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围术期焦虑及躁动的影响。方法手术患儿160例,年龄2~11岁,随机分为二组,术前30min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D组)和等量盐水滴鼻(N组),二组均采用氟胺酮麻醉。记录患儿入手术室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状态,手术开始即刻(T1),开始后10min(T2),20min(T3)和术毕时(T4)患儿的SBP、DBP、HR以及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等。结果镇静评分D组明显高于N组(χ2=44.69,P〈0.05),并且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D组明显高于N组(χ2=31.2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时N组与D组相比,患儿SBP(t=2.443,P〈0.05)和DBP(t=2.543,P〈0.05)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t=2.594,P〈0.05),其他时期SBP、DB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躁动发生率和恶心呕吐率明显低于N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能提高患几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满意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苏醒期的躁动菔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延长苏醒时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用于腹股沟疝手术小儿的镇静及预防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腹股沟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1~5岁,ASA分级Ⅰ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前30 min分别经鼻腔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Dex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NS组),给药30 min后评估患儿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抵抗评分;观察并记录术后30 min、1 h、2 h的躁动评分。结果 Dex组的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的情绪评分、面罩吸入诱导抵抗评分均优于NS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躁动评分均低于N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可安全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可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同时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睿  缪冬梅  赵薇 《海南医学》2014,25(4):506-508
目的 比较研究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围术期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1~4岁行腹腔镜疝气手术儿童随机平分为两组,七氟醚诱导前30 min,D组患儿口服盐酸右美托咪定4 μg/kg,M组患儿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最大剂量15 mg).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等指标,记录镇静评分、麻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前镇静评分及术中BIS值相近,D组患儿用药后HR、SBP值及术中Cet SEV低于M组(P<0.05),而M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D组且麻醉苏醒时间较长(P<0.05).结论 小儿麻醉前口服右美托咪定4 μg/kg与口服咪达唑仑0.5 mp/kg镇静效果相当,且比咪达唑仑术中七氟醚用量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益改善,但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依然是全麻后儿童常见的并发症[1]。小儿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刺激强的特点。要求麻醉管理平稳,苏醒迅速,研究报道,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EA发生率较高[2, 3]。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 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术前给予患儿滴鼻处理,可起到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并且可减少术前和父母分离时哭闹,减轻围手术期心理伤害。本研究通过观察术前右美托咪啶滴鼻处理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3组:七氟醚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滴鼻1μg/kg右美托咪定(A组),2μg/kg右美托咪定(B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诱导时间及30 min后镇静评分、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和面罩接受程度;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评估躁动程度。结果:B组患儿诱导时间较A组和C组明显缩短(P<0.05);用药30 min后患儿镇静评分和与父母分离时情绪评分为B组>A组>C组(P<0.05);吸入面罩接受评分为B组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NO评分、儿童麻醉苏醒谵妄(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均为B组<A组<C组(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术前30 min滴鼻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83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41例,舒芬太尼组(S组)42例。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率、术后镇痛满意度、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指标情况。结果 D组患儿的躁动发生率为7.32%,低于S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镇痛满意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在患儿扁桃体切除术结束前30 min应用右美托咪定更能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镇静在预防小儿喉罩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施行喉罩全麻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滴鼻组(简称D组)和对照组(简称T组),各40例。D组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啶1.5 u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 mL术前滴鼻,T组以1 mL生理盐水滴鼻。对比围麻醉期两组患儿HR、SPO2、MAP、可唤醒时间、躁动评分等指标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基础生命体征、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唤醒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患儿在使用右美托咪啶滴鼻后,HR、RR、MAP随时间推移有所下降,SPO2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且在麻醉诱导期(T5)、手术结束时(T6)HR、RR、MAP略低于低于T组,术后躁动评分明显优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滴鼻在小儿全麻中能有效减轻术前恐惧,减少术后躁动表现,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与氯胺酮肌注在小儿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中术前镇静与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1~6岁,体重10~22 kg,ASA分级I级,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麻醉手术儿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D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组),L组(氯胺酮肌注组),于术前分别经鼻予以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和氯胺酮5 mg/kg肌肉注射。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后的镇静评分,以及术后苏醒期间患儿行为评分和恢复室内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与父母分离后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苏醒期间,D组患儿行为评分低于L组;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也较L组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给药方式对术前患儿依从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与肌肉注射氯胺酮相比,右美托咪定滴鼻作为麻醉前用药可以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缩短恢复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②方法选择ASA分级Ⅰ级4~10岁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B组),每组40例。B组麻醉诱导开始前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输注完毕,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观察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给予躁动评估。③结果B组患儿躁动评分比A组低,躁动例数B组比A组明显减少,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④结论全麻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能有效预防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年龄3~10岁,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 (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C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即刘、5min、10min的呼吸循环变化.观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离开PACU时间.结果:两组患儿给药期间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且D组离开PACU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但D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小儿扁桃体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