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七氟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老年患者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SA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80岁)和青年组(25~45岁),每组15例。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0MAC,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1持续输注。维持PETCO2 35~38mmHg。观察T1最大抑制时间(起效时间),T1恢复至25%的时间(T125%)、T1恢复至50%的时间(T150%)、恢复指数(RI)、TOFr(T4/T1)=0.7的时间。结果老年组起效时间、T125%、T150%、RI、TOFr(T4/T1)=0.7的时间均明显长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中,适当减小维库溴铵的剂量即能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使患者术后肌力尽早恢复,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Dex)单次剂量在老年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D组(右美托咪定组)和c组(生理盐水组)。麻醉方法为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前10minD组给予Dex0.5ug/k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C组给予5ml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拔管期间的HR、SBP、DBP、SPO2,记录各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相比,用药后D组HR显著降低(P〈0.05),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HR、SBP、DBP均略有上升,拔管后5、10min时HR、SBP、DBP与诱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组(P〈0.05)。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苏醒期间D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所有患者在拔管期间均无缺氧、呼吸抑制和气道痉挛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苏醒期拔管,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有创血压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创血压的预测方法. 方法 47例受试者接受示波法测量肱动脉无创血压,桡动脉置管测量有创血压,血管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和桡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有创血压预测方程;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筛选有创血压预测的潜在参数. 结果 有创收缩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7.21-64.357X1+2.80X2+1.324X3(y为有创收缩压,X1为桡动脉阻力指数,X2为桡动脉搏 动指数,X3为无创收缩压);与反映有创血压的典型变量较为密切的无创测量指标有无创血压、颈动脉血管壁剪切率、桡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结论 有创血压可以通过无创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除无创收缩压和桡动脉阻力指数之外,潜在参数还包括无创舒张压、桡动脉搏动指数、颈动脉血管壁剪切率、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合理剂量。方法 选择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S组(n=30,0.2 μg·kg-1 ·h-1 DEX),M组(n=30,0.5 μg·kg-1 ·h-1 DEX),L组(n=30,0.8 μg·kg-1 ·h-1 DEX),C组(n=30,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M组、L组麻醉诱导前使用0.3 μg/kg负荷量DEX泵注10 min,C组 则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泵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对S组、M组、L组分别静脉泵注DEX 0.2、0.5、0.8μg·kg-1 ·h-1至手术结束 前40 min,记录苏醒时间和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术前(D0)及术后1 d(D1)、3 d(D2)、7 d(D3)评估患者MMSE评分及检测Aβ、TNF-α、IL-1β和 IL-6 的血清浓度。结果 与DO比较,4组患者术后D1时间点的Aβ、TNF-α、IL-1β和 IL-6 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0.05);M组、L组Aβ血清水平D3时间点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C组、S组仍较高水平;M组、L组的TNF-α、IL-1β和IL-6 的血清水平在D2时间点恢复术前水平(P>0.05),而C组、S组D3时间点才恢复。与C组比较,M组、L组的POCD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但M组、L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L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最高(P<0.01),苏醒时间(Tw)也比其他3组长(P<0.05)。结论 围术期使用DEX0.3 μg/kg负荷剂量泵注10 min后,持续泵注0.5 μg·kg-1·h-1 DEX可控制Aβ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血清水平,有效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POCD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3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观察组于手术切皮前及关闭胸腔时分别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两组术毕均用芬太尼PCIA,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氟哌利多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剂量芬太尼1μg/kg,背景输注2ml/h,PCA每次1ml,锁定时间10min。镇痛期间定时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接近,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24h内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能明显减少PCIA芬太尼的用药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血液成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估计出血量多的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简称稀释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稀释组术前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预计把Hct稀释至30%,监测并比较两组血液稀释毕,术毕,术后第1天,第7天Hb,Hct,Plt,Alb,Pt,Aptt,Fg变化,结果:稀释组稀释毕,术毕,术后第1天,第7天及对照组术毕,术后第1天,第7天,Hb,Hct,Plt值均极显著低于术前值(P<0.01),稀释组术毕,术后第1天Hb,Hct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值(P<0.01),但第7天两组则无差别,两组术毕,术后第1天,第7天Alb显著低于术前值(P<0.05),但两组上述各监测值均仍在安全范围内;两组稀释毕及术毕,术后Pt,Aptt,Fg与术前相比无差别(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患者Hb,Hct,Plt较显著下降,但经控制好稀释程度仍可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而结凝血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7.
在创伤、感染早期,往往出现与机体应激反应有关的急相反应现象,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以及多种急相反应蛋白快速而非特异性变化。这些变化受某些多肽类介质的调节。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急相反应蛋白及调节其变化的急相反应介质在创伤、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夏天无片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30例门诊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口服复方夏天无片2片/次,3次/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进行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并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判定临床疗效.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症状逐步缓解,其VAS评分逐渐下降,其中第7天和第14天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根据疗效判定标准,其中临床治愈12例,显效10,有效5例,无效3例.结论:采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围术期输血的免疫抑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不适当的过度通气可能诱使脑血管收缩,导致脑低灌流和氧供需失衡.目的探讨过度通气对严重颅脑伤患者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对象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01/07收治的严重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16例进行观察.方法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调节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30 mm Hg并维持15 min,然后提高呼吸频率使二氧化碳分压达到25 mm Hg亦维持15 min,再降低呼吸频率以使二氧化碳分压恢复至30 mm Hg同样维持15 min,改变吸入氧浓度以使血氧分压稳定在100~150 mm Hg,并于上述二氧化碳分压改变并维持15 min后,分别采集动脉和颈内静脉球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调高吸入氧浓度将血氧分压增至200~250 mm Hg,再重复上述通气调节依此将二氧化碳分压改变为30→25→30mm Hg,测定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及脑静动脉血乳酸差.主要观察指标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对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脑动静脉氧含量差和脑静动脉血乳酸差的影响.结果16例患者符合标准并完成数据采集.当动脉血氧分压为100~150 mm Hg及200~250 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从30 mm Hg降至25 mm Hg时,可使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脑动静脉氧含量差明显升高,但血氧分压200~250mm Hg与血氧分压100~150mm Hg相比,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的绝对值均明显较高,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绝对值明显较低.与基础值相比,血氧分压100~1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30 m Hg及25mmHg和血氧分压200~25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25 mm Hg时,脑静动脉血乳酸差均明显升高.结论较高动脉血氧水平(血氧分压200~250 mm Hg)和中度过度通气(二氧化碳分压30mm Hg)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