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ET、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E2、ET,硝酸还原酶法测量NO的含量,应用回归相关统计方法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ET-1、NO与BMD、E2的关系.结果显示ET-1与NO、BMD、E2均呈显著性负相关,NO与BMD、E2均呈显著性正相关,BMD与E2呈显著性正相关.表明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病情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T和NO分泌失调,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从而形成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求血、尿、骨灰中Ca、P及钙调节激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中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1月龄雌性大鼠去卵巢后3个月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取血、尿、骨标本.测右后肢股骨、胫骨及第2~4腰椎骨密度,血清、尿、骨灰中Ca、P含量及血清中E2、CT、PTH含量.结果与正常假手术组对照,模型组右股骨、胫骨及腰椎BMD,右股骨湿重、干重、灰重及骨灰Ca、P含量,血清中E2、CT明显降低(P<0.01),而尿Ca排出量及血清PTH含量则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血Ca、P及尿P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Ca、P及E2、CT、PTH等调节激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难者体内的变化以及相关联系。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症者30例,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中Leptin、NO、IL6、BGP及雌二醇(E2)含量以及L2~L4椎体正位骨密度(BMD)。结果: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血清E2、Leptin、NO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IL-6、BG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6在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BGP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Leptin、NO、E2与BMD之间两两成较强程度正相关,IL-6与Leptin、NO、E2及BMD成中等程度负相关,BGP与Leptin、NO、E2及BMD成弱负相关,IL-6与BGP之间成弱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分泌IL-6细胞的活化,使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同时NO、Leptin水平降代,综合导致骨质疏松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观察消癖汤不同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的激素水平.结果:消癖汤高剂量组(F组)、消癖汤低剂量组(H组)与正常对照组(A组)比较,E2、PRL含量显著升高(P<0.01),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疾病模型组(B组)、病证结合模型组(C组)比较,E2、PRL含量显著降低(P<0.01),P含量显著升高(P<0.01).消癖汤中剂量组(G组)与A组比较,E2、PRL.含量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P含量降低(P<0.05);与B组、C组比较E2、PRL含量显著降低(P<0.01),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消癖汤可降低造模大鼠血清中升高的E2、PRL的含量,升高造模大鼠血清中降低的P含量,且作用与三苯氧胺类似.  相似文献   

5.
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NO、ET、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以艾灸百会穴治疗48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清NO、ET、SOD和MDA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NO及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艾灸治疗后可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清NO及SOD水平明显上升(P<0.01);血清ET及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艾灸治疗高血压病在使患者血压下降的同时,可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和调节氧自由基(OFR)产生与清除的酶系统.  相似文献   

6.
李琼  邓雪梅  罗汉川 《中药材》2007,30(5):583-585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动物模型的性激素水平(FSH、LH、E2)、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雌激素组、镇肝熄风汤组,治疗4周后,对各组的FSH、LH、E2、NO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①去势后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E2含量下降(P<0.05),用药4周后镇肝熄风汤组较模型组血清E2含量上升(P<0.05);②大鼠血清FSH、LH含量过低,FSH<0.05 IU/L,LH<0.07 IU/L,无法比较。③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NO下降,用药4周后镇肝熄风汤与雌激素组均能升高NO水平(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可提高去势大鼠E2水平,具有调节生殖内分泌的功能。同时可以提高血清NO浓度,对本方治疗绝经综合征的基础上,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滋水涵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骨保护素(OPG)、雌激素(E2)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PMO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和阿法迪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水涵木方,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骨密度测定,血清骨保护素、血清E2的测定。结果治疗半年,治疗组OPG水平显著降低,BMD及E2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半年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水涵木汤可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明显增加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驳骨灵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杌理。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观察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雌二醇(E)含量以及L2-4椎体正位骨密度(BMD)。结果:患者经驳骨灵口服液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NO、E2、Leptin水平均明显上升(P〈0.01),IL-6、BG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骨密度(BM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驳骨灵口服液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价值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雌二醇(E2)和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PMO患者94例,并选择来我院体检正常且绝经者40例。比较两组血清25(OH)D3、E2及不同部位的BMD,并将PMO按照中医证型分成脾肾阳虚组(n=35)、肝肾阴虚组(n=32)、血瘀气滞组(n=27),比较三组的血清25(OH)D3、E2及不同部位的BMD,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相关性,并分析患者血清25(OH)D3、E2与不同部位的B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eck、Ward、Troch处的BMD及血清25(OH)D3、E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Neck、Ward、Troch处的BMD以及血清25(OH)D3、E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Neck、Ward、Troch处的BMD及血清25(OH)D3、E2均低于肝肾阴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25(OH)D3、E2、不同部位BM...  相似文献   

10.
补肾活血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30例绝经半年以上的PMO妇女,口服中药"黄芪三仙汤”,每日1剂.用CHAllENGER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用ALCYON-1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24h尿钙(Ca2+)/肌酐(Cr)、羟脯氨酸(HYP)/Cr,用Mini-AIDAS全自动化荧光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雌二醇(E2).结果治疗3个月后,BMD增加0.3%,Ca2+/Cr、HYP/Cr及AKP明显下降(P<0.01),肾虚血瘀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3.3%.结果"黄芪三仙汤”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防止骨丢失.  相似文献   

11.
补肾宁心方对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补肾宁心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灌服补肾宁心方浓缩液(简称补肾方组),并以17 β-雌二醇为阳性对照(简称E2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简称模型组).12周后处死,取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取椎骨(L3-4)和左股骨测骨密度(BMD);取右股骨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胫骨提取总RNA,半定量RT-PCR分析护骨素(OPG)的mRNA表达.计算子宫对体重的比值,并行子宫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补肾方组的IFN-γ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IL-4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补肾方组与E2组小鼠的BMD均改善,骨小梁面积增加,OPG mRNA表达增加;但补肾方组小鼠的子宫明显小于E2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补肾方能够选择性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对子宫无或仅有轻微的刺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的偏移及提高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密骨颗粒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密骨颗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去卵巢的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对各组实验动物分别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离体股骨骨密度(BMD);采用生化或放免方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性酸性磷酸酶(TRAP)、骨钙素(BGP)、雌激素(E2)、钙(Ca)、镁(Mg)、磷(P),24h尿中的钙(Ca)、肌酐(Cr)、羟脯氨酸(Hop)。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密骨颗粒各剂量组可显著增加BMD,降低血清中BGP、TRAP、ALP活性,显著降低尿Hop/Cr(P<0.05);各组血清Ca、P、Mg,尿Ca/Cr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骨颗粒可明显降低骨转换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尤其对于松质骨骨密度的改善较突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药健肾方冲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作用机理。利用X线撮片及双能X线检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选择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健肾方冲剂治疗组30例及福善美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检测BMD、E2、IL-6、尿HOP/Cr、尿Ca/Cr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E2逐渐上升,IL-6、尿HOP/Cr及Ca/cr均明显下降;两组同一时间段相比,E2及尿Ca/Cr之间有明显差异。说明健肾方冲剂具有降低骨吸收的功能,这种功能可能与其提高体内性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分泌IL-6细胞的抑制,使IL-6分泌减少,抑制因IL-6增高而引起的骨吸收增强,并且降低尿HOP/Cr和Ca/Cr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给予电针配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药物组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骨密度、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雌二醇、24 h尿Ca/Cr值。结果针药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个月治疗后,与同期药物组比较,针药组患者血雌二醇升高(P<0.01),腰椎L1-4和右侧股骨骨密度(BMD)升高(P<0.05),24 h尿Ca/Cr值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活性氧与破骨细胞活性的相关性 ,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 ,测定其骨密度 (BMD) ,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 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TRAP) ,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及TRAP的不同并分析MDA、SOD与TRAP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DA与TRAP呈正相关 (r=0 .6 13,P <0 .0 1) ,SOD与TRAP呈负相关 (r = 0 .733,P <0 .0 1) ;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的血清MDA水平较正常组高而SOD含量降低 ,骨质疏松组的MDA和SOD亦较骨量减少组升高和降低 (P <0 .0 1)。这些结果说明活性氧能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 ,体内活性氧水平升高 ,进而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强 ,可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密骨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血清骨保护蛋白(OPG)和骨保护蛋白配体(OPGL)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年龄48~65岁的192名自然绝经的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对其中160例骨质疏松妇女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密骨片组54例,仙灵骨葆组53例,乐力钙组53例;其余BMD正常32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后12、2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OPG与OPGL水平、骨碱性磷酸酶(sBAP)、骨钙素(sOC)、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和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uNTx),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粗隆的BMD.结果 治疗24周后,密骨片组和仙灵骨葆组BMD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OPGL、sBAP、sOC均有明显升高,而OPG、sCTx、uNTx/Cr明显下降,乐力钙组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密骨片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较显著,与仙灵骨葆相仿.单纯服用钙剂不能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且继续骨流失.  相似文献   

17.
益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纯中药复方制剂益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阳性药对照的临床研究,将确诊的210例PMO患者分为治疗组、骨化醇组和安慰剂组,3组均日服等量的元素钙,同时分别服用益骨胶囊、骨化醇胶囊、安慰剂胶囊,观察新发骨折及骨痛等临床症状、腰椎L2-4及股骨上段骨密度(BMD)、(血、尿)骨代谢指标、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未见新发骨折,明显优于骨化醇组和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骨密度增加在L24为9.83%,在股骨颈为4.09%,在Wards区为4.60%,在股骨大转子为3.00%,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P<0.01);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尿羟脯氨酸/肌酐、尿钙/肌酐有明显下降(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有明显升高,雌二醇明显上升(P<0.05),睾酮无变化,雌二醇/睾酮显著上升(P<0.01)。观察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个别病例有轻度、一过性胃肠道反应,但不影响治疗。结论 益骨胶囊可以有效治疗PMO,能明显提高腰椎和髋部BMD,提高骨痛缓解率及活动连续时间、无椎体新发压缩性骨折,未见有可能相关的毒副反应;益骨胶囊既可以促进骨形成,又可以抑制骨吸收、提高性激素水平,是一个值得深入开发研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与评价安全、有效、可长期口服的防治骨质疏松(OP)药物。方法:分别用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治疗105例绝经后OP患者,选择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为观察指标。结果:中药治疗后BMD及血清CT、E2较治疗前升高,西药治疗后BMD、BGP、E2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中药治疗后较治疗前BMD平均上升5.42%,而西药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3.07%。血AKP、Ca、P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Ⅲ度OP患者的BMD明显低于Ⅰ、Ⅱ度。中药治疗后Ⅱ、Ⅲ度OP患者的BMD低于Ⅰ度;60岁年龄组的BMD显著低于40岁年龄组。结论:中药壮骨胶囊及西药钙尔奇D对绝经后OP治疗均有效,前者疗效似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归丸对去势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和Wnt/β-链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左归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戊酸雌二醇片0.05 mg·kg-1·d-1),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1·d-1)。从造模成功后(第13周)开始,每日灌胃(ig)1次,共持续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骨组织结构变化;双能X射线仪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和骨矿质(BMC);MTS Acumen3型生物力学测试系统检测各组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等骨代谢标志物含量及雌二醇(E2)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胫骨组织中Wnt2,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水平及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MD,BMC,最大载荷和刚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E2和PINP含量显著降低(P<0.01),BALP,BGP,TRAP含量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Wnt2,p-GSK-3βSer9,LRP5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股骨骨小梁稀疏变细,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雌二醇组和左归丸各组BMD,BMC,最大载荷和刚度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E2和PIN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BALP,BGP,TRAP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中Wnt2,p-GSK-3βSer9,LRP5,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股骨骨小梁较模型组变粗,数量增加,结构基本清晰。结论:左归丸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雌激素水平,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调Wnt2和LRP5蛋白表达,抑制GSK-3β的活性,减少β-catenin的降解,协调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耦联平衡,纠正骨代谢紊乱,从而改善骨组织形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