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单肺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将46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及支气管的吻合,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手术成功20例,失败3例,其中肺静脉撕裂1例,吻合肺动脉失败1例,术后出血失败1例?供肺获取时间为(11.6±2.1)min,供肺套管时间为(13.6±2.4)min,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吻合时间为(17.7±3.5)min?血气?胸片及病理检查证实成功建立大鼠单肺原位移植模型?结论:改良的建立大鼠单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满足肺移植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手术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建立更简便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供、受体2组,采用手术技术改进的三套管法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结果 2例手术死亡,18例手术获得成功,受体手术时间平均(35±4)min,术后均存活30 d以上,阻断大鼠的右肺门前后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的特点,可用于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在大鼠原位异体左肺移植模型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6只接受原位异体左肺移植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受体在供肺通气和再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UTI治疗组大鼠也在供肺通气和再灌注开始时接受UTI10 000U/kg,静脉注射。2h再灌注后取供肺肺静脉血测血气,处死动物,取部分供肺行组织学观察,其余部分保存于液氮中,测量供肺干湿重比,提取肺匀浆,测量髓过氧化物酶浓度(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和IL-8浓度。结果在UTI组,供肺肺静脉血气示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38.62±0.75)kPavs(31.57±1.85)kPa,P<0.05)],移植肺干湿重比[(4.74±0.28)vs(5.00±0.12),P<0.05]、ICAM-1mRNA表达和MPO[(0.63±0.23)vs(0.84±0.22),P<0.05]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病理示治疗组组织损伤轻于对照组。但治疗组IL-8[(173.43±27.64)vs(76.22±12.42),P<0.00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UTI对大鼠单肺移植模型中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更简单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异体移植模型。方法持续供肺肺动脉低压灌注4℃的低钾右旋糖苷(LPD)液,采用连续外翻法褥式缝合吻合支气管膜部、肺静脉、肺动脉,快速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结果60只SD大鼠接受左肺移植,平均吻合时间(36.2±9.6)min,手术成功率91.7%。术后抗免疫治疗,1周存活率为70.9%;2周存活率为50.9%;4周存活率为21.8%。术后肺动脉栓塞1例,死于术后第3天,余所有受体大鼠没有发现吻合口狭窄及栓塞。结论该新的模型对于研究肺移植供肺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急、慢性排斥反应等近远期的相关问题,具有简单可靠、存活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建立更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沿用袖套法进行肺动、静脉的吻合,内支架进行支气管重建,采取先吻合静脉后气管、动脉的序贯式方法。结果20只接受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吻合;20只供肺手术顺利,供肺获取及套管用时(35±5)min,吻合时间(38±4)min,其中两只因肺静脉不畅致移植肺迅速水肿,一只肺膨胀不佳。动脉及气管未发现异常。病理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经改进后的大鼠肺移植模型明显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实验利用微创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肺灌注模型。方法将一只受体大鼠股动脉、颈静脉插管,引流出静脉血灌注低温保存后的供体肺,氧合后的血液回输入受体大鼠体内。每只受体大鼠建立控制性交叉循环后,灌注一只供体肺1 h,取股静脉流出血样测定pH、PO2、PCO2和Hb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间pH、PO2、PCO2和Hb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交叉循环下受体大鼠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较长时间地提供符合生理状态的静脉化全血。可用于供体肺保存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非套管法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 使用250~350 g Sprague Dawley(SD)大鼠进行实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连续缝合支气管和肺动、静脉,建立大鼠异体原位左肺移植模型。观察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肺脏血管、支气管吻合口通畅性。结果 10只接受左肺移植的受体大鼠均成功脱离呼吸机,供肺冷缺血时间约40 min,热缺血时间约40 min,总手术时间约130 min。解剖后检查示各吻合口均通畅。结论 非套管法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具有稳定、可靠、接近临床肺移植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两套管-支架管大鼠肺移植模型,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移植肺组织中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按肺移植受、供体配成10对):对照组应用两套管-支架管法建立大鼠左肺移植模型;缺血预适应组供体大鼠开胸后先阻断左肺动脉和左主支气管5 min,然后开放10 min,造成左肺(移植肺)的缺血预适应;预适应阻断组供体大鼠在缺血预适应后,经肺动脉灌注蛋白激酶C的阻断剂多黏菌素B.分别于移植成功后30 min,自左肺静脉抽取1 mL动脉血即送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应用RT-PCR法检测移植肺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缺血预适应组的左肺静脉血氧分压、SOD、HSP70 mRNA均高于预适应阻断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增强大鼠移植肺组织中HSP70mRNA的表达,提高SOD的活力,对移植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操作简便和稳定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以下改进:供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肺动脉圆锥处进行低压肺灌注;制作袖套时用无损伤血管夹固定套管尾部;套入袖套时用无创显微心耳钳钳夹住左肺门,在不离断病肺的情况下完成吻合;完善呼吸道管理流程。以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移植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等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完成大鼠左肺原位移植10例,手术成功率80%。供肺灌洗到获取时间为(12±2)min,体外套管时间为(18±3)min,吻合时间为(31±3)min。移植肺再灌注15 min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单肺通气30 min(P<0.05)。移植肺再灌注2 h后的病理学改变符合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征。结论成功改进了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稳定有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改进,建立操作简便和稳定有效的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对三袖套吻合法建立的大鼠肺移植模型进行以下改进:供体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肺动脉圆锥处进行低压肺灌注;制作"袖套"时用无损伤血管夹固定套管尾部;套入"袖套"时用无创显微心耳钳钳夹住左肺门,在不离断"病肺"的情况下完成吻合;完善呼吸道管理流程。以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移植肺功能、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等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完成大鼠左肺原位移植10例,手术成功率80%。供肺灌洗到获取时间为(12±2)min,体外套管时间为(18±3)min,吻合时间为(31±3)min。移植肺再灌注15 min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单肺通气30 min(P<0.05)。移植肺再灌注2 h后的病理学改变符合典型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特征。结论成功改进了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稳定有效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犬左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14例犬分供、受体,进行了7次动物实验。吻合顺序先左房袖,后肺动脉,最后左主支气管,移植后同时采集肺动脉、肺静脉血行血气分析了解移植肺功能。结果 所有移植肺早期肺功能均正常。术后1例存活8天,余6例均在24h内死亡。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肠变黑,肠蠕动停止,失去活力。结论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静脉吻合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研究异种小肠移植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雄性F344和Lewis大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供肠切取范围包括全小肠、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供肠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吻合采用连续外翻锁边缝合方法,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端端吻合采用Cuff套管方法,切除受体自体小肠,断端与供体肠吻合重建消化道.供、受体术中均补液4~6 ml.结果:共进行152次移植手术,其中正式实验120次,供体手术时间(60±10) min,受体手术时间(100±15) min,移植肠热缺血时间(30±5) min,78.3%大鼠术后存活超过2周,病理检查证实移植肠病变符合排斥反应特点.结论:供肠获取、血管吻合术、术中血容量维持、保温是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犬左肺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犬左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14例犬分供、受体,进行了7次动物实验。吻合顺序先左房袖,后肺动脉,最后左主支气管,移植后同时采集肺动脉、肺静脉血行血气分析了解移植肺功能。结果 所有移植肺早期肺功能均币常.术后1例存活8天.余6例均在24h内死亡。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更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四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h、2h、4h、6h、12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全部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PaO2/FiO2下降和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套管法大鼠异位脾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方法建立大鼠异位脾移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健康雄性 ,随机平均分成供体组和受体组。切取供脾时 ,保留腹腔干和门静脉。游离并保留受体大鼠的左肾血管 ,切除左肾。用2 2G聚乙烯管做内置管 ,将供体腹腔干与受体肾动脉连接、固定。用 1 7G聚乙烯管袖套法将供体门静脉与受体肾静脉连接、固定 ,重建移植脾血供。术后观察并评估大鼠生存状况及移植脾形态学变化。结果  30次移植手术全部成功 ,手术时间 55min± 5min。多数大鼠生存良好 ,本组 4例发生并发症死亡 (1例死于血栓 ,2例死于胰腺炎 ,1例死于腹腔感染 )。移植脾术后早期肿胀 ,然后逐渐缩小 ,最后形成包裹脾 ,被受体吸收。光镜下 ,1周内移植脾动脉周围淋巴鞘逐渐增大 ,红髓区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至术后 1 4日 ,坏死灶已遍布移植脾。结论 该模型手术时间短 ,不阻断体循环 ,无须血管吻合技术 ,手术成功率高 (1 0 0 % ) ,可用于脾移植相关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Heron法建立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建立更合理、符合实验需要的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对Her-on法进行改良,将受体右颈外静脉套管插入供心右肺动脉,右颈总动脉套管插入供心主动脉,环扎固定,供心左肺动脉结扎,从而建立改良的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单人操作连续进行正式试验52次,移植成功50次,成功率96.2%.全组受体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血、血液回流障碍.每例手术总时间需50~60 min;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为(18士3)min;供心摘取时间为(10士1)min;颈部移植时间为(6士1)min;冷缺血时间为(16士1)min.结论:改良Heron法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更合理、实用、稳定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 ( OL V)时术侧肺加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 CPAP)或通气侧肺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 ( PEEP)对动脉血气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术前肺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进行胸外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成对照组 ( 组 )、PEEP组 ( 组 )、CPAP组 ( 组 )分别于开胸后 OLV前 ,OLV30 min,OL V60 min及恢复双肺通气 ( TL V) 30 min采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 :单肺通气后 , 组病人 PO2 明显下降 ,OL V30 min及 60 min的 PO2 组较 、 组低 ( P<0 .0 5 )。 、 组在 OL V30 min及 60 min的 PO2 亦有下降 ,但与 TLV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人在 OL V期间 PCO2 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 :胸外手术患者在 OLV期间予通气侧肺加用PEEP或术侧肺加用CPAP能明显改善OLV期间的通气 /血流比值 ,有效提高 OL V期间的 PO2 ,并且不影响 CO2 的排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需手术放大镜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肉眼直视下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液供应.结果 取供肠(50±10)min,动脉吻合(15±5)min,静脉套入(2±1)min,供肠冷缺血(25±5)min,温缺血(35±5)min,大鼠术后即时存活率100%,生存>10 d者93.3%.结论 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无需手术放大镜,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原卟啉钴(CoPP)诱导内源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高表达对大鼠同种异体左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为供受体,采用改良三袖套法技术建立同种异体左肺移植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A组)、CoPP+原卟啉锌(ZnPP)组(B组)和CoPP组(C组),离体供肺静脉4℃的LPDG液逆行灌注,供肺保存3h后移入受鼠,移植肺再灌注4h后阻断右肺门,测量动脉血PaO2及PaCO2。取移植肺测肺湿/干质量比率(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测HO-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TNF-a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移植肺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A、B组比较,C组HO-1升高,PaO2上升、肺W/D下降,SOD活性增高,MDA、TNF-a含量和MPO活性下降(P<0.01);肺泡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肺泡腔内水肿液和红细胞少见,细胞凋亡减少(P<0.01)。结论 CoPP诱导移植肺高表达内源性HO-1,后者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等多种途径减轻供肺IRI,提高肺移植术后早期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