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口服吡拉西坦片对照来评价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项颈部腧穴和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84-1786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VD的治疗中,"通督调神"针法作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色疗法,经过大量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其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患者与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该针法是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大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逐渐显现。温通针法作为一种特色针刺方法,由"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创立,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查阅了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报道,从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吡拉西坦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认识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变化,评价其认知功能及社会行为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明确,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温通针法是名老中医郑魁山所创经典针刺手法,该手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针对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参考已发表学术论文,对温通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采用"头手足三联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进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评定MMSE-R量表积分,通过前后对照分析,评定疗效。[结果]针刺治疗前后MMSE-R量表积分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采用"头手足三联针法"治疗脑梗死性痴呆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血管性痴呆(VD)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关系紧密。传统医学治疗VD的优势逐渐显现,因其安全便捷、疗效肯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研究查阅了近10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报道,从头针、体针、头体针联合针刺、电针、眼针、针药结合、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多方面治疗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各针法疗效显著,均高于一般药物组或常规治疗组。同时对于研究中所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验证“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临床试验期间,正常口服控制自身基础疾病药物及盐酸多奈哌齐片。对照组选择常规头穴针刺方案,治疗组运用“金钩钓鱼”针法针刺金精、玉液等腧穴;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法针刺额前部组穴,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8周。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血清(Hcy)、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BDAE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MMES、BDAE评分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Hcy、血浆NO含量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含量及血浆NO含量的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钩钓鱼”针法联合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失语有显著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类型。西医对于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针刺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针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机制进行回顾,为探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针刺组施与“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对照组给与喜得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Bless行为量表(BBS)、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脾培元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补脾培元益智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每日1次,连续治疗21天。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中医证候评分及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为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培元益智针法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证候及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平均速度,优于传统针刺方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用头针久留针法;西药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 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剌组总有效率为86.8%,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久留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上,论述了原络通经针法理论。提出并介绍了具体操作方法,探讨了针刺治疗V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焦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入院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病程及类型等基线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DL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焦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5.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尼麦角林治疗,运用长谷川痴呆修订量表(HDS)测评。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5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HD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针刺组给予通督醒神针刺法,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与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DNF与Trk 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通督醒神针法能上调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BDNF与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具有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腧穴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选穴与腧穴配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F)等8个数据库,纳入建库至2018年10月1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对腧穴归经、使用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共33篇,涉及经脉前3位(总占比10%以上)依次是督脉、胆经、胃经;主穴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位于头面部,配穴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位于四肢部;单穴中百会穴出现频次最高;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和五输穴。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循经取穴以督脉、胆经、胃经为主;穴位多集中于头面部,以百会穴、四神聪穴、神庭穴为主,同时根据兼加证配以四肢部的腧穴,以足三里穴为主;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门诊就诊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双侧八脉交会穴,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法配合病侧常规体针,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配合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对于头穴丛刺法配合病侧体针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记忆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祛风通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服用都可喜。观察两组MMSE-R、ADL、HDS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MSE-R、ADL、HDS治疗前后的评分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而针刺治疗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祛风通络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国以来国内外所有针刺治疗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分析。结果:供纳入14个RCT研究,进行Jadad评分和临床有效率的M eta-分析,其中,电针与西药组对照,95%可信区间[1.86,4.64],P<0.00001;针药配合与单纯使用针刺的有效率,汇总OR 1.29(95%C I 0.23,7.38);针药配合与西药组对照,汇总OR 5.55,(95%C I 1.69~18.16)。结论: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总体疗效的提高有满意的效果,其它针法由于样本量较小,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