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低体温的危害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监护仪肛温探头对6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持续体温监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复温,实验组采用主动保温和使用变温毯、输液加温仪复温,比较两组体温。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回病室即刻、术后第1小时、术后第2小时的体温,对照组复温的速度缓慢;实验组体温匀速上升,有效控制在37℃左右,复温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转运环节予主动保温和术后使用变温毯、输液加温仪,可有效维持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体温稳定。  相似文献   
2.
蔡旭东  林善昌  刘玳 《山东医药》2010,50(13):95-96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严重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9.0~72.5岁,均为严重胸部外伤合并ARDS。ARDS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背景:啮齿类动物心脏移植模型分为工作模型和非工作模型,非工作模型相对于工作模型,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其中以Heron法最为显著。 目的:对Heron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建立更合理、符合实验需要的心脏移植模型,以利于后续实验研究。 方法:对Heron法进行改良,将受体右颈外静脉套管插入供心右肺动脉,右颈总动脉套管插入供心主动脉,环扎固定,供心左肺动脉结扎,从而快速、高效地建立改良的心脏移植模型。观察大鼠移植成功率、并发症、总手术时间、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供心摘取时间,颈部移植时间及供心冷缺血时间。 结果与结论:单人操作连续进行正式实验25次,移植成功24次,成功率96%。全组无吻合口漏血、血液回流障碍,术后受体无死亡。每例手术总时间需50~60 min;受体血管套管准备时间为(18±3) min;供心摘取时间为(10±1) min;颈部移植时间为(6±1) min;冷缺血时间为(16±1) min。结果表明,改良Heron法建立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冷缺血时间短,更合理、实用、稳定可靠和易于复制的器官移植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心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异位不停跳与停跳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其手术方法及要点,测定受体外周血心肌酶含量,为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相关研究提供操作简便、易于观察的大鼠心脏移植实验动物模型。方法自行设计建立大鼠异位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改良Heron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3d,每组随机取30只受体大鼠,检测外周血心肌酶(cTnI、CK-MB、LDH)含量。结果连续完成正式实验不停跳模型53只,停跳模型52只,建模成功率为94.3%和96.8%。不停跳组受体外周血心肌酶含量低于停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停跳心脏移植模型经济可靠、易于复制,利于进行不停跳心脏移植的基础研究,在防止供心IRI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持续氧合血灌注供心对移植心脏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无缺血再灌注损伤(同系A1组、异系B1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同系A2组、异系B2组)4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设立对照组C,术后第7天取标本,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移植心脏MHC-Ⅱ、B7-2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T细胞浸润.结果 A2、A1组MHC-ⅡmRNA分别为9.30±0.53、1.48 ±0.31 (P <0.05)、B7-2 mRNA分别为5.45±0.43、1.46 ±0.30(P <0.05)、CD4+T 细胞数分别为4.86±0.90、3.14 ±0.69(P<0.05);B2、B1组MHC-ⅡmRNA分别为21.12±1.15、14.14±0.80(P <0.05)、B7-2 mRNA分别为13.41±0.43、8.23±0.48(P <0.05)、CD4+T细胞数分别为43.57±2.07、18.86±0.69(P <0.05).结论 持续氧合血灌注供心有助于减轻或延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6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中度低温心不停跳组)与对照组(浅低温心脏不心停跳组),每组30例,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ET)。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转机后日持续升高,与CPB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机40min,并行15、30min及停机后30min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心脏不停跳联合瓣膜置换术减少了ET的合成及释放。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22例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治疗方法,8例患者选用食管内支架置入,13例作剖胸探查、食管裂口带蒂膈肌瓣修复,1例仅作胸腔引流及肠道营养支持。结果全组治愈18例,治愈率81.8%,死亡4例,死亡率18.2%。8例患者食管内支架置入,治愈率87.5%,其中1例并发支架下滑移位,经更换支架后30d治愈出院,另1例因支架造成严重的食管瘘及胸腔感染死亡,其余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29d治愈出院。13例剖胸手术患者,治愈率84.6%,术后2例出现严重食管瘘及胸腔感染,并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1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38天治愈出院。1例仅作胸腔引流、肠道营养支持患者因胸腔感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晚期自发食管破裂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食管内支架置入或剖胸探查、食管裂口带蒂膈肌瓣修复,是可以选择的方法,但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更为合适,应该因病情、病变部位以及临床经验等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左房室瓣置换术中应用氨溴索(沐舒坦)肺保护的效果。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沐舒坦)与对照组(不用沐舒坦)。体外循环(CPB)90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分别检测检测血浆血栓索(TXB2)和前列腺环素(6-keto-PGF1a)。结果两组CPB期间TXB2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TXB2和6-keto-PGF,a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B2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肺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左房室瓣置换术中应用氨溴索(沐舒坦)可以减少TXB2的释放.具有较佳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沐舒坦肺保护的效果.方法: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沐舒坦)与对照组(不用沐舒坦),每组18例.体外循环(CPB)90 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血栓素(TXB2).结果:两组CPB期间TXB2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TXB2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B2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肺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沐舒坦可以减少TXB2的释放,具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