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髓CD34^+β2m-CD90^+细胞在受体大鼠纤维化肝内的定居、生长以及对受体肝的影响。方法将雄性肝纤维化大鼠的骨髓CD34^+β2m-CD90^+细胞用PKH26-GL标记后,从门静脉注射到预先经放疗的同种模型雌性大鼠肝内;PCR检测雌鼠血清Y染色体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PKH26-GL标记的骨髓CD34^+β2m-CD90^+细胞在受体肝内的分布;病理学检查移植骨髓CD34^+β2m-CD90^+细胞后大鼠肝纤维化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肝内白蛋白、α-SMA的表达,放免法测定受体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水平,斑点杂交检测肝脏Ⅰ、Ⅲ型前肢原mRNA的表达。结果 在移植后2周内,雌性受体血清一直能检测到Y染色体特异的Sty基因表达,肝内有PKH26-GL红色荧光分布并有聚集成团趋势;受体肝纤维化减轻,间隔和胞周性纤维化较对照组改善;受体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α-SMA、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下降(P〈0.05),白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 大鼠骨髓CD34^+β2m-CD90^+细胞自体移植入纤维化肝后,可能定居并有一定程度的增殖;大鼠移植CD34^+β2m-CD90^+细胞后,受体肝纤维化程度有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VIP对人脐血CD34+细胞向肝系分化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人脐血造血干细胞(HSC)向肝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分选技术纯化人脐血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纯度;VIP和混合因子(包括VIP、EGF、HGF)作用CD34+细胞后,酶联免疫化学法测定CD34+细胞及上清AFP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34+细胞上肝系标志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质素19(CK-19)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D34+细胞上ALB表达;巢式RT-PCR方法检测CD34+细胞上AFP、ALB的mRNA表达,随机选送ALB产物测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4+细胞上不表达CK-19蛋白,但有AFP和ALB蛋白表达;VIP作用CD34+细胞14 d后, 细胞内的AFP质量浓度(165.00±8.51 pg/mL)较对照组(270.00±11.37 pg/mL)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显示VIP作用后CD34+细胞内ALB蛋白表达有减弱趋势.人脐血CD34+细胞表达了AFP mRNA和ALB mRNA,随机选取ALB产物测序与GeneBank中ALB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人脐血CD34+细胞表达肝系标志AFP、ALB,虽未见CK-19表达,但仍提示造血干细胞有向肝细胞横向分化的可能.VIP降低了人脐血CD34+细胞AFP及ALB表达.这种对造血干细胞内胚层细胞标志物表达的抑制,提示VIP对HSC向肝细胞横向分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肝硬化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MSCs,分别用含有HGF、EGF、HGF+EGF或不加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Al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骨髓MSCs生长良好,表型为CD29阳性,CD34阴性。诱导组细胞可在21~28d时,形态变为三角形、多角型或类圆形。诱导组细胞7d检测到AFP的表达,21、28d检测出CK18阳性,并以时间依赖方式产生Alb。未诱导组在以上时间点未检测到上述指标。结论HGF、EGF均能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肝细胞分化,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取志愿者骨髓,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MSCs,用含有HGF、EGF、FGF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型,检测诱导后细胞胆红素处理能力。结果:骨髓MSCs生长良好,表型为CD29阳性,CD34阴性。诱导后细胞可在21~28 d时形成肝样细胞。诱导7 d后细胞检测到AFP的表达,第14天时CK18呈阳性表达,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率增加,并能显著降低胆红素浓度。结论:HGF、EGF、FGF联合能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具有处理胆红素能力的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mMSCs。A组原代培养;B组原代培养分别加刺激因子50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50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于培养的7、14、21、28d,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糖原染色情况。结果:分离纯化B组大鼠的mMSCs,应用HGF和FGF-4诱导10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测定B组显示,培养第7dAFP即出现阳性,第21d表达明显减弱;第7dCK-19染色阳性,以后增强;第14d白蛋白与CK-18染色开始阳性,以后表达逐渐加强。A组在培养过程中不表达AFP、ALB、CK-18和CK-19。糖原染色显示,B组第14d开始阳性,-直持续到第28d;A组未见阳性染色。结论:大鼠mMSCs在较高浓度的HGF及FGF-4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6.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能力。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液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培养进行定向诱导,分别于1周和2周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经诱导后细胞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的表达。结果诱导1周后RT-PCR检测MSCs示AFP表达,诱导2周后的MSCs AFP呈阴性,而ALB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MSCs在体外特定的条件下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能否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方法:采集正常产妇脐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MN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HGF+FGF4、无生长因子4种处理因素 进行诱导培养,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的第7、14、21、28天采用RT-PCR检测AFP、白蛋白及C-met、F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抗原和CK18的表达,PAS 法进行糖原染色。结果:诱导前检测到C-met、FGFR2 mRNA的表达,诱导后第7和21天分别检测出AFP和白蛋白mRNA的表达,第28天检测出CK18、肝细胞抗原的表达及糖原染色阳性细胞,无生长因子诱导组未检测到肝系细胞标志。HGF+FGF4诱导组肝系细胞标志阳性率均高 于单独生长因子诱导组(P<0.05)。结论:HGF、FGF4均能在体外诱导人脐血MNC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有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探索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MSCs分化的潜能及条件.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CD44、CD106、CD29、CD90、CD34等,对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以10~40 ng/ml的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第3代MSCs,观察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摸索integrin β1的表达与MSCs分化状态的关系.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CD44、CD106、CD29、CD9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CD34为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MSCs经不同浓度的EGF体外诱导7 d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EGF浓度为30 ng/ml和40 ng/ml时,细胞角蛋白出现阳性表达;体外诱导14 d,呈角蛋白染色阳性的细胞比例进一步增加,同时integrin β1表达量下降.结论体外培养的MSCs在EGF诱导下,具有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倾向,同时integrin β1可能在MSCs分化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应用Galectin-3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的效果,筛选出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并验证Hippo 信号通路。方法对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提取、分离、传代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分为SD大鼠 BMSCs(A组)、SD大鼠BMSCs+0.5 μg/mL Gal-3(B组)、SD大鼠BMSCs+20 ng/mL HGF(C组)、SD大鼠BMSCs+0.5 μg/mL Gal-3+20 ng/mL HGF(D组)和大鼠肝细胞(E组)。分别在诱导后7、14、21、28 d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观察,并行实时 定量PCR 以及Western blot 检测,鉴定其分化情况。取B组细胞行基因芯片检测。将BMSCs 与Gal-3、Gal-3+XMU-MP-1 (Hippo信号通路抑制剂)分组进行诱导,Western Blot检测YAP、P-YAP、ALB、AFP、CK-18。结果大鼠股骨骨髓分离出的细胞 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诱导后,B、C、D组BMSCs形态逐渐向肝样细胞转化,D组28 d时细胞形态与肝细胞相对比相似 度最高。糖原染色28 d 时A组无染色,B、C、D组染色较前增多,B、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染色率最高(P<0.05)。 Q-PCR检测AFP、ALB、CK-18表达逐渐升高,28 d时B组与C组各指标较接近(P<0.05)。Gal-3与HGF对AFP、ALB的mRNA 表达不存在交互效应(AFP:F=0.236, P=0.640;ALB:F=50.639, P=0.000),对CK-18 的mRNA表达有协同效应(F=50.639, P= 0.000)。Western blot检测A组几乎不表达AFP、ALB及CK18,B、C、D组AFP、ALB及CK18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62个。涉及TGF-β、PI3K-Akt及Hippo等信号通路。Gal-3及Gal-3+XMU-MP-1诱 导组的YAP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Gal-3+XMU-MP-1较单独应用Gal-3诱导BMSCs分化的效率高。结论Galectin-3能够单 独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而且联合HGF诱导BMSCs分化的效率更高。诱导过程与TGF-β、PI3K-Akt 及 Hippo等信号通路相关。抑制Hippo信号通路可提高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体外HGF诱导大鼠和人骨髓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单纯IMDM/F12培养基对照组(C1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H1组,加HGF 20 μg/L).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单纯IMDM/F12培养基对照组(C2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H2组,加HGF 20 μg/L).分别留取培养10,20 d的细胞,用AFP和白蛋白作为细胞标志,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HGF对骨髓细胞转化的诱导作用.结果: 人和大鼠骨髓细胞培养后10,20 d的H1和H2组,AFP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染色阳性;用单纯IMDM/F12培养基培养(C1和C2)10~20 d后,AFP表达阴性.人和大鼠新鲜骨髓细胞白蛋白免疫组化可见少量阳性染色细胞,H1和H2组培养后10,20 d,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可见白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HGF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和大鼠骨髓细胞表达AFP 和白蛋白.  相似文献   

1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向肝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为生物人工肝及肝细胞移植等找到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分别用HGF、FGF-4、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以未加诱导因素的HMSCs、L-02人肝细胞株为阴、阳性对照组。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在不同诱导分化阶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AFP和CK18,并用图像分析法计算HMSCs的分化比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AFP、ALB的表达;RT-PCR检测AFP和ALB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 HMSCs经诱导向肝样细胞转化,变成纺锤形、不规则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各诱导组均可检测出AFP和CK18表达,图像分析表明HGF+FGF-4联合诱导分化的AFP、CK18阳性率最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发现各诱导组AFP、ALB均为阳性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为阴性表达;各诱导组RT-PCR均可检测出AFP和ALB mRNA的表达,而阴性对照组则没有表达。结论 HGF、FGF-4、HGF+FGF-4均能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ALB、CK18等。以HGF+FGF-4诱导H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的阳性率最高,HGF次之,FGF-4则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是否能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以及在这过程中某些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和变化.方法 采用标准胶原酶灌注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并纯化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型;将原代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肝星状细胞不加任何细胞因子培养24 h,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加入bFGF 20 μg/L、FGF420 μg/L、HGF 20μg/L、IL-6 1μg/L细胞因子诱导7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的变化,Real-time 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星状细胞诱导前后肝细胞ALB、AFP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诱导前后干细胞标记物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①通过胶原酶灌注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其特异性蛋白Desmin和GFAP表达阳性率≥95%.②实验组大鼠肝星状细胞经过bFGF、FGF4、HGF、IL-6等细胞因子诱导7d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形态由星形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转录水平出现肝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LB的表达(P<0.01)和AFP的表达(P<0.05),同时实验组ALB和AFP蛋白表达呈阳性,而对照组则呈阴性.③实验组大鼠肝星状细胞经过bFGF、FGF4、HGF、IL-6等细胞因子诱导7d后,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标记物P75NTR转录水平表达下降(P<0.05),CD90、c-kit、sox-2、oct-4等转录水平表达显著下降(P<0.01),并伴有干细胞标记物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或无表达.结论 初步证明肝星状细胞可能具有潜在的干细胞特性,在体外可诱导分化形成肝细胞样细胞,在诱导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干细胞标记物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3.
Jiang ZS  Gao Y  Mu N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6):414-418
目的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ZHJ-MAPC)在与人肝细胞系L02在体外共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1)间接共培养:将ZHJ-MAPC和人肝细胞系L02仅培养液相通行间接共培养。分别于培养第1、3、5、7天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ZHJ-MAPC的白蛋白、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细胞角蛋白-19(CK-19)等肝细胞特征性表型的表达情况。(2)直接共培养:将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绿色)标记的ZHJ-MAPC与L02细胞(均为1×10^4个/ml)按照各50%比例混合行直接共培养。5d后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SABC-Cy3法(红色)双标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ZHJ-MAPC表达白蛋白、AFP、CK-18的情况。结果(1)间接共培养结果:AFP在ZHJ-MAPC间接共培养第1天即表现为强阳性,随后表达逐渐减弱;白蛋白在第5天达到高峰;CK-18在第5天开始出现阳性,第7天出现较强表达。CK-19在各时间点均为阴性。(2)直接共培养结果:共培养第5天在检测白蛋白和CK-18表达情况时呈黄色荧光的阳性细胞即向肝细胞分化的ZHJ-MAPC出现较多,而AFP阳性表达则较少。结论人骨髓来源的ZHJ-MAPC与人肝细胞系L02行间接或直接共培养均能够诱导其向成熟肝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方法自大鼠的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 Percoll 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取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ng/ml 表皮生长因子(EGF)1.5μg/ml 联合诱导。两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白蛋白的 mRNA 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一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变为圆形,两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肝细胞标志物 CK18和白蛋白表达,RT-PCR 检测有白蛋白的 mRNA 的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能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肝益气通络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灌胃调肝益气通络方后提取药物血清,用含药血清,对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若干天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1.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14d后,其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常规培养组。2.含药血清诱导MSC分化7d后,高剂量组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HGF组,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的阳性细胞率与H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MSC分化14d后,高剂量组AFP、ALB、CK18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HGF组。结论调肝益气通络方具有诱导MSC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3):165-169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肝向分化成功后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及组织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6代后,体外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诱导其肝向分化。使用四氯化碳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随机分5组:HGF诱导分化细胞移植组、EGF诱导分化细胞移植组、HGF+EGF联合诱导移植组、无诱导细胞移植组和无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移植后12 h、72 h、7 d、1月和2月时间点观察检测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变化情况。结果:HGF诱导分化细胞移植组、EGF诱导细胞移植组、HGF+EGF联合诱导移植组、无诱导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生存情况、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各指标较无细胞移植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GF诱导细胞移植组、EGF诱导细胞移植组和HGF+EGF联合诱导移植组各指标较无诱导细胞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析提示细胞移植组的大鼠肝显微结构较无细胞移植组改善明显。结论:肝向分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肝衰竭大鼠体内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方法自大鼠的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Percoll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取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mg/ml表皮生长因子(EGF)1.5μg/ml联合诱导。两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白蛋白的mRNA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一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变为圆形,两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肝细胞标志物CK18和白蛋白表达,RT-PCR检测有白蛋白的mRNA的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能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质干细胞,采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及CCl4损伤的小鼠肝脏共培养等诱导方式,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用RT-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细胞标志. 结果: 在HGF和bFGF诱导第7天时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tryptophan 2,3-dioxygenase,TDO)基因表达阳性,CK18和TDO的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增高;第7天诱导细胞组织化学染色AFP、白蛋白(ALB)、肝细胞核因子(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HNF)、肝细胞特异性抗原(HSA)和CK18表达阳性.与损伤小鼠肝组织共培养21 d后细胞表达AFP和TDO.结论:HGF和bFGF联合诱导以及与CCl4损伤肝组织共培养的方法可体外促进人MSCs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可为肝脏疾病或肝损伤的干细胞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唐力军  高毅  张志  李浩  单毓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8):1167-1169,1174
目的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mulfipotent adult progenitor cells from human bone marrow,hMAP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组:A组1(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20ng/mL诱导;B组(阳性对照组):L-02人肝细胞株;C组(阴性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MAPCs。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白蛋白(albumin,ALB)、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VP)、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等肝细胞特征的表型变化并计数阳性细胞比率;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35天后细胞的ALB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ALB、CK-18在不同时间段基本为阳性着色;CK-19在各组均为阴性着色,AFP作为早期不成熟肝细胞的一个标志,仅在诱导第7天为阳性着色;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在诱导分化第21、35天,ALB均有阳性表达。结论hMAP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兆文  吴炜  陈瑜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39(5):418-421,425
目的:研究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hBM-MSCs)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抑瘤素M(OSM)诱导下,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获得hBM-MSCs,分离的hBM-MSCs扩增传至第6代,流式细胞仪检测hBM-MSCs表面CD34、CD45、CD105、CD166表达。第6代hBM-MSCs生长达100%融合时采用两步法对hBM-MSCs进行诱导分化。第1~第14天采用IMDM诱导培养基(含2%FCS、20ng/mL HGF、20ng/mL FGF-4),第15~第21天在上述培养基中加OSM(10ng/mL),促进诱导细胞的成熟,同时收集第0、第7、第14、第21天培养上清液标本,ELISA法测ALB浓度。诱导培养21d后采用RT-PCR、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诱导后肝细胞特异标志CK18、ALB的表达,PAS染色检测诱导MSCs糖原储存。结果:传至第6代的hBM-MSCsCD34、CD45表达阴性,CD105、CD166表达阳性。在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