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颌骨埋伏牙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38例已拍摄X线头颅侧位、全景片发现埋伏牙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通过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观察埋伏牙数量、形态、位置、根尖生长方向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全部为上颌骨内埋伏牙,共计46颗。轴位图像及MPR、CPR、SSD齿科软件包的综合应用可清楚准确显示埋伏牙的形态、位置及与牙列根尖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综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是显示埋伏牙的有效检查方法,对颌骨埋伏牙正畸治疗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于江  范春花  许艳珍 《中外医疗》2009,28(22):166-166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对齿料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12~28岁齿科正畸矫形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颔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多排螺旋CT三堆成像能清晰的显示患者埋伏阻生牙在领骨中的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精确显示埋伏阻生牙形态,位置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齿科矫形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骨内埋伏牙的定位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颗颌骨内埋伏牙采用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以获得任意方向的三维立体图像或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地展示埋伏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5.
尹俊  赵祖来 《西部医学》2010,22(5):917-918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的Dental 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患者颌骨进行1mm薄层扫描,利用Dental CT软件重建出牙齿、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和矢状位断层图像,与原始轴住图像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Dental CT软件能清楚的重建出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和矢状位断层图像,能清楚显示牙、颌骨微小病变,可为牙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Dental CT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无伪影,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齿科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 CT的特殊齿科扫描 (Dentascan)软件的临床应用。方法 :利用 Dentascan软件对患者的牙齿 ,颌骨部位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 ,根据不同的切层距离重建出牙齿 ,颌骨部位的不同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 ,与轴位的图像结合 ,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DENTASCAN软件能重建出整口牙 ,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 ,清晰显示牙根 ,牙髓腔 ,牙槽骨 ,牙周软组织 ,可对牙、颌骨内微小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 :DENTASCAN软件扫描密度分辩力高 ,无重叠无伪影 ,定位准 ,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先进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牙螺旋CT重建成像方法.方法 对31例患者采用1.0 mm层厚HDCT和ADCT两种方式扫描并摄全景X光牙片对比.结果 螺旋CT重建图像在显示颌骨和牙组织解剖结构、下颌管切牙管位置、周围骨皮质受累及牙根受累等方面优于全景X光牙片(P<0.01);ADCT图像显示病变与周围骨皮质关系以及牙根受累情况时较HDCT图像清晰(P<0.05).结论 HDCT重建是一种优秀的显示颌骨解剖特征和异常病变的成像方法;ADCT图像质量优于HDCT,应尽量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Dental成像技术在磨牙区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磨牙区部分缺失牙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重建出二维图像后导入工作站,通过专用Dental软件包及3D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应用Dental软件及3D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拟种植区颌骨的全景形态,局部牙槽骨的高度、宽度、骨质密度及牙槽骨与下颌管及上颌窦的关系,牙列的空间关系等。结论 多层螺旋CT Dental成像技术是磨牙区牙种植术前设计和评估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全景齿科成像技术在上、下颌骨埋伏牙矫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上、下颌骨埋伏牙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用Dentascan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成像(SSD)重建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牙体断面及三维立体图...  相似文献   

10.
64排CT与全景牙片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与口腔全景X线牙片对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及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全景X线牙片疑上颌埋伏牙患者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应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做三维重建和多层面重建,获取相应牙体的任意平面、任意方位图像.结果:42例患者,38例为上颌前部埋伏牙,25例埋伏牙位于腭侧,9例埋伏牙位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牙种植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对拟种植区域牙槽骨形态和质地评估的意义。方法在牙种植术前通过普通牙片及颌骨全景片筛选出17例不能明确牙槽骨的条件能否接受种植的患者,取牙模型,在拟种植区制作带有钛管的放射导板,戴入患者口腔,进行颌骨多排螺旋CT扫描,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牙槽突的高度、宽度和密度,判断是否具备种植条件,对于符合种植条件者采用ITI种植系统进行牙种植术。结果15例患者成功接受牙种植治疗,2例分别因牙槽骨宽度不足5.3mm和牙槽嵴顶距上颌窦距离不足3mm被判定其骨组织条件不能直接接受牙种植手术。结论三维重建能为种植术前颌骨非安全区及牙槽骨缺损区提供可靠且较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牙齿正畸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2mm,薄层重建后,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并联合运用横轴面图像进行术前诊断。结果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牙齿畸形,尤其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数目、形态、唇鄂侧位置及与邻牙关系,54例牙齿畸形患者术前与术后诊断一致,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牙齿正畸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牙齿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斌  王虎  汪永跃 《四川医学》2009,30(8):1244-1246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曲面体层x线影像的失真率大小以及失真率的矫正。方法采用胶片直接测量和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两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功种植的47张曲面体层X线片资料。结果各区域的水平失真率有明显不同,以前牙区的绝对值及变化范围最大,从-7.9%到40.0%,均值25.7%;前磨牙区、磨牙区均值分别16.2%、17.7%。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垂直失真率均值分别为27.0%、23.8%、27.3%。间接数字化图像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值随扫描时所选择的dpi数值变化而呈正比的变化;其水平失真率均值为1.85%,垂直失真率均值为4.94%。用计算机软件测量得到的失真率比在胶片上直接测量小很多:二者水平和垂直失真率的差异平均为18.21%、21.09%。结论不同患者不同的颌骨部位,失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后索拉非尼应用治疗期间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于我院诊治的38例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术后出现进行性气急而给予索拉非尼治疗。分析患者的病理学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CT)及癌胚抗原(CEA)阳性率;通过分析患者用药前、用药8周后、用药32周后的MSCT图像并计算目标病灶最大径线及其缩小率,进而评估MSCT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后索拉非尼应用治疗期间中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学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癌组织均有CT及CEA弥漫(+)但CK19、Tg表达不定;用药8周后患者癌组织内降钙素CT和CEA阳性率15.79%(6例)和26.32%(10例)用药4周后68.42%(26例)和73.68%(28例)用药前100%(38例)和100%(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结果显示:用药前MSCT图像显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病灶形态、边界及密度等情况均得到改善,有65.79%(25例)患者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高于用药前13例(34.21%)规则、14例(36.84%)清楚(P0.05);用药8周后患者目标病灶最大径线用药4周后用药前,用药8周后患者肿瘤进一步缩小但其缩小率用药4周后,且各用药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图像显示,MTC术后患者应用索拉非尼治疗后病灶形态、边界及密度等情况均得到改善,目标病灶最大径线缩短、瘤体缩小;表明MSCT对评价索拉非尼治疗MTC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技术对骶尾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直接数字X线摄影(DR)检查后未发现骨折而临床怀疑有骶尾椎骨折的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通过ADW4.1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所有图像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读并评定.结果 38例DR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MS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检出隐匿性骶尾椎骨折33例,阳性率为86.8% (33/38),包括横行骨折14例,侧块骨折5例,近关节骨折6例,劈裂骨折3例,撕脱骨折5例,共累及42节椎体,5例患者排除骨折.二维重建(MPR/CPR)检出33例,检出率为100.0%,三维重建(VR)检出26例,检出率为78.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5).结论 MS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能对骶尾椎隐匿性骨折准确地做出诊断,当X线平片检查阴性或可疑骶尾椎骨折时应及时行MS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回顾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s)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 38例患者G1肿瘤10例,G2肿瘤4例,G3肿瘤24例。14例G1、G2肿瘤患者中,12例平扫呈团块状及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轮廓光整;2例表现为不规则团片状低密灶,内有小点片状钙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影像表现为动脉期显著强化,晚期强化密度减低;发生于下消化道者病灶静脉期或平衡期达强化高峰。结论本组GI-NENs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G1及G2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灶显著强化,发生于上消化道者具有呈"快进慢出"特征,下消化道者强化高峰较晚;G3级肿瘤MSCT影像表现与其它病理类型消化道恶性肿瘤不易鉴别,需依靠病理学特征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CT(MSCT)、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60例临床怀疑胰腺癌患者的MS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比较MSCT、MRI对胰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对胰腺癌早期分期确诊率。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38例,MSCT诊断胰腺癌敏感度84.2%,特异度77.3%,准确率81.75,较MRI的92.1%、72.7%、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对早期胰腺癌确诊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在CT图像上表现出胰腺肿大、形态不规则特点,增强扫描可见胰腺实质内低密度肿块;胰腺癌MRI呈T1WI低或略低信号、T2WI混杂或略高信号特点。结论 MRI相比MSCT对胰腺癌诊断敏感度、准确度略高,而MSCT诊断特异度略高,各有优势,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浸润型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胃癌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患者术前均有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所有病例均口服胃对比剂,在低张状态下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40例病例中MSCT检出病变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38/40).根据MSCT表现结果可见38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壁增厚.胃壁局限性增厚者28例,胃壁弥漫性增厚者10例,周围侵犯者17例, 淋巴结转移者25例,远处脏器转移者9例.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0%(32/40),MSCT与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较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浸润型胃癌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