微小切口,暴露甲状腺组织,在电刀辅助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结果 本组48例切口长2 cm~5 cm.手术时间30 min~10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声音嘶哑、呛咳、继发血肿等并发症;切口Ⅰ期愈合;术后3 d-6 d痊愈出院,住院时闻4d-7 d.结论 采用小切口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具有切口小、美观、出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9岁。因“发现左腰部包块10多天”入院。入院前10多天扛重物后发现左腰部包块,无疼痛感。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站立位时,左腰部可见一10cm×10cm包块,上界达左侧第12肋下缘,下界至左髂嵴上缘,内界到棘突附近,右侧卧位包块消失。B超:左髂嵴上方后腹壁薄弱,肌层有一3cm大小缺口,内见4cm大小无回声团块。诊断:左侧特发性腰疝。于1999年10月14日在持硬麻下手术。术前标记包块位置,取右侧卧位施术。选取通过包块表面从左肋脊角至左髂前上棘之斜行切口约8cm。术中见背阔肌较正常薄弱,疝囊自腰上间隙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腋下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方法 :本组对 13例小儿 PDA应用左腋下微小直切口结扎术 ,切口以第 4肋间上下延长共约 5 cm进胸后常规行 PDA结扎术。结果 :全组术野显露良好 ,术中经过顺利 ,术后并发症少 ,无死亡。结论 :左腋下微小切直切口手术径路隐蔽美观 ,效果满意 ,特别适合小儿 PDA结扎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经验和注意事项。方法 在颈前部做一微小切口,显露甲状腺组织,在超声刀辅助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结果 本组52例,切口长2cm~4cm,手术时间30min~120min(平均41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无声音嘶哑、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于术后第3d~5d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d-7d。结论 采用小切口行微创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肾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对3例肾重度积水伴肾萎缩的患者实施手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术,左肾切除1例,右肾切除2例,不需手辅助装置,手辅助切口长5.5~6.0 cm.结果: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216 min,失血量小于100 mL.3例患者均无切口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1 d恢复出院;其余2例术后8 d恢复出院.结论:改良手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术操作方便,易于初学者掌握;创伤小,切口对外观影响较小,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末闭(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伟 《广西医学》2001,23(2):237-239
目的:探讨左腋下微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对13例小儿PDA应用左腋下微小直切口结扎术,切口以第4肋间上下延长共约5cm进胸后常规行PDA结扎术。结果:全组术野显露良好,术中经过顺利,术后并发症少,无死亡。结论:左腋下微小切直切口手术径路隐蔽美观,效果满意,特别适合小儿PDA结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胸部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8月至2008年11月采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胸部疾病手术治疗52例,其中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49例,自发性气胸3例.年龄2~43岁.男18例,女34例.左腋下切口50例,右腋下切口2例.取腋下腋中线做6~8 cm垂直切口,经第3~5肋间进胸,用2个小号开胸器垂直交叉撑开切口显露进行手术.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乳糜胸及切口感染,术后7 d切口拆线,伤口呈线状Ⅰ期愈合.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均健在,生活质量改善,无导管再通及气胸复发病例. 结论腋下垂直小切口损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隐藏于腋下、术后瘢痕隐蔽、美观,患者易接受、对上肢功能影响小、恢复快、费用低、不需特殊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果好、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