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常用治法的循证医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寻求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到目前为止确有疗效的可靠证据。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全面检索建国以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针灸治疗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依次为电针、毫针、激光针和穴位注射。结论 未检索到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可靠证据.为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磁共振探查光明、太冲穴与大脑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引入,其无损伤性的研究手段,为古老针刺方法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前景,人们从大脑的不同功能着手,尝试着用fMRI来解开经络穴位与大脑的相关性。目的:通过fMRI观察针刺光明、太冲穴位时,大脑不同区域的相关反应。设计:以医学院的健康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医院的针灸科,一所中医药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及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医疗中心。对象:实验于1997-06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医疗中心进行,健康志愿者19例,皆为医学院学生。男4例,女15例。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无针刺经历,无神经及精神病史。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视觉刺激加针刺单侧组7例,男2例,女5例。视觉刺激加针刺双侧组6例,男l例,女5例。单纯针刺双侧组6例,男1例,女5例。方法:用fMRI对不同条件的各组学生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映以及是否诱导其功能进行了观察.针刺用无菌无磁性的不锈钢针(直径为0.25mm,长约30mm,华佗牌,苏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每穴操作完后,询问其得气情况。针刺的所有例数统一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针灸医师完成。主要观察指标:大脑皮质的血氧饱和水平(BOLD)的变化,幅度,响应延迟,时间波动。大脑视觉皮质功能区是否被激活。结果:视觉刺激加针刺单侧组,视觉刺激加针刺双侧组在视觉刺激时以及光明和太冲穴进针时未观察到视区BOLD的相应变化。视觉刺激加针刺单侧组,视觉刺激加针刺双侧组,单纯针剌双侧组在观察其单侧和双侧行针时均观察到视区BOLD的变化。其中6例在岛叶、颞叶顶下小叶、上丘、楔叶、枕中回等出现象数聚集。结论:针刺对单侧和双侧穴位的刺激均能改善大脑相关区域的BOLD,但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到目前为止确有疗效的可靠证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全面检索建国以来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针灸治疗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依次为电针、毫针、激光针和穴位注射。结论未检索到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最可靠证据,为针灸临床疗效的评价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磁共振探查光明、太冲穴与大脑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引入,其无损伤性的研究手段,为古老针刺方法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前景,人们从大脑的不同功能着手,尝试着用fMRI来解开经络穴位与大脑的相关性.目的通过fMRI观察针刺光明、太冲穴位时,大脑不同区域的相关反应.设计以医学院的健康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医院的针灸科,一所中医药大学的基础医学院及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医疗中心.对象实验于1997-06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放射医疗中心进行,健康志愿者19例,皆为医学院学生.男4例,女15例.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无针刺经历,无神经及精神病史.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视觉刺激加针刺单侧组7例,男2例,女5例.视觉刺激加针刺双侧组6例,男1例,女5例.单纯针刺双侧组6例,男1例,女5例.方法用fMRI对不同条件的各组学生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映以及是否诱导其功能进行了观察.针刺用无菌无磁性的不锈钢针(直径为0.25 mm,长约30 mm,华佗牌,苏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每穴操作完后,询问其得气情况.针刺的所有例数统一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针灸医师完成.主要观察指标大脑皮质的血氧饱和水平(BOLD)的变化,幅度,响应延迟,时间波动.大脑视觉皮质功能区是否被激活.结果视觉刺激加针刺单侧组,视觉刺激加针刺双侧组在视觉刺激时以及光明和太冲穴进针时未观察到视区BOLD的相应变化.视觉刺激加针刺单侧组,视觉刺激加针刺双侧组,单纯针刺双侧组在观察其单侧和双侧行针时均观察到视区BOLD的变化.其中6例在岛叶、颞叶顶下小叶、上丘、楔叶、枕中回等出现象数聚集.结论针刺对单侧和双侧穴位的刺激均能改善大脑相关区域的BOLD,但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小柴胡汤促进四物汤改善血虚小鼠造血机能的实验研究,探讨"少阳春生之气"对气血化生的有促进作用。方法:制造小鼠血虚模型后分别采用早晚两个时段,以四物汤与小柴胡汤合煎剂、四物汤、四物汤小剂量和小柴胡汤小剂量灌胃给药,测定给药各组对小鼠WBC、RBC、HGB、HCT、PLT各项血常规指标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的影响。结果:早上给药后小柴胡汤小剂量组对RBC、HGB、HCT的含量显示出了作用,P0.05;晚上给药后四物汤组对HGB的含量显示出了作用,P0.05;小柴胡汤小剂量组对HCT的含量显示出了作用,P0.05。结论:小柴胡汤有促进四物汤补血功效发挥的作用,说明李东垣"少阳春生之气"理论对治疗血虚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医药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疗效评价的现状和不足,讨论将生存质量(QOL)作为中医药治疗MCI疗效评价重要指标的必要性,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验证“通督调髓”电针法干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拟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医学A级证据.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方法,将192例M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96例.电针组采用电针神庭、百会、四神聪、风池隔日1次;尼莫地平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图形再认测验,结束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采用MMSE量表进行随访评价.结果: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50.0%(47/94),优于尼莫地平组的34.4%(32/93,P<0.05).治疗第1疗程后两组MMSE总评分,认知、记忆和言语维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疗程后MMSE量表总评分,认知、记忆和视空间技能维度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电针组优于尼莫地平组(均P<0.05),但言语维度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图形再认得分治疗2个疗程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优于尼莫地平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MMSE量表总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针组远期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通督调髓”电针法和尼莫地平均能显著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电针较尼莫地平更能显著提高MCI患者的综合认知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且在改善MCI患者认知、记忆和视空间技能维度方面尤佳;在结束治疗后的半年时间内,电针的远期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柴胡止血液对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影响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置器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宫内膜组织,给含药血清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的方法测定ERK1/2和PI3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4号组织的归脾汤组升高了PI3K磷酸化水平,P<0.05;1号组织的柴胡止血液组有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趋势;3号组织的柴胡止血液组有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趋势;5号组织的柴胡止血液组有升高PI3K磷酸化水平的趋势;2号组织的归脾汤组有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的趋势;4号组织的归脾汤组有升高ERK1/2和PI3K磷酸化水平的趋势。结论:对于出血量大的肝旺患者,柴胡止血液可能通过激活ERK1/2通路来增强血管的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出血量较小的肝旺患者证,柴止血液可能通过激活PI3K通路来调节组织抗炎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氏运用夹脊穴经验浅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蔓佳  胡玲香 《陕西中医》2002,23(5):432-433
夹脊一名首见于《素问·刺疟篇》,“十二疟者……又刺项以下夹脊者必已。”是对夹脊穴最早的描述。“夹背脊大骨之中 ,去脊各一寸”(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最早明确提出了夹脊穴的位置所在。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0 .5寸 (同身寸 ) ,与背俞穴相平行 ,共三十四个 ,是十四经以外的经外奇穴 ,后世又有人加入颈夹脊。本文所论述的夹脊穴包括颈夹脊在内 ,共四十六个穴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胡玲香副主任医师多年临床实践 ,证明夹脊穴具有针刺安全 ,治疗范围广泛 ,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