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汤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文献进行研究,探究中药治疗RA核心药物及配伍药对,为中药治疗RA研究提供借鉴及新思路。方法:全面收集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RA具有一定临床疗效的中药处方,采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治疗RA药物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然后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购物篮分析。结果:总计纳入304篇文献,326个中药处方,共使用药物252味,药物使用总频率为3789,高频药物(频数大于20)为甘草、当归、桂枝、黄芪、地黄、白芍、秦艽、独活、川芎、鸡血藤、牛膝、防风等55味。已使用药物中强关联药对4组:桂枝、甘草与白芍组,当归、川芎组,当归、地黄组及当归、黄芪组。推测具有潜在关联规则药物为当归、川芎及甘草,当归、秦艽及地黄,当归、独活及地黄等9条,且几乎所有相关配伍中均有当归。结论:中药汤剂治疗RA核心药物为当归,核心药对为以当归为中心选配川芎、甘草、秦艽、独活、地黄、黄芪、桂枝、杜仲、牛膝或白芍。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近10年文献初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2至2012年收录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中药内服治疗KOA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内服治疗KOA的总体用药频次、药对频次.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491篇,包括572味中药、23个药对,药物总使用频次为51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杜仲、川芎、独活、威灵仙、黄芪;药对总使用频次为89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和杜仲、黄芪和当归、桃仁和红花、独活和桑寄生、川乌和草乌、牛膝和当归、白芍和甘草、麻黄和桂枝、乳香和没药、黄柏和苍术.结论 近10年治疗KOA内服方的药物组成以补肝脾肾、祛风寒湿为主;药对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及益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骨性关节炎(OA)中药配伍应用规律及其治疗OA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OA的临床研究,采用Access 2003数据库录入纳入复方的名称、组成药物的名称和药性。计算药物的关联关系并据此建立中药配伍复杂网络,选择网络相对中心度较高的前5味药组成治疗OA的核心复方,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核心药对。查找复方中各药物主要有效成分的人类活性靶蛋白和OA相关基因,并采用IPA分析平台对靶蛋白及OA的生物学通路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208首,复杂配伍网络相对中心度较高的前5味中药依次为牛膝(0.83)、当归(0.79)、甘草(0.73)、杜仲(0.71)白芍(0.71),可分为当归-白芍、白芍-甘草、杜仲-牛膝3组药对。5味中药主要有效成分靶蛋白分别为杜仲32个、牛膝16个、当归30个、白芍36个、甘草16个,OA相关基因共365个。药物靶蛋白和OA基因所形成的分子网络中包含导入基因较多、相关度评分较高的网络数量分别为核心复方8个、当归-白芍6个、白芍-甘草5个、杜仲-牛膝4个、OA 25个。分子网络整合分析显示,各药对均与OA具有共同直接作用的分子,其中CA1、NF-κB1、VDR是当归-白芍、白芍-甘草与OA共有的关键靶点。OA基因相关度最高的10条通路与各药对通路整合分析显示,10条通路中以当归-白芍影响最大,其次是白芍-甘草,杜仲-牛膝最小;药对在各自通路的关键靶点的出现率以当归-白芍最高,其次是白芍-甘草,杜仲-牛膝最低。结论养血柔肝、调和肝脾中药配伍原则对OA有更强的干预作用,其核心药对当归-白芍、白芍-甘草、杜仲-牛膝可能通过不同分子或通路,从细胞增殖、凋亡、机体免疫、代谢等多个方面综合发挥对OA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虹  张蓉蓉 《中医杂志》2015,(4):338-341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内服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建立数据表,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类别、药性、药味、归经频次。结果纳入文献132篇,涉及处方132首,共计118味中药、1417频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中药11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1味中药分别为黄芪、当归、鸡血藤、白术、熟地黄、甘草、女贞子、枸杞子、党参、补骨脂和茯苓,累计使用758频次;涉及药物类别16类,其中使用频次前3位为补虚药(1003次)、活血化瘀药(123次)、利水渗湿药(63次);药性频次前3位为温性(743次)、平性(419次)、寒性(165次);药味频次前3位为甘(1152次)、苦(480次)、辛(319次);归经频次前3位为脾经(850次)、肝经(692次)、肾经(673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以益气养血、温肾健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其基础核心药物为黄芪、当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中文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运用频数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文献中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白术,黄芪,茯苓,柴胡,甘草等;实验研究文献所用中药频次由高到低的是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草,茯苓等。临床用药两两配伍的频次由高到低是白术配伍茯苓、白术配伍黄芪、黄芪配伍党参、黄芪配伍当归、黄芪配伍茯苓等。常用药物类别主要为补虚药,其他常用类别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等。结论:治疗肝癌中医用药有一定的规律,主要以补虚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同时结合辨证的具体情况配伍其他类别的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中药复方治疗心悸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各大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建立心悸中药复方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类别频次。结果:纳入文献532篇,涉及处方132首,共计中药105味1328频次,平均每个处方使用中药18味。频次最高的前18味分别是炙甘草、桂枝、丹参、麦冬、黄芪、茯苓、党参、当归、生地、酸枣仁、龙骨、牡蛎、白术、远志、半夏、五味子、川芎、赤芍,累计使用654频次涉及药物类别16类,前4位为补虚药(924次)、安神药(605次)、清热药(513次)、活血化瘀药(502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心悸以益气养血为主,辅以宁心安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主要的核心药物为炙甘草、桂枝。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2005年1月-2015年9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统计药物所属类别及使用频次。结果经筛选,共纳入文献131篇,涉及中药复方131首、药物228味,药物总使用频次1416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430次(30.37%)、利水渗湿药233次(16.45%)、活血化瘀药184次(12.99%)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白术64次(4.52%)、茯苓62次(4.38%)、甘草52次(3.67%)、柴胡49次(3.46%)、白芍45次(3.18%)、黄芪44次(3.11%)、莪术43次(3.04%)、茵陈41次(2.90%)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肿瘤发热常用药物的规律和特点,为肿瘤发热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36年的相关文献,将符合标准的118篇文献中的处方用药归类,查出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利用东方灵盾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WTM),对符合标准的360篇专利主题词进行在线统计分析。结果:对文献里涉及中药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甘草、柴胡、黄芩、当归、人参、地黄、白术、黄芪、知母、白芍。文献收录的156味中药多为清热药及补益药,性多寒、温,味则以苦味为先,其次为甘、辛,以归肝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肺、心经。对WTM数据库检索专利进行统计,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甘草、黄芩、黄芪、人参、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茯苓、生姜(干姜)、党参。结论:苦寒入肝经药物为治疗肿瘤发热的常用药,常用药物为甘草、黄芩、黄芪、人参、当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病案与基础研究资 料。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纳入其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对其中的中药组成、功 效归类、性味归经等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92篇,涉及中药214种,药 物总频次共有5 071次,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频数分析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用药以补 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药为辅,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则以温 性和平性为主;药物多归经肝经、脾经、肾经。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黄芪、甘草、当归、乌头、桂枝、薏苡仁、 防风、秦艽、羌活、鸡血藤、川芎、牛膝、威灵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群,关联分析归纳出类风湿关节 炎用药的常用药物组合,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特点以补虚扶正、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取数据挖掘技术,探析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或中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文献中的内服处方,建立临床方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网络可视化分析,以探索中药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纳入113篇文献,中药方剂138首,涉及中药127味,其中频次≥10次的中药共有35味。挖掘出核心处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方。得到天麻-钩藤、甘草-白芍、半夏-陈皮、泽泻-白术、黄芪-升麻、熟地黄-山药等13对药物配伍。总结出高频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重视肝、脾、肾三脏,标本兼顾,在补益肝脾肾的同时,配伍平肝、清肝、镇肝、祛痰、活血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Apriori算法与系统聚类的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方剂治疗血液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梳理常用的药物种类,总结药物间的配伍规律和关联规则,为临床血液病治疗的药物组方选择和中成药开发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血证""虚劳""急劳""温病""热劳"5个病证作为关键词筛选治疗血液病的方剂,同时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采用主题"血液病"与全文"中药"进行高级检索,筛选1979——2019年有关中药治疗血液病的文献。根据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对治疗血液病的中药方剂的高频次中药、配伍规律、核心中药组合、相互关系网络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获得100个方剂和中成药制剂,涉及中药64种,总用药频次772,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25味,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是丹参、人参、党参、黄芪和地黄;治疗血液病的中药药性以温(频次291,37.79%)、寒(频次228,29.61%)为主,药味以甘(频次486,41.82%)、苦(频次362,31.15%)为主;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核心药物组合包括川芎-当归、白芍-当归、熟地黄-当归、桃仁-当归等7个药对组合和桃仁-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当归、红花-川芎-当归等24个3药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16种具有潜在配伍关系的白血病治疗药物组合,其中提升度4.7以上的药物组合有4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频使用的单味药物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药物组合有8组;高频药物复杂网络分析表明,当归-白芍、当归-茯苓药对和当归-白术-黄芪3药组合间的联系密切。结论治疗血液病高频药物和核心组方中以补虚药、活血药和清热药为主,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和清热凉血为中医药血液病的主要治法,为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882首方剂中,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白芍。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120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为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当归""当归、白芍"。共挖掘12个核心组合。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骨性关节炎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杜仲、川芎、独活、熟地、乳香、没药是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心理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代文献中中药治疗心理障碍的相关文献,建立心理障碍的中药治疗数据库,利用Excel、SPSS和SPSS Clementine软件进行中药的频次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结果高频词药物包括甘草、大枣、人参、当归、茯神、茯苓、麦冬、远志、白芍、陈皮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大枣,甘草","大枣,人参,甘草","当归,人参,甘草,大枣"等,补益气血,养血安神,理气疏肝作用的中药构成了用药关联规则中的主体。结论心理障碍的中药治疗可参考挖掘出的关联规则进行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库等中文数据库中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药复方文献.通过Excel建立中药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0"软件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中医证型、关联规则等,总结中药处方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文献共89篇,涉及121份处方及15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累计1354次,使用频次排列在前10的中药分别是僵蚕、全蝎、制白附子、川芎、当归、防风、蜈蚣、黄芪、地龙、甘草,用药类别以息风止痉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以风痰阻络证为主,风寒袭络证、气血亏虚证等次之.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高频的药对主要是僵蚕、全蝎、制白附子之间的相互配伍.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组方用药规律以祛风为主,药物之间配伍关联多以牵正散为核心组方,根据不同证型辅以清热、益气、活血等治疗.其中,僵蚕、全蝎、白附子、川芎、当归、防风等6种药物组成了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各中医证型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分别统计纳入文献中各证型药物使用情况,对各证型使用频率超过10%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43篇。肝郁气滞证型出现53次,涉及108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6味,可聚为8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香附、郁金、枳壳等;湿热内蕴型出现204次,涉及中药174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黄芩、赤芍、白芍、当归、丹参、茯苓、薏苡仁、板蓝根、蒲公英、茵陈、大黄、栀子、白术、虎杖、郁金、白花蛇舌草、黄芪;肝郁脾虚型出现206次,涉及中药163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28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枳壳、党参、郁金、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陈皮、板蓝根、甘草;瘀血阻络型出现147次,涉及中药15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5味,可聚为5类,常用药物组合为丹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黄芪、白花蛇舌草、虎杖、赤芍、甘草、鳖甲、穿山甲、郁金;肝肾阴虚型出现142次,涉及中药161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0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生地黄、沙参、麦冬、茯苓、白术、丹参、白花蛇舌草、郁金、柴胡、当归、白芍、女贞子、枸杞子、黄芪;脾肾阳虚型出现103次,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31味,可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附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淫羊藿、丹参、巴戟天、柴胡、当归、白芍、山药、白花蛇舌草、虎杖、郁金、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结论疏肝健脾与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中均有涉及,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或滋补肝肾或温补脾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先进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国医大师张磊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和临床经验。方法 从国医大师张磊2006年至2017年11038份临床真实病例建立的医案数据库中抽取妇科月经病临床医案243条,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得到205条完整医案。建立张磊治疗妇科月经病的医案数据库,利用Python语言可视化技术对医案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和可视化输出。结果 共纳入标准医案205例,处方205首。共涉及中药176味,累计用药频次2468次,平均用药频次为14,最多使用频次为141次,频数≥20次的中药有40味,其中当归、白芍、甘草是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中药。通过对处方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药性主要以温性、平性和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肾、脾为主。基于HBE-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依次为“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柴胡—当归”;置信度最高的3味药组合为“柴胡and茯苓—白芍”、“茯苓and白芍—当归”、“柴胡and茯苓—当归”;置信度最高的4味药组合为“柴胡and当归and茯苓—白芍”、“柴胡and白芍and甘草—茯苓”、“白芍and茯苓and甘草—当归”。利用Canpoy-K-means聚类算法和频繁闭项集压缩算法,对张磊教授治疗月经病的临证遣药规律进行研究挖掘。结论 可视挖掘技术可以充分而且有效协助挖掘张磊教授治疗妇科月经病的特色经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和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归纳性回顾,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30 a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76首复方中,单味药205味,其中前50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81.2%,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以祛风湿药为主,辅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通过统计得到的高频代表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限定在1999年1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采集纳入文献的处方及药物信息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频次及药物功效分类,分析常用药物并对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获取43首方剂,共应用中药102味,出现总频次为482次,涉及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化痰药等19类药物。频次前10位中药为甘草(29)、柴胡(28)、茯苓(23)、丹参(20)、川芎(19)、郁金(17)、白芍(17)、枳壳(16)、当归(15)、酸枣仁(14)。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其常用药对为柴胡-甘草(19)、柴胡-川芎(16)、柴胡-郁金(15)、茯苓-甘草(15)、柴胡-白芍(15);其核心处方为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当归、郁金、川芎、茯苓。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主要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主,常选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当归、郁金、川芎等药物,并常加用健脾益气或补益肝肾或养心安神等药物。  相似文献   

20.
郭雨驰  季昭臣  黎敬波 《中医杂志》2018,(24):2142-2147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核心药物及其配伍组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3月31日。采用BICOMB 2对中药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Gcluto绘制聚类矩阵图,采用NetDraw绘制网络图谱,分析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药对频次。结果纳入文献762篇,共整理出1389条中药方,包括22类、315味中药;其中白芍出现频次最多(759),其次为天麻(546)、熟地黄(545)、当归(538)、钩藤(521);按功效分类,补虚药(64味)、清热药(41味)、祛风湿药(32味)、活血化瘀药(26味)共占总药味的51. 74%,处于主要地位。出现频次最高的药对:熟地黄-白芍(395)、天麻-钩藤(357)、天麻-白芍(353)、当归-白芍(352)、钩藤-白芍(325)。结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以疏肝通络、滋肾补髓、祛风湿、调经络为主,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钩藤为核心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