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 在复杂泡型肝包虫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年四川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泡型肝包虫病例117例, 其中男60例, 女57例, ASA分级ⅠⅣ级, 按照时间顺序分成3组:A组 (n=35) , 传统管理组, 所有患者按照既往流程行围术期管理;B组 (n=44) :过渡期管理组, 按照ERAS流程进行操作;C组 (n=38) :标准流程组:所有患者在合作医院进行79 d适应性处理后入院, 再完全按照ERAS流程进行操作.记录患者手术全程BP、HR、液体出入量、麻醉与手术时间、恶心、呕吐、感染等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3组心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 出血量、输血量及合并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组术前饥饿口渴发生率、输液量、尿量、术后恶心、呕吐、感染等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床日大于C组 (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肝包虫手术临床路径优化能明显降低患者围术期并发症, 降低平均住院床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肝包虫病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手术治疗的167例囊性肝包虫病例,其中术后出现胆漏者46例,观察内囊摘除术(A组)、内囊摘除联合大网膜填塞术(B组)、包虫囊肿完整切除术(C组)、肝部分切除术(D组),比较术后胆漏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外引流置管时间的情况。结果 C、D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体外置管引流时间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胆漏发生率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包虫囊肿完整切除术术后胆漏发生率低,带管引流时间段、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肝包虫手术治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3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47例进行对比分析.随机分为A组(后腹腔镜手术组)和B组(开放手术组),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等生化结果的影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A组比B组少3.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比B组减少145.4 ml;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A组比B组提前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A组比B组减少3.7 d;生化结果变化情况:A组与术前2d相比,术后1 d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后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前术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成为肾上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不同直径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疝环直径分成研究组(A组,n=48)和对照组(B组,n=60)两组,其中B组患者疝环直径均<10 cm,A组患者疝环直径均为10~20 cm。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比对其术程、创口直径、术中失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平均术程、创口直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与B组的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在直径<20 cm的腹股沟疝患者中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麻醉期间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液体治疗对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60例择期进行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患者麻醉期间选用FloTrac/Vigileo监测液体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的预后效果。结果:术后24 h后(T6)试验组患者心指数(4.44±1.21)L/(min·m2),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患者(3.89±1.01)L/(min·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监护室停留时间(15.43±4.54)h和住院时间(15.56±4.1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监护室停留时间(20.68±5.31)h和住院时间(19.22±4.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期间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进行液体治疗对胶质瘤患者可有效提高心指数,明显缩短其在监护室的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急诊科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6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32例(行腹腔镜手术),B组30例(行开腹手术),比较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患者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3.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于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7.
熊伟  俞小炯  董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99-100,103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比研究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和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改良绕肝提拉法(liver hanging maneuver)肝切除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164例需行半肝切除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A组,n=49),半肝入肝血流阻断组(B组,n=56)、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组(C组,n=59)。比较各组间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术后血浆管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A组出血最多,C组出血最少,经比较C组和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并发症例数和输血例数以C组最少,A组最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第3、7天,A组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肝功能恢复最快。结论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比第一肝门阻断肝切除更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改良式绕肝提拉法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术后恢复快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向荣超  邓志纲  向春华  智星  鲍峰  沈俊 《西部医学》2018,30(12):1805-1809
【摘要】目的 探讨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及Roux en Y吻合术对行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及术后1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A组(Billroth Ⅰ式吻合术,n=22)、B组(Billroth Ⅱ式吻合术,n=30)、C组(Roux en Y吻合术,n=28)。记录并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年,采用Chew 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两组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均为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晚于A组与B组,且住院时间长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反流烧心感症状评分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残胃炎、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吻合口炎症、吻合溃疡、残胃炎、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端胃癌根治术后选择Billroth Ⅰ式吻合术操作更加简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少,更符合人的正常生理通道;Billroth Ⅱ式吻合术操作虽较Roux en Y吻合术更为简便,但并发症多;Roux en Y吻合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但其抗反流效果及安全性更好,并发生少。  相似文献   

9.
李伟  张庚  王亮 《广西医学》2016,(1):82-84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放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224例及B组236例,两组患者均行胆道探查术治疗,术后A组行胆总管末端放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B组行胆总管置T型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 B 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 B 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漏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胆道探查术后胆总管末端放置细支撑管联合胆总管一期缝合可降低胆漏的发生率,减少胃肠减压引流量,有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在肝囊肿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肝囊肿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2)和B组(n=43),其中A组行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复发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组ALT、AST及TBIL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明显低于A组的26.19%(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98%,明显低于A组的23.81%(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与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患者有较佳的临床效果,两者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相当,但与后者比较,前者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蒋宇  程磊  邓鑫  詹利  郑立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1):1521-1526
目的评价深度肌松对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人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分为中度肌松组(A组)和深度肌松组(B组)。A组在肌松监测下泵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维持中度肌松;B组在肌松监测下泵注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维持深度肌松。2组病人术中容量管理均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策略,入复苏室后继续进行肌松监测,在肌松监测仪指导下给予肌松拮抗药及拔除气管导管。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手术视野评分、平均气腹压及平均气道压,恢复指数、拔管时间及复苏室驻留时间,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评分,术后早期恢复质量评分、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平均气腹压、平均气道压均低于A组(P < 0.01),B组苯磺顺阿曲库铵使用量、恢复指数、拔管时间均高于A组(P < 0.01)。B组病人术后各时间段肩痛评分均低于A组病人(P < 0.01),术后6、24 h,B组病人内脏痛及恶心呕吐评分均低于A组病人(P < 0.01)。B组术后1、3 d的恢复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 < 0.01)。B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 < 0.01)。结论将深度肌松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能够在保证术野的前提下降低气腹压力,提高病人早期恢复质量,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为围术期麻醉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术后康复效果是否优于限制性液体治疗(restrictive fluid therapy, RFT)。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FT组和GDFT组,每组各30例。RFT组维持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不超过术前基线水平的20%。GDFT组采用唯捷流监测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维持SVV≤13%。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得分情况。结果: 与RFT组比较,GDF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术后2、5、10周GDFT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RFT组(P均<0.01)。结论:术中基于唯捷流监测系统的GDFT可促进肥胖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的气腹压力对幼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围术期心输出量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研究幼儿腹腔镜疝气手术围术期心输出量的变化。90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儿30例,A组术中气腹压8mmHg;B组气腹压10mmHg;C组气腹压12mmHg。分别记录患儿吸入七氟烷后静卧3min后(R)、患儿气管插管后5min(T。)、气腹后1rain(T2)、气腹后5min改变体位时(T3)、气腹后10min(T4)、气腹结束后1min(T,)、气腹结束后5min(T。)及手术结束拔管后5min(1r7)各个时间点的心输出量、HR和MAP,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患儿气腹后HR、MA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而心输出量气腹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20min内的短小腔镜手术,采用8—12mmHg均对患儿心输出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7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342条肢体)分别行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A组,286条肢体)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B组,56条肢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CEAP分级、患者自身对手术效果及整体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48 h疼痛较轻、下床时间稍早(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的CEAP分级、手术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患者的整体评价A组优于B组(P〈0.05)。结论: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美观、患者满意度高,是此疾病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EVLWI+ITBVI组54例,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技术测定EVLWI和ITBVI指导液体管理;对照组52例,常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的达标时间和达标率,治疗1 d和3 d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清乳酸、血肌酐,72 h内液体管理数据,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EVLWI+ITBVI组6 h的EGDT达标率比对照组高(75.9%比55.7%,P<0.05),而EGDT达标时间和24 h的EGDT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EVLWI+ITBVI组3 d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较1 d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EVLWI+ITBVI组3 d时血肌酐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EVLWI+ITBVI组0~6 h液体入量和液体平衡量比对照组多,其余时段入量、出量、平衡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ITBVI组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的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CVP指导的液体管理相比,ITBVI和EVLWI可以更精确评估和指导严重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比较二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拔导尿管时间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术后患者恢复程度与腹内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以指导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方法:对60例患者根据UBP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行膀胱全切、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进行UBP与生命体征、术后恢复程度观察指标的监测。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05),心率、呼吸频率、疼痛三个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压与术后恢复患者各项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腹内压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心率、呼吸频率、疼痛呈正相关,与每日进食量、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患者腹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手术后恢复与腹内压变化有密切关系。UBP监测腹内压,是观察原位回结肠新膀胱手术后患者病情及手术后恢复程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新理念在肝脾创伤性破裂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患者,按照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致伤原因、入院C反应蛋白(CRP)水平、基本用药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TS指导下处理措施,包括尽量不留置各种导管、采用快通道麻醉技术、强化镇痛及保温、采取限制性液体治疗策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等;分析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5天CRP水平,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术后每日VAS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诊疗费用,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76例患者均治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第5天应激水平降低,苏醒及拔管时间提前,日均VAS疼痛评分降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天数减少、诊疗费用明显降低(P<0.05),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TS理念在肝脾破裂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缩短救治周期,减少医疗投入,加速此类创伤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