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胃肠道间质(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近年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其包括以往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GIST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GIST最有效的方案,现对我院自1998年起收治的8例GIST病人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1例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胃和小肠GIST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1例病人CT的检出率为100%,内镜病理检出率为25%。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无病人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2年出现复发、转移。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10/11)和82%(9/11),预后略差于胃和小肠GIST。结论:十二指肠GIST的术前诊断应综合应用内镜和影像学技术,以提高其确诊率。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低危病人手术后基本可以治愈,中、高危病人术后应配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该病的预后略逊于胃和小肠GIST。  相似文献   

3.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外科治疗的关键在于肿瘤的完整切除。腹腔镜手术因其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胃GIST的治疗。2013年11月1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采用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手术方式对1例47岁女性胃底近贲门处GIST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手术治疗的48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GIST 461例,继发GIST 25例.对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方式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 本组461例原发GIST患者中,6例食管间质瘤患者均行食管部分切除术;234例胃间质瘤患者中,行胃部分切除术183例、近端胃+贲门切除术23例、远端胃切除术23例、全胃切除术2例、剖腹探查3例;5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中,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姑息性手术3例;116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中,行小肠部分切除110例、姑息性手术6例;29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行经骶经肛门括约肌直肠肿瘤切除术13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12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例;25例其他部位的原发GIST患者均行开腹手术.25例继发GIST患者中,肝转移患者行肝段切除10例、肝活组织检查1例;腹盆腔肿瘤切除6例;小肠或结肠部分切除5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脾切除及颅内肿瘤切除各1例.461例原发GIST患者中,联合原发部位以外脏器切除占12.58%(58/461),其中联合胆囊切除比例最高,占34.5%(20/58).最易出现联合脏器切除的GIST依次为十二指肠间质瘤、胃间质瘤、小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占总手术的20.39%(94/461),其中近5年腹腔镜手术占总手术的28.52% (77/270),与前5年的8.90%(17/1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7,P<0.05).结论 根据不同部位GIST的临床特点,采用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的不同手术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目前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近10年随着伊马替尼进入GIST的治疗领域,以往不可治愈GIST病人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数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会在2~3年内发展成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原因可能与肿瘤中存在继发c-kit基因突变的多细胞克隆有关。舒尼替尼和新近的瑞格非尼均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分别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二线和三线治疗,从而拓展了伊马替尼耐药GIST的治疗选择。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出现局部进展的转移GIST,减瘤手术可使病人获益。对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的晚期GIST,手术可减轻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起源于消化道的软组织肿瘤。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现对于复发和转移性GIST以靶向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其完全缓解率<5%,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继发性耐药而出现肿瘤进展,因而对于能否通过手术改善病人的预后是当前晚期GIST研究的热点。手术在晚期GIST的综合治疗中地位、要点、适应人群需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40例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4年1月至2001年7月,我院共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组织形态与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类似的间叶源性肿瘤。胃是其最好发部位,占GIST的60%左右.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胃GIST的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胃镜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胃GIS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金标准,但只有40%~60%的GIST患者可获根治性切除,获根治性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54%,而无法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则仅为10%左右[1-2].有些GIST病例在初次确诊时并不适合立即手术:(1)肿瘤较大并侵犯邻近脏器;(2)肿瘤有远处转移;(3)肿瘤发生在某些重要部位,手术切除需牺牲正常脏器功能或被迫做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0.
作为胃肠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胃肠间质瘤(GIST)在临床诊治的多个环节仍存在一些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外科医生在临床决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不必要的术前活检;排除高危因素后,非直肠来源的小GIST可随访;选择微创技术治疗GIST须谨慎;靶向药物术前治疗必须严密随访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并据此选择治疗时间;术后辅助治疗时间依赖于危险度分级;理性评价GIST复发风险评估标准;在复发转移GIST的治疗中,应以靶向药物为主,而以手术为辅。  相似文献   

11.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大部分患者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基石,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GIST治疗效果。对于手术可以切除的患者,手术切除联合新辅助或辅助治疗改善了高危患者的预后:对于手术不可切除的患者,靶向治疗也有效地抑制、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胃肠间质瘤(GIST)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9年8月间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8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组18例,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使用镇痛比例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1/18),明显低于开腹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8(2/17)和10.7%(3/28);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胃GIST楔形切除术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腹腔镜微创治疗5~8 cm胃肠间质瘤(GIST)的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及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的直径为5~8 cm GIST患者各48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发、转移、死亡情况及体力状况(东部肿瘤协作组织评分,ECOG)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及体力状况(ECOG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直径5~8 cm GIST治疗中均有明显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而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微创优势,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14.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20年来,得益于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同时GIST诊疗策略日新月异,诊治过程日趋复杂,亟需推广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使广大GIST病人充分获益。相信随着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广,国内GIST病人预后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分子生物学的认识和激酶抑制剂类靶向治疗药物的诞生,GIST的预后也发生了明显改善,疾病缓解率和手术切除率显著提高,生存期延长。不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对GIST病人生存期具有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手术方式主要有3种,即腹腔镜胃腔外手术、腹腔镜胃镜联合胃腔内手术和腹腔镜经胃前壁造口手术。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共施行胃造口缝合法腹腔镜下胃后壁间质瘤切除术1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GIST 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1例,平均随访24个月.有3例分别于手术后1.5年、2年、2.6年复发.其中,有1例作了3次手术,最后死于肠梗阻、恶病质.另38例无不良反应,其中6例配合了格列卫治疗.结论 胃与大肠GIST用内镜检查、小肠GIST用钡餐造影加CT检查均可明显提高诊断率;CD117阳性是诊断GIST的关键指标;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术后配合格列卫靶向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胃肠间质瘤(GIST)楔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0年6月至2009年8月间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8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组18例,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使用镇痛比例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肛门排气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1/18).明显低于开腹组的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8(2/17)和10.7%(3/28):5年生存率分别为78%和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胃GIST楔形切除术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虽然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预后,但根治性切除依然是GIST的最佳治疗手段。由于GIST很少有淋巴结转移,无需常规行淋巴结清扫,这为腹腔镜下GIST切除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胃GIST患者的治疗,但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适应证,如肿瘤大小、部位等方面依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新旧文献,并结合热点问题,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主要包括手术原则、适应证及双镜联合治疗等问题,以期帮助外科医生加深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胃GIST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大多数GIST可行手术切除,单纯手术后约70%~84%会出现复发转移,术后中位复发转移时间约为2年。中位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可延长至5年。然而,约一半以上的复发转移GIST患者应用药物半年以上后最终出现耐药,故如何合理安排此类患者治疗模式成为当前最迫切的需求。本文从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评估、合理用药、手术干预、药物治疗失败后补救措施、患者依从性管理等方面介绍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