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Sev)组和丙泊酚(Pro)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分钟的血压、心率、SpO_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意识消失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丙泊酚组(35.5±11.7)s;七氟烷组(38.5±11.4)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丙泊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发生躁动七氟烷组显著多于丙泊酚组(P<0.05),分别是46%和20%。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没有差别。但是丙泊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21例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插气管镜后和清醒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术中呛咳、屏气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出入镜次数、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3.
颜璐璐  张溪英  陈政 《湖南医学》2014,(10):2041-2042
【目的】观察在不使用肌松药物情况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学龄前儿童的肌松作用程度。【方法】选择本院45例符合入选标准,在全麻+喉罩下行尿道下裂Ⅲ型/Ⅳ型/Ⅴ型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A ,B ,C三组,每组各15例。各组患儿均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诱导,A、B、C三组患儿分别接受3.5%、6%、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氧流量均设为5 L/min ,于吸入七氟烷后5 min ,使用肌松监测仪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四个成串刺激( TOF)值。围术期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吸七氟烷入前(T1)及置入喉罩前(T2)的HR、MAP;观察诱导时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中C组的 TOF值最低,且三组之间 TOF值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C组患儿的MAP较七氟烷吸入诱导前有明显降低,HR较七氟烷吸入诱导前有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A组患儿在置入喉罩时体动的发生率为13.3%,高于其他两组。C组患儿中喉痉挛的发生率为20%,明显高于A、B两组。【结论】与3.5%和8%七氟烷吸入浓度比较,6%七氟烷吸入浓度在提供较好肌松的同时,心血管反应更小,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氟烷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组40例,均采用七氟醚复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氟烷组40例,均采用氟烷复合氧气吸入,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并记录: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以及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组诱导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氟烷组(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血压、心率均显著低于麻醉前水平;氟烷组患儿出现的拒吸、呛咳、喉痉挛、呕吐、躁动以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麻醉明显优于氟烷。  相似文献   

5.
全凭静脉与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丙泊酚、地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方法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组、地氟烷组、七氟烷组。观察各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监测躁动发生前后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地氟烷组和七氟烷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31.03%和33.33%,高于丙泊酚组的3.33%(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躁动发生前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心率在躁动发生后明显增快(P〈0.05)。结论地氟烷、七氟烷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6.
七氟烷在婴幼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烷在婴幼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45例3月~5岁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以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以BIS判定麻醉深度。记录开始吸入七氟烷至BIS降至40~50的时间;血压心率变化;患者苏醒时间;诱导期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反应。结果:BIS降至40~50的时间为90.87±32.5s;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无一例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有27例(18.6%)患儿在麻醉诱导时出现体动,无一例呛咳、屏气和喉痉挛发生;苏醒时间10.6±3.0min;5例(3.4%)出现恶心但无呕吐,有97例(66.9%)患儿在苏醒后出现躁动:送出手术室时间为19.6±5.3min。结论:七氟烷用于婴幼儿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具有诱导快、苏醒快、副作用少、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等诸多优点,可安全地用于婴幼儿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患者麻醉诱导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唇腭裂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组(Ⅰ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组(Ⅱ组)。观察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间合作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喉痉挛、呼吸抑制、屏气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迅速,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麻醉时七氟烷吸入、丙泊酚TCI在喉罩置入时的适宜浓度。方法将6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按七氟烷吸入浓度,将S组分为SA组(5%七氟烷)、SB组(7%七氟烷);按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效应室浓度,将P组分为PA组(靶浓度2μg/m L)、PB组(靶浓度3μg/m L)。比较患者诱导前、置入喉罩前即刻、插入LMA后1 min和插入LMA后5 min MAP、HR和Sp O2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B组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PA组(P〈0.05);SA、SB组在插入喉罩后血压、心率均有所升高,而SB组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SA组。结论建议老年患者麻醉在丙泊酚TCI下置入喉罩,喉罩置入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2μg/m L;在七氟烷吸入诱导下置入喉罩时,七氟烷吸入浓度宜采用8%。  相似文献   

9.
张瑞冬  白洁 《重庆医学》2015,(1):117-119
目的:分析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唐氏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A组);另选35例非唐氏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对照(B组)。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10个月至2岁,体质量8.0~12.5kg,两组患儿均予吸入8%七氟烷诱导,待其入睡后开放外周静脉输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所有患儿手控呼吸待电脑双频谱指数低于40后行气管插管,并予吸入七氟烷‐空氧混合(1∶1)气体和连续输注舒芬太尼2.5μg·kg-1·h-1,顺式阿曲库铵100μg·kg-1·h-1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和气管插管后5min(T3)、10min(T4)和20min(T5)时间点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后组内比较患儿的SBP、DBP和HR均较基础值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A组患儿麻醉后T3和T4时间点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生命体征所达最小值与基础状态间的差值,A组患儿HR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组间和组内比较患儿麻醉前后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9例A组患儿(27.3%)和2例B组患儿(5.7%)发生严重心动过缓,A组中7例患儿和B组中1例患儿需静脉注射阿托品后才得以缓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唐氏综合征患儿经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后较普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容易发生心动过缓,部分患儿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七氟醚与异丙酚在小儿心脏手术全麻诱导中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种方法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ASAⅡ级,年龄1.5-12岁,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ev组,n=30)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组(Pro组,n=30)。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插管时间,有无插管反应(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时和插管后2m 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1)Pro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均未有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2)Pro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ro组与Sev组在诱导后、插管时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诱导后的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ro组插管时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该时点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两组的SpO2%与诱导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并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使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更易于小儿接受,是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七氟烷在口腔手术患者无肌松药麻醉诱导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口腔手术的患者(ASAI~Ⅲ级)随机分成对照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和试验组(七氟烷吸入诱导气管插管)。观察诱导插管过程中躁动发生率、插管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意识消失的时间为(78.9±7.7)s。一次操作插管成功率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93.75%和79.17%(仕:0.011)。试验组发生屏气、轻微呛咳、体动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也明显延长[(4.96±2:13)minvs(6.92+3.20)min,P=0.001],但插管过程中保有自主呼吸率为77.08%。试验组插管后即刻MBP和H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七氟醚用于口腔科患者麻醉诱导,麻醉深度可控性好,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无严重呼吸道并发症,虽有一定比例躁动但均能顺利完成插管,对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是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管艳  嵇富海 《当代医学》2011,17(26):8-9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或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病人全麻诱导期间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及以上、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和骨科等手术需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Sev组(七氟醚组,n=30),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Pr0组(丙泊酚组,n=30),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BIS=40~50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T8)各时间点无创血压、心率、心输出量等指标的变化。监测并记录插管后即刻BIS值。结果Sev组平均动脉压、心事和心输出量诱导后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r0组平均动脉压和心输出量在诱导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P〈0.05),但插管后1min高于插管前(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七氟醚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均能安全地对老年患者实现麻醉诱导,但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老年患者循环功能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  相似文献   

13.
史艳燕  李明强 《西部医学》2008,20(3):563-564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与丙泊酚-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非插管全麻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短小手术患儿平分为瑞芬太尼组和氯胺酮组。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分别选用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氯胺酮,记录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 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同时记录术后清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手术期间瑞芬太尼组HR、RR和M AP均有下降,而氯胺酮组无变化。瑞芬太尼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结论微量泵注丙泊酚-氯胺酮麻醉在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复合瑞芬太尼,使小儿非插管全身麻醉更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4.
张琼  丁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35-2036,2038
目的:比较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麻醉中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和L组(n=20),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4~0.06mg/kg、芬太尼2~3μg/kg、阿曲库胺0.4~0.6mg/kg和依托咪酯0.03~0.05mg/kg辅助下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两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两种不同的丙泊酚赋形剂和瑞芬太尼,术中间断给予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观察麻醉前、插管即刻、手术前5min、手术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相应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均无差异;M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L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MAP、DBP均升高(P<0.05);均只有1例出现恶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文说明丙泊酚MCT/LCT与传统丙泊酚LCT比较在麻醉过程中较安全,麻醉苏醒等效,也有较强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廖常莉  张英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1,32(11):1692-16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瑞芬太尼+七氟醚组(Ⅰ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气腹取消以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毕记录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显著性增加(P〈0.01),在建立气腹后5minⅡ组心率有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后均略有增加,在插管后、气腹后5min I组和Ⅱ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比Ⅱ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苏醒快的优点,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6.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刘睿  周易 《海南医学》2009,20(7):28-31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输尿管结石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及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下行URSL。持续监测两组患者HR、MAP、RR,SpO2、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有无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术中呼吸抑制较B组少(P〈0.01),术后头晕也较B组少(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P〈0.01)。两组病人麻醉后MAP均有所下降(P〈0.05),B组术中MAP低于A组(P〈0.05),B组于诱导后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P〈0.05),A组RR、SpO2与PET CO2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B组麻醉后RR、SpO2较麻醉前下降(P〈0.05),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URSL麻醉效果确切,但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安全性不及七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丙泊酚静脉诱导、七氟醚吸入诱导、丙泊酚与七氟醚静吸复合诱导对QT间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中青年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丙泊酚静脉诱导组(P组)、单纯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组)和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诱导组(PS组),每组各15例。分别于诱导前和诱导后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血压、QT间期变化,计算QTc-F。结果:与诱导前相比,P组、S组和PS组诱导后的QTc-F显著延长(P〈0.01);3组对QT间期延长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诱导方法均有使QT间期延长的趋势,均需谨慎用于术前QT间期延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诱导期及气管插管时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2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丙泊酚组患者各指标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其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T4、T5时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T5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时的心脏指数(CI)高于七氟烷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治疗前,丙泊酚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4时的CI高于治疗前,七氟烷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1时的CI也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丙泊酚使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