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70)与Toll样受体4(TLR4)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规律及丁苯酞(NBP)预处理对其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NBP预处理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BP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6 h、12 h、24 h4、8 h亚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采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HSP70与TLR4的平均灰度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HSP70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24 h达到峰值(P〈0.05),TLR4在缺血再灌注6 h时表达较高,随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高(P〈0.05);NBP预处理组HSP70与TLR4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及其内源性配体HSP70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星通络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丹星通络汤大、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8只。丹星通络汤组分别按15mL/kg(大剂量),7.5 mL/kg(小剂量),尼莫地平组10 mg/kg,术前连续给药7 d,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组分别灌以10 mL/kg的生理盐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HSP70蛋白的表达,并与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对照。结果丹星通络汤能明显增强大脑皮质及海马HSP70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结论丹参通络汤能减轻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Semaphorin 3A(Sema 3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该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设正常组、模型组及通络救脑注射液组,分别在造模后12h、24h、3d、7d,共4个时间点采取动物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GAP43的表达水平,及Sema 3A的表达部位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减少脑缺血动物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ema 3A表达增加与神经元的坏死有相关性,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降低其表达水平,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闫醒予 《针刺研究》2007,32(2):102-104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3只,分为7组,脑缺血2h/再灌注1h组、脑缺血2h/再灌注1h+电针组、脑缺血2h/再灌注3h组、脑缺血2h/再灌注3h+电针组、脑缺血2h/再灌注6h组、脑缺血2h/再灌注6h+电针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电针取“水沟”、双侧“中冲”及“风府”穴,疏密波,4-60Hz,强度2mA左右,在大脑中动脉阻断1h后给予电刺激15min。分别用羟胺法和硫巴比妥酸盐反应法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缺血再灌注组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HSP70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各电针组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HSP70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电针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与降低大鼠脑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增强SOD活性和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丽娜  辛欢  杨敏  方芳  张艺 《陕西中医》2022,(11):1521-1526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A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其脑保护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8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栓法对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制备,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20只。比较各组大鼠实验后24 h脑梗死体积和实验72 h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实验24、48、72 h后神经行为学评分变化。在再灌注24、48、72 h后取大鼠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法对大鼠脑组织HSP70蛋白和HSP70 mRN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明显更低。实验24、48、72 h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更低。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BDNF、GDNF、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OD、GSH-Px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脑组织大鼠BDNF、GDNF、SOD、GSH-Px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MDA水平呈现降低趋势。实验24、48、72 h后,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缺血皮层内HSP70 mRNA阳性细胞计数、HSP70蛋白表达OD值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缺血皮层内HSP70 mRNA阳性细胞计数、HSP70蛋白表达OD值呈现升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酚酸A可以有效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减少梗死面积,增加HSP70蛋白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缺血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晓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31-1831,1939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局灶性缺血24h后Hsp70表达,以及电针干预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Hsp70大量表达,电针可上调Hsp70的表达。结论电针能促进缺血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sp70的表达,可能是其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其中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7天给予治疗,1次/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电针预处理治疗组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大鼠pSTAT3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下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参照Zea longa线栓法略加改进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灯盏花素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素能显著上调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X^2检验,P<O.05)。结论:灯盏花素可促进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50,100,200mg·kg-1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脑梗死体积从模型组的(370.14±60.40)mm3分别降至(283.63±81.37)、(216.29±74.37)及(186.65±47.67)mm3,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HSP70mRNA表达水平从模型组的(0.74±0.14)分别上升至(0.79±0.13)、(0.92±0.08)及(0.96±0.08),其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分别上升6.82%、37.88%及49.38%。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龙眼壳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12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龙眼壳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假手术组。给药组术前连续灌胃14d,于末次给药60m in后行手术,采用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24h后,龙眼壳总黄酮对各药物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龙眼壳总黄酮能够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含水量,抑制脑组织中MDA的生成、降低NO含量、抑制NOS活性、提高SOD的活性。结论:龙眼壳总黄酮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预处理对局灶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丹参酮预处理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预缺血组、丹参酮预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利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TTC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梗死体积和HSP70的表达。结果丹参酮预处理组和预缺血组梗死体积较MCAO组明显减少;HSP70表达明显高于MCAO组及空白对照组。结论丹参酮预处理可以诱导内源性神经保护,增高HSP70表达可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闫也 《中医药学刊》2010,(2):360-362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电针抗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HSP70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随机分组,经免疫组化(SABC法)、He染色、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观察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HSP70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组织学损伤分级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较对照组HSP70阳性细胞数多,组织学损伤分级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可以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HSP70蛋白的表达,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制可能与HSP70蛋白增加有关,为临床针刺治疗脑缺血疾病提供又一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及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rhEPO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pMCAO)模型。rhEPO治疗组在缺血2h后腹腔注射rhEPO 5 000IU/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等时间点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脑组织中Nrf2及HO-1的表达。结果 rhEPO治疗组与缺血组相比,脑梗死体积减小,各组脑组织中Nrf2及HO-1的表达量按假手术组、缺血组、rhEPO治疗组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Keap1-Nrf2/ARE抗氧化系统被激活,rhEPO可能通过激活该氧化系统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川芎嗪缓释剂穴位埋药线和电针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埋药线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电针及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24、72、120h)各组大鼠海马HSP70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海马仅见少量HSP70阳性细胞,治疗各组大脑海马HSP70表达均增加,24 h时HSP70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穴位埋药线组大脑海马HSP70表达最为明显,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穴位埋药线可诱导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抗凋亡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加溶媒组、辛伐他汀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Fas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加溶媒组相比,辛伐他汀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Fas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辛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抑制脑组织中fas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Semaphorin 3A(Sema 3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对该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设正常组、模型组及通络救脑注射液组,分别在造模后12h、24h、3d、7d,共4个时间点采取动物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中GAP43的表达水平,及Sema 3A的表达部位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减少脑缺血动物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ema 3A表达增加与神经元的坏死有相关性,通络救脑注射液能够降低其表达水平,对缺血损伤的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俊伟  杨琴  陈娜  范层层 《中成药》2011,33(4):570-573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Res低剂量组(15 ms/kg,I/R+R1组)和Res高剂量组(30 ms/ks,I/R+R2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TTC法测鼍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I)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Res能明显抑制缺血区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减少凋亡细胞数(P<0.01),缩小脑梗死体积(P<0.01).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NF-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以步长脑心通为对照,于脑缺血6h、12h、24h、48h动态观察中风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6h脑组织TNF-α含量开始升高,12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脑组织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或P<0.01),尤其在缺血24h内下降最为显著(P<0.05或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梗死灶体积亦有不同程度缩小(P<0.05或P<0.01).结论:中风康可降低缺血早期脑组织TNF-α含量,缩小梗死灶体积,减轻局灶性脑梗塞引起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E-selectin及P-selectin在羟乙葛根素保护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观察大鼠脑组织E-selectin及P-select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羟乙葛根素可明显降低缺血区脑组织E-selectin及P-selectin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羟乙葛根素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区脑组织黏附分子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川芎素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kg-1组。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川芎素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脑组织ET、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川芎素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ET的过量产生,提高脑组织CGRP含量,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缺血脑组织中已经升高的ET/CGRP值。结论川芎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川芎素降低缺血脑组织中ET含量,提高CGRP含量,使缺血脑组织中失衡的CGRP/ET比值趋于正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