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0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4例在外院诊断为肝癌,6例误诊为肝脓肿,予以抗感染治疗较长时间。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支持治疗,并良好控制体温,6例行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2周死亡。9例随访结果提示总体预后不佳,均于治疗后2个月至1年内死亡。结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癌应与肝脓肿相鉴别。对于此类患者,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影响肝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评估选择性一期肝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为肝癌的4209例患者中,有200例肝癌自发破裂.回顾性分析200例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预后,并与随机选取的202例同期未发生破裂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 cm是肝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因素.在200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中,105例行肝切除治疗、33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62例保守治疗.所有肝癌破裂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 ~72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2.5%、10%和4%.肝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72个月),TACE组为4个月(1~30个月),而保守组为1个月(1~19个月).行肝切除的肝癌破裂患者(105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1%、19.0%和7.6%,而同期未破裂肝切除肝癌患者(98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1%、59.8%和41.2%(P<0.001).结论 对于伴有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 cm的肝癌患者,应警惕肝癌自发破裂的高风险.选择性一期肝切除治疗的肝癌破裂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尽管其总体预后较肝癌未发生破裂患者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M2(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35例取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切片用抗肿瘤型M2-PK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出现黄染都被判为阳性,采用半定量法将染色强度分为未染色、弱阳性和强阳性三个等级,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0、<30%、30%~60%、>60%和100%五个等级。结果 35例标本中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均为100%,肿瘤细胞呈弱强度染色者7例,强染色者28例。高中低分化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2.7%、83.3%和83.3%,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均为80.0%,无远处转移和有远处转移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均为80.0%,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分别为85.7%、76.5%、83.3%和80.0%,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型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其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应用雷抑素对大鼠肝Kupfer细胞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受体移植术前3d连续口服1%羧甲基纤维素1ml/d(对照组)或雷抑素10mg/kg·d(用药组).分别于术后1,2,3,24h采血并取肝组织,检测血清TNF,ALT及肝MDA水平,观察肝超微结构及大鼠1周存活率变化.结果对照组移植术后3h血清TNF(53kU/L±041kU/L),肝MDA(4846nmol/g±236nmol/g)显著增加,TNF表达呈强阳性;而且药组TNF(09kU/L±011kU/L)肝MDA(3618nmol/g±154nmol/g)无明显变化,TNF表达阴性,两者相差显著P<001).电镜检查,对照组肝Kupfer细胞呈活化表现,而用药组肝Kupfer细胞呈非活化状态.对照及用药组术后1周存活率分别为0%和60%.结论术前应用雷抑素可抑制移植肝TNF和O2的产生,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以减轻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异位胆囊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异位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肝内胆囊2例,肝右叶的后下方2例,肝左外叶1例。B超检查有4例(80%)术前提示胆囊异位,而MRCP检查发现3例胆囊管汇合异常,无一例怀疑胆囊异位。全部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为腹腔镜手术,3例为开腹手术。结论B超为异位胆囊的首选检查方法,而明确有无胆囊管汇合异常则MRCP更有价值,异位胆囊切除手术中应注意胆囊三角的关系,避免损伤胆管。  相似文献   
7.
小肠恶性间质瘤属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一种,同时伴肝转移者较为少见。因其原发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肝转移病灶影像学诊断困难,常有误诊,并延误病情。我科近期收治以慢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小肠恶性间质瘤伴肝转移1例,行同时性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全叶切除附加所有转移或可疑转移的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甲状脲癌的主要方法。这是因为: (1)全部腺叶组织田除后,应用放射性碘扫描探测早期可治的术野外转移灶较容易;(2)清除全部甲状腺组织后,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的测定可以成为早期发现癌肿复发的一个敏感指标。(3)甲状腺全叶切除是清除多中心生长肿瘤的唯一可靠方法,而高分化甲状腺癌有30~80%为多中心型。在直视下行根治术后,在许多病例中仍能发现有残留腺组织或转移淋巴结的碘摄入并需行放射性碘治疗,由此给病人带来不适及较严重的放射损害。作者应用术中闪烁扫描技术(IOS),可以发现并清扫小到2mg的残留甲状腺或瘤组织,从而使真正的全甲状腺切除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外科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外科医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肝胆外科学理论教学中,融合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综合运用LBL、CBL、PBL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年轻医师学习、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年轻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调动年轻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的肾静脉以上至横隔以下的腔静脉段,作为肝切除的一部分而被切除。有时,由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该段腔静脉后的分离和随后的止血都极困难。所以,1989年Tzakis等报道了一种保留下腔静脉全长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称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Piggyback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此后,学者们对这种术式又进行了某些改良,使得这一技术更趋完善。有人认为,背驮式手术技术是肝移植的最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我院于1996年5月至今,已分别对成人和儿童3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1手术方法我院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