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小儿唇腭裂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7个月~13岁患儿,患儿均不给予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加七氟炕,合作者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不合作的直接给七氟烷8%诱导插管。术中全凭七氟烷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76±45)s,拔管时间为(6.5±2.3)min,苏醒时间(12.2±2.3)min,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苏醒迅速,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2.
梅忆枫 《河北医学》2009,15(11):1277-127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应用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进行婴幼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内环口结扎术,随机分为两组:①静脉全麻组(R组)30例,麻醉诱导为异丙酚2.5mg/kg、阿曲库铵0.06mg/kg、芬太尼3ug/kg。②吸入全麻组(S组)30例,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芬太尼3ug/kg、阿曲库铵0.06mg/kg。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R组用瑞芬太尼0.15~0.3ug/kg.min、异丙酚6mg/kg.hr维持麻醉。S组吸入七氟烷2.5~3%维持。术中根据手术进程适当调整麻醉深度。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EtCO2、心率。记录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插管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拔管后的SPO2、EtCO2、MAP和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停药后拔管的时间、苏醒的时间均少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苏醒更优于吸入七氟烷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氟烷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40例,均采用七氟醚复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氟烷组40例,均采用氟烷复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并记录: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以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氟烷组(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麻醉前水平;氟烷组患儿出现的拒吸、呛咳、喉痉挛、呕吐、躁动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麻醉明显优于氟烷。  相似文献   

4.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诱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 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Sev)组和丙泊酚(Pro)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SpO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意识消失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丙泊酚组(35.5±11.7)s;七氟烷组(38.5±11.4)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丙泊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发生躁动七氟烷组显著多于丙泊酚组(P<0.05),分别是46%和20%。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没有差别,但是丙泊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儿童喉在实例手术中体现的临床作用,并且对七氟烷在其中的疗效展开探讨和深入分析。方法随机挑选于2010年入院的100例幼儿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具体的麻醉临床表现。结果通过记录观察发现,100例患儿中出现血压下降,心律不齐,甚至恶心呕吐的不法反应率约为13%。只有2例患儿出现重症恶性高热,患儿在手术中BIS降至40-50(90.57±32.4),苏醒时间较短。结论将七氟烷作为麻醉药剂,以吸入方式进行儿童喉手术,具有对患者不良反应率低、苏醒时间短等优势,临床作用优势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无黄疸对照组,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疽组,每组15例。其中黄疽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黄疸组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明显大于非黄疸对照组,但黄疸轻,中,重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胆红素水平与延长的苏醒时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的最佳维持浓度.方法 35天~3岁患儿120例,排除严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严重肺炎患儿,按美国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所有患儿均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七氟烷吸入浓度分为1.0%、1.5%、2.0%、2.5%4个浓度组,每组30例.记录各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各组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Ramsay评分情况以及无法完成检查的例数.结果 1.0%七氟烷吸入浓度维持麻醉时,患儿Ramsay评分较低,与其他各组比较P<0.05,检查过程中有8例患儿无法配合.当七氟烷吸入浓度增加时,Ramsay评分也增加.当七氟烷吸入浓度达到1.5%时,患儿能安静入睡,检查过程中无躁动现象,血压平稳.七氟烷吸入浓度增加至2.5%时,患儿Ramsay评分没有继续增加,但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各组患儿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 在保证安全及有效的情况下,七氟烷吸入麻醉用于35天~3岁小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的最佳浓度为1.5%~2.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分析围术期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来调整麻醉深度对七氟烷应用总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并与以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麻醉深度组做比较.方法 择期七氟烷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的血压来调节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Tsevo),保持血压和心率波动在基础值的±20%;AAI组:保持术中AAI值维持在15~20;BIS组:保持术中BIS值维持在45~55.于麻醉诱导前、气腹即刻、游离胆囊三角、游离胆囊、腹腔冲洗、缝皮和拔管前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AAI、BIS和ETsevo,并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毕1 h内取3个时点行镇静/清醒(OAA/S)评分.结果 麻醉维持期ETsevo对照组大于AAI组和BIS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AAI组与BIS组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1h内各时点的OAA/S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I和BIS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BIS、AAI监测运用于吸入麻醉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中吸入麻醉药的呼气末浓度,从而减少麻醉药需要量,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更有预见性的使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患儿扁桃体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3~12岁,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n=30),A组由资深的麻醉科医师根据临床经验来调整麻醉深度,而BIS值由另一位独立观察员记录;B组由同一位资深的麻醉医生根据BIS调整麻醉深度,术中维持BIS在40~60之间,手术结束前10 min至术毕维持在60~75之间。术中每隔5 min记录1次BIS、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取其平均值;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A组患儿手术开始时及术毕BIS值显著高于B组,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2组术中和术末心率、平均动脉压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相比B组丙泊酚用量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BIS可指导扁桃体患儿麻醉深度,且能加快麻醉苏醒。  相似文献   

10.
全凭静脉与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丙泊酚、地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组、地氟烷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地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31.03%和33.33%,高于丙泊酚组的3.33%(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地氟烷、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1.
刘睿  缪冬梅  赵薇 《海南医学》2014,25(4):506-508
目的 比较研究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围术期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1~4岁行腹腔镜疝气手术儿童随机平分为两组,七氟醚诱导前30 min,D组患儿口服盐酸右美托咪定4 μg/kg,M组患儿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最大剂量15 mg).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等指标,记录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前镇静评分及术中BIS值相近,D组患儿用药后HR、SBP值及术中Cet SEV低于M组(P<0.05),而M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D组且麻醉苏醒时间较长(P<0.05).结论 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4 μg/kg与口服咪达唑仑0.5 mp/kg镇静效果相当,且比咪达唑仑术中七氟醚用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周惠丹  方军  付霜  连燕虹 《浙江医学》2011,33(4):468-469,472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对老年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4例,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B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22例.D组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调节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 B组术中维持BIS值在45~55,术毕前10min维持在56~70.记录麻醉诱导前、手术期间和拔管时的BIS值、七氟醚设定浓度和呼气末浓度 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评分达到5分的时间.结果 与D组相比,B组术中七氟醚用量减少20%,手术期间的BIS升高、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手术结束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评分达到5分的时间缩短.结论 BIS指导吸入七氟醚能加快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苏醒,提高苏醒质量,并可减少术中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在老年人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S组,n=15)和异氟烷(I组,n=15)两组。均同时复合TCI(TCI-I型泵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静脉输注维持。术中记录两组基础值(T0)、气腹时(T1)、手术切皮时(T2)、气腹后5min(T3)、气腹结束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从停止TCI开始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I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与I组比较,S组麻醉可控性更佳,可明显加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廖常莉  张英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1,32(11):1692-16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瑞芬太尼+七氟醚组(Ⅰ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气腹取消以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毕记录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显著性增加(P〈0.01),在建立气腹后5minⅡ组心率有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后均略有增加,在插管后、气腹后5min I组和Ⅱ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比Ⅱ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苏醒快的优点,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静吸复合麻醉时,七氟烷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普外科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ASA分级Ⅱ~Ⅲ),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为60~69岁;B组为70~79岁,每组15例。采用七氟烷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调节七氟烷浓度使BIS值在50~60。记录术中各时间段吸气末和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BIS值,并记录睁眼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对两组病人的年龄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BIS值之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年龄与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两组病人两个时间点(手术开始30min与60min)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与BIS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60,大部分具有显著相关性。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结论老年病人年龄与七氟烷浓度及BIS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临床麻醉中要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七氟烷浓度,同时BIS值可以作为调节七氟烷麻醉深度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中单次静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D)与对照组(C)组(n=21):D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C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基线)、研究药物输注结束后、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10min,30min,60min,手术结束时的BIS,MAP和HR以及插管后10min,30min,60min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及手术结束后七氟醚的总用量。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呼之睁眼时间(t)及清醒拔管时间(t1);记录术中及术后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药物注射完毕后实验组的BIS值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后实验组七氟醚的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诱导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插管时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组无明显变化。麻醉维持期间,实验组患者的HR及七氟醚的呼气末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 <0.05),但MAP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输注用于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安全、经济、有效,可减少麻醉药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影响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牛学功  李天佐 《北京医学》2010,32(8):627-62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变化在小儿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眼科手术小儿患者26例,年龄3~12岁,ASAⅠ~Ⅱ级。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可弯喉罩,术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吸入七氟醚,静脉泵注0.1~0.2μg/(kg·min)瑞芬太尼,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呼末七氟醚浓度1%(T3)、1.5%(T4)、2%(T5)、2.5%(T6)及苏醒时(T7)的HR、BP、BIS、CSI值。结果与T0相比,T1、T2时BIS、CSI、MAP均显著降低(P〈0.05),而HR无明显变化。T1、T2时CSI显著高于同时点的BIS值(P〈0.05)。术中BIS和CSI随七氟醚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P〈0.05),与七氟醚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0.90(P〈0.01),而MAP、HR相关系数为-0.56、-0.42。T7时CSI值显著高于BIS值(P〈0.05)。结论随七氟醚浓度增加,小儿的BIS与CSI值均逐渐降低,与七氟醚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BIS相比,CSI在深麻醉时数值下降趋缓,而苏醒期回升速度较快。两者性能均优于HR和B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相似的麻醉深度下(BIS维持于40~60范围),七氟烷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OLV)期间患者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80例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诱导方法相同,插入双腔管后S组以七氟烷维持,P组以异丙酚维持。在OLV前的双肺通气(TLV)阶段和OLV阶段前40 min内取9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相比TLV期间,OLV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LV下两组肺内分流明显增多(P〈0.05),其中S组的肺内分流更明显(P〈0.05)。结论:较低浓度七氟烷和异丙酚在OLV期间均使肺内分流增加,但七氟烷增加肺内分流更明显,两者对动脉血氧分压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鼾症麻醉术毕拔管的比较,研究更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鼾症手术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1微量泵持续注入,DR组使用TCI靶控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3.0ug/mL,SR组调节七氟醚挥发罐浓度,使MAP,心率波动于基础值士20%,且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术前10min,停止吸醚,手术结束,停用瑞芬太尼。观察指标:记录各个时点HR、BP、BIS、MAC。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后1,5min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法)。结果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SR组长于DR组(P〈0.05),OAA/S评分达5级时间DR组长于SR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无麻醉并发症。结论,TCI靶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拔管时间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拔管至离室意识恢复较好,两种麻醉方法都适合鼾症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