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482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4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膳食炎症指数(DII)与颈动脉斑块内增强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颈动脉斑块复查的7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表调查患者的日常饮食数据,应用膳食营养软件计算食物的膳食成分/营养素的DII指数。根据患者DII指数分组,即DII指数为正数纳入促炎饮食组(n=35),DII指数为负数纳入抗炎饮食组(n=42);并根据患者DII指数划分5个等级,即≤-1.05、-1.05~-0.33、-0.33~0.38、0.38~1.22、≥1.2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斑块,对其斑块厚度、回声类型、斑块造影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相关系数法检验。结果促炎饮食组35例患者共41枚斑块,抗炎饮食组42例患者共47枚斑块。促炎饮食组的斑块厚度较抗炎饮食组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促炎饮食组超声造影增强多于抗炎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II指数与颈动脉斑块内膜有无增强呈显著性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659,P < 0.001)。结论促炎饮食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较厚,DII指数越高,颈动脉斑块斑块内增强特征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多模态成像:随着分子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多模态成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成像方式,联合超声、CT、MRI、光声及SPECT等各自独特的成像优势,只使用一种对比剂即可获得多种模态增强显影,同时得到疾病的解剖学、分子学及功能学信息。这对疾病的诊断、受检者的健康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都有重要意义。 寻靶:通过对微泡外壳进行改建,将特异性配体结合或连接到微泡表面,这些微泡可通过血液循环聚到特定的病变组织上,并长时间停留于靶组织或靶器官,从而达到使病变组织在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标记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的目的。背景:近来年,分子成像结合医学影像技术和靶向分子探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相互结合能够在分子水平对靶组织进行观察,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实时无创成像。 目的:制备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探讨其体外超声/CT/MRI成像效果,观察其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作为外壳、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作为配体,通过双步乳化法制备包载磁性颗粒和全氟辛溴烷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cRGD-PLGA-Fe3O4-PFOB,检测其理化性质。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以双蒸水稀释为不同质量浓度的混悬液,体外观察其超声、CT、MRI显影效果。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验证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连接情况和体外靶向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测定不同质量浓度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 结果与结论:①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分散度好,大小较均匀,单个纳米粒呈球形,数个黑色的铁颗粒分布于壳膜上,平均粒径为(221.5±60.3) nm,Fe3O4包封率为38%;②随着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质量浓度的降低,样品的超声回声强度、CT值均逐渐降低;随着纳米粒中Fe3O4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MRI T2加权信号强度逐渐降低;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环八肽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的连接率为94.13%;体外靶向实验显示,大部分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聚集于大鼠肝星状细胞细胞HSC-T6周围;④不同质量浓度的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对大鼠肝细胞BRL-3A活力无影响;⑤结果表明,载磁性颗粒靶向纳米粒探针不仅能作为多模态显像剂用于超声、CT、MRI,且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有较强的靶向能力,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ORCID: 0000-0001-8470-8548(李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13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患者采用不同资料方法后相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中耳积液时间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复发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过程中,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活体猪肝射频消融(RFA)模型,观察河流效应(RFE)对相应流域肝细胞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选取3个目标肝段,在超声引导下紧贴目标肝段血管置入射频消融电极,每个位点消融6min,结束后完整取出肝脏,镜下观察沿门静脉与肝动脉相应流域肝细胞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消融毁损区域呈椭圆型,毁损最大宽径为2.2±1.1cm.镜下观察消融后相应门脉流域肝组织呈明显热损伤改变,如血窦明显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固缩等,其周边肝段组织未见明显损伤.结论 射频消融过程中河流效应对相应门脉流域肝细胞具有热损伤作用,损伤沿该门脉血管供应范围分布,损伤程度随距离增加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单位相对畸变是医用硬性内窥镜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性能参数,它的测定和控制对医用硬性内窥镜的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很重大的意义。本文就YY 0068.1-2008中对单位相对畸变的测定方法进行梳理和诠释,使其清晰易懂,以帮助生产商和相关检测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单位相对畸变的测定方法,加强对其控制,保证内窥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进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毗邻胆囊周边不同部位的肝细胞癌患者5例,肿瘤直径2.5~ 4.2cm,采用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对胆囊不作分离与切除,射频消融过程保中持胆囊壁的连续完整.术后通过B超及CT了解肿瘤有无复发,并观察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术后3d行B超检查见胆囊壁近消融区处边缘增厚,厚度0.3~0.5cm,CT显示胆囊壁密度增高.术后6个月增强CT显示5例患者肿瘤边缘均无强化,胆囊完整,达到肿瘤一次性完全消融.随访18 ~ 36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达到一次性完全消融并保持胆囊壁的连续与完整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热量在周围肝脏组织中的热传导效应(HCE)及其有效作用范围.方法 以离体猪肝为实验对象,模拟射频消融在肝组织中的热传导效应,记录猪肝组织在不同温度热源及作用时间下,热源中心向外辐射的温度场随时间的衰减规律,观察肝脏表面色泽及形态变化并记录范围数据.结果 肝组织热源中心温度70℃以上时,在10min以内有效作用半径均达到5mm,若继续增大至10mm,则热源温度需维持在80~90℃以上,其中80℃时维持近40min才会达到治疗温度(>55℃),而90℃仅需要25min.结论 当热源温度维持在80~90℃时,持续25~40min,热传导效应可使周围肝组织10mm范围达到55℃以上的治疗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压力梯度的非气性腹腔内压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及代谢的影响,明确麻醉状态下大鼠的安全腹腔内压力范围.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配进入0、5、10、15mmHg 4个不同程度的腹腔加压组,分别以IAP0、IAP5、IAP10、IAP15表示,每组6只.腹腔内加压采用非扩张性气囊,依据分组不同进行不同程度的腹腔加压,时间30mmin.分别于基础状态(S1)、腹腔内加压末期(S2)、去除腹压后20min(S3)、去除腹压后40min(S4)4个时间点,自大鼠股动脉抽取动脉血气标本,测定血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及乳酸(LAC)水平.实验结束前,留取血液用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肌酐(Cr)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右侧颈动脉插管,监测动物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动物均无死亡.S2期IAP15组大鼠MAP较IAP0组下降42%(P<0.01),而IAP5、IAP10组MAP未见明显下降(P>0.05).各组动物在S1、S2、S3、S4期HR变化均不明显(P>0.05).动脉血气方面,IAp15组动物于S2、S3期时pH值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p<0.01),S4期时PH仍末完全恢复正常(P=0.045).各组间不同时点PaO2、PaCO2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S2、S3、S4期,IAP15组大鼠LAC值均明显高于IAP0、IAP5、IAP 10组(P<0.01),而HCO3-、BE值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与其他3组比较,IAP15 ALT值明显升高(P<0.01),各组之间血Cr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麻醉状态下大鼠可耐受10mmHg下的安全非气性腹腔内压,应避免采用15mmHg的腹腔内加压.  相似文献   
9.
Bile duct has great attraction to surgeons due to its special anatomical location,unique biological features and origin of complicate disease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represented by laparoscopic ch...  相似文献   
10.
The reform of medical concepts,development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of medical techniques bring surgeons from the era of soldering iron to the digital era.In the 21st century,the demand fo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