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背景:国内有关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的报道,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但存在治疗疗程长,见效慢,花费较高等问题。目的:首次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髓鞘的变化。方法:以随机抽签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干细胞移植组。采用腹腔注入一氧化碳方法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在注射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左侧颈动脉植入到大鼠脑内;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移植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固绿-FCF染色法观察髓鞘着色情况。结果与结论:造模后6,12,24h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周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6,12,24h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内髓鞘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且细胞移植后第2周明显高于第1,3,4周(P〈0.05)。提示经左侧颈动脉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促进髓鞘再生,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6~24h,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一两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GFAP在大鼠局灶脑缺血和局灶脑缺血预处理(IPC)中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MCAO组I、PC+MCAO组,按缺血时间不同各组又分为3 h6、h1、2 h、1 d、3d7、d组,观察1 d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梗死体积,观察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其标志物GFAP表达。结果10 min IPC可使大鼠神经功能增加并减少梗死体积,MCAO和IPC+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阳性表达增多,10 minIPC随缺血时间延长,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增多,在缺血1、3、7 d明显增加,与MCAO相比差异显著。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缺血耐受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霞  任帼仪  李文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79-338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迟发性脑病的可行性。方法:对34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高压氧治疗(HBO组),对比无高压氧舱时常规治疗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照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HBO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HBO组2.94%,对照组13.33%,两组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且可明显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袁华  龙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00-3501
目的 研究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 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2h/d,分别作用于1,7,14,21,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时程改变。结果 130dB组从作用1d开始大鼠海马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加,14d达到高潮,21d开始下降,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90dB组大鼠各时间点GFAP反应均比130dB组弱。结论 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可以激活海马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熊利泽  王曦  胡文能  张西京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06-1507,F002
目的 观察吸氧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质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吸氧预处理产生的脑缺血耐受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分为两组:吸氧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3只。吸氧预处理组大鼠吸入1000ml/L氧气,持续24h。间隔24h后经心脏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固定,冷冻切片机冠状切片;对照组大鼠不给予吸氧预处理,吸空气24h,余同吸氧预处理组。用免疫组化法(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在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比较两组大鼠的表达差异。结果 吸氧预处理组大鼠各部大脑皮质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lt;0.05),包括枕皮质(t=8.32)、压后部皮质(t=6.l7)、顶皮质(t=4.76)、额皮质(t=4.93)、皮质前(t=6.17)和后肢区(t=7.48)等,细胞分布密集。胶质细胞形态亦与对照组不同:胞体肥大,突起粗而长,染色深。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内GFAP阳性细胞呈散在分布,阳性细胞的胞体小,突起细而短,染色浅淡。结论 吸氧预处理可以明显刺激大鼠大脑皮质GFAP的产生,使星形胶质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与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国内有关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的报道,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但存在治疗疗程长,见效慢,花费较高等问题。目的:首次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髓鞘的变化。方法:以随机抽签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干细胞移植组。采用腹腔注入一氧化碳方法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在注射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将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左侧颈动脉植入到大鼠脑内;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移植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固绿-FCF染色法观察髓鞘着色情况。结果与结论:造模后6,12,24h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4周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6,12,24h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脑内髓鞘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5),且细胞移植后第2周明显高于第1,3,4周(P<0.05)。提示经左侧颈动脉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促进髓鞘再生,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6~24h,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一两周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脑缺血/再灌注(I/R)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夹闭SD大鼠双侧肾动脉10周使血压≥180mmHg(1mmHg=0.133kPa)制备RHRSP。将RHRSP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48)、电针组(n=48),后两组再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2h后再灌注1、7、14、28d脑内缺血区GFAP、VEGF表达,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制模后1d缺血周围半暗区出现GFAP、VEGF阳性细胞表达,均于7d达高峰,14d有所减少,28d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电针组GFAP、VEGF阳性细胞表达在7、14及28d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均P〈0.05)。模型组制模后1d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电针组1d、7d时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电镜下可见电针组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壁超微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电针对RHRSP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急性脑缺血梗死灶周围GFAP、VEGF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区胶质血管单位重建,从而减轻缺血后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了解亚低温对其保护作用及影响。 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96只大鼠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2只。根据缺血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缺血6 h、12 h、24 h、4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原位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及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投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综合以上结果了解亚低温干预的效果。 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强,亚低温组较常温组GFAP表达明显减少,4 d时间点电镜下可见海马CA1区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以胀亡形式死亡。 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少GFAP的表达,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存在胀亡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但其机制不清,有关地塞米松干扰星形胶质细胞的周期素表达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引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与周期素表达的关系。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10-5,10-4,10-3mol/L)与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孵育24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周期素A和E在星形胶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地塞米松10-5,10-4mol/L浓度组G1期细胞指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P〈0.01),10-3mol/L组的S期细胞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周期素A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升高而减弱(P〈0.05)。周期素E的表达在地塞米松0,10-5,10-4mol/L组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升高而减弱(P〈0.05),但在10-3mol/L浓度组反而表达增强(P〈0.01)。说明地塞米松10-5,10-4mol/L干预的星形胶质细胞周期进程受阻于G1期且与周期素A和E表达降低有关,地塞米松10-3mol/L干预的星形胶质细胞周期进程受阻于S期主要与周期素A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邢红霞  窦雪琳  殷闯  王玉梅  刘胜  史莉瑾  李杰 《临床荟萃》2011,26(17):1509-1513,F000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前后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以随机抽签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干细胞移植组。采用腹腔注入一氧化碳方法制作DEACMP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在注射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将同种异体MSCs经左侧颈动脉植入到大鼠脑内;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细胞悬液;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移植后1、2、3、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结果①体外分离培养至第4代的MSCs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细胞表面抗原CD44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②大鼠脑内NeuN的平均光密度3、6、12、24小时移植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各移植组细胞移植后大鼠脑内NeuN的表达在第1、2、3、4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大鼠脑内GFAP的表达在12、24小时移植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后各组大鼠脑内GFAP在第1、2、3、4周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经左侧颈动脉移植到DEACMP大鼠体内后可以增加成熟神经元的数量,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移植的最佳时机为发病后的3~24小时之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CO中毒后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从系统细胞免疫反应角度探讨迟发性脑病(DNS)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1、3、7d组和高压氧(HBO)治疗7d组,每组6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VCAM-1表达、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对照组无VCAM-1表达、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各染毒组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均有VCAM-1不同程度的表达。染毒后1d组为表达高峰(P〈0.01),3d组VCAM-1的表达数量有所减少。此时,局部大脑皮层开始有CD4^+T淋巴细胞浸润;至染毒后7d,在部分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上仍有VCAM-1的持续表达,而CD4^+T淋巴细胞浸润达高峰(P〈0.01)。染毒后立即进行HBO治疗7d,其VCAM-1、CD4^+T淋巴细胞均显著减少,与染毒后7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DN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创伤弧菌(VV)脓毒症大鼠肝组织的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表达及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联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对其的影响.方法 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创伤弧菌脓毒症组(VV组,分5个哑组,每亚组10只)、创伤弧菌脓毒症药物干预组(AA组,分5个亚组,每亚组10只).构建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及药物干预模型.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TF mRNA和TFPI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应用SPSS 12.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处理.结果 与NC组相比,VV组染菌后2 h,6 h,9 h,12 h,16 h TF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染菌6 h表达最高;从组染菌后9 h,12 h的TF mRNA仍明显高于NC组(P<0.05),后逐渐减少.VV组与AA组的肝组织TFPI mRNA与NC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VV组相比,AA组16 h TF mRNA明显降低(P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治疗结果,并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治疗组GCS、GO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姚晓璐  黄义久  姚炜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16-261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e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小剂量GBE治疗组(小剂量组)、大剂量GBE治疗组(大剂量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应用光镜、TIC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以及Bcl-2,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不同和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在不同时间点各给药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组脑梗死体积与小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Bel-2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均高于缺血对照组,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目则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大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数目与小剂量组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少脑梗死体积,在脑缺血损伤急性期可增加Bcl-2的表达而减少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NF-κB和MMP-9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刺激小脑齿状核组(DNS组)和电刺激小脑顶核组(FNS组)各10只,NC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DNS组和FNS组分别于再灌注同时电刺激小脑齿状核和小脑顶核。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与MMP-9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图象分析仪测定光密度值。结果:与NC组比较,I/R组、DNS组及FNS组大鼠脑组织NF-κB与MMP-9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FNS组较I/R组和DNS组降低(P0.05),I/R组与D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抑制NF-κB的活化和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高压氧治疗30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HBO治疗 ,观察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变化。结果 1个月后 ,治疗组的HAMD评分和C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HBO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即时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早期脑水肿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 大鼠18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对照组(n=6)和高压氧组(n=6)。对照组及高压氧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其中高压氧组在舱内升压时进行模型制备并予高压氧治疗60 min。各组均于术后6 h 行Longa 评分法评分,采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SP 法观察水通道蛋白4 (AQP4)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压氧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P<0.05),缺血半球脑含水量减少(P<0.05),AQP4 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即时高压氧治疗可有效缓解脑缺血后症状,对脑水肿的发生有抑制作用;AQP4 表达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外伤后抑郁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与常规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常规营养脑血管和抗抑郁药物治疗;高压氧组同时增加高压氧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高压氧组汉密尔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分及听觉0ddball刺激序列P3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压氧可改善脑外伤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情感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55只按照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150 μg,0.15 mL)的方法 建立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n=45);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5);空白对照组(C组,n= 5).乌司他丁处理组又按照乌司他丁处理后6、12、24 h分为3个亚组(n=15).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组大鼠HE染色可见脑组织弥漫性水肿;U组大鼠细胞含水量明显低于S组以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均出现凋亡,在实验24 h最为明显,U组与C组、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U组、C组和S组均出现GFAP阳性表达细胞;U组与C组、S组比较,GFAP表达增强.结论 乌司他丁在感染性脑水肿中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与乌司他丁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