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脂质沉积性肌病(1ipidstoragemyopathy,LsM)是由于影响脂质代谢的线粒体酶或肉碱缺乏,干扰了肌纤维内脂质代谢,导致肌细胞内脂肪堆积而引起的肌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肌病。肌肉中脂肪滴聚集是本病最显著的病理改变特点,不伴其他肌肉病理学改变。本研究报道1例LSM,从临床和病理角度进行分析,为诊断和治疗这类肌病提供参考,并结合文献初步进行分型分析。  相似文献   

2.
肌痛、肌无力、肌萎缩与血管炎(附7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炎与肌痛、肌无力、肌萎缩的关系。方法观察了79例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肌萎缩,经病理证实为血管炎之患者的临床、有关实验室检查、肌电图及肌肉神经病理活检情况。结果血管炎可仅累及周围神经、肌肉而无其它器官及系统损害;其免疫学指标有异常改变;肌电图可表现为肌病性改变和/或周围神经性改变;腓肠神经、肌肉活检可见束周肌纤维萎缩,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原性损害者可见神经髓鞘或轴索的病理改变以及肌肉的小群组化、角形纤维、靶纤维等改变。结论血管炎是肌痛、肌无力、肌萎缩一个较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及神经电生理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方法对6例确诊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光镜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神经电生理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运动不耐受,阵挛、抽搐发作,精神障碍,共济失调为主。6例患者中4例发现破碎红纤维(RRF),其平均比例为5.3%;超微结构观察有线粒体异常及糖原颗粒沉积,其中有2例发现有典型晶格状包涵体。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脑电图明显异常;肌电图以神经源性改变4例,占本组病例的4/6;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3例,占3/6。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特征分析和肌肉活检;电镜超微结构改变为线粒体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神经电生理改变对病理损伤累及范围和程度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脑肌病1例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文献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表现为头痛、抽搐、卒中样发作,曾被误诊为癫痫、颅内感染、脉管炎和脑梗死,经乳酸运动试验、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困难,全面掌握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知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间质性肌炎(IM)与神经肌炎(NM)的临床特点及神经肌肉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7例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肌肉活检结果。结果3组临床表现相似,为近端肌无力、肌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肌酶增高,但PM组增高明显;IM和NM具有PM的病理改变,但炎性程度不及PM,又各有其特异性,IM组为炎性细胞浸润间质,NM组神经活检多有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结论PM、IM、NM炎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相似,诊断困难,需结合神经肌肉活检等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和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LSM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肌肉病理资料。结果 LSM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以近端肌无力为主,伴肌萎缩;发作期血清肌酶轻、中度升高,血脂升高或正常,肌电图多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为I型纤维受累重,肌纤维内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或缺损(脂质颗粒),线粒体受压变形;对激素治疗反应好。结论临床表现和肌酶检查对LSM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确诊依靠肌肉病理活检,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因伴发周围神经炎住院,后经肌肉活检,肌电图检查及2年随诊观察确诊为中央轴空肌病的患者,并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改变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98例神经肌肉病的临床、肌电图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肌活检对神经肌肉病的诊断价值。比较EMG,肌活检及初始临床诊断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8例神经肌肉病分成肌病。重症肌无力和运动神经元病3组进行研究。结果 肌病组(80例),68.8%(55/80)肌活检,75%(60/80)EMG呈肌源性损害;重症肌无力组(10例);针极EMG(不包括重视频率电刺激)及肌活检均未显示特异性改变;运动神经元病组(8例),75?/8)肌活检,100%(8/8)EMG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 肌活检对肌病明确诊断可提供直接信息。对运动神经元病只能做出神经源性损害结果。缺乏特异性。EMG对神经肌肉病只能做出分类诊断;单纯凭借初始临床资料易导致该类疾病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神经肌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来探讨神经肌炎能否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方法 分析26例神经肌炎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结果 神经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疼痛、肌萎缩。15例肌酶正常,11例肌酶增高,以CK增高为主。肌电图可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和/或肌源性损害。病理活检可见神经肌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脱髓鞘改变。结论 神经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相比有其独特之处,神经肌炎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肌电图和病理。  相似文献   

10.
成人杆状体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杆状体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报道1例成人杆状体肌病患者的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及病理进行讨论。结果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及疼痛。肌肉活检MGT染色可见肌纤维中央或肌膜睛有紫色的杆状体,电镜下杆状体为条索状无包膜的高密度小体。结论 本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肌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1.
15例神经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15例神经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此病患者有如下特点: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无力,2例伴有肌肉酸痛;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清肌酶升高,其中10例超过正常5倍;全部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13例呈神经或肌肉神经混合损害,2例呈肌源性损害;14例肌活检中13例呈肌炎性改变,1例病程超过3年者呈肌病改变。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神经肌炎,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核黄素反心性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患者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四肢近端和躯干肌无力,不能耐受疲劳,3例患者有颈肌和脊旁肌萎缩、无力,2例有明显的咀嚼肌无力。2例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1例示双侧胫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肌肉活检发现肌纤维内大量脂肪沉积,未见肌纤维坏死和再生,改良Gomorii色染色、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染色以及电镜观察未发现有线粒体酶活性缺失,以及线粒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改变。应用维小素B2单药治疗后2例明显好转,2例痊愈。2例患者分别在治愈后1年、5年复发,重新给予维生素B2治疗仍然有效。结论 本病多以颈肌、脊旁肌和咀嚼肌受累,病理特征为肌肉脂肪沉积,无线粒体异常改变。维生素B2单一治疗对本病有显著疗效,此亦可与其他肌病鉴别。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系统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例确诊为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诊断为线粒体肌病3例,线粒体脑肌病4例;其中2例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7例患者肌电图均有异常发现,肌肉活检均有特征性的改变;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头部影像学均有异常改变。结论线粒体病主要累及肌肉及中枢神经系统,诊断要求多种手段结合,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近年来基因方面的研究及影像学诊断发展迅速,目前对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成人杆状体肌病(附1例临床及肌肉活检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杆状体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成人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及病理进行讨论。结果本病的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及疼痛。肌肉活检MGT染色可见肌纤维中央或肌膜下有紫色的杆状体,电镜下杆状体为条索状无包膜的高密度小体。结论本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肌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15.
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脂质沉积性肌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和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9例病理证实的脂质沉积性肌病中7例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第一组)和12例不伴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第二组)进行了常规肌电图、正中神经和胜后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末端潜伏期测定。结果发现临床上两组不同卢、是前者病程较后者长(P<0.01);肌电图提示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时限第一组较第二组宽,去除多相波后更明显(P<0.01),部分合并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提示,第一组可见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结论对临床上有典型的肌病症状、电生理为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或单纯神经源性损害应考虑脂质沉积性肌病的可能,肌肉和周围神经活检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Mitochondrial 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 Disease,MNGIE)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通过1例临床确诊为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系统回顾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结果 该患有长期的腹痛、腹泻史,神经系统首发症状为听力障碍,此后出现头晕、走路不稳、记忆力逐渐下降.神经系统检查有眼外肌麻痹、听力障碍、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头部MRI表现为广泛的白质脑病.肌肉活检为HE染色中出现嗜碱的肌纤维,在GT染色中为典型和不典型的RRF,在NADH染色和SDH染色中深染.结论 线粒体神经胃肠型脑肌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线粒体肌病,具有上述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加上血及(或)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肌肉活检示组织学线粒体肌病的表现.如果发现血清白细胞中胸苷磷酸化酶活性降低或基因检测发现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YMP)基因位点突变更能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7.
报道 1例因伴发周围神经炎住院 ,后经肌肉活检、肌电图检查及 2年随诊观察确诊为中央轴空肌病的患者。并对本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改变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 id storagy myopathy,LSM)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LSM,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临床以近端肌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有运动不耐受特点,肌电图示以肌源性损害为主,可合并神经源性损害,肌酶以CK和LDH升高为主,对激素反应早且明显,病理特征是Ⅰ型肌纤维内大量脂质颗粒沉积。结论LSM临床无特征性表现,确认依赖于肌肉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甲胺磷中毒性多发性神经肌病(附1例临床病理报告)河北医学院附属二院脑内科(050000)王惠娟,党志敏河北省武警二支队医院孙跃东报告4例甲胺磷中毒性神经肌病,其中1例行神经肌肉活检。临床资料女性3例,男性1例,20-35岁,均系误服,量20-50毫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病理确诊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运动耐受差、发育迟缓和智能障碍;主要影像学特点为幕上多发脑叶病灶,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病变,病灶广泛。结论具有上述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改变者,提示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