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因多态性是指人群中出现的遗传变异,它可表现为高度重复序列拷贝数的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GPs)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相关。HPA多态性以频率较高的表型作为a型,其次为b型。HPA表型不同是由于膜糖蛋白多肽链内某一个氨基酸被取代的结果,不同表型的个体其相应的GP功能都是正常的,因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也是正常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的一种表现,目前已有十种常见抗原编码的血小板膜糖  相似文献   

2.
汉族冠心病人 GPⅢa Pl^A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不同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Pl^A多态性与汉族人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78例冠心病人及1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合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等位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均表现为Pl^A1/A1纯合型;正常对照组Pl^A的基因型亦表现为Pl^A1/A1型。结论:本组汉族冠心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基因型以纯合型Pl^A1/A1型为主;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 Pl^A等位基因型Pl^A2/A2可能不是我国汉族人冠心病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Ibα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对139例血栓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88例,脑梗死患者51例)和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7例健康者的血小板GPIbd基因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脑梗死组(CI组)和冠心病组(CHD组)VNTR多态性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GPIb仅基因VNTR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而BC基因型可能是其重要遗传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马芳 《血栓与止血学》2008,14(5):233-235
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吸烟、肥胖等)及伴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细胞黏附受体整合素家族的成员,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有些血小板膜GP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现将血小板膜GP Ⅰbα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何继东 《西部医学》2015,27(1):151-154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活化功能需要依赖血小板上的糖蛋白受体实现。编码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具有复杂的多态性,这些多态性直接影响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在血小板表面功能与数量的表达,从而影响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认为目前对于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未来有必要设计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以及进行严格的系统评价来准确评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膜糖蛋白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小板通过以下3个分子机制粘附到内皮下结缔组织: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Ⅰ b-Ⅸ-Ⅴ复合物(Gp Ⅰ b-Ⅸ-Ⅴ)和已结合在胶原上的vWF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IaⅡa(GP Ⅰ a-Ⅱa)直接与胶原结合;血小板上的糖蛋白Ⅰc-Ⅱa(GP Ⅰ c-Ⅱa)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血小板粘附后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如:释放ADP、在血小板表面生成凝血酶。ADP和凝血酶通过纤维蛋白原及其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如GPⅡ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吸烟、肥胖等)及伴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是细胞黏附受体整合素家族的成员,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有些血小板膜GP的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血栓性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1].现将血小板膜GP Ⅰ bα基因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与冠心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方兴未艾。激活的血小板不但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形成血栓 ,还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参与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1,2 ] 。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受体含量丰富 ,是血小板黏附到血管壁成分和血小板间相互作用的关键物质。一些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高度多态 ,血小板特异性同种抗原的不同表型即是由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基因多态性所致 ,每一种抗原都有两种不同的表型 ,其表达互不影响 ,因此这些抗原的遗传均为双等位基因(biallele)共显性 (codom…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被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时 ,膜表面形成GPⅡb/Ⅲa复合体 ,其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分别是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纤维蛋白原 (Fg)的受体。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粘附蛋白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 ,主要还取决于GPⅡb/Ⅲa受体亲和力高低。GPⅡb/Ⅲa与粘附蛋白结合是多种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不可缺少的共同通道 ,GPⅡb/Ⅲa可直接反…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P)凡是VWF受体,在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时缺失;血小板GP刀b/皿a为结合素(lectin)家族成员,是纤维蛋白元受体,在血小板无力症时减少、缺失或异常;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o)为选择素(selectin)家族成员,在血小板活化时表达于血小板膜表面,为活化标志性蛋白。CDg是一种广泛的分布在造血及非造血细胞表面的分子量为24000的蛋白,抗CDg血小板单抗可引起血小板活化,其机制还未阐明。单克隆抗体作为分子探针对于研究血小板膜蛋白及血小板功能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部分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的多态性与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疗效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LP)技术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的GPPⅢa受体T1565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160例冠心病患者中,101例为野生型T/T(63.1%),42例为杂合子T/C(26.3%),17例为纯合子C/C(10.6%)。携带等位基因C的患者对服用阿司匹林后的闭塞时间较携带等位基因T的患者延长。结论 GPⅢa受体T1565C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的药物疗效密切相关,野生型T/T的患者出现高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GP) Ibα基因HPA-2、Kozak序列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6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做病例组,209例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血管病人群做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2(human platelet antigen-2,HPA-2)及Kozak序列多态性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结果病例组GPIbα基因HPA-2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Kozak序列C等位基因频率为25.95%,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18.1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3, P<0.01)。结论GPIbα基因HPA-2序列多态性与脑梗死无相关性;Kozak序列多态性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807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8例脑梗死及128例正常人的GP Ia C807T基因型.结果 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T8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都有对照组(χ2=4..34,P<0.05).结论 在安徽汉族人中,血小板膜GP Ia 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病人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膜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血小板与血管壁粘附的基本条件。GPⅡb/Ⅲa(αⅡbβ_3)为Fbg的主要受体,并能与vWF、FN、VN结合。GPⅠb-Ⅸ-Ⅴ复合物为vWF的主要受体。GPⅠa/Ⅱa为胶原的一个重要受体。3.1 GPⅡb/Ⅲa(Ⅱb3整合素)Weiss(1996)等首次报告此受体基因的变异与MI相关,表4总结了相关的报告。这些作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GPⅢa)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83例UC患者及126例正常人的GPⅢa的P1A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对照者均为P1A1/A1基因型,P1A2基因型未检出。结论:GPⅢa的基因多态性与UC的高凝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7.
血栓形成是导致冠脉闭塞的主要形式,血小板的突然聚集阻断了动脉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组织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Ⅸ-Ⅴ是参与血小板粘附的关键因素。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α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可以结合vWF及凝血酶。GP Ibα基因至少有3种多态性:Kozak序列-5T/C多态性、HPA-2a/2b(humanplatelet antigen)多态性和VNTR(variant number of tandemrepeats)多态性。有证据支持Kozak序列-5C、蛋氨酸145和VNTR B/C基因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GP Ⅰbα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GPIbα的结构组成 GP Ib-Ⅸ是血小板膜的主要糖蛋白之一,每个血小板表面约有25 000个GP Ib-Ⅸ分子。GP Ib-Ⅸ-Ⅴ复合物包括两个GP Ib-Ⅸ单位和GPV。GP Ibα(分了量14万)  相似文献   

18.
吴涛  姜瑞民  苏颖 《北京医学》2011,33(8):701-703
血小板膜糖蛋白(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是血小板膜内、膜表面及血浆中特定的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在最初的止血、血小板黏附到细胞外基质及随后的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小板糖蛋白Ⅲa(glycoprotein Ⅲa,GPⅢa)PIA2多态性在山西省人群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6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判定各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GPmaT1565C在本组资料中突变频率低,64例CHD患者和84健康对照者中,仅发现1例为杂合基因型T/C,余均为野生型T/T。结论GPⅢa PIA2多态性存在人种和地域的差异,在山西地区人群中突变频率很低,与国外研究差异较大。GPⅢa PIA2多态性是否为山西地区人群罹患CHD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福平  李湘青 《医学综述》2014,20(19):3595-3597
目 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多态性,了解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复发组,10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初发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片段,根据产物的长度判断V NTR基因多态性.观察比较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出现频率的差异.结果 B等位基因于复发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初发组(χ2=10.059,P =0.002),基因型以CC、CD多见,BC在复发组显著高于初发组(χ2=12.20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等位基因、BC基因型、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B等位基因和BC基因型是其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