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对56例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ICC占同期手术的原发性肝癌8.74%,本组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胆管结石17例。术前确诊率为75%(42/56),发生在左肝34例,右肝22例。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率为51.79%(29/56)。姑息性手术35.71%(20/56),探查活检术10.71%(6/56)。根治性切除(R0切除)1、3、5生存率分别为80.83%、36.11%、12.90%,姑息性切除(R1、R2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77%、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4.07,P0.05)。淋巴结阴性组28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33.68%、14.03%;淋巴结阳性组19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05%、7.29%、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20,P0.05)。而肿瘤生长部位及是否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对生存无影响。结论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是及早发现胆管癌的重要途径,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境界不清,尤其大网膜增厚、腹水存在应想到腹腔广泛转移的可能,应用腹腔镜探查,减少剖腹探查几率。规则性肝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是ICC主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肝内胆管细胞癌在成人原发性肝癌中位居第二位,约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0%,且最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1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仍低于5%)。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唯一有效的途径。由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且外科切除后早期复发等诸多原因,造成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较差。患者的预后与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但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有  相似文献   

3.
万春  陈孝平  赵玉亭 《腹部外科》2009,22(4):238-240
目的探讨老年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1988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的老年(≥65岁)肝内胆管细胞癌36例与非老年(〈65岁)肝内胆管细胞癌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术后生存期并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组行根治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与行姑息性切除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10μg/L者1、3、5年生存率与≤10μg/L者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根治性切除术、CEA是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CEA水平和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6年期间收治的3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13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1年与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3/13)和76.92%(10/13),中位生存期为22.43个月;另24例行姑息性手术(均为肝内胆管内引流术),其1年与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12/22)和9.09%(2/22),中位生存期为15.42个月。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姑息性手术,如合理的肝内胆管内引流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结局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E-788)对本单位2005~2015年间5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7例根治性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有53例出现复发(截至统计时)。复发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3.6月(1~55月)。多因素分析提示  相似文献   

6.
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及其与肝细胞癌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与肝细胞癌比较 ,以指导临床诊治 ,提高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所 1980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行手术探查的胆管细胞癌 31例和肝细胞癌 2 75 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胆管细胞癌病人中HBsAg和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分别为 2 3% (7/31)和 16 % (5 /31)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43%、13%、7% ;2 75 8例肝细胞癌病人阳性率则分别为 73% (2 0 11/2 75 8)和 72 % (1972 /2 75 8) ,生存率分别为 78%、5 5 %和 44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 ,手术切除 (P =0 0 0 0 8)、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0 0 96 )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多因素分析 ,肝硬化程度 (P =0 0 3)、手术切除 (P =0 0 0 0 89)、肝门周围淋巴结转移 (P =0 0 49)是影响胆管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HBsAg阴性、AFP阴性及肝门淋巴结转移对诊断胆管细胞癌有重要价值。其预后较肝细胞癌差。手术切除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附64例 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 : 回顾性分析15年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其中35例行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19例;29例行胆管引流术,包括胆肠内引流术16例,胆管外引流术13例。结果 : 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0.0% , 53.3%及26.7% ;姑息切除组1, 2, 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 16.7%, 0%;胆肠内引流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45.5%和18.2% ;外引流组则为25.0%和0 。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疗效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较少见亚型,通过对83例临床特点的分析以加深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8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合并肝硬化与否分为两组,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83例中31例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年龄46岁,HBsAg阳性率87%(27/31),合并门静脉癌栓32%(10/31),淋巴结转移36%(11/31),CA19-9阳性81%(25/31),与不合并肝硬化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1%、11%、2%和67%、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值14.85,P<0.001)。结论合并有肝硬化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发病年龄轻,HBsAg阳性率、CA199阳性率、门脉癌栓发生率、淋巴结转移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肝叶切除术在肝门胆管癌手术中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部分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有34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局部切除15例,右半肝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半肝切除联合尾叶切除4例,左肝外叶切除联合尾叶切除1例,方叶切除3例,总体手术切除率为81%.其中25例根治性切除,包括8例局部切除,及17例联合肝叶部分切除,根治性切除率为60%.根治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28个月,姑息性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14个月,根治性切除术的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73%,4年生存率28%,姑息性手术1年生存率为57%,2年生存率27%.结论根治性切除的生存率比姑息性手术显著提高,联合肝叶部分切除能明显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手术收治的61例肝外胆管癌临床资料。结果其中胆管中段癌28例、胆管下段癌33例。胆管中段癌根治性切除率为64.29%,手术并发症14.28%,5年生存率38.89%;胆管下段癌根治性切除率为75.76%,手术并发症36%,5年生存率24%,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肝外胆管癌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手术仍是治疗肝外胆管癌的首选方法,胆管中段癌和胆管下段癌不需要区别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舞钢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门部胆管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79例,包括根治性性切除28例、姑息性切除18例、内引流或外引流术33例。另有7例行PTCD置管,6例放弃治疗。结果:手术病死率1.1%,根治性切除率35.4%,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50%和28.6%。姑息性切除的切除率22.8%,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55.6%、22.2%和11.1%。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两组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的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各种引流术和介入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手术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达64.3%(27/42),CA19—9阳性率为90.5%,根治性手术25例(59.5%),姑息性手术17例(40.5%),根治性切除肿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6/25)、36%(9/25)和12%(3/25);姑息性手术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7.6%(3/17)、5.8%(1/17)和0(0/17)。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评估、合理的术式选择能提高肝外胆管癌的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13例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包括行姑息治疗50例(姑息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63例,其中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2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行常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37例(常规根治组)。比较常规根治组及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术中输血、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情况以及两组病人术后90 d生存率,同时亦比较姑息治疗组、常规根治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三组病人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结果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率均高于常规根治性切除组(P<0.05),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90 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根治组在术后第1、3、5天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术后第1、3天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低于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P<0.05),但在术后第7天的ALT值及术后第5天、第7天的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手术组病人术后1、3、5年总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姑息治疗组(P<0.01)。结论在仔细评估、选择合适病例前提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是安全的,而且可获得与不需要血管切除重建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病人相似的疗效,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疗效优于行姑息性治疗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2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前诊断率为28.6%(8/28);根治性手术率75.0%(21/28),中位存活时间30个月;姑息性手术率17.9%(5/28),中位存活时间8个月;探查活检术率7.1%(2/28),分别存活2个月和4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内胆管结石有关,合并结石的肝内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应重视肝内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姑息性手术可提高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光动力微创疗法(PDT)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胆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组30例,在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光动力治疗。对62例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随访。 结果〓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43.3%及20.0%;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3.8%、25.0%及9.4%,生活质量FACT-Hep量表术后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胆红素水平、远处转移及治疗方法是影响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内镜光动力微创疗法(PDT)联合支架置入术提高了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生活质量,是胆管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管癌行腹腔镜下手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状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96例胆管癌患者(分型为Ⅲa、Ⅲb和Ⅳ)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2组,引流组应用经肝胆道引流治疗,手术组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比较用卡方检验(常规资料)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生存分析模型为Kaplan-meier乘积限模型,两组生存率比较为Logrank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引流组共有10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手术组共有17例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手术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引流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4.6%(P<0.05)。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明显低于引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2%(P<0.05)。引流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39.6%、14.6%和10.4%低于手术组1年、3年、5年生存率为60.4%、22.9%和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管癌行腹腔镜下手术患者近期疗效较经肝胆道引流治疗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长期生存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月-12月收治的32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 32例患者中,27例行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姑息性减黄治疗;10例联合门静脉受侵部分切除重建,4例联合门静脉及肝动脉切除重建.手术切除率为84.3%,根治性切除率达34.4%.6例术后出现胆瘘,4例出现胆瘘合并腹腔内感染,1例出现肠瘘,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出现腹腔出血,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43.7%.R0切除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45.5%、27.3%;R1/R2切除组则分别为66.7%、14.3%、0.结论 对于Ⅲ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半肝和(或)尾状叶,甚至联合肝门部血管切除重建的根治性手术,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可大大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204例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18例,Ⅱ型40例,Ⅲa型30例,Ⅲb型53例,Ⅳ型57例.其余6例未分型.术前行彩超、CT检查和MRCP检查与术中Bismuth分型对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7%、76.4%、100%.手术切除肿瘤9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55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胆道探查置管引流98例,开腹探查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2例.手术切除组和非手术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P<0.01),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二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预后因素。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9~2004年手术治疗的98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生存危险状态函数。影响术后生存期的主要因素有肿瘤是否切除、手术方式、肿瘤组织病理分化程度、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值、肿瘤转移方式。切除术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3.8%,29.1%,24.9%,引流术分别为3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最佳方案,扩大淋巴结、受侵神经清扫有助于提高远期存活率,正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病人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