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足底模型分析尖足步态、蹲伏步态痉挛性脑性瘫痪(CP)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探讨其与正常发育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方法:选择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收集的60例CP儿童步态数据,按步态情况分为正常发育组、尖足步态组、蹲伏步态组,每组20例。采用三维步态采集与分析系统采集步态运动学数据。测试前先完成静态试验,校准计算机模型的物理标记点。每次测试时,研究对象以正常步速在指定区域内向前行进10 m,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3组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AP)位移、内外侧(ML)位移和中心位移斜率;踝关节最大推进力时足底压力中心与足底坐标系原点的水平距离(COP-AJC_(0));踝关节/膝关节AP、ML方向的杠杆臂和外力矩的差异。结果:(1)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特征: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COP-AJC_(0)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COP-AJC_(0)、足底压力中心前后侧位移明显更大,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斜率明显更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踝关节、膝关节杠杆臂和外力矩:与正常发育组比较,尖足步态组和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膝关节AP杠杆臂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尖足步态组比较,蹲伏步态组踝关节AP杠杆臂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踝关节/膝关节AP、ML外力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良足底模型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和下肢关节杠杆臂特征分析能够精确、客观地反映痉挛性脑瘫儿童步态生物力学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新的分支,已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疾病如运动障碍病、癫痫、疼痛和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以及新的植入材料的进展,使功能神经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所采用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诸多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威猛、卡氮芥 2种药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胶质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测定了 2 0例胶质瘤细胞对单独或联合应用威猛、卡氮芥 2种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并利用逆转录 PCR(RT- PCR)技术检测各标本中 mdr- 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1 ) 2种化疗药物联合应有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0 .0 5) ,联合用药时肿瘤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 (2 )体外药敏试验与 mdr-1基因表达符合良好 (P<0 .0 4 ) ,说明各胶质瘤联合化疗的体外耐药与 mdr- 1 m RNA表达有关。结论 亚硝脲类和鬼臼毒衍生物联合应用对胶质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胶质瘤体外药敏试验和 mdr- 1 m RNA检测可以提高胶质瘤化疗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为肿瘤个体化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RER阳性与RER阴性脑胶质瘤中TGF-βⅡR基因突变的差异,探讨TGF-βⅡR基因突变在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CR-MIA,PCR-SSCP,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40例脑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中,复制错误阳性组(RER阳性)与RER阴性组之间TGF-β-ⅡR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脑胶质瘤40例中8例(20%)表现为TGF-βⅡR基因异常,其中RER阳性8例中6例(75.0%),RER阴性32例中2例(6.3%),表现TGF-βⅡR基因异常,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02)。结论:TGF-βⅡR基因突变在RER阳性星形细胞瘤中发生率较高,TGF-βⅡR基因异常可能是III,IV级星形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拦截沉淀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拦截沉淀法,即池内装有拦截体,运动絮凝颗粒一是在三维空间上与拦截体碰撞吸附在拦截体上,完成碰撞吸附沉,是絮凝颗粒在拦截体背水流方向的旋涡区内完成接触凝聚沉淀,三是池是拦截体是固定颗粒度,为低浊度水中絮凝颗粒结成可沉淀絮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拦截沉淀池单位体积处理能力高于平流沉淀池,出水水质及混凝剂耗量优于斜(管)沉淀池,拦截沉淀池是集拦截碰撞,接触絮凝,絮团聚集为一体的原理创立的一种新型沉淀池,拦截体材料取用方便,且处理单位水量安装拦截体投资仅是斜板用材料投资的40%以下,因此应用拦截沉淀对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为提高处理水量和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提高沉淀后水质及降低混凝剂耗量进行了改造,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237例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小儿脑瘫流涎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所有接受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的237例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根据流涎分级法确定是否改善.结果:治愈75例;显效56例;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75.11%,5岁以上总有效率60.94%,术中出血1例,2例出现Honer综合征. 结论:双侧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小儿脑瘫总体有效率在75.11%,完全控制率31.65%,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并可有智能语言障碍、斜视、吞咽进食困难、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故可推广应用于小儿脑瘫流涎症状的治疗,且应提倡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功能神经外科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明  孙成彦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1-182,185
功能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的一个新的分支,它广泛应用于功能性疾病如运动障碍病、癫痫、疼痛和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以及新的植入材料的进展,使功能神经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功能神经外科领域所采用的新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诸多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丘脑出血的NICU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丘脑出血的病人采用积极的神外监护室的治疗手段,包括控制血压、呼吸机维持呼吸、营养支持治疗等方法。结果 15例病人中仅有2例死亡,9例意识清楚,有些病人生活可以自理。结论 NICU的枳极治疗可以延长丘脑出血病人的生存时间,部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深部电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自 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 ,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 ,并基本取代了毁损手术。本中心自1999年 11月以来共为 31例患者植入 4 1侧深部电极 ,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 (STN)刺激 10例 ,单侧STN刺激 2 0例 (其中 4例为已作过对侧或同侧Vim毁损术 ) ,单侧苍白球内侧核 (GPi )刺激 1例 ,现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 :(1)观察对象 :31例PD患者中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年龄 37~ 82岁 ,平均年龄 (6 4 2± 7 5 )岁 ,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进行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运动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STN的DBS治疗对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的DBS治疗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双侧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侧STN的DBS治疗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其投射区域的基底上行和下行通路以及相应的皮层高级中枢的代谢改善,从而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