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性异常凝血酶原结构、功能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prothrombin)即凝血因子Ⅱ是最早被提纯和测定氨基酸序列的凝血因子。它是单链糖蛋白,在正常人血浆中的浓度为150~200mg/L[1]。凝血酶原属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被磷脂膜表面形成的因子Ⅹa、因子Ⅴ...  相似文献   
2.
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美国的头号杀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将带来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如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栓子脱落后导致的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包括冠状动脉(冠脉)栓塞、脑血管栓塞、肾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发病迅速、突然,病死率高,所以必须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空洞型肺癌与结核球空洞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院诊治的 12例空洞型肺癌和 8例结核球空洞的 X线表现及 CT影像 ,并对其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痰菌检查及治疗随访观察证实。 12例空洞型肺癌中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43~ 75岁 ,平均 5 6岁。病理检查 :鳞癌 5例 ( 42 % ) ,腺癌 4例 ( 3 3 % ) ,未分化癌 2例( 16% ) ,肺泡癌 1例 ( 8% )。 8例结核空洞中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 44岁。 12例空洞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 ,痰血 11例 ,胸疼 5例 ,发烧 6例 ;…  相似文献   
4.
李家增  邰怡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95-6695
目的了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选择东北三省境内30个病原实验室、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24名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男、女性别无差异(P>0.05),高级职称高于初级职称(P<0.05),洗刷人员希望了解更多的生物安全知识。结论继续强化生物安全知识教育,杜绝实验室感染,维护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动脉血栓形成及其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血栓形成大多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基础上发生的。粥样斑块破裂,内皮下的胶原纤维与血液中的成分相接触,凝血过程被启动,最终形成血栓,造成组织缺氧性损伤直至坏死。动脉血栓是各类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核心环节。整个血栓形成大致经过以下3个过程(图1)。  相似文献   
6.
抗凝血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hmidt(1892)、Morawitz(1905)、Wmeymouth(1913)等相继发现,血液中存有多种中和凝血酶的物质——抗凝血酶,其中以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病理情况下,如DIC、血栓形成、肝肾疾患、肿瘤等,血中的AT-Ⅲ水平明显下降。自1965年以来,已发现20个遗传性AT-Ⅲ缺陷的家系,在这种物质缺乏时,常伴有50%的血栓发生率。因此,对于AT-Ⅲ进行研究和临床上检测血中AT-Ⅲ的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是有意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和易栓症的分子缺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和易栓症的分子缺陷李家增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血友病甲。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血友病,而且随着凝血试验方法的建立和改进将血友病分为甲、乙、丙三型,并明确了其所缺失的凝血因子。但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与各型血友病有...  相似文献   
8.
764-3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有效成分764-3在体外能显著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ATP释放和释放相关性聚集,抑制作用呈明显量-效关系;0.01~0.08mmol/L764-3能延长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活化的迟缓期,而浓度增至0.08mmol/L以上时则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ATP释放。用负载aequorin的血小板悬液研究发现764-3可明显阻抑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胞浆Ca ̄(2+)浓度([Ca ̄(2+)]i)升高,且764-3对Ca ̄(2+)内流和内存Ca ̄(2+)动员均显抑制作用。764-3尚显著抑制AA诱导的血小板TXB_2生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764-3的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血小板AA代谢。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活化(粘附、释放和聚集)的正常与否,在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血小板激活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因为它在临床上与不少疾病,尤其是与常见的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有关,而且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60年代初发现ADP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开辟了研究血小板活化的新纪元。以后陆续发现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ADP释放、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种途径。7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发展和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10.
交联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