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肺内孤立性小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小结节60例,其中小肺癌38例,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12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6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做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对孤立肺内小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2例孤立肺内小结节患者,其中,炎性结节9例、结核球13例、小肺癌10例,于术前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结节的边缘、内部结构、CT值及强化程度,强化时间选取28、60、180 s,对其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分析肺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及动态增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经手术或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的肺部结节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表现及影像特征.结果肺孤立性结节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病变无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结核球(p<0.01),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使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有特征性,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定性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 4 a来经 X线平片或 CT平扫发现肺内孤立小结节病例 ,进行 CT动态增强扫描后经手术、活检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核瘤、错构瘤、炎性结节共 5 2例 ,分析良恶性病灶各自不同的影像表现。结果 :恶性病灶大部分呈分叶状结节 ,边缘毛糙 ,增强扫描 ,时间 -密度曲线上升 ,CT值增加 2 0 Hu以上 ,良性病灶边缘光滑或浅分叶状 ,时间 -密度曲线无上升改变。结论 :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良恶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小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CR、DR、CT平扫后发现的肺内小结节,以2.5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3 min后薄层扫描。动态观察其强化形态、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恶性结节明显强化,强化值较高,1 min内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强化迥异,无明显峰值出现。结论:动态增强CT对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建伟 《当代医学》2011,17(25):108-111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建立时间-密度曲线(TAC),统计分析CT灌注参数和强化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小肺癌与炎性结节的BV、PS值均明显高于结核瘤组P〈0.001,小肺癌组和炎性组之间的BF、BV、MTT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小肺癌组的PS明显高于炎性组。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螺旋CT灌注成像与常规动态增强扫描结合有利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肺四期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四期动态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3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48例建立肺四期扫描时相的肺孤立性结节(SPN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5~88岁,平均58.4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性质。其中肺癌30例、肺结核瘤10例、肺炎性结节8例。所有肺结节均先行常规肺部病灶平扫后加局部3~5 cm薄扫,再经肘前静脉注入100 m l碘造影剂(欧乃派克),注射速度2.5 m l.s-1,对SPNs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分析48例患者SPNs病灶平均平扫、肺四期的CT值及差值,增强程度及强化模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与结核瘤平扫与增强四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最大净增值平均为42.11 HU,结核瘤最大净增值平均为9.17 HU,炎性结节最大净增值平均为63.03 HU。肺结节动态增强中,以最大CT净增值15 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5%、准确性为79%。结论(1)肺结节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绝对增强值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一个指征;(2)肺四期动态增强对肺结节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能有效鉴别小肺癌和结核瘤,对肺炎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可结合时间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包括肺癌18例和肺结核球6例。测量各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中不同时间点(0s、30s、70s、120s和180s)相同层面感兴趣区的CT值,描绘并比较两种结节的CT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肺癌结节CT增强扫描后各时间点平均CT值较增强前增高在30Hu以上,而肺结核强化CT平均值增高在10Hu以下。两种结节的CT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不同。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和肺结核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640层螺旋CT采用容积扫描模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临床检查证实肺内结节的患者共28例,其中肺癌8例,结核球12例,炎性结节8例。采用东芝640层螺旋CT扫描仪器对患者进行扫描,后将结果上传至工作站进行处理,根据图像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所有结节注射对比剂之前平扫CT值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注射对比剂后三种结节最大增强CT值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三种结节增强类型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肺癌结节大部分表现为均匀强化,结核球表现为无明显强化,炎性结节主要表现为边缘强化。结论 640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肺内结节诊断与鉴别中存在一定价值,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快速成像、薄层扫描等优点,探讨肺部常见肿瘤(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结节)强化特征,进一步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3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3 mL/s的流率注入,碘普罗胺300对比剂100 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查找手术病理切片及临床追踪。结果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结核结节,但炎性结节强化峰值提前于肺癌,炎症结节的峰值位于注药后35 s附近,而周围型肺癌的峰值位于1 min~ 3 min.结核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依肿瘤血管峰值时间有助于鉴别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结节,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肺孤立结节增强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不同性质结节早期动脉期强化与实质期强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共搜集肺孤立性结节病变 5 6例 ,其中周围型肺癌 2 6例、炎性结节 2 2例、结核瘤 8例 ,均经手术病理或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以及 3~ 6月临床治疗追踪确诊。全部行CT平扫和以 2 .5ml s速率团注非离子造影剂 10 0ml后 30s和 12 0s增强扫描。观察结节强化形态 ,测定和分析强化程度并做动脉期和实质期强化程度的相关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结核瘤 (P <0 .0 1) ,而且强化形态也不同。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CT值和强化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者强化形态相似。但炎性结节实质期和动脉期强化程度呈强相关 ,周围型肺癌实质期和动脉期强化程度呈弱相关。结论 :CT平扫不能鉴别肺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增强CT扫描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均不同 ,可以进行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强化程度及形态均无显著差异 ,不易鉴别。实质期强化程度超过 4 0HU ,高度提示炎性结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同层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结节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的 42例肺孤立结节病变的临床资料 ,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前后CT增强值的变化 ,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研究相关性。结果 :肺癌和肺炎性结节显著强化 ,肺结核球和肺错构瘤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肺癌和肺结核球在 85s和 13 5s时间段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同层CT动态增强对肺孤立性结节的鉴别极有价值 ,CT动态增强中应重视淋巴结的观察 ,术前常规进行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23例≤3cm的肺部孤立性、实质性病灶进行简易动态CT扫描.其中M例为肺癌,7例为结核病.结果肺癌增强显著,首2分钟增强平均值4又HU,所有病例增强值>20Hu.肺结核瘤轻度增强或不增强,首2分钟增强平均伍6Hu,所有结核瘤增强征<历HU.作者认为应用*T检测肺结节的增强程度,有助于小肺病与结核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节样肺癌与结节样肺炎的定性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3例SPN患者,先行薄层(3.0-5.0mm)平扫,再静脉注射对比剂(优维显)100mL后,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并对其中47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60HU,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净增值为20-60HU,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恶性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良性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中追加三维重建对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欧阳红 《当代医学》2022,28(6):64-6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占位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病理类型已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85.00%;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走势存在差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SPH/PPH)与良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的PH、SPH/PPH与炎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确诊率。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非钙化性肺癌结节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周围型肺癌43例,分别为腺癌28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鳞癌10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鳞腺癌及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所有病例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与同期行动态CT增强的肺结核球15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增强前非钙化性肺癌结节与肺结核球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癌结节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结核球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良、恶性肺结节,尤其是非钙化性肺癌与肺结核瘤的鉴别诊断作用较大,可明显提高肺癌性结节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对14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假瘤7例,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最高强化值和出现的时间。结果 7例结核球中5例无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炎性假瘤均呈显著高度强化,最高强化值均在100HU以上,最高强化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6秒、28秒、30秒、32秒、33秒、110秒和122秒。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应肺结节的血供特点,对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结核瘤38例,平扫后,以2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5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一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将CT表现与富血管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38例结核瘤增强后扫描除2例外,强化值均小于20Hu,与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瘤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分别为19例、16例),占92%,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分别为2例、1例.结核瘤的无强化区为干酪样坏死灶,结核瘤的不同强化形态取决于包膜的富血管、完整度及厚度.结核瘤的时间密度一曲线低平,无明显峰值.结论结核瘤动态增强CT扫描在强化值、时间一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均有一定特征,可与周围型肺癌及炎性肿块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