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丽敏  高燕  李鸿燕  李敬  陈骅  刘占全 《重庆医学》2014,(27):3649-365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 )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两组,即无DN组和DN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实验室指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的相关因素。结果3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N患者108例,患病率为30%。DN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无DN组(P<0.05);DN组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与无D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BMI、SBP、HbA1c、FPG、UA与DN的发生有关。结论 DN的发生与病程、BM I及血糖、血压、血脂、U 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和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葵胶囊。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醛固酮( ALD )、血管紧张素II (AI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素氮、血糖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UAER、ALD、AII、HbA1c、血肌酐、尿素氮、血糖及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均无明显变化( P >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ALD、AII、HbA1c、血肌酐、尿素氮和MAP均低于治疗前( P <0.05);对照组治疗后UAER、ALD、AII、尿素氮和MAP均低于治疗前( 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UAER、ALD、AII、HbA1c、血肌酐和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ACEI及ARB治疗早期DN效果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及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对6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68例脑梗死并2型糖尿病、71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出血患者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尿素氮(BUN)及肌酐(Cr)、血糖(GLU)、血脂(TG、TC、HDL、LD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酸、肌酐、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较脑梗死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相比无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BUN较脑出血高(P〈0.01),但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无差异(P〉0.05)。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压、血脂、尿酸、肌酐、尿素氮均无差异(P〉0.05)。患者血尿酸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血肌酐及TG水平为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脑卒中及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变有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治疗时应关注血尿酸水平,除生活方式的干预外,降压治疗时,调脂、避免应用影响血尿酸药物,如利尿剂的长期应用,选择具有降压、逆转动脉重塑、肾脏保护同时降血尿酸药物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108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ABI〈0.9为PAD组,ABI≥0.9为非PAD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检出PAD患者28例(25.9%)。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h血糖、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PAD;合并糖尿病PAD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血糖高、TG高、LDL—C高、HbA1c高。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PA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lbum 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因素,以早期预防和指导DN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和体检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同步测定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按ACR分为3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正常清蛋白尿组),男性41例ACR<22 mg/g,女性49例ACR<31 mg/g;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微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2例:ACR 22~220mg/g,女性41例:ACR 31~220 mg/g;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大量清蛋白尿组)男性33例、女性42例,ACR>220mg/g。所有受检者分别记录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尿微量清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并做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的ACR、FBG、PBG、血尿酸、FIB、TG、HbA...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血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及糖代谢、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探讨不同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功能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60例对象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及空腹血糖并糖耐量减低(IGR)组、正常对照组,检测CysC、β2MG、UAER、Scr、BUN、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bA1c、hsCRP等指标,统计各组指标差异。结果各糖尿病前期组β2MG、CysC、HbA1c%、hsCR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GT组、IGR组β2MG、CysC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FG组HOMA-IR显著高于CON组,P〈0.05;hsCRP与FPG、2hPG、HbA1c%、CysC、β2MG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餐后血糖、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前期肾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和头颅CT或MRI。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年龄大、女性构成比高、病程长、HbA1C水平高、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0.05)。回归分析显示,FIB与LDL、年龄、HbA1C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DM病程延长,长期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及胰岛素抵抗,老年2型DM患者FIB明显上升,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1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BG),、血甘油三酯(TG)、血胆固醇(CHO)、血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的变化,并与对照组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TG,CHO下降,P〈0.05;HDL升高,P〈0.05或更低;Cr降低,P〈0.05;UAER明显减少,P〈0.01。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8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患者3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其分为达标组(HbA1c〈7%)和未达标组(HbA1c≥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为50.5%,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患者FBG[(6.0±1.1)mmol/L比(7.7±1.5)mmol/L,t=11.60,P〈0.01)]、2hPBG[(9.3±1.7)mmol/L比(11.3±2.2)mmol/L,t=9.00,P〈0.01)]和TG[(1.8±1.2)mmol/L比(2.3±1.2)mmol/L,t=2.2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心血管病变(68.9%比84.2%,χ2=5.335,P〈0.05)、脑血管病变(33.5%比48.0%,χ2=6.078,P〈0.05)、蛋白尿(18.1%比38.2%,χ2=14.385,P〈0.01)、周围神经病变(21.3%比40.1%,χ2=11.952,P〈0.01)和视网膜病变(30.3%比45.4%,χ2=6.789,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2hPBG、TG呈正相关(r=0.75、0.63、0.25,P〈0.05或P〈0.01),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r=-0.53,P〈0.01)。结论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现状较国内平均水平较好;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HbA1c与FBG、2hPBG、TG和血糖监测频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SF)、空腹胰岛索(FINS)、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以及血压、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SF与WHR呈正相关(P〈0.05),与SBP、FPG、HbA1c、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与BMI、DBP、FINS、TC、TG、LDL—C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F明显升高,提示铁蛋白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晓敏  钟兴  潘天荣 《安徽医学》2018,39(2):162-16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3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I值将其分为ABI降低组54例(ABI<0.9)与ABI正常组181例(0.9≤ABI<1.3),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指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BI异常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ABI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ABI降低组患者年龄、病程、HbA1c、TG、尿A/C比值均高于ABI正常组,eGFR低于AB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eGFR是ABI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与ABI呈正相关(r=0.597,P<0.05).结论 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低水平的eGFR是T2DM患者ABI异常的危险因素,ABI下降与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 例在该院经病理确诊为DN 的患者, 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采用回归性分析贫血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以及DN 病理分型和肾小管损伤评 分的关系;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性别DN 患者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非贫血组肾小球滤过率估 算值(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血清铁(SI)、转铁蛋白(TR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高于贫血组(P <0.05),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UACR)、糖尿病病程(DD)低于贫血组(P <0.05)。②男性患者中,非贫血组DD、 Scr、BUN、UACR、hs-CRP 低于贫血组(P <0.05),HbA1c、ALB、TG、eGFR、SI、TRF、总铁结合率高 于贫血组(P <0.05);女性患者中,非贫血组UACR、hs-CRP 低于贫血组(P <0.05),eGFR、ALB、HbA1c 高于贫血组(P <0.05)。③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男性患者eGFR、ALB、DD、hs-CRP 与贫血相关(P <0.05); 女性患者ALB、hs-CRP 与贫血相关(P <0.05)。④Ⅱ a 型患者的Hb 水平高于其余病理分型患者(P <0.05)。 ⑤非贫血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于贫血组(P <0.05)。结论 DN 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包括DD、肾功能恶化、 铁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等,肾小管及间质损伤可能是肾功能异常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38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UACR和VPT,根据UACR分为无蛋白尿组(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5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与格列美脲组,每组各29例,分别给予艾塞那肽和格列美脲治疗,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 A1c)、血脂、尿素(blood urea,BUN)、肌酐(creatinine,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变化。结果 24周治疗后,两组FPG、2 h PG、H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艾塞那肽组体重、BMI、SBP较治疗前降低(P0.05),24周治疗后,艾塞那肽组UACR、TGF-β1、SBP、体重、BMI较格列美脲组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通过降低血糖、血压,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排泄及抗纤维化作用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C-反应蛋白(CRP)与T2DM合并高血压、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T2DM患者,分成单纯DM组、DM合并高血压组和DM肾病组,测定血UA、CRP、Cr、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结果DMEH组和DN组血uA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DN组血C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单纯DM组(P〈0.001,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UA与DBP、TG、Cr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血UA与FINS呈正相关;CRP与FPG、UAER和C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和CRP可能参与T2DM高血压及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监测可作为DMEH和DN的预告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 G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300例, 采用液态酶法检测血清GA, 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等其他生化指标, 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等信息。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中GA(%)高于无并发症组[22.6(18.0~28.2) vs. 20.1(17.6~25.0), P=0.012]。Pe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 HbA1c(r=0.818, P<0.001)、空腹血糖(r=0.534, P<0.001)、总胆红素(r=0.129, P=0.025)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r=0.276, P<0.001)与GA呈正相关, 而体重指数(r=-0.131, P=0. 024)、肌酐(r=-0.117, P=0. 043)、尿酸(r=-0.213, P<0.001)及同型半胱氨酸(r=-0.130, P=0.024)与GA呈负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GA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8)。结论  GA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姚振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75-397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350例,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葡萄糖(2 hPG)。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0≤UACR<300 mg/g)患者水平,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患者水平(P<0.05)。196例FPG<7.0 mmol/L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54例FPG≥7.0 mmol/L患者(P<0.05)。203例HbA1c<6.5%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47例HbA1c≥6.5%患者(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FPG、HbA1c和2hPG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苯那普利对 2型糖尿病患者尿铜蓝蛋白 (Cp)及尿白蛋白 (Alb)的影响。 方法  8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控制血压组和苯那普利组。记录及测定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腰围、臀围、腰臀比、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素氮、肌酐、尿酸、血脂、血白蛋白 ,并留取晨尿测定铜蓝蛋白、白蛋白及肌酐 (Cr) ,随访 6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 ,比较尿Alb/Cr及尿Cp/Cr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控制血压组及苯那普利组尿Alb/Cr和尿Cp/Cr水平均下降 ,苯那普利组尿Cp/Cr下降较控制血压组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可降低尿Cp/Cr及尿Alb/C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ormal albuminuria,NA)组、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组、临床白蛋白尿(clinical proteinuria,CP)组。比较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以及空腹C肽(fasting blood C-peptide,C-P)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年龄、病程、WHR、SBP、DBP、LDL-C、TC、HbA1c、C肽、UA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SBP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29、1.088,P值均小于0.05)。结论 DN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及SBP独立相关,重视对DN相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DN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肾病(DN)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代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相关性,探讨GA、HbA1c等代谢标志物对糖尿病及DN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1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7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108例DN患者),病例组患者按AC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正常清蛋白尿组)、早期DN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DN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另选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所有受检者年龄、性别,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 (Lpa)、Hcy、HbA1c、GA、尿微量清蛋白及尿肌酐,计算ACR并进行比较,分析各项指标水平的改变与糖尿病DN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的GA、HbA1c、TG、TC、LPa和Hcy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1);3个病例组间,随着各组患者ACR的升高,其GA、HbA1c、TG、Lpa和Hcy水平均有上升趋势(P<0.05),T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A、HbA1c、TG、Lpa、Hcy与ACR的变化具有相关性(GA:r=0.89,HbA1c:r=0.91,TG:r=0.62,Lpa:r=0.78,Hcy:r=0.72,均P<0.05);TG、LPa、Hcy的变化与HbA1c、GA水平的改变无显著的相关性(TG:r=0.31,r=0.41,P>0.05;Lpa:r=0.27, r=0.42,P>0.05;Hcy:r=0.24,r=0.33,均P>0.05)。结论:GA及其相关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和DN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病程密切相关。联合检测GA及糖尿病相关标志物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