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性痴呆组)和1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同时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均以ε3/3基因型出现频率最高,但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ε4基因出现频率(14.6%)显著高于对照组(4.6%,P<0.01)。血管性痴呆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管性痴呆组,ε4基因具有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而在正常对照组,ε2基因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说明ε4基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相关性。结论ApoEε4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的遗传易感因子;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且受ApoE基因的调控,ApoE基因可能通过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而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9例AD患者(AD组)、85例VD患者(VD组)及156名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ApoEε3/ε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AD组分别为25.3%及17.7%,VD组分别为25.9%及20.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9%及5.7%;AD组及VD组ApoEε3/ε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是AD和VD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中国昆明地区汉族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否存在关联。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58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昆明地区AD患者、10例VD患者及96例健康老年人,进行ApoE基因变异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组、VD组ApoEε3/ε4基因型频率及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4基因可能是AD和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对VD组47例,脑梗死组(CI)46例,正常对照组60人进行ApoE基因型测定。结果 VD组,CI组与正常对照组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以3/3型所占比率最高。VD组4/3占第2位(27.7%),与正常对照组(18.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比较,VD组ApoEε4高于对照组(P<0.05)。C1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是VD发生的遗传危险因素这一。本研究不支持ApoEε4等位基因可以增加发生CI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以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 对166名CI患者及72名健康成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酶法检测血脂,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斑块.结果 CI组ε2/4+ε3/4+ε4/4型分别与ε2/2+ε2/3型、ε3/3型相比,血浆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5);CI组ε2/4+ε3/4+ε4/4型与ε3/3型相比,患者颈动脉斑块较大(P<0.05);CI组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poE ε4可能与血浆TC、LDL-C升高相关,推测是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云南纳西族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法,对云南58例纳西族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名纳西族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ApoE基因进行检测.对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ApoE基因ε3/ε4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ε3/ε3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组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ε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oE基因ε3/ε3基因型及ε3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保护性因素(OR=0.346,95% CI:0.176 ~0.681,P=0.020;OR=0.412,95% CI:0.227 ~0.749,P=0.004),ApoE基因ε3/ε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因素(OR =3.818,95%CI:1.509 ~9.665,P=0.005; OR=3.502,95%CI:1.524~8.047,P=0.003).结论 ApoE基因ε3/ε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是云南纳西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4例VD患者(VD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及60名健康成人 (NC组)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有关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 结果:(1)VD组比NC组明显增高(均P<0.01)。(2)脑卒中后VD患者高于非脑卒中后VD患者(由于病例 数相差太大,未进行统计学分析)。(3)VD伴EH者高于VD不伴EH者(均P<0.05)。(4)VD的程度与 ACE基因型的分布无关。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VD有一定的相关性;DD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是 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分析结合 DNA直接银染技术检测 6 6例脑梗死 (CI)患者的载脂蛋白 E(Apo E)基因型 (其中家系中有明确脑梗死先证者的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FMACI)亚组 2 6例 ,家系中无脑卒中史的非家族聚集性脑梗死 (NF-MACI)亚组 4 0例 ) ,并与 9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同时检测血脂、脂蛋白 (a) [L P(a) ]及部分载脂蛋白。结果 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ε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两脑梗死亚组之间的ε3/4/ε3/3基因型频率虽有上升 /下降趋势 ,但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FMACI组高密度脂蛋白 (HDL )水平明显低于 NFMACI组 (P<0 .0 5 )。结论  Apo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ε4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易感因子 ,ε3等位基因对脑梗死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Apo E基因多态性和 HDL水平双重作用于家族聚集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5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患者和113例正常人戴脂蛋白E(apoE)基因型,并分析apoE基因多态。队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BI组ε4/3基因型与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与18.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5%与7.5%(P<0.01)。apoE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血脂水平,不同基因型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ε4/3组上述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ε3/3、ε3/2组。各组间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多元逐步回归与相关分析均证实,ε4等位基因与TC、LDL-C和apoB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apoE基因多态性与ABI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ε4等位基因可作为我国汉族人群ABI易感个体的一种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外周血氧化应激与载脂蛋白(apo)Eε4等位基因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5例散发性AD患者(AD组)、2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22名正常人(正常组)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及apoE等位基因频率.结果AD组的SOD活性[U/mg血红蛋白]为1080±351,明显高于正常组[(818±330)U],P<0.05;NO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根据apoEε4等位基因进行分层后,不携带ε4组间SOD活性差异有显著性,AD组高于正常组(P<0.05).AD患者的SOD活性与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呈显著性负相关(r=-0.480,P<0.05),与BLESSED痴呆量表分呈显著性负相关(r=-0.522,P<0.01),正常组的SOD活性与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r=-0.430,P<0.05).结论与痴呆严重程度有关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AD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可能受ε4等位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174G/C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广州地区流行病学调查中诊断的161例AD、54例VD患者和247名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L-6基因-174G/C多态性.结果 (1)所有研究对象均无C/C基因型.(2)AD组C等位基因频率(0.9%)及G/C基因型(1.9%)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是否携带载脂蛋白E(Apo E)ε4进行分层,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3)VD患者C等位基因(1.9%)频率及G/C基因型(3.7%)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中、重度AD患者含ε4等位基因的频率(23.9%)高于对照组(14.7%,P<0.05).结论 IL-6基因-174G/C多态性不是广州地区汉族人群A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与VD可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性危险因子载脂蛋白E(ApoE)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基因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Alzheimer病(AD)痴呆进展恶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对78例晚发性AD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研究,并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或直接通过PCR方法,分析这些患者ApoE、LRP与ACE基因型。结果(1)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和ApoEε4携带者与AD痴呆进展恶化之间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关联(P<0.05);(2)非恶化组ApoE基因ε3等位基因频率比恶化组增多(P<0.05);(3)ACE基因I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LRP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oEε4等位基因可能是AD进展恶化的遗传危险因子,ApoEε3等位基因则可能有保护效应;ACE I等位基因亦可能是AD进展恶化的遗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检测140例MPHD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0例MPHD及75名健康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①MPHDε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MPHD记忆商数在90分以上组ε4/ε4、ε3/ε4基因型频率及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记忆商数在90分以下组(P<0.05或P<0.01);③注意力及执行功能高分与低分组间ApoE基因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ε4等位基因与海洛因依赖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ε4/ε4、ε3/ε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与MPHD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银光比色法分析17例VD患者及22例非痴呆患者的ApoE基因型,结果:VD组ε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ε3频率降低(P<0.05,且ε4与血清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结论:ε4可能是VD的危险因子,其机制可能与大脑血管的变性和损害有关。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与汉族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及其异同.方法 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采用美国神经病学会、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制定的标准,诊断为很可能AD的患者209例(汉族98例、维族111例)及正常对照220名(汉族103名、维族117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两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AD组及对照组组内维、汉两民族受试者apo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整体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组ε3/4基因型(28.2%)和84等位基因频率(14.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2%和8.0%,P<0.05).(2)在维、汉两民族中,AD组ε3/4基因型频率(维族:30.6%;汉族:25.5%)和ε4等位基因频率(维族:15.8%;汉族:13.8%)均高于本民族对照组(ε3/4基因型频率分别为维族:14.5%,汉族:11.7%;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维族:9.4%,汉族:6.3%;P均<0.05).(3)AD组男性维族患者ε3/4基因型频率(31%)高于对照组男性维族受试者(11%);AD组女性维族患者(16%)和汉族患者ε4等位基因频率(14%),分别高于对照组女性维族受试者(8%)和汉族受试者(7%;P均<0.05).结论 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维、汉民族间的分布相似;apoEe4等位基因是AD的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女性A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浙南地区脑血管病与载脂蛋白E基因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浙南地区脑血管病患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脑血管病患分为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法(PCR-RFLP)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对照组ApoE基因型以ε3/2最多,2组脑血管病患以ε3/3最多,其次为ε3/4。脑梗死组ε3/4基因型,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组则ε2、ε4等位基因频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ε基因多态性与浙南地区脑血管病患关系密切,ε4 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与脑出血之间尚无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的外周血氧化应激与载脂蛋白 (apo)Eε4 等位基因的相互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 2 5例散发性AD患者 (AD组 )、2 0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2 2名正常人(正常组 )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血浆一氧化氮 (NO)浓度及apoE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AD组的SOD活性 [U /mg血红蛋白 ]为 10 80± 35 1,明显高于正常组 [(818± 330 )U],P <0 0 5 ;NO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根据apoEε4 等位基因进行分层后 ,不携带ε4 组间SOD活性差异有显著性 ,AD组高于正常组 (P <0 0 5 )。AD患者的SOD活性与临床痴呆分级量表 (CDR)呈显著性负相关 (r =- 0 480 ,P <0 0 5 ) ,与BLESSED痴呆量表分呈显著性负相关 (r =- 0 5 2 2 ,P <0 0 1) ,正常组的SOD活性与年龄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430 ,P <0 0 5 )。结论 与痴呆严重程度有关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AD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 ,并可能受ε4 等位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巴胺D4 受体 (DRD4)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患性、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以及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80名正常人分别测定apoE、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  (1 )患者组apoE等位基因ε2 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精神分裂症呈显著正关联 [相对危险度 (RR) =2 0 1 ,P <0 0 5] ;而且患者组男性等位基因ε2 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 ,与精神分裂症呈显著正关联 (RR =8 5l,P <0 0 5)。 (2 )DRD4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无关联 ,但是发病年龄与A2 ,A4等位基因及性别与 4/ 4基因型有关联 (P <0 0 5) ;(3)患者组与对照组携带ε4 与非携带ε4 间比较 ,DRD4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差异。患者组和对照组的组内携带ε4 与非携带ε4 间比较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对照组携带ε4 组的DRD4基因型 4/ 4 (85 % )和等位基因A4(89% )频率均明显高于非携带ε4组 (55 % ,67% ) ,而非携带ε4 组的等位基因A2 (2 9% )频率高于携带ε4 组 (1 2 % ) ;患者组非携带ε4 组的DRD4基因型 2 / 2 (1 3 % )和等位基因A2 (2 4 % )频率均高于携带ε4 组 (0 % ,8% )。结论  (1 )apoE基因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易患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性内肽酶(neprilysin,NEP)C159T多态在广东地区汉族老年人中的分布,探讨其与晚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以91例晚发AD患者和97名正常老年人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NEP基因C159T多态性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C159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23.2%vs 25.3%,χ2=184.96,P<0.05),而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apoE等位基因ε4与AD成正关联(19.2%vs 8.2%,OR=2.648,χ2=9.66,P<0.05).无论是否携带ApoEε4,C159T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P基因C159T多态C等位基因可能与晚发AD关联,未发现APOEε4与该多态性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阿耳茨海默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ApoE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ApoE基因在阿耳茨海默性痴呆(Alzheimer-typedementia,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当中的分布情况,以找出中国人的特点,评价ApoE基因检测在早期预测性诊断中的作用,比较AD与VD在ApoE基因多态性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41例AD、35例VD和30例对照进行ApoE基因型测定。结果小于70岁的AD患者,其ε4等位基因频率大大高于同龄VD组患者和同龄对照组(P<0.01和P<0.05)。而≥70岁的AD患者ε4频率明显低于70岁以下AD患者(P<0.01)。结论(1)ApoEε4与散发性AD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其基因型以4/3为主,而ε4/4相对于国外文献报道要少。(2)A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VD组(P<0.05)。(3)评价AD发病危险时,年龄因素不容忽视,70岁以下ε4携带者可能具有更高的AD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