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系统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例确诊为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诊断为线粒体肌病3例,线粒体脑肌病4例;其中2例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7例患者肌电图均有异常发现,肌肉活检均有特征性的改变;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头部影像学均有异常改变。结论线粒体病主要累及肌肉及中枢神经系统,诊断要求多种手段结合,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近年来基因方面的研究及影像学诊断发展迅速,目前对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中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5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肌肉和脑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系统分析,3例行肌活检,其中1例患者行肌肉电镜检查;2例行脑活检。结果 MELAS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脑卒中发作、抽搐发作、偏盲、偏头痛发作、听力下降、视力下降。5例患者中血乳酸增高4例,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4例,脑电图检查提示重度异常脑电图5例,头颅MRI检查主要为颞、枕、顶叶的不对称病灶;3例患者肌肉组织有破碎红纤维,1例行肌肉电镜检查发现异常线粒体,2例患者脑组织活检可见皮质组织成分层样改变。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肌肉及脑组织活检可对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腩卒中样发作(MELAS)病1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线粒体脑肌病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辅助检查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报道。结果:MELA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和呕吐、全身性癫痫、精神障碍、脑卒中样发作、血乳酸增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改变;脑MRI示病灶多位于顶、枕、颞脑回处;肌肉活检见破碎样红纤维和异常线粒体,符合线粒体脑肌病MELAS的特征。结论:线粒体脑肌病MELAS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肌肉活检可确诊。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0例肌肉活检确诊为线粒体肌病同时又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从临床症状与体征、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探讨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1例仅有临床下受累,另外9例表现为轻中度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以感觉症状为重。结论:对线粒体肌病患者应将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相结合,提高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有助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16例MELAS临床、神经影像与肌肉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并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MELAS)的临床、影像学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肌肉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卒中样癫发作(87.5%),其次为头痛、呕吐和智能减退等;头颅MRI提示脑实质片状异常信号,不按血管供应区分布;肌肉活检见破碎红纤维(RRF)。结论MELAS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影像学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其诊断依赖于肌肉活检病理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肌病伴管聚集这种罕见的以细胞器异常为主的先天性肌肉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通过临床、电生理及病理分析对本病进行诊断。结果本例临床具有特殊性,既有发作性负荷性肌肉病的特点,又有类重症肌无力的表现;肌电图可见有些肌群有神经源性损害,而重频刺激未见递增和递减现象;病理检查发现肌肉组织具有典型的改变,而且还有神经肌肉接头和周围神经受损。结论本病是一种多系统受损害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ELAS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例确诊的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肌活检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抽搐、运动耐受差、智能障碍、脑卒中样发作、血乳酸水平升高为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8例患者脑内病灶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主要累及额、颞、顶、枕叶皮层、皮层下及基底节,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病灶多发且与血管分布区不一致。8例患者行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RRF)、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 MELAS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依赖于临床特征分析和肌肉活检。磁共振成像在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脑肌病1例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文献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表现为头痛、抽搐、卒中样发作,曾被误诊为癫痫、颅内感染、脉管炎和脑梗死,经乳酸运动试验、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困难,全面掌握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知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影像学和肌肉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肌肉组织病理学改变,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现、脑影像学改变(MRI和CT),以及骨骼肌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或全身性癫NFDCC发作、听觉和视觉障碍、运动不能耐受、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样发作、血乳酸水平升高等.脑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多位于颞、枕、顶叶皮层脑回处,脑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部分患者头颅CT可见基底节钙化.骨骼肌活检5例患者肌肉组织中均可见破碎红边纤维(RRF),2例行电镜检查均可见异常线粒体聚集.结论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种以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为特征的脑和肌肉能量代谢障碍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造成误诊,其诊断需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发现RRF或异常线粒体聚集,可获得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1例MGT染色均发现有不整红边纤维(RRF),其中单纯表现为肌无力的患者7例,合并中构神经系统受累者4例,RRF出现比例为6.4%-10.3%,电镜观察11例,9例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增多,形态异常,嵴排列紊乱等。均可见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2例线粒体改变只见数量增多,未见其他异常。结论:光镜下酶组化染色发现典型RRF,对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的初步论断有重要价值。电镜观察肌膜下线粒体异常增多且形态异常,特别是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的出现,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LSM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和神经传导、肌肉活检病理改变.结果 LSM主要临床特点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近端肌无力为主,症状呈波动性,肌无力重而肌萎缩轻.血清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电图多为肌源性损害,激素、核黄素治疗有效.临床上容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心肌炎、胃肠道疾病等.肌肉病理学特点为肌纤维内可见大量均匀的小筛孔样空泡,部分空泡融合成大泡或形成裂隙状.ORO染色证实筛孔样空泡被大量红染的脂肪颗粒充填,受累肌纤维以Ⅰ型纤维为主.4例患者行电镜检查可见肌原纤维间有大量脂滴沉积,其中1例伴有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 LSM是一种以易疲劳和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脂质代谢障碍性肌病,肌无力较重而肌萎缩轻.神经电生理改变相对较轻,部分患者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激素、核黄素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肌肉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LSM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报道了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53例,均经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超微结构检查及生化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Ⅳ的活性证实。临床类型包括线粒体肌病44例,KSS及CPEO8例,MELAS型1例。实验室检查包括神经电生理,血清肌酶谱,血乳酸、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肌活检形态学和生化检测,以及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并对本组疾病的临床特点,各种检查的诊断价值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病1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该疾病诊断中作用。方法对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MELA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脑卒中样发作、高乳酸血症;脑MRI示病灶位于顶叶、枕叶、颞叶脑回处;肌肉活检见肌纤维变性、破碎样改变以及异常线粒体。结论血乳酸、影像学及肌肉活检在诊断MELAS时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都缺乏特异表现,需要结合临床和各种检查结果而确诊。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肌活检证实的线粒体脑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破碎红纤维(RRF)的平均比例为5.9%,11例有中央核增多,13例的SDH/CCO双染示12例有蓝纤维,且与RRF的分布一致。超微结构观察有4例找到典型晶格状包涵体。结论SDH/CCO双染有蓝纤维为线粒体肌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借此可与其他肌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5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肌肉病理表现和近期随访结果. 方法 同顾性分析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5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酶学、电生理、影像学、肌肉活检组织病理及近期随访的结果. 结果 3例首发症状为头痛,以偏瘫和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各1例,病程中有全身抽搐发作4例,精神症状2例.肌酸激酶4例正常,1例轻度升高.肌电图4例未见异常,1例肌源性损害.头颅MRI示5例均有明显异常,以永久性脑梗死和脑萎缩为主.肌肉组织病理检查5例均发现强反应性血管(SSVs),且SSVs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酶活性增强.经过线粒体保护等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3例已恢复到能正常工作,2例病情轻度好转. 结论 MELAS综合征患者的头颅MRI均有明显异常,肌活检组织病理及组织酶学染色是诊断该病关键手段,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神经、肌肉电生理和腓肠神经病理在急性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GBS和CIDP)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GBS和CIDP(15例和17例)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MG异常而神经电生理正常共8例;临床和电生理均未提示感觉异常的患者病理发现髓鞘和轴突的丧失、髓鞘再生及许旺细胞内结构改变。结论腓肠神经活检及神经、肌电生理的测定是本组疾病相辅相成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少见的遗传病,是由于线粒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呼吸链乃至整个能量代谢过程紊乱的临床异源性多系统疾病,以脑和肌肉受累最严重。我们报道1例误诊为癫痫、糖尿病多年的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佯发作综合征(MELAS)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诊断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经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M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7例;肌阵挛性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ERRF)6例;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以及卒中样发作(MELAS)5例;Leigh综合征(LS)2例。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7例(35%),肢体无力12例(60%),癫痫10例(50%),卒中样发作5例(25%)和精神智能障碍9例(45%)。8例患者血肌酸激酶升高;7例患者行血乳酸水平检查,均不同程度增高。EMG显示肌源性损害8例,神经源性损害4例,周围神经损害2例,正常6例。头颅MRI表现为脑萎缩、脑白质变性和不符合血管分布的卒中样改变。骨骼肌病理可见破碎红纤维(RRF)和SDH染色肌间小血管强染(SSV);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酶活性减低或缺失。电镜下线粒体结构和/或数量异常。结论 M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有骨骼肌和脑受累。RRF和SSV是ME主要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胃肠肌病二例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报道2例以胃肠道功能异常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病,探讨本病的诊断规律。方法 2例男性患者分别为13岁和6岁,在6岁和4岁5个月时起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和持续性肌无力,无眼外肌瘫痪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头颅CT和MRI检查无异常,对2例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和线粒体基因检查。结果 肌肉活检证实2例患者的骨骼肌存在大量典型的不整红边纤维和琥珀酸脱氢酶深染的肌纤维,肌纤维内糖原和脂肪滴增多。电镜检查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巨大线粒体,部分线粒体内出现环状排列的嵴或类结晶包涵体,肌纤维内糖原和脂肪滴增多。基因检查示2例患者分别存在线粒体基因3243点突变和3271点突变。结论 胃肠道功能异常和肌无力可以作为主要临床症状组合出现在线粒体病中,由于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于以前报道的线粒体脑肌病,应诊断为线粒体胃肠肌病,可能属于线粒体病一个新的临床病理亚型。在寻找儿童慢性胃肠功能异常的病因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附1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线粒体脑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点 ,以便早期诊断。方法 对 12例确诊线粒体脑肌病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抽搐、运动耐受差、智能障碍为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脑叶病灶、基底节区为主的幕上多发病灶、脑萎缩为本病的主要神经影像学特点。结论 具有上述复合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改变者 ,应考虑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