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内囊前肢和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4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并分别在术前与术后2周、6个月、1年、2年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BOCS、HAMA、HAMD量表评定以及术后疗效评定.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因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术后各期YBOCS、HAMA、HAMD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70.6%)明显低于术后2周的总有效率(94.1%),但术后1年、2年的总有效率与术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与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疗效显著,并可保持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灶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8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均行内囊前肢毁损术,毁损灶长度左侧内囊为10 mm,右侧内囊12 mm,术后1、3、6个月短期随访并以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治疗有效11例(61.1%),部分有效1例(5.6%),无明显改善或无效6例(33.3%)。病人术后Y-BOCS评分显著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立体定向下双侧腹侧内囊前肢小毁损术对难治性强迫症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多为短期、可恢复,是药物与心理治疗无效后的一种增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32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MRI导向市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评测.结果 32例手术病人中19例强迫症状完全消失,8例明显改善,3例稍有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出现意志减弱.其中1例经过系统心理治疗后恢复;2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情感和行为幼稚.结论 MRI导向市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有明显而稳定的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礼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外科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在经过长期内科治疗疗效甚微的情况下,先后行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损术及伏隔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结果内囊前肢毁损术后症状有较好改善,但术后3个月症状开始反弹,并于术后12个月行伏隔核毁损术。第2次术后6个月,强迫症状和强迫缓慢开始明显改善,再次术后12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对于强迫缓慢型难治性强迫症,在内科方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多靶点外科治疗或许是一种尝试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鑫  夏晓 《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31-43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5例伴有强迫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接受共6个月的心理护理,并在基线、干预后3月末、干预后6月末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干预后6月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Y—BOCS评分以及HAMA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在干预后3月末、6月末,干预组的Y—BOCS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  相似文献   

8.
双侧扣带回及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强迫症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组合对顽固性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强迫症26例。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及2年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进行评估。结果26例强迫症中,手术后各时间段测定的Y-BOCS评分、强迫思维评分和强迫行为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的多靶点组合治疗,对顽固性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经精神科专科医师正规药物 心理 行为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强迫症病人 ,采用MRI定位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 ,术中用电阻抗及高频电刺激验证靶点 ,80℃ / 6 0s射频破坏。术前术后由精神科医师进行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评定及FDG PET检查。结果  2 8例手术病人中 16例 (16 / 2 8)强迫症状完全消失 ,8例 (8/ 2 8)显著改善 ,4例 (4 / 2 8)无明显变化。并发症 :1例术中出现脑内血肿并破入脑室 ,经脑室引流及保守治疗后恢复 ;12例术后有轻度认知障碍及短暂记忆障碍 ,3~ 10d后恢复 ;2例术后有人格改变 ,表现情感淡漠 ,兴趣缺乏、懒散。在精神科量表检查中 ,焦虑、强迫及抑郁症状表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结论 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 ,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有明显疗效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手段 ,除改善强迫症状外 ,它也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内多靶点毁损术对伴有严重行为障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的疗效.方法 对11例严重行为障碍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行CT和微电极导向下单侧或者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双侧内囊前肢、隔区毁损术.在手术前、术后2周、6个月、1年分别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术后患者行为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4例患者抽动症状消失,7例患者的抽动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YGTS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减分率达77%左右;手术对患者的行为障碍改善明显,术后一年仅3例患者遗留轻度行为障碍.结论 单侧或者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双侧内囊前肢、隔区毁损术对伴有严重行为障碍的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