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暗娼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亚型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2020年结合艾滋病哨点监测开展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调查,收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核酸阳性样本374例,使用巢式PCR扩增CT的OmpA基因区并进行分析。  结果  在173个成功获得序列的样本中,共检测出7种基因型,其中以E型、F型、J型和D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24.9%(43/173)、21.4%(37/173)、19.1%(33/173)、17.9%(31/173),其他包括G型(9.3%,16/173)、K型(4.6%,8/173)和H型(2.9%,5/173)。不同型别之间在调查地区、户籍、是否为边境州(市)、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样本来源和场所档次等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云南省暗娼人群中存在多种的CT亚型,其分布在主要的人口学特征上无差异,可为进一步控制CT的传播提供指导,也可为将来治疗和疫苗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用生化酶法对性病门诊、不孕不育门诊、妇科门诊、体检门诊的就诊者进行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在性病门诊、不孕不育门诊、妇科门诊、体检门诊的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分别为6.4%(6/94),5.5%(6/110),5.0%(5/100),0(0/98),各组与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病门诊组、不孕不育门诊、妇科门诊组的衣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人群。而妇科门诊组与不孕不育门诊组、妇科门诊组与性病门诊组比较,P均<0.01,而性病门诊组与不孕不育门诊组比较,P>0.05。结论性病门诊组、妇科门诊组、不孕不育门诊组的衣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人群,沙眼衣原体检测应作为泌尿生殖道炎、不孕不育、异位妊娠患者的必检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2000例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PCR-荧光探针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0例患者中检出沙眼衣原体阳性308例,阳性率为15.4%。308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中男性占69.2%(213例),女性占30.8%(95例),男女两组感染率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沙眼衣原体以30-3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37.9%,其次为20-29岁、40-49岁年龄段,分别占29.2%和21.8%。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职业分布以工人、商业职业组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6%和34.4%。不同临床诊断就诊患者都有一定比例的沙眼衣原体检出率,其中以淋菌性尿道炎就诊患者检出率最高,为47.6%,健康体检组衣原体感染者占15.6%(193例)。结论性病门诊患者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高危人群,临床应保持高度的关注,不能只凭临床经验,应重视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及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婚检人群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闵行区2013—2014年的婚检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情况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HSV-2及梅毒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2 116名婚检对象,共有92人感染HSV-2,感染率为4.35%。其中男性感染率为3.69%,女性感染率为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男性婚检人群,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2.47,95%CI:1.195~5.108),未婚妻为HSV-2阳性(OR=9.29,95%CI:4.279~20.164)者更容易感染HSV-2。对于女性婚检人群,年龄≥25岁(OR=9.29,95%CI:4.279~20.164),非上海市户籍(OR=2.19,95%CI:1.091~4.378),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OR=3.37,95%CI:1.721~6.596),从不使用安全套(OR=3.45,95%CI:1.265~9.392),未婚夫为HSV-2阳性(OR=8.46,95%CI:3.700~19.351)者更容易感染HSV-2。结论   上海市闵行区婚检人群的HSV-2阳性率较低,然而安全套使用率低导致未婚夫妻中任何一方感染HSV-2就会增加另一方的感染风险,提示需进一步提高未婚夫妻安全套使用。  相似文献   

5.
陆予  冼勇洪  罗希  田娅 《中外医疗》2012,31(23):3-4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Clearview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对该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103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39例患者中,沙眼衣原体阳性524例,阳性率50.43%,科室分布阳性率为性病科62.59%;皮肤科30.48%;妇科49.61%,不孕不育门诊63.18%,同时发现40岁以上CT感染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多发人群,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者不孕不育。应加强重点人群检测,做好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衣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因素干预,探讨并比较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红霉素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影响,探索新的抑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方法和思路.方法:用经过筛查的8~12周清洁级小鼠72只,制成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模型,分别用EGF及红霉素干预,统计并比较不同时间每组小鼠阴道感染率及阳性感染者阴道排菌量情况.结果:由对照组第8 d CT阳性感染率为79.2%可知沙眼衣原体动物感染模型制作成功;在感染第8 d、第18 d EGF干预组感染率分别为45.8%、33.3%,红霉素干预组为33.3%、4.2%,与对照组的79.2%、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阳性感染者中阴道脱落菌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EGF及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抗菌机制降低小鼠生殖道CT感染的发生率并能降低衣原体的毒力,从而为预防衣原体感染找到浇新的策略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前瞻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从某省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2006–2018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700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期结束后有160570人存活,9436人由于各种原因死亡,其中929人死于自杀,自杀发生率为223.61/100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贫困(HR=1.20,95%CI:1.02~1.41);与文盲与半文盲相比,较高的文化程度〔小学(HR=1.32,95%CI:1.09~1.60)、初中(HR=1.40,95%CI:1.14~1.73)、高中及以上(HR=1.93,95%CI:1.49~2.52)〕;自杀未遂(HR=2.70,95%CI:1.70~4.29);服药依从性好(HR=1.91,95%CI:1.66~2.20);存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史(HR=1.42,95%CI:1.06~1.90);与61~90岁年龄组相比,较小的年龄组46~60岁(HR=1.95,95%CI:1.60~2.39)、31~45岁(HR=3.61,95%CI:2.92~4.47)、15~30岁(HR=12.37,95%CI:9.69~15.78);从事农业工作(HR=1.36,95%CI:1.13~1.65)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结论  较高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有过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为自杀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为讨论高危人群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对我院性病门诊患者246例进行了衣原体EIA检测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例有正常生育史的健康妇女及137例不孕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CT检测。结果:观察组CT阳性率为29.93%(41/137),对照组阳性率为5.26%(8/152)。两组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念珠菌感染对胎儿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以东莞市孕前筛查项目为基础,收集受检妇女基本资料和临床结果,随访获取研究对象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乙肝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念珠菌感染与胎儿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2 515例,有出生缺陷者996例,发病率为137.35/万人,其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为48.47/万人。乙肝病毒阳性(RR=1.28,95%CI:1.04~1.59)、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RR=1.82,95%CI:1.23~2.69)为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乙肝病毒感染是染色体异常(RR=2.39,95%CI:1.15~4.93)、消化系统疾病(RR=2.89,95%CI:1.33~6.28)的危险因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RR=4.29,95%CI:1.31~14.06)、心血管系统疾病(RR=1.93,95%CI:1.05~3.54)、染色体异常(RR=5.27,95%CI:1.87~14.85)的危险因素。念珠菌感染则暂未发现对各类出生缺陷有影响。结论母体乙肝病毒感染、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儿出生缺陷发生有影响,但仍需更大样本的调查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HIV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94例HIV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信息包括人口特征、妇产科病史、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史、HIV传播途径以及HIV疾病状况(包括入组时的CD4计数、HIV RNA病毒载量和血红蛋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LBW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194名婴儿中,38例(19.6%)为LBW(< 2500 g)。LBW婴儿与非LBW婴儿在入组体重、怀孕期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入组CD4计数、入组HIV RNA病毒载量和分娩时孕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组时体重轻(OR = 2.14,95% CI = 0.84~4.05,P = 0.013)、入组时CD4计数(OR = 6.02,95% CI = 1.50~24.13,P < 0.001)、入组时HIV RNA病毒载量(OR = 3.34,95% CI = 1.70~6.55,P < 0.001)和分娩时孕龄(OR = 12.90,95% CI = 2.03~81.88,P < 0.001)是LBW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孕妇HIV疾病状况与新生儿LBW相关。HIV的产前筛查和诊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HIV母婴传播,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德宏州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现状,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其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降低患病率。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德宏州面对面调查1607名40岁及以上的傣族和景颇族。单因素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24.2%,其中傣族患病率为27.8%,景颇族为20.7%。调查对象服用降压药的比例较高(99.3%)。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大、教育程度低、BMI值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患病率稍低,但仍存在一些公认的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更多的关注老年人、教育程度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从而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粒淋比(NLR)和衍生粒淋比(dNL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出血转化(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artery atherosclerotic,AIS-LAA)患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LAA患者151例,根据HT发生的情况分为HT组19例和non-HT组13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ROC曲线评价NLR、dNLR对AIS-LAA患者HT的预测价值。  结果  (1)HT组患者入院时NHI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高于non-HT组,HT组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多于non-HT组,HT组淋巴细胞计数、NLR及dNLR高于non-HT组(P <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LR[Adjusted OR(aOR)=1,441,95% CI (1.154~1.798),P = 0.001]、dNLR[aOR=1.505,95% CI ((1.163~2.165),P < 0.001]是AIS-LAA患者HT的独立影响因素;(3)ROC曲线提示,NLR预测AIS-LAA患者HT的AUC为0.71 [95% CI (0.63~0.78),P = 0.004],NLR的cut-off值为4.61,灵敏度63.16%,特异度80.3%;dNLR预测AIS-LAA患者HT的AUC为0.75 [95% CI (0.67~0.82),P < 0.001],dNLR的cut-off值为2.78,灵敏度63.16%,特异度83.3%。  结论  NLR和dNLR可能是AIS-LAA患者HT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dNLR对AIS-LAA患者HT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老年住院患者(≥60岁)5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利用其中的SDS量表对住院患者进行抑郁状态的评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果。  结果  在525例新入院患者中,非抑郁组418例(79.6%),抑郁组107例(20.4%);2组间的年龄、性别、慢病数量、MNA-SF、SAS、MMSE、BADL、ALS、Morse、RomaⅢ量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慢病数量(OR = 1.473,95%CI:1.050~2.067,P = 0.025)、失能(OR = 1.450,95%CI:1.073~1.958,P = 0.015)、焦虑(OR = 2.442,95%CI:1.829~3.259,P < 0.001)、认知功能障碍(OR = 1.488,95%,CI:1.072~2.066,P = 0.018)、失眠(OR = 1.620,95%CI:1.147~2.288,P = 0.006) 、社会支持障碍(OR = 2.544,95%,CI:1.165~5.555,P = 0.019)是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通过将模型预测概率作为新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9,临界值为0.595(CI:0.822~0.897,P < 0.001),预测模型的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82。  结论  老年抑郁状态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该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超声影像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误诊率,如何应用简单、经济、节约时间的超声影像方法提高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为内膜息肉及病理诊断结果为内膜息肉的48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根据超声类型将患者分为二维超声组、彩色多普勒(CDFI)组、能量多普勒(CDE)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轻度血小板减少症是否与剖宫产妇女产后出血风险相关。  方法  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受剖宫产的所有妇女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小板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计数正常(≥150000/μL)组与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00000~149000/μL)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输血、伤口并发症(手术部位感染、裂开或血肿)和产后急诊就诊情况。  结果  在918名女性中,832名(90.6%)的血小板计数正常,86例(9.4%)有轻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正常的女性与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女性相比,产后出血(13.5% vs 14.0%,OR = 1.16,95%CI 0.88~1.54,P = 0.801)、需要输血(6.5% vs 6.7%,OR = 1.34,95%CI0.80~2.24,P = 0.622)、伤口并发症(4.5% vs 5.4%,OR = 1.53,95%CI 0.88~2.64,P = 0.494)或产后急诊就诊(9.0% vs 10.7%,OR = 1.37;95%CI0.92~2.03,P = 0.346)的风险没有差异。  结论  剖宫产妇女的术前轻度血小板减少症与产后出血、输血、伤口并发症或产后急诊就诊等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MRI和CT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医学科2014年1月至2021年11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38例的资料,均为云南本土居民,回顾性分析患者初次就诊MRI、CT检查所获资料(37例MRI检查,26例CT检查,25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  结果  病例37例(97.4%)累及腰椎,37例(97.4%)为多椎体受累,1例(2.7%)仅表现为椎体后缘脓肿形成;发现病变好发于椎体上下缘,以 L4、5 椎体受累最多见,占 44.7%(17/38);1例(2.7%)有2个受累椎体变扁,4例(10.5%)伴受累椎体轻度滑脱。35例(92.1%)伴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6例(94.7%)椎间盘破坏。24例(63.2%)椎旁和/或硬膜外脓肿形成,2例(8.33%)病变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累及至右侧腰大肌内。  结论  云南散发布鲁氏菌性脊柱炎CT、MRI影像学表现多样,出现死骨、脓肿累及至腰大肌内、仅硬膜外脓肿形成 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对临床诊疗具一定有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期间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25例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损伤程度分为A组(120例,无肝损伤或轻度肝损伤)和B组(105例,中度或重度肝损伤)。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代谢相关指标、血细胞分析、肾功能、乙肝相关病原学等实验室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筛查得到的指标全部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1)A组 vs B组:男性占比(76.67% vs 87.62%)、HBeAg阳性占比(49.17% vs 53.91%)、CHOL[(4.89±0.95)mmol/L vs(4.23±1.17)mmol/L]、HDL-C[1.10(0.94~1.28)mmol/L vs 0.90(0.53~1.18)mmol/L]、LDL-C[3.03(2.52~3.60)mmol/L vs 2.70(2.05~3.19)mmol/L]、PLT[(202.47±60.79)×109/L vs(173.37±60.89)×109/L]、BUN[4.51(3.83~5.41)mmol/L vs 3.92(3.37~5.02)mmol/L]、UA[369.00(314.00~421.00)μmol/L vs 338.50(292.00~397.25)μmol/L]、Ln(HBV-DNA)[12.79(7.82~17.31)IU/mL vs 15.44(12.64~17.76)IU/mL]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二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LT[OR(95%CI) = 0.993(0.987~0.999)]、BUN[OR(95%CI) = 0.726(0.565~0.932)]、UA[OR(95%CI) = 0.994(0.990~0.998)]、HDL-C[OR(95%CI) = 0.175(0.060~0.510)]每下降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7%、27.4%、0.6%、82.5%;Ln(HBV-DNA)[OR(95%CI) = 1.138(1.045~1.239)]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中重度肝损伤的可能性增加13.8%,均P < 0.05。  结论  HBV-DNA、HDL-C、BUN、UA、PLT是CHB合并NAFLD患者发生中度或重度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8年~2020年昆明市通过社会组织新报告的HIV-1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新近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对昆明市2018年1月至 2020年12月经抗体筛查和确证检测后的MSM阳性样本采用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方法(HIV-1 LAg-Avidity enzyme immunoassay,LAg-Avidity EIA)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判断新近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近感染影响因素。  结果  共收集389份阳性样本,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HIV-1新近感染者比例分别为48.1%(90/187)、51.6%(49/95)、30.8%(33/107),2018年1月和2019年12月的新近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20年的新近感染比例低于2018年和2019年(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学生(P = 0.017,OR = 2.989,95%CI:1.221~7.318))检测出新近感染的比例高。  结论  昆明市MSM人群HIV-1新近感染的比例出现下降趋势,在部分人群中新近感染的比例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新近感染的监测,通过社会组织加强干预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促进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者血浆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0例肺炎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普通肺炎组(n = 63)和SP组(n = 87),治疗后随访28 d,根据是否死亡将SP组分为死亡组(n = 32)和存活组(n = 55),另选取同期6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SP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浆sTREM-1、sFLT-1、SOD水平对SP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对照组、普通肺炎组、SP组血浆sTREM-1、sFLT-1水平逐渐提升,SOD水平逐渐降低(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重症监护室(ICU)时间(OR = 1.784,95%CI 1.077~2.95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OR = 1.834,95%CI 1.130~2.976)、sTREM-1(OR = 1.236,95%CI 1.034~1.477)、sFLT-1(OR = 1.095,95%CI 1.026~1.169)为SP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动脉血氧分压(PaO2)(OR = 0.894,95%CI 0.809~0.988)、SOD(OR = 0.933,95%CI 0.879~0.990)为保护因素(P < 0.05)。ROC曲线显示,sTREM-1+sFLT-1+SOD(AUC = 0.913,95%CI 0.833~0.963)预测SP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sTREM-1(AUC = 0.799,95%CI 0.699~0.877)、sFLT-1(AUC = 0.780,95%CI 0.678~0.861)、SOD(AUC = 0.801,95%CI 0.701~0.879)预测。  结论  SP患者血浆sTREM-1、sFLT-1水平明显提升,SOD水平明显降低,为不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提升不良预后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